如何增强高校田径教学的趣味性
2013-04-12黄元木
黄 元 木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公共教学部,福建 长乐 350202)
0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对大学生的体育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有了健康的体质才能在社会中谋求自身的发展,进而服务社会,因此,好的身体素质是一切的前提。田径运动能在多方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爆发力、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是一项综合全面的体育运动项目,能提高身体各个部分的机能及其协调性,是大学生增强自身体质不错的选择。
当前,快乐健身、终身健身的运动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大学生的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得也是如火如荼。新的选课机制使学生在选择体育课程时掌握了主动权,但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想选择田径运动作为自己的选修课程,而选择乒乓球、健美操、游泳、网球等富有趣味性的项目却是比比皆是,田径课程备受冷落甚至是无人问津。不仅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就连教师的教授积极性也越来越低。更令人堪忧的是,各大高校并没有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困境,而是压缩甚至取消田径类的课程,使之出现恶性循环,导致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我们必须采取对策改变这种状况,提高田径教学的趣味性势在必行。
1 田径教学缺乏趣味性的原因
1.1 大学生片面追求时尚,求新颖
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新兴的体育项目的设置正好迎合了当今大学生追时尚、喜新颖、求多变的心理,这就导致多数大学生会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比田径运动更加有趣更加新颖的运动课程。然而,他们仅把兴趣当做选择体育课程的唯一参考,而不去考虑体育运动作为健身项目应该达到的健身的效果这个根本目的,盲目地追求运动的时尚性,认为田径运动枯燥无味,而忽视它的健身功效,使田径教学陷入困境。
1.2 高校田径教学内容单一重复
从各个高校的体育教学大纲中不难看出田径教学的单一性和重复性,大学生所学内容与高中初中所学内容基本一样,甚至从小学开始田径运动的教学就是以短跑、长跑等为主要教授内容,大学生早已司空见惯,甚至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已经产生了反感。现今的大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而田径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设置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抹杀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种内容单一重复枯燥无味的高校田径教学完全违背了体育运动所带给人乐趣的本质原则。长跑运动项目更是成了老大难问题,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测试中长跑不及格者众多, 这项运动要求的是耐力, 而耐力的锻炼不是一蹴而就
的,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大学生运动量不足,仅凭测试前的锻炼很难奏效,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导致田径课程更加无人问津,恶性循环。田径运动是其他类运动项目的基础,本身没有很高的技术性,锻炼的就是学生的整体的身体素质,包括耐力、心肺功能、呼吸系统等运动器官的协调性和肌肉的力量性,没有田径运动的基础,其他类要求技术性比如跳高、跳远、跨栏类的运动根本无从谈起。
1.3 教学方法、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入人心,高校田径教学也在延续以竞技为主的教育模式,过分追求田径运动作为竞技项目所需要达到的运动强度,知识枯燥的训练,而忽视了大学生基本的运动能力的发展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无法了解田径运动对于健身的重要性。教师把对运动员的训练方式施加到学生身上,竞技色彩太过浓重,任务负担太大,从不制定小而轻松的目标,学生根本无法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考核的形式也过于单一,仅凭跑步的速度来判断学习成绩的好坏过于片面,忽视了学生本身的身体特征和独特的特点,使一些身体素质本身就差的学生失去自信心,甚至产生厌烦、恐惧等心理。
2 增强高校田径运动趣味性的对策
2.1 设计新颖有趣的田径游戏
追逐类的游戏人类直立行走以来就有,其内容和形式也逐渐固定了下来。随着人类生理的变化和精神层面追求的不断提高,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变化。在田径运动教学中采用这些传统的田径类游戏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但是,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要求对田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传统的趣味性游戏可能根本无法提起大学生的兴趣。改进传统的游戏内容,设计新颖的趣味性游戏势在必行。高校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地掌握田径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摆脱陈旧落后的思想,掌握好理论的同时从教学经验和实践出发,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新的且符合大学生心理的田径游戏。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游戏的对象是大学生,游戏内容设置不可太过幼稚,也不能过于简单,可以设计一些与他们专业课程相关的智力类的田径游戏,使他们融入其中。另外,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成为学生团体的一分子,使学生充分地放松自己,享受田径运动带来的乐趣。
2.2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当今的高校田径教学内容死板单一,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改变这种困境就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入手,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改良运动器材。针对不同的学生所存在的身体差异,变通健身器材,使原来有些无法接触某些器材的学生变得有机会尝试。可以带学生进行户外的运动,不要老把学生憋在操场面对跑道,将田径运动带入生活,例如,练习跨栏跑时将小河沟作为栏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田径运动的魅力。
2.3 组建田径俱乐部
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以俱乐部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对课外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这无疑是对课堂体育教学很好的补充。田径教学也可以建立相应的俱乐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校内为田径运动教学赢得良好的口碑。俱乐部由学生亲自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团队的团结合作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运动的形式,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考虑,让田径运动走进课外生活。但万万不可丢失了建立俱乐部的宗旨,那就是要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地去体验田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不可使俱乐部虚有其表。田径运动俱乐部完全相当于大学生社团类的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可以体验到集体的荣誉感和凝聚力。俱乐部的活动可以以比赛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成立不同的比赛小组,制定定期任务,定时进行比赛交流,也可以进行观摩比赛,以视频、讲座等主要形式,拓宽学生的田径知识面,了解它的实际应用。
2.4 设立联赛制度
田径比赛是提高学生参加田径运动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但传统的比赛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缺乏系统化的特点,一次比赛结束无后续关联,学生根本没有提高运动能力的动力。可以参照大型的竞技比赛的组织形式设计联赛制度,以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为一个赛季,使田径运动连续起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制定比赛规则,设定比赛目标,在赛后对成绩优秀者和进步者均给予奖励。鼓励身体素质偏差的学生,使对田径类运动不擅长的学生不丧失信心,使成绩偏好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另外,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中担任多重身份,比如既可以是参赛的运动员,又可以是为运动员服务的志愿者,还可以根据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做某一运动项目的裁判员,让学生成为整个体育比赛的主人,从比赛规则的制定到后续的奖励方法,从运动员的选拔到志愿者的服务等,均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教师仅是一个咨询对象,这样就会大大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意识,把比赛办得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使田径运动在学校蔚然成风。
3 结语
高校田径教学的趣味性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高校的体育教师与时俱进,不安于现状,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时时掌握最新的体育动态,把田径教学融入生活,将田径运动带入大自然,在与学生互动的趣味游戏中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地提高他们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改变在大学生心目中枯燥乏味的传统印象,使大学生爱上体育运动,爱上田径运动。
参考文献:
[1]杨一波.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
[2]李志鸿,胡仲秋.湖北省属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J].体育时空,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