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90后”特点的高职院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及方法的探索
2013-04-12赵文娟
赵文娟 蔡 品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实践课堂。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大幅递增,而教室的数量增加十分有限,传统意义上班级的概念逐步被淡化,学生上完课后基本都是回宿舍。因此,工作重心逐步由班级向公寓转移,这无疑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带来了契机,“90后”学生个性化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标准的显著提高,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因此,把握学生公寓的特点,根据“9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来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到学生公寓,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90后”高职学生在公寓环境下表现出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较快,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诸如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生源结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使高职院校的教育有着特殊性,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很多大学生生活在大学生公寓里,独特的成长环境和时代背景造就了“90后”大学生独特的群体个性,“90后”高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公寓环境下也表现出其鲜明的特点。
1.1 认知与行为脱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寝室是大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也是大学生心灵宣泄、思想展示和交流交往的主要场所。在寝室内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公德意识也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90后”高职学生一般都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但重“知”而轻“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高职院校的“90后”学生入学以后面对与高中学习差异较大的教学形式、管理模式,表现出依赖,缺乏自律,过多地滞留在公寓,部分宿舍出现脏乱差现象,甚至对校纪校规也视为无物,出现夜不归宿、上网成瘾、吸烟喝酒等不良现象,甚至还会做出打架斗殴、赌博偷盗等违纪行为。
1.2 独立意识强烈集体意识淡薄,人际交往中易发冲突
“90后”高职学生从年龄角度来讲,性格上还属于可塑期,学生表现出独立意识的同时也表现出个性。部分学生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占有欲强、自私依赖等习气,导致责任意识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在公寓集体生活中随意调换寝室、不遵守就寝规律、个人卫生习惯不好等现象比比皆是,集体荣誉淡薄、集体奉献精神缺乏,对参与公寓文化活动、文明寝室创建活动等积极性不高。集体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意识强,往往也阻碍同学间正常的人际交往,影响人际关系。
学生宿舍是高职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关系融洽,心情舒畅,不仅有利于学习生活,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很多大学生把寝室只看成是临时驻地,对寝室没有责任心,缺少归属感、集体荣誉感;个别大学生在上课时旷课,在寝室睡觉、上网、打游戏、打麻将、玩扑克,有的学生在寝室吸烟、喝酒、熬夜看小说、大喊大叫、损坏公物等,不但对自身健康不利,而且影响其他同学休息。独立意识强烈,集体意识淡薄,人际交往易发冲突。
1.3 价值观念多元化,取向功利化
“90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网络时代的冲击,造成了这代大学生的多元化的思想。各种思想观点、社会观点、文化思潮等给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稳定时期的“90后”带来了更大的影响,部分学生理想信念动机比较务实,功利倾向明显,主要表现在学习、评优树先、入党、择业等问题上。“9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倾向于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同时,受到西方实用主义、个人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影响,理想信念逐渐弱化,学生更加关注现实,注重并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如在寝室文化的建设中,学生积极上进,但易做表面文章。
1.4 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劲头不足
对于“90后”高职学生来说,入学成绩较低、学习目的单纯,学习主要以学习技能、满足就业为目标。旺盛的精力、创新自由的向往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因此,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需要多措并举,开拓新途径新办法。“90后”高职学生手机、电脑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异常容易。他们往往思维活跃,对待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渴望突破传统,张扬个性,崇尚创新精神,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进心不够。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后,由于脱离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与管理约束,加上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不大,除了参加正常课堂教学外课余时间回到宿舍沉迷于网络、织围巾、睡觉等,知识拓展、能力提升需要更为广阔的空间。
2 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的途径及方法
班级概念淡化,宿舍功能凸显,学生流动性在不断增强,给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问题。目前不少高职院校还没有准确把握“90后”高职学生表现出的鲜明特点,对公寓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重视不够,工作体系不健全,工作方法不规范,工作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为寝室卫生环境差、寝室娱乐层次低、寝室安全意识薄弱、交流沟通能力匮乏等。因此,在公寓区积极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2.1 机制常态化,以常规管理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
“90后”高职学生追求自由、知行不一等特点使得寝室卫生现状与培养高素质高职人才的教育目标相距较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首先就要制度保障,使管理机制常态化,搞好寝室卫生,净化寝室环境,以外在环境提高学生素质。
目前学生公寓可建立的规章制度有:学生宿舍管理条例,辅导员公寓值班制度,学生公寓安全管理规定,大学生寝室行为规范,文明寝室评比条例,楼长、楼层长、宿舍长工作职责,寝室作息制度,寝室卫生值日制度,寝室长职责条例,电脑使用及管理条例等。把大学生在寝室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同时作为奖助学金评定、各类优先评比、入党资格参考的重要依据之一。
以苏南某高职院校为例,为使机制常态化,以常规管理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该校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在公寓管理方面以学生处牵头,专门成立以学生工作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及院系成员形成的大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在学生处有专职的公寓管理人员,系部有公寓管理辅导员,以队伍为保障,切实保障制度执行。严格执行“一日一查一反馈”制度和“综合检查”制度,将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通过“日报、周汇总、月通报”制度,对不同系部、不同年级、不同楼栋检查结果进行数据量化分析,以柱状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并由办公系统公开通报,直接指导着各院系对学生宿舍的管理。
实践证明,这些有效的机制对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该校学生近两千个宿舍,每周宿舍卫生安全优良率已达到95%以上,脏乱差宿舍及存在安全隐患宿舍仅占2%,收到了良好的常态管理效果。通过学生公寓常态管理、量化考核,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加分、优秀寝室评比等不同形式来激励学生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积极表现,同时用制度规范学生在寝室中的行为,通过寝室文明建设促进学风和良好的个人修养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提前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减少了学生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加强寝室文明建设的工作力度,能够从另一个侧面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进取精神。该校以制度为保障,使管理常态化,创造整洁、有序、安全、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公寓文明的外在环境保障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
2.2 通过“三自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四十一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结合“90后”高职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大学生公寓管理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力平台,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党团组织进寝室,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建立楼长、楼层长、宿舍长制度等等,都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首先,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提高大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当前,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强但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心较强,面对新的环境需要积极培养并增强学生从自我到独立、自立,变“扶我走”为“自己走”。一些原本缺乏独立性、自主性的学生在寝室“三自教育”的推动下,也逐步形成了“自立自主”的思想意识,潜移默化中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
其次,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增强自律性。思想道德自律是人在社会中最重要的自我规范,部分大学生的知行不一需要“三自教育”,以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如在“星级宿舍”的创建活动中,寝室成员把社会法律规范和校纪校规转变为自己的自觉意识和行动,确立目标,落实行动,自觉自律。
最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创新教育功能。来自不同的生活及成长环境的寝室成员,将寝室作为共同的交流平台,通过讨论开发学习思路,激发创造思维。如在“书香寝室”创建活动中,学生们自行设计方案、构思寝室名、布置寝室、书写条幅、绘制挂图、制作精美的手工制品等,实现了创新教育的功能。
2.3 内容具体化,以创建特色寝室活动为载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
大学三年的寝室生活会形成相对固定的寝室环境,这是一个由寝室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所构成的文化环境。高职院校应把握“90后”的特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促进良好寝室环境的形成。因此,将寝室建设内容具体化,以特色寝室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是一个有效可行的途径。
挖掘发展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成长空间,创建特色寝室是学生宿舍自主管理的一个体现。如根据寝室特色可申报如示范寝室、和谐寝室、文体寝室、进步寝室、学习寝室、公益寝室等,让更多的学生把自己的特长展示出来。除了学习寝室、才艺寝室、公益寝室、党员示范寝室和和谐温馨寝室外,辅导员可以根据寝室特点挖掘学生亮点,创建如运动型寝室、自强不息型寝室和环保节约型寝室等。特色寝室的创建在营造公寓文化、增强公寓学风建设和促进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如“公益爱心型”特色寝室,围绕公益主题开展活动,弘扬关爱、感恩主旋律。通过特色寝室评比,对一些寝室优点给予肯定,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奋进的精神。以特色寝室为有效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具体化,把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展现并影响“90后”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旗帜鲜明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
2.4 形式生动化,以品牌活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
“90后”高职大学生知识扩展、能力创新、自由发展需要更为广阔的空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的需求,甚至不能被接纳、认同。因此形式生动化,以品牌活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势在必行。
健康的寝室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具有文体娱乐、控制约束、激励促进、教育导向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科学发展。因此应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为出发点,通过科学设计,改良创新,逐步形成以“寝室文化节”为代表的主题形式生动的品牌活动。
(1)以树立优秀典型群体为目的,通过上述特色品牌创建评选活动,让学生在寝室生活中准确定位,带动良好寝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2)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通过开展寝室设计大赛、寝室座右铭PK赛、寝室夜话征文、寝室安全百科知识“一站到底”竞赛等益智与创新类活动,让广大学生全力参与寝室管理,挖掘潜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治能力。
(3)以体育锻炼、强化体能为目的,以寝室为单位开展体育竞技类活动,比如宿舍“吉尼斯”、男子五人制足球赛、女子三人制篮球赛、乒乓球赛(双打)、跳大绳比赛、自行车慢骑、“呼啦圈之绝”等竞技类比赛,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强健学生体魄,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丰富业余生活,同时还能增强寝室成员间的合作。
(4)以迎合当代大学生追求自我、张扬个性特点为目的,开展才艺展示活动,比如情景走秀、水果拼盘大赛、寝室风采大赛、舍歌大赛,为“90后”高职大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彰显、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态。
3 结语
总而言之,寝室是检验高职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平台之一。加强高职院校寝室建设,营造健康、文明、积极的寝室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充分把握“90后”高职大学生在公寓区的鲜明特点,采取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多种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高校寝室有力阵地,采用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的内涵,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参考文献:
[1]徐柏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宁晓明.略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创新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6).
[3]杨高习,姜风艳,张阳.思想政治工作进大学生公寓的探讨与尝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3).
[4]季丹丹,郝乐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