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林地生产率现状及提升措施浅析

2013-04-12

关键词:乔木林蓄积森林资源

汪 益 平

(安徽省歙县林业局,安徽 歙县 245200)

林地生产率是森林经营管理和组织森林经营利用必须考虑的重要条件,是规划林种、树种、材种、培育期限、培育技术措施的主要依据。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安徽省清查成果确定的森林资源清查成果,全省林地面积443.18万hm2,活立木总蓄积21 710.12万m3。森林面积380.42万hm2,森林覆盖率27.53%,林木绿化率31.69%。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380.30万hm2,占85.81%;疏林地面积4.46万hm2,占1.01%;灌木林地面积25.68万hm2,占5.79%;未成林地面积11.02万hm2,占2.49%;苗圃地面积1.07万hm2,占0.24%;无立木林地面积10.34万hm2,占2.33%;宜林地面积10.31万hm2,占2.33%。

1 林地生产率现状

全省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61.97m3/hm2。

按起源分,天然林59.24m3/hm2;人工林64.73m3/hm2。

按权属分,国有73.56m3/hm2,集体69.73m3/hm2,个人53.48m3/hm2,其他67.55m3/hm2。

按林种分,防护林57.70m3/hm2,特用林87.47m3/hm2,用材林63.46m3/hm2,薪炭林17.33m3/hm2。

按龄组分,幼龄林26.84m3/hm2,中龄林67.53m3/hm2,近熟林82.31m3/hm2,成熟林111.23m3/hm2,过熟林129.45m3/hm2。

从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级的面积分布情况看,以单位面积蓄积小于50m3/hm2的乔木林面积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9.77%。由于全省乔木林中有相当部分为以杨树等速生树种为主,主要培育中小径材,采伐林龄小,单位面积蓄积不高。

2 林地生产率评价

全省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为61.97m3/hm2,为全国平均水平85.9m3/hm2的72.2%,林地生产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乔木林龄组结构不尽合理,幼、中龄林面积比重达到73.13%,中幼林抚育管理有待加强;乔木林林层结构单一,不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人工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抗病虫害能力较差;全省森林生态功能偏低,森林生态防护效能难以充分发挥。

由此可以看出,全省森林资源总体质量和生态状况依然不理想,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还处在较低水平。

3 安徽省林地生产率发展潜力

3.1 林地可利用空间较大,有待提高林地利用率

在现有林地中,疏林地面积4.46万hm2,占1.01%;未成林地面积11.02万hm2,占2.49%;无立木林地面积10.34万hm2,占2.33%;宜林地面积10.31万hm2,占2.33%。合计现有可利用林地面积达36.13万hm2,加上补充林地41.82万hm2,扣除三年采伐和可能损失面积23万hm2,预计可利用林地面积达54.95万hm2。这部分林地通过人工造林和抚育经营,按照现有幼龄林单位面积蓄积量(26.84m3/hm2)计算,可增加蓄积量1 475万m3。

3.2 现有低产林改造潜力大

按照现有乔木林每年每公顷蓄积生长量将林地生产力分为五级,将每年每公顷蓄积生长量低于4.5m3的林地(五级林地)定义为低产林地。现有低产林地面积达214.02万hm2。

3.3 高等级林地生产力提升潜力巨大

现有高等级林地(1等、2等和3等)林地生产力不高的1、2、3、4等林地面积达35.85万hm2,对这部分林地可通过林地施肥、抚育间伐、合理采伐(合理确定采伐年龄和采伐方式)等科学经营措施,有望提高林地生产力4m3。规划期内可增加蓄积量1 434万m3。

4 林地生产率提升措施

4.1 加快人工造林步伐,充分利用林地资源

安徽省现有各类未利用林地36.13万hm2(包括疏林地面积4.46万hm2,未成林地面积11.02万hm2,无立木林地面积10.34万hm2,宜林地面积10.31万hm2),可通过增加造林面积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蓄积量。具体措施:

(1)对生态脆弱地区的林地,以培育混交、异龄复层林为主,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2)对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林地,以培育大径级、长周期的森林资源为主。

(3)对水热资源丰富地区的林地,以集约经营、基地化管理为主,重点发展优良、珍贵、高价树种培育基地,形成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森林资源,缓解木材及林产品供应的结构性矛盾。

(4)对造林绿化工作,还应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措施,建立健全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并实行造林绿化工作挂点包片制度,把完成造林绿化任务纳入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形成全力以赴、同心同德抓造林绿化的良好氛围。

4.2 加强低产低效林改造,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对现有低产低效林分通过林分改造,使其每年每公顷蓄积生长量增加4m3以上。低产低效林改造的范围针对乔木林,包括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确定的公益林区和商品林区的乔木林。低产低效林改造的对象包括:因未能适地适树或经营管理不当、林地生产力明显低于所在立地条件水平、每公顷年平均蓄积生长量低于4.5m3的乔木林。凡因立地条件差,不具备培育速生丰产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珍贵用材林、经济林的林分以及没有明确培育目标或经营主体不落实的林分,不列入改造对象。

4.3 强化森林经营,促进林木生长

安徽省森林经营的重点是林地质量等级较高但林地生产力不高的林地,面积为35.85万hm2。对这部分林地可通过林地施肥、抚育间伐、合理采伐(合理确定采伐时间和采伐方式)等科学经营措施,提高林地生产力5m3以上。

强化森林经营的主要途径:

(1)大力推进企业办原料林基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人工用材林发展的若干规定》以及《安徽省林业厅关于鼓励企业办工业原料林基地的若干意见》,从放活林政管理、减轻税费负担和优化科技种苗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办基地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企业按照“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原则,形成“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林业”等形式的产供销一条龙、贸工林一体化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

(2)大力发展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针对林改后,集体山林分到了千家万户,经营主体变小而且分散的情况,各地要采取措施,积极引导林农、造林大户,以亲情、友情、技术、资金等为纽带,以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股份联营、合作林场等形式,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林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选择一些不同类型、有代表性的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试点单位,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提高,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大力推广使用良种壮苗。要大力推广使用遗传增益高的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以及高世代种子园生产的合格种子,做到不检不用。培育壮苗,并做到苗木分级出圃、包装、运输,严禁非合格苗上山造林。种苗生产者、经营者必须办理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或经营的林木种苗应挂有相应的种苗标签。积极推广应用种苗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提倡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高新技术的应用,培育高质量的良种壮苗用于植树造林。

(4)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森林资源培育。以速生、丰产、优质、高效为目标,加快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珍贵用材林、特种用材林等的定向培育。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标准化工作,将种苗培育、造林技术、丰产培育等标准贯彻于森林资源培育的全过程,以提高造林质量和经济效益。广泛开展不同树种、不同区域造林试验示范,大力推广林木优良品种和与之相配套的丰产栽培技术,建立集约经营样板,通过完善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开展科技下乡、林业农民技术员科技培训和林业科普宣传等形式,加强林业科技服务,不断提高林农科学造林营林的水平。

(5)坚持分类经营、分类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森林分类经营这一现代林业经营理念,在政策、管理等方面对生态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施策。在生态林建设上,主要采取自然和比较经济的办法恢复森林植被,大力开展封山育林、补植套种、间伐或择伐改造等森林经营模式,恢复地带性植被,逐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的复层林,追求最佳生态效益。在商品林建设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为载体,采取定向培育和集约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追求最佳经济效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多种需求。

(6)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科学、严谨、全面地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做到林种结构合理、树种选择正确、造林密度科学,注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并适当选取立地条件好、交通区位好的地方建设森林经营示范点,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和宣传作用。

4.4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控制过量消耗

依据清查数字,安徽省乔木林近、成、过熟林面积为78.32万hm2,占乔木林总面积的26.84%;近、成、过熟林蓄积为7 228.75万m3,占乔木林总蓄积的40.0%。近五年全省林木年均蓄积总生长量为2 207.34万m3。林木年均采伐消耗量1 126.86万m3,下达的全省“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额为857.89万m3。因此,提高林地生产率,我们不仅要增加森林蓄积,还要控制森林蓄积的过量消耗。可采取以下措施:

(1)废止采掘式的林业生产方式,实施生态采伐,即主伐限定在森林可自然生态恢复的限度内(工业原料林除外),实现零消耗或正增长乔木林面积,且经营性抚育伐一定要确保森林质量不断提高;杜绝将国家下达的采伐限额中的主伐量转嫁到非成、过熟林和非用材林种。

(2)严格控制森林资源采伐的各种消耗,其总量应控制不大于用材林生长量的70%,确保森林资源总量和森林质量持续增长。

(3)在现有森林的采伐条件下,确保森林的年龄结构保持正向转移,森林年龄结构控制最终以优化控制方式实现可持续的森林资源结构,从而使安徽省森林的现实森林生产力科学地回升。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华东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安徽省林业厅.安徽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八次复查成果[Z].2010.

[2]窦永琴,等.青岛市林地生产率现状及提高措施[J].华东森林经理,2012,(26).

[3]李长春,戴振华.提高林地生产率的措施探讨[J].林业建设,2012,(4).

猜你喜欢

乔木林蓄积森林资源
新罗区大池镇乔木林碳储量估算
宁安市江东林场乔木林碳储量分布及特点
山东省乔木林资源现状分析
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浅谈藏医“疾病蓄积”与健康养生
林分特征值六株木法测定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