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情境中打造高三化学复习高效课堂——谈“盐类的水解”复习课教学设计
2013-10-09刘荣
刘 荣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江苏 如皋 226500)
一、教学背景
高三化学复习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与梳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高三复习的知识点学生均已学过,若将所学知识点简单再现,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产生厌倦感,不能有效地达到复习要求,所以复习时应尽量避免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力求从新的视角、用新的设问来复习和应用旧知识。实践证明把知识点的复习设计在一个个问题情境中,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是一种高效的复习方法。下面以“盐类的水解”复习为例,略述问题情境的设计,以期抛砖引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能够运用水解规律及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应用水解平衡的知识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3.进一步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问题情景,注重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逻辑推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培养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联系观。
2.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水解知识的拓展与迁移,培养创造性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实质,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激发主体欲望
[多媒体投影]1.2012 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特大洪涝灾害。专家建议应该在第一时间调用漂白粉、漂白精等消毒剂和明矾或其他化学净水剂。2.日常生活中用纯碱洗涤油污。3.火灾现场,消防官员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设计意图:把化学知识融入一定情境中,作为问题的背景,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觉得生活离不开化学。这种将生活中的化学文本化,把那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引入课堂的做法,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问引入]明矾为什么能净水?纯碱为什么能去污?泡沫灭火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交流。
[学生1]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是一种絮状难溶于水的物质,对杂质具有吸附作用。生产生活中常用明矾来净水。
[学生2]碳酸钠中碳酸根离子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使溶液成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从而达到去污效果。
[学生3]泡沫灭火器内有两个容器,分别盛放两种液体,它们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两种溶液互不接触,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当灭火时,把灭火器倒立,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利用铝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互促水解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糊状的氢氧化铝,能隔绝空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二)问题引路,挖掘主体潜能
[教师追问]为什么铝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水解?能否用化学用语把其水解过程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探究盐类水解的实质以及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自己在书写水解方程式的过程中,体会水解的实质,掌握水解方程式书写的规律,从而达到知识的主动建构。
[学生回答]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促进水的电离,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学生板书]碳酸根离子和铝离子水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归纳]1.多元弱酸的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2.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盐水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一般用可逆符号连接,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如 H2CO3、NH3·H2O 等)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3.多元弱碱的阳离子水解过程较为复杂,通常写成一步完成。
[教师设问]哪些类型的盐能发生水解?盐类水解的规律如何?
设计意图:因为此节课为高三一轮复习课,学生对常见的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从水解的实质和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盐类水解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整理能力。
[学生回答]无弱不水解、有弱才水解、两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弱显中性。
[提问过渡]为什么热的纯碱溶液去污效果更好?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碳酸钠能去油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问热的溶液去污效果更好,让学生自然而然思考温度对水解平衡的影响。
[学生回答]水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碳酸钠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溶液碱性增强,从而增强去污效果。
[教师追问]除了温度之外,影响水解平衡的外界因素还有哪些?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实例 CH3COO-+H2O⇌CH3COOH+OH-条件改变 平衡移动方向 c(OH-)c(H+)(1)加水稀释(2)加少量HCl(3)加少量NaOH(4)升高温度
设计意图:通过对表格的填充,梳理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外界因素,在归纳、总结、提升中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这是总复习过程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也是学习的一个升华。
(三)问题引领,激活主体思维
[多媒体投影]模仿“非常6+1”砸金蛋有奖画面,给五个金蛋。设置如下五个问题:
1.为什么可以用直接加热MgSO4·7H2O晶体的方法制无水MgSO4?而不能用直接加热MgCl2·6H2O的方法制备无水MgCl2?如何用MgCl2·6H2O的方法制备无水MgCl2
2.某些金属阳离子(如 Al3+、Fe3+、Sn2+等)水解程度较大,在配制相关盐溶液时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避免出现浑浊?你知道实验室如何配制FeCl3溶液吗?
3.已知三种一元弱酸的酸性强弱顺序HX<HY<HZ,比较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X、NaY、NaZ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
A.NH4Cl B.NH4HSO4
C.CH3COO NH4D.(NH4)2CO3
5.CuSO4的酸性溶液中含有 Fe3+,可向溶液中加入哪些物质以减弱溶液的酸性使 Fe3+水解为Fe(OH)3沉淀又不引入新的杂质。
设计意图:创新问题的呈现方式,让平常的化学问题以另一种包装着“充满挑战的睿智和趣味”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以新颖的问题情境图式来吸引学生,着力打造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好像是在“砸金蛋”,但实质却在解决化学问题,让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获得成功学习的愉悦感。让学生从另一种心智渠道来体会和认识化学,能消除学生因长久学习而产生的疲劳感,有利于提高化学复习的效率。
五、教学反思
反思一:盐类的水解在高中化学占有重要地位,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水解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是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利用。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使学生牢固掌握水解内容并加以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反思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有效的设置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效果为目标,关注学生能力的增长点,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准和知识迁移能力,切实提高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反思三:在高考一轮复习中,采用“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设计理念,针对“课标”及“考试说明”,将每一个考点分解落实并设计成明确而具体且富有层次性的问题,用问题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用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设置认知冲突,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态的波浪式过程之中,能使学生深刻领悟基本知识,训练提高思维能力,有效达成复习效果。
[1] 孙成余.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