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P理论的会计专门用途英语双语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2013-04-12胡月婵
胡 月 婵
(嘉兴学院平湖校区 外语系,浙江 嘉兴 314200)
0 引言
自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交流已经扩大到了整个社会,扩大到科技经济的各个领域。随着外国人直接到中国进行各种投资旅游,以及我国科技界、企业界和文化界走出国门,各行各业对复合型人才即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要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 外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日益明显。学生学习外语较之过去表现出极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或进入国际大公司,或进入涉外法律事务所,或考研,或出国深造等。
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此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将英语教学的重心要转向学习者,满足学生的需要。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ESP即专门用途英语,正是满足学习者特殊需要的英语,最能体现“个性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要求》还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专门描述,建议各高校设计包括专业英语即ESP在内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正是基于经济和社会的双重需求,许多高校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开设了商务英语、医学英语、生物英语、物流英语、旅游英语、会展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本课题研究对象“会计专门用途英语”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应运而生。
1 会计专门用途英语内涵及研究现状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为了满足学习者特殊需求而设计的,与特殊学科、职业与活动相关(Strevens,1988:72~78);并且关注与这些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语法、词汇、语域)技巧、语篇和体裁,主要可分为两大领域: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dudley-Evans and St John, 1998:97)。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会计专门用途英语”是国际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属于职业英语范畴。该课程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出发,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力求向学生提供其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会计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使用涉外业务英语的能力,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办公中常见的涉外活动。
该课程开设的时代大背景为:随着我国经济日益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大量外资涌入我国,企业对外的经济业务不断增多,用人单位对用人的需求多元化,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悉中国的会计准则,还要熟悉国际会计准则。2007年始,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将英语作为三门专业课考试的附加题并计入总成绩,由此可见中国会计人才需求国际化的趋势以及会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笔者查阅文献获知,国内外对专门用途英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多集中在与普通英语的关系、教材、教学法方面,实证研究较少,实践研究也多侧重教学大纲及教材选编等宏观论述,在教学大纲范本使用等微观范畴仍有待研究;而对于会计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鲜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已有的研究也多倾向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感性经验总结。基于此,本课程组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会计专门用途英语双语教学模式探索,对教学需求进行分析,结合ESP 理论及二语习得理论,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学内容安排、教材编排等进行了实证探索研究。
2 会计专门用途英语双语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研究探索
2.1 实践研究方案
立足前人的研究,课题组根据会计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通过“一测三问”了解目标行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学生现有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进而探索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测”对象:在校学生;“三问”对象:在校学生、在岗工作人员及用人单位)。
针对学生的问卷主要是课题组教学的学生主体——嘉兴学院平湖校区国际会计专业2009级、2010级、2011级的学生,关注的问题是其学习方式、策略、态度以及对各项语言技能的掌握程度等。针对包括毕业生在内的在岗工作人员以及用人单位的访谈主要是根据详细的工作任务和英语技能要求来设计,以此了解毕业生对社会需求的感受,以及工作后对学校教育或培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工作单位对职工的要求和对毕业生的评价,获得工作需要和对教学的改进信息。
另一方面,通过编制包括听、读、写、译等内容在内的与行业内容相关的试卷供学生测试,从而进行学生知识结构分析、英语水平分析。
2.2 研究方案理论基础
以上研究方案的理论基础为ESP(专门用途英语)理论,要点如下:
(1)ESP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英语不是为语言目的,而是要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有更好的帮助作用,促使其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
(2)ESP教学建立在学习者的需要分析(needs analysis)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1earning needs),即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要进行什么样的交际活动? 这些交际活动需要他们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有什么需要?
(3)ESP教学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英语主要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熟练使用,以满足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communicative requirements)。
2.3 实践探索
2.3.1 教学目标确定
根据一测三问,笔者了解到以下信息:
(1)教学对象学情。
嘉兴学院平湖校区国际会计专业学生2009级、2010级、2011级在大二阶段89%的学生通过四级考试,说明具备一定的基础;参加六级考试平均成绩为386.5分,各项成绩中普遍阅读能力比较强,平均成绩为157.90分,写作部分较弱,平均成绩为72.15分。三届学生中36%的学生通过六级考试; 83%的学生在大二阶段具备良好的大众英语和基础会计知识。
(2)学习需求。
86%的学生在学习会计英语课程之前对会计英语了解甚少,认为有必要开设会计英语课程。62%的学生学习会计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是出于今后就业工作需要考虑,希望能用英文进行会计行为描述;18%的学生表示希望通过学习会计专门用途英语,了解西方会计准则等国际会计知识,为去外企做准备,以便找到好工作;13%的学生表示希望通过学习会计专门用途英语提高英语水平,为继续教育做准备;7%的学生表示选修该门课程只是出于应付考试、拿学分。
(3)目标需求。
40%以上的会计从业人员和用人单位关注点为会计专业术语,认为会计专门用途英语的重点为会计专业词汇,以便看懂英文报表。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用人单位及从业人员的目标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协调。
根据学情及需求分析, 课题组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在学生有公共英语和基础会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英语专有名词、专业术语,掌握基本会计专业知识在英语中的表达,能够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会计处理,通过学习会计原理与实务中英文的习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会计英语词汇,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英语会计文献和使用英语处理常规会计业务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2.3.2 双语教学模式实践
ESP双语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立足于学习迁移理论和输入假说两方面。这也是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
学习迁移理论即所谓的训练迁移,它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如果学习者将进行迁移前所掌握的知识(源知识)应用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学习,便会阻碍或促进这一学习过程,即发生迁移。开展学科课程的外语教学意在促进外语学习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正迁移。具体来说,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取决于要素(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定式的作用等问题。
实践探索一:基于学习迁移理论,课题组在教学中多采用和学生原有会计知识内容衔接度高的材料,提高新旧学习的材料情境以及目标的相似性;在课堂教学组织中,以小组形式让学生比较中西方会计准则异同点,提高学生的知识组织水平。
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学习迁移,课题组在教学中加大实践环节训练量,修订教学大纲,实践环节由8学时改为16学时, 组织了各类综合性和创新性教学活动的组织,如账簿、财务报表填写、会计处理流程案例分析等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以便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元认知策略运用能力,并鼓励学生建立学习的正确定式。
双语教学常见的教学模式有沉浸式(教学时直接用外语讲授教学内容)、过渡式(以外语为教学语言,以本族语为辅助语言)和翻译式(两种语言互译式)(梨平海,2009:8)。
根据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克拉申教授提出的输入假说理论,习得语言的一个重要条件为学习者要理解略超过他现有水平的输入语。例如,如果学习者现有水平为i,那么教学中应提供的输入只能是“i+1”。如果输入内容太难,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将会受到挫伤,最终收效甚微;如果输入的信息为学生所理解,并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增强,自信心就会上升,渐渐地就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Krasen,1982:58~60)。
实践探索二: 结合输入假说理论和学生的现有英文水平,在教学中,课题组对于学生在会计基础课程中已经熟练掌握的会计基础知识采用沉浸式教学;对于一些对学生有点难度的会计英语知识,采用70%英语,辅之以30%中文的过渡式教学;而对于努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实践输出环节,主要采用翻译式教学,以便学生能切实掌握相关的会计业务操作,真正成为复合型人才。
2.3.3 教学反馈与思考
在一轮教学结束之后,课题组对于学生进行教学效果反馈调查,78%的学生对于教学语言和教学实践环节设置认同度高,认为会计实务操作很有必要,故在今后的会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大纲中建议可以增加实践课时比例。
对于教学方法,40%以上的学生青睐小组讨论,30%以上的学生偏好案例实践教学,这给教师提出了很好的教学参考,在今后教学中,应丰富教学方式,加大小组讨论及案例教学比例。
对于教材,78%以上的学生希望练习部分能增加中文翻译,降低理解难度(本次课程组使用教材为叶建芳和孙红星主编的全英文教材《会计英语》);此建议供今后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编写组参考。
对于学生课外辅助学习方式,89%以上的学生倾向于通过网络和报刊、课外书籍等方式拓展阅读,而非学习教材。故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搜集相关的网站及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进一步方便学生进行拓展自主学习。
3 结语
根据课题组的教学实践探索,在平均英语水平为英语四级到六级之间的国际会计专业开展国际会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课堂中主要适用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同时应该加强英文账簿、会计英语凭证、英文财务报表填写、会计处理流程英文案例分析等英文会计专业业务处理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复合型国际会计人才。
同时,在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上,本课程组进行了跨学科合作教学,由专业教师确定教学重难点,参与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参与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这种合作教学,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都得到了提高。
在师资选择上,有两种方案:选择英语水平较高的会计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或选择英语教师进行会计专业业务培训。根据课题组的教学尝试,认为方案一比较可行,因为会计专业知识系统而复杂,英语教师通过短暂时间的培训,很难胜任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会计专业教师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最后通过教学实践尝试,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课程组认为会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教学还存在很大提高空间,如汉英语言的结合以及实践练习操作环节的增加等内容编排,这也是会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师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Strevens P.New Orientations in the Teaching ofEnglish[M].La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88.
[2]Dudley-Evans,T.and St,John,M.J.Developments in ESP[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3]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4]梨平海.我国高校非外语专业课程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5]黄安余.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6]赵慧.双语教学纵横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7]黄萍.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8]王守仁.发展中国ESP教学,推进中国ESP研究[J].中国ESP研究,2010,(1).
[9]汪杰锋.高校非英语专业ESP双语教学设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5).
[10]侯胤.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与大学双语教学[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1]林詹花.高职会计专门用途英语理论与对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