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效率
2013-04-12袁军先
袁军先
(镇江实验学校 江苏 镇江 212005)
一、课堂提问及其作用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的认知结构及所需要教学的内容、目标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课堂提问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思考、选择学生进行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合适的时机设置好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相应的学科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高问题意识,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最大化。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形,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用于平时的教学。
化学课程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的学科,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设置高质量的化学课堂提问,推动化学课堂教学的深化。尽管广大化学教师意识到了课堂提问对于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二、化学课堂提问中常见的问题
1.提问过于简单,追求气氛热烈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其中有不少只需要学生回答是与不是或对与不对。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提问,学生不需要深入思考或只需简单想想就能立即回答,整节课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气氛也很活跃,但这样的提问并没能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最终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不能一味地考虑课堂气氛,而应该使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留给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即我们常说的“要让学生能摘到桃子,但又必须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
2.提问太过笼统,不知从何答起
化学课堂提问中也经常会出现提问过于笼统,让学生难以回答或者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回答。例如在学完《铁》一节后,这样提问:“铁是一种怎样的金属? ”、在学完《常见的酸》一节后提问:“盐酸是一种什么样的酸? ”类似这样的问题由于提问太笼统,学生不知该从哪个方面回答,起不到课堂提问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时,应做到层次分明、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切忌问题的难度过分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过分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不仅达不到提问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提问只求正确回答,排斥求异思维
在提出具体的化学问题后,有些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回答与自己的答案是否相一致,而当学生的回答与预期的答案不同时,不等学生全部讲完就打断学生的回答或换取其他的学生来回答。其实即使学生的回答完全错误,老师也应该等学生回答后再做适当的评价。或许该学生的错误回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可以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有时有的学生的回答乍听起来可能是错误的,但很可能他的回答具有创造性的思路和方法。如果教师轻易的将他们否定了,这样很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三、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效果的相关策略
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总结出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策略。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现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1.建立适宜的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化学课堂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而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有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智力活动才能取得高质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首先应该注意建立适宜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内容,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在进行相关内容的问题设计时,可以从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出发,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回答积极性,也方便于学生回答,不至于冷场,如在学习《铁的性质》 时,可以让学生举例回答生活中铁的用途,然后再逐步引导学习新知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更容易与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产生关联,从而内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由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时,也可以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让学生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相关原理、装置、注意事项等。当然在同一节课上,设置课堂提问时,一方面要兼顾大部分同学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设置问题的层次性,谨防走入两个极端。总之,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内容,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3.给予及时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回答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化学新课程要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功能; 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要改变过分追求评价的标准化和客观化的倾向,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由于班级中每个同学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都不可能相同,所以教师在学生对问题回答后要给予及时的点评,而不是不置可否。要通过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来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当学生的想法得到教师的认可后;会促进学生学习化学自信的建立、会无意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氛围;会督促学生对化学知识错误认识的反思。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会使化学课堂充满对智慧的挑战。
[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