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思考,让“违规”操作得到正确引导

2013-04-12丁国宪

化学教与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教者试管违规

丁国宪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江苏 如皋 226500)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探究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渠道,是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随着社会的变革、教育体制的变革,化学实验的课堂悄然间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猛然回首,有些变化不禁让我们教者惊出一身冷汗,但又给教者欣喜的感觉。在这里,主要谈谈初三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违规操作。

一、令人惊讶的各类实验违规操作

在我班(50人)今年的违规操作的统计中,得出了如下一系列的情况:

(1)烧杯直接加热,不垫石棉网。人数明显比去年增多了。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反应结束时,我班有五位同学不先移开水槽,而是先移开的酒精灯,甚至眼睁睁的看着水进入试管。

(3)加热试管时,不预热,直接放在酒精灯上烧的人也较多。

(4)熄灭酒精灯时,直接用嘴吹灭。不用之后不盖上灯帽的比比皆是。

(5)有规定用量的不按照规定用量取用,或没有规定用量的不按照最少量原则取用的,我班有12人。而且对剩余药品的处理不符规定的占绝大多数,很多同学直接泼到水槽里或废纸篓里、垃圾桶里。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直接在量筒中进行混合的同学有四位。

(7)制取气体时,不检查气密性的,大有人在。

(8)过滤时,把滤液不要玻璃棒引流而直接到入漏斗中的,有六人。

……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违规的实验操作,而且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十年前,本人也曾经做过统计,上述的各项违规操作发生的很少。是老师的教出了问题,还是学生的学出了问题,还是社会的变革的浪潮冲击了学生的思想,还是其它什么呢?还会出现多少违规操作?还会有多少安全隐患?实验还能否再做?实验室能否再开放?笔者做如下的思考分析。

二、学生实验违规操作的动机分析

1.违规而非违法

几乎每位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实验违规的操作,破坏是人的原始的一种本能动机,但如果给每位违规学生都扣上“敌意的、恶意的破坏”的帽子,那就太言过其实了。带有恶意的破坏只是极个别的现象,经过多年思想教育的学生,思想上是积极向上的,而且相对于枯燥乏味的课堂,学生们可以较为自由的活动,几乎是充满乐趣的。

(1)他们的违规操作行为是公开的,不具有隐蔽性。更多的时候他们往往叫老师来看他们违规操作的结果,比如,一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一个班五位学生没有先移开水槽,而是先移开的酒精灯,水倒吸了,一部分的水慢慢流到了试管里去了,但试管并没有炸裂。

(2)违规操作不具有计划性,几乎所有的违规操作行为在事后接受谈话询问时,都没有事先预谋,往往都是临时心血来潮,即兴发挥而已,比如过滤时不用玻璃棒或用了一会儿后,又不用了,是当时而定的。而非蓄谋已久的行为。

(3)学生违规操作的行为不具有固定模式:首先不是固定的人,没有哪个学生能完成到所有违规操作行为的一半以上;其次没有固定的仪器的损坏,在仪器的报废单子里,损坏的仪器由多到少的顺序是试管、烧杯、试管夹、导管、酒精灯,像启普发生器、霍夫曼电解池几乎没有损坏,符合用多废多、易损件多的原则;再次没有固定的违规行为,在初中化学实验中,还是有许多相似的操作的,如氧气的制取、氢气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它们的性质实验,在同一个学生身上发生相同的违规行为的情况很少,这一学年仅出现过两例。

所以,不能把违规行为看成是存在心理变态或者说成是人格障碍的行为可能,更不能对某偶发行为轻易定性到违法的层面。

2.实验操作违规的探讨分析

初三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青春时期,他们精力充沛,生理迅速发展,尤其是男同学,生理的发展超过了心理发展的速度,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不同步、不和谐了。这种不和谐必然会在人生发展道路的方方面面得到体现:

(1)违规行为的人群分布稳中有变。我们的学生经历了从七零后到八零后,再到九零后,马上又要到零零后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在孩子身上留下了烙印,学生就是时代的标签,操作违规行为中,男同学占了大多数;班级中中等生,约占20%~30%的比例人群占了违规操作行为绝大多数,这两方面维持了稳定性。农村中的学生违规操作的比例逐年上升,农村的孩子能更大胆进行违规操作;违规操作整体比例逐年呈上升趋势,,而且有加快的趋势,这两方面体现了违规操作的动态性。

(2)违规操作稳定性的成因分析:女生在七年级前(含七年级),处于生理高速发展期,而男同学发展较慢;初二,男生的生理发展加快,女生减慢,但女生的心理趋于成熟、沉稳。男女生在班级的表现开始处于相持阶段;初三男同学加快生理的发展,大大超过了心理的发展,而女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趋于稳定。因此在违规操作中,男生占了主体地位。一个班级群体中,成绩好的优等生对老师的要求,有较强的执行力,他们能充分理解实验违规带来的不利影响,他们不愿花时间、冒风险去研究违规操作带来的影响。而班级中较为落后的学生,往往不能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和注意点,不敢动手做实验,他们的自信心一直在优等生光环的笼罩下无法萌发,更别说做违规的实验,他们往往是各种实验的边缘人。而10~25名之间的这部分中等生,性格中往往存在着对事物观察、研究的多向性和不确定性,他们能够理解老师所提出的违规所产生的不利后果,但又存在着一定的怀疑,他们敢于用行动证实自己的怀疑;另外,实验操作的专注性不够,对老师执行力的不够,使他们在实验中更易做出违规的操作,这也是他们之所以与成绩优秀的同学成绩上有差距的原因;对优等生不服气的心理,使他们更易做出一些令其他同学匪夷所思的行为,在班集体中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往往是优等生和后进生,总是采用“抓两头、促中间”的管理模式,中等生往往坐在“被遗忘的角落里”。他们为了标榜自己在班级的存在,吸引老师的注意,不惜冒险做出一些违规的操作,事实上,一些冒险行为,不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危害,就像过滤不用玻璃棒,不但没有实质影响,反而似乎更方便,更节省时间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到最后,不先移开水槽,而先移开酒精灯,让水倒吸,试管并没有炸裂,因为试管有一个逐渐冷却的过程,如果说影响,就是难洗了一些。

(3)违规操作动态性的成因分析:从2001年向后,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班级中基本上达到了城乡大融合的状态,班级里城乡学生混编在一起,从违规学生城乡分开来比较,很快能得出一个结论:农村的学生更敢于做出一些违规的实验操作了。这里要说明的是:不是城里的学生不做了或者少做了,而是乡村的学生做的更多了。首先农村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缩小,再加之农村舒适的居住环境,使乡村人心理上有了优越感,使农村学生心理上更强大,在班级里有了较强的自信心,敢于想,更敢去做。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农村的孩子耳闻目睹自己的父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在改革开放的大路上或锐意进取,大刀阔斧,生活、事业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或畏首畏尾,停滞不前,生活、事业一筹莫展。受到种种思潮的影响,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挑战欲望、创新欲望,使他们在每一个领域能更大胆地表现自我。而城里的学生,生活的空间和环境相对稳定,受各种思潮的影响较小,挑战、创新的欲望不够强烈,但从小较好的学习空间,积极探究的习惯也使学生能有挑战之举。从而使化学实验中的违规操作逐渐增多,这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实验操作也应该贴上时代的标签。

(4)教育改革的进行,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违规行为的发生。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勇于创新的人才,要求开放实验室,大胆让学生去探究、研究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那么对实验操作的研究也应该在课程改革的范畴内。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如:之前的实验室规定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药品过度的浪费和仪器的损坏需照价赔偿,故意损坏还需罚款。而课程改革后的规定则是开放实验室,在安全允许范围内,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科学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对一定量的仪器的损坏,不要求学生赔偿。学生在课程改革形势的影响下,做出一些违规行为的操作,也在情理之中。如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好几位学生选择自己带来的铁丝,不用老师发的光亮的细铁丝,他们的铁丝有粗有细,还有不同程度的锈迹,在选择氧气时,选择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分组合作实验,然后用控制变量法得出了不同生锈程度、不同粗细、不同浓度的反应情况,这令教者大为惊叹,虽然违规了,但却不能不为之叫好。还有同学提出:为什么不可以在量筒中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没有变化,而且在量筒中溶解后,还能方便测出溶液的体积,方便计算出溶液的密度。有想法,这在课程改革前严格限制下进行的实验里,无法得到的创意。

三、让“违规”操作得到正确的引导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违规操作行为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是思维火花的碰撞,是少年挑战权威的宣战,是教育课程改革初露的“尖尖角”。教者不应该给他们轻易套上“变态、反动、破坏”的帽子,可以想象:为什么世界上很多“五百强”公司到中国选拔人才,选择的是学校的中等生。人类的不断进步,不就是那种不断想要改变现状,不断改变环境的那份冲动。我们教者怎样因势利导,让违规操作开出灿烂美丽的花朵呢?

首先,教者自身要积极改变观念,要培养出与时代接轨的合格人才,必须要改变自己,积极学习课程改革的各项要素,领悟其精神实质。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把创新的星星之火,生生掐灭在摇篮里。不仅是中等生,更要鼓励尖子生与后进生也要积极加入到研究操作可行性的探究中来,有时,损失一些仪器,花费一定量的时间,似乎影响了教学进程,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但会赢得学生终生难忘的记忆,会赢得学生不唯书、勇于探究未知领域的精神,赢得对知识的理解和长时间的巩固,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其次,把实验室的“紧箍咒”理解透彻,必须以安全为前提。确实故意破坏的,一定要加强教育,不能姑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想要进行违规性的操作,应先报告给老师,经老师审核,确定没有安全隐患或虽有危险但有可控性的安全措施前提下,与老师共同进行实验。如浓硫酸倒到水里,还是水倒到浓硫酸里,可在玻璃钟罩内进行实验,让学生能观察到对比实验,对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对提出违规性操作研究,并成功进行操作的同学,要及时评价其优秀的表现,并在综评中给予充分的肯定。

最后,违规操作的研究,不必刻意去追求,功到自然成,只有自然的积淀,生长,并经受风雨的洗礼,才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猜你喜欢

教者试管违规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啄木鸟”专吃“违规虫”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违规试放存放 爆炸5死1伤
违规逆行之后
试管难题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