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的三重利益诉求看先进伦理文化建设

2013-04-12易小明

关键词:合理性伦理理想

易小明

(吉首大学 哲学研究所,湖南 吉首416000)

人是类属性、群体属性与个体属性的现实统一,人的三重属性决定人具有三重利益诉求。先进伦理文化建设作为一种优良的人化建设,它必须体现人的内在属性要求,实现人的多重利益,如此,方才具有厚重的人本价值和不竭的动力源泉,方能在有力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有序发展。

其实,文化发展促成人的三重利益实现,就是文化发展的以人为本。因为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一、先进伦理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关注和体现个体的现实利益诉求

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必须吃喝住穿,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的个体存在的现实需要,决定人必然具有自利性。先进伦理文化建设必须正视人的自利性,并努力引导人的自利性向着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西方社会自文艺复兴以来形成了人文主义传统,这一传统以丢弃神本、物本并确立人本为基本精神,以个体享受人世欢乐,实现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为突出特征,其强劲的个体化的精神气质,其实是对个体的感性欲求从而也是对人之合理自利性的充分肯定和高度尊重,也正因为如此,它在整个西方历史进程中表现出强大的人本力量,在极大地推进人的不断解放的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美国自独立战争以来发展相当迅速,毫无疑问,以个人主义为价值核心的美国文化在其中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个人主义文化,承认人的自利性,尊重人的个体性,激发人的能动性,鼓励人的创造性,它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美国一战后的快速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都直接与个人利益相关:一是政府不再干涉私营企业且有立法保护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社会制度支持,二是个人利益驱动下不断的发明创造为工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强大技术动力。

总之,个人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本质精神,它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社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中创造的财富比过去一切世纪所创造的财富还要多、还要大。而之所以如此,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充分释放了个体的创造力量。

中国过去一大二公的“左”的做法,其本质就是对人的个体性重视不够,对个体利益尊重不够,空洞的政治宣传不可能成为鼓动和促进人们积极活动、不断进取的长效机制,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活力和动力不足,从而导致经济发展的滞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其本质仍然在于,尊重合理的个体利益为社会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二、先进伦理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关注和体现群体的利益诉求

文化在起源上是群体性的,并一直以群体为主要载体。单独的个体无法承担起整个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同时,类在当下也不可能形成对多元文化的直接承载——一则宽容的类主体还未真正生成,二则多元文化本身的通融整合程度也不够。

文化本身的群体性,决定文化发展必然体现群体利益。在文化的群体性表现中,最突出的是文化的民族性和阶级性。民族作为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共同的文化是其生成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一定社会物质生产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因此,文化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在阶级对立较突出的社会中,文化往往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在世界各民族群体交往日益频繁的条件下,先进伦理文化建设应体现世界各个不同民族国家的多元利益诉求。它不仅要体现本民族国家群体的利益,也要体现其他民族国家的利益,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都将最终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天下概念,其实就体现着对交往中的不同民族群体利益的关照和尊重,它完全有利于和谐世界的生成与发展。

先进伦理文化不仅要体现和处理好国际间的不同民族国家的利益关系,也要体现和处理好国内不同阶级、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先进伦理文化建设不仅要体现管理阶层的意愿和利益,更要体现被管理阶层的意愿和利益,如果这两者关系没有处理好,整个社会所有不同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都将难以协调,这必将导致社会矛盾突出,甚至引发尖锐的阶级斗争,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已经证明,一种文化如果只顾及自己阶层、群体的利益,必将导致社会失序。过去,无论是单纯的无产阶级文化还是单纯的资产阶级文化,都因没能兼顾到对方的利益而导致整个社会的大动荡,只强调资产阶级利益而不顾无产阶级利益的文化引发了轰轰烈烈社会主义运动,而反其道而行之的无产阶级文化,因过于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的自身利益、强调与资产阶级的殊死斗争而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曾经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伦理文化,就是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所谓民族的,就是文化发展要体现民族的精神、民族的内质;所谓科学的,不仅要体现文化的真理性,体现全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而且要体现各社会群体的应有利益,前者属文化发展的科学向度,后者属文化发展的价值向度,而一种文化如果能够真正既内含普遍真理又体现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它将必然成为成为大众的文化。显然,文化的民族性必须基于文化的科学性,科学性为民族性提供了基本内质,民族性为科学性提供了丰富形式。而文化发展的科学性,又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开放性,认识向全人类开放,利益向所有社会群体开放。

三、先进伦理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关注和体现人类整体的利益诉求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人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选无机界,从而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类存在的客观性决定类利益的客观性。虽然,当今时代真正的类主体尚未生成,现实的主体主要是群体、个体,它们也确实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更重要作用,因此类的利益在群体利益、个体利益面前一直唯唯诺诺。但是,类的利益并不是虚幻的想象,它毕竟业已产生并不断成长着,随着它的壮大,终有一天会在其基础上生长出强大的类主体。

事实上,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关注到类利益的存在和发展,它们也在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全人类共同利益,越来越深刻感悟和认识到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内在关联,并试图将两者利益协调起来。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的文化软实力概念,其本质就是主张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应当具有世界眼光和普世价值。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一种先进的文化如果不具备普世价值,不关注人类整体利益,它就不可能先进,不可能被世界其他民族所接纳,更不可能引导世界人民向着更加理想的境地发展。

目前人类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的解决,内在地要求必须充分关注人类整体利益的文化,要求国家行为应持有人类整体立场,全球性的问题必须从全球整体的高度进行综合治理方才有效。

类利益的合理获求,不仅是人类内部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共生,同时也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共生。从地球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讲,人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员,人与该系统是一种一荣共荣、一损共损的共生关系,因此人类整体利益的真正长久实现,必然内在地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要兼顾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因此,关注类利益的文化必然是一种生态文化。

四、先进伦理文化建设要促成人的三重利益的协同实现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并认为只有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才会产生高层次需要。我们认为,人的三重利益需求之间也有从个体利益需要到群体利益需要再到类利益需要的层次性,也基本遵循从低到高的发展原则。

先进伦理文化建设要促成人的三重利益的协同实现,首先必须尊重人的利益需要层次及其实现方式的客观性。人是现实的人,人只有首先满足了自身生存的需要之后才可能从事其他方面的活动,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但是,尊重人之需要层次及其实现方式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完全顺从这种客观性,正如道德要正视人的自利性而不应完全顺从人的自利性一样。文化本身并不是从个体出发来建构的,它以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为己任,因此,文化建设不仅要有自下而上的——即从个体到群体到类的利益考虑维度,更要有自上而下的——即从类到群体到个体的利益考虑维度,它是两个维度的高度统一。

类的利益、群体的利益、个体的利益之间,既有差异也有统一。类的利益之中包含着群体的利益,群体的利益之中包含着个体的利益,当然,类的利益之中也包含着个体的利益,但同时,个体的利益并不直接与群体的利益完全重合、群体的利益也并不直接与类的利益完全重合,个体的利益当然更不直接与类的利益重合,它们之间有差异、有分离。从文化道义的角度来讲,类的利益高于群体的利益,群体的利益高于个体的利益,但从人的现实功利角度来讲,个体利益又最感性、最直接、最真实,其次才是离它较近的群体利益,再次才是类的利益。人作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统一并以社会属性统领自然属性的存在物,其行为当然不只为个体肉体存在,更要体现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因此,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群体的、类的利益,只有如此,人才是一个完整的、真正的、有尊严的人,才不是一具尸走肉。

先进伦理文化建设要促成三重利益的协同实现,本质上要求先进伦理文化必须对利益的兼容性问题、真实性问题、引导性问题、发展性问题有充分的关照和把握。所谓兼容,就是不致使三重利益总是相互排斥;所谓真实,就是充分正视现实利益往往以个体为中心,从个体向群体和类扩展;所谓引导,就是强调个体利益之上还有群体利益、类的利益,并希求人们实现个体利益之后应向更高的利益境地攀升;所谓发展,就是三重利益的协同实现要以整个社会利益的不断扩大为前提,蛋糕的合理分配是以蛋糕的不断做大为基础的。

五、先进伦理文化建设在关注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精神价值

强调先进伦理文化应当关注和体现人的各种利益,并不意味着人们就可以放弃对精神价值的追求,而只是强调先进的伦理文化一定要有坚实的物质利益基础,伦理文化的先进性,绝不只是它的原则理想性和价值崇高性,其先进性应当体现为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即理想有现实的支持,现实有理想的引导。

如果说,一种文化是否先进,既要看它是否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又要看它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完善,还要看它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那么伦理文化的先进性,则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人的和谐生存环境的构成,它在关注人际关系和谐的同时,也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主体自我身心的和谐,而这些和谐关系的生成,都必须建立在利益的合理分配上。而且,仅此还不够,和谐环境的构成还必须有主体精神价值方面的引导。因为人是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的现实统一,人的和谐必须实现两者的有机协同,也正因为如此,让人们在具有精神信仰和符合道德的基础上追求利益,便构成先进伦理文化的根本使命,也是其重要的时代任务。先进的伦理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它既继承了已有人类道德文明的积极成果,又根据时代精神增添了新的内涵,还代表人类精神进步的未来发展的方向。它通过先进分子的创造、认定和传播,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进而推进社会关系的和谐,并以完善生产关系的方式推动着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

其实,先进伦理文化的标准如果集中于一个标准,就是合理性标准。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理论,行动合理性可分为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工具合理性行动着重考虑的是手段对达成特定目的的能力或可能性,至于特定目的所针对的终极价值是否符合人们的心愿则在所不论。而价值合理性行动则全力关注行动本身的绝对价值,至于行动可能会引出的后果则在所不计。这两种基本的人类行为间的矛盾,既是导致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形态的力量源泉,也是个体行动千差万别的机理所在,而实现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统一,则是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追求和梦想。

既然伦理文化的先进性在于伦理文化的合理性,而合理性是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的统一,那么,伦理文化的先进性就决不等同于基于价值合理性基础之上的理想性,更不等同于基于工具合理性基础之上的现实性,而是求得如何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内在统一。

事实上,伦理文化只有合理处理好伦理文化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才会促成二者的良性互动。理想成为有现实基础与实现可能的理想,现实成为有理想规范与理想引导的现实,其关键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理想过低,就可能与现实同流合污,被现实左右,其结果必然是任由现实“任性”发展,社会道德普遍堕落;如果理想过高,缺乏现实维度,就必然与现实脱节,理想飘忽于现实的高空,根本不能发挥规范现实的作用,其结果仍然是放任现实,任由现实“随意”发展,同样导致普遍堕落。

离开利益的道德会使自己出丑,离开道德的利益则更丑。合理伦理文化的理想性还是应当保有的,它作为人类伦理文化的价值生成元素,是人的自我完善与精神提升的内在动力,也是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离开它的指引,人类的发展将不仅曲折而且黑暗。

综上所述,先进伦理文化必须充分关注和体现人的多重利益诉求。只有充分关注和体现主体的多重利益诉求,它才可能成为人们自己的日常伦理文化,也才可能充满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力;同时,先进伦理文化在关注人们利益诉求的同时,也必须关注人们的伦理文化的先进性,而绝不只是它的原则理想性和价值崇高性,其先进性应当体现为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精神价值追求,以实现利益与价值、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只有不断追求这种统一的伦理文化,其先进性才可能得到真正实现,其对社会发展的规范引导才会深入、才会持久、才会有效。

猜你喜欢

合理性伦理理想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关于如何加强建筑设计的合理性问题探讨
代考入刑的合理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