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的教学设计——以“含氯漂白剂”为例
2013-10-09夏淑萍
夏淑萍
(江苏省泰州中学 江苏 泰州 225300)
一、教材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来自海水中的元素——氯的第二课时,重要知识点是Cl2与水、碱的反应以及次氯酸的漂白原理。笔者觉得消毒液、漂白粉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如果从消毒液入手,围绕消毒液的用途、工业制法、使用注意事项、消毒原理,用“3S”模式来组织教学,会让学生觉得化学离他们的生活很近,很有用,比直接讲Cl2化学性质要生动有趣的多,所以决定用“3S”教学模式来进行该内容的教学。
“3S”教学模式简介
“3S”教学模式是指在化学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生活”(ShengHou)、“生产”(Shengchan)和“实验”(ShiYan)来展开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框架和程序。3S化学教学模式教学一般包括以下环节:
1.运用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化学知识,创设问题情景。
2.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作为建构化学知识的起点。
3.以化学实验为途径,借鉴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原理,探究化学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4.把化学知识应用在生活、生产、实验相关研究课题中巩固。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多次接触“3S”模式教学,对从生活、生产、实验等多方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定适应能力,也具备了实验的基本能力,探究过程中学生分组做的微型实验应该能按要求完成;
2.前面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对歧化反应也有了解(Na2O2与水),本节课学习Cl2与水、与碱等反应,有一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会写常见漂白剂(氯水、漂白粉、漂白液)成分的分子式、制法的化学方程式,知道它们的漂白原理、使用注意事项,知道HClO的化学性质。(知识与技能)
2.通过看课本、说明书、视频、观察实验现象等方法,学会多方面收集信息;在小组实验中,练习并逐渐熟练实验的操作、观察、记录、探究等提高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过程与方法)
3.通过与生活、生产的联系以及做实验等教学环节,学生觉得化学有趣、有用,从而逐渐喜爱化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设计思路
1.关注生活:由生活中常见的84消毒液引入,并且整节课围绕消毒液的用途、制法、使用注意事项、漂白原理、保质期等相关问题展开学习。
2.关注生产:通过对消毒液工业制法的学习拓展知识,深化学习。
3.关注实验:设计了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使用的微型实验,探究漂白原理。
五、课前准备
1.学生:(1)预习本节内容;(2)查找家中含氯用品,并看说明书;(3)上课时带一张用过的药品包装材料,其凹槽做微型实验的反应器。
2.仪器及用品:84消毒液、洁厕灵、红纸、淀粉KI试纸、蓝色石蕊试纸、NaOH溶液、玻璃棒、培养皿、蒸馏水(按四人一组准备)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实物展示]84消毒液和漂白粉(每个实验桌上一份)
[视频播放]地震灾区用漂白粉进行饮用水消毒。
[学生实验]用玻璃棒蘸84消毒液点在红纸上,红纸立即褪色。
问:通过实物、视频和实验,你能知道消毒液、漂白粉的成分和用途吗?会写它们的分子式吗?(用途:同学们能立即回答出来;成分:部分同学看说明书、部分同学看书也能回答出来)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通过实物、视频、实验让学生知道消毒液、漂白粉都能消毒又能漂白,引出漂白份消毒液的有效成分。
追问:你大胆推测一下,消毒、漂白的性质与哪种离子有关?(大部分能推测出与ClO-有关)
设计意图:此追问为了突出今天学习的主角次氯酸盐。
2.知识拓展
请同学看课本,了解工业上是如何制备含次氯酸盐的消毒液、漂白粉的,并且要求在学案上写出制备消毒液和漂白粉的反应方程式,指出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完成后大家可以互相对一对答案。(同学们书写完成后,将学案用实物投影打出,进行点评)
问题:为什么漂白粉制取时将氯气与石灰乳反应?而制取消毒液时Cl2与NaOH溶液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同学自己书写和点评,将重要知识点落到实处。
3.实验探究
[过渡]家庭使用漂白液时有没有特别要注意的事情呢?
[视频播放]某人将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使用,结果中毒,进医院抢救。
问:产生什么有毒气体呢?如果现在我们来做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的实验,你敢做吗?(大部分学生答:敢)
追问:敢做这个实验?是你有匹夫之勇不怕中毒,还是你有什么方法保证不会中毒?
生1:打开窗户通风。
生2:用量少一点。
生3:用NaOH吸收。
师:很好,确实不能蛮干,今天我们做了三方面准备。
一是微型实验,今天的实验反应器皿是你们自己带来的药物包装,滴5滴消毒液,加三滴洁厕灵,产生很少气体。
二是立即用培养皿盖在上面,防止气体扩散到空气中。
三是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Cl2。
多媒体展示实验示意图:
(按照多媒体展示的实验步骤,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并在学案上记录实验现象,探讨产生现象原因,最后选代表发言,说明实验现象及可能原因。)
代表1:潮湿淀粉KI变蓝,说明产生气体是Cl2。
代表2:潮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有酸性和漂白性的物质产生。
代表3:干燥红纸不褪色,说明Cl2没有漂白性,潮湿红纸褪色,说明Cl2与水产生漂白性物质。
代表4:NaOH溶液无现象,作用是吸收Cl2。
设计思路:学生分组实验效果好,但开始并没有设计分组实验,主要是考虑分组实验耗时较长,怕影响课堂容量。后来设计的这一组微型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清楚,非常适合课上学生实验。(听课老师对这个实验称赞有加)
看书并思考:写出Cl2与水反应方程式,分析真正具有漂白性物质是什么?了解为什么具有漂白性。用反应解释微型实验现象。
问题1:为什么家庭都用消毒液消毒,而不用Cl2消毒?
(学生看书、讨论、交流得出:因为氯气是气体不方便家庭储存;氯水又不能长期存放,因为HClO见光分解和Cl2挥发且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问题2:家庭常用的消毒液、漂白粉,可以长期保存吗?有保质期吗?
(同学们看消毒液说明后答:保质期12个月 )
追问:消毒液长期存放失效,是NaClO本身分解吗?
(提醒同学看课后习题第9题,解释漂白粉为什么有保质期,存放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由存放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存放?长期存放为什么失效?加深理解消毒液、漂白粉真正漂白成分。
4.总结归纳
[过渡]由上讨论可知,真正具有消毒、漂白性的物质是HClO,这么一个重要的漂白剂,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你能根据上面的学习归纳出来吗?(提示:能总结出三点)
生4:不稳定,容易分解。
生5:强氧化性,能漂白消毒。
生6:弱酸性(比碳酸弱)。
5.巩固应用
问题1:大家知道:实验室配溶液都是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如果用自来水配下列溶液,溶液会变质吗?可能产生什么现象?
a.硝酸银溶液
b.石蕊试液
c.NaOH 溶液
问题2:氯水为什么存放在棕色瓶内?氯水久置,成分有什么变化?
七、教学后记
《“3S”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是笔者主持的省级课题,这是该课题研究课。听课老师对这节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本节课选择“3S”模式教学非常合适,教学设计有创意,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微型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清楚,而且教室中几乎闻不到Cl2的气味,很多听课老师当场就表示要在自己的课上做此实验。从课堂的效果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