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绿色化学观在化学启蒙教育中生根发芽

2013-04-12张东青

化学教与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化学绿色实验

张东青

(江苏省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 江苏 赣榆 222100)

化学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呼唤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新观点、新思想需要及时传播[1]。初中化学教学,面对的是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中学生,把“绿色化学观”的教育寓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使“绿色化学观”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然而,现实中,我们的初三毕业生即使经过一年的化学教育,在他们看来“化学”依然是引发饮食、环境污染的源泉。 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忽视了初中化学教育的启蒙性,忘却了“认识化学科学是化学启蒙教育的核心”这一核心任务。 对于化学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的客观事实强调不够,使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出现偏差;二是教师对于绿色化学教育思想认识不深。 在备课及授课时,“绿色化学”仅作为一个孤立的知识点来对待,没有将绿色化学的思想渗透到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中;三是化学学科初三才开设,学生面临升学考试,过分注重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缺少将绿色化学思想应用于化学实验中的体验。 四是学生在课堂上初步形成的绿色化学观点没有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使绿色化学观失去了“生命”。 基于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就如何让“绿色化学观”在初中化学启蒙教育中生根发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精心科学施教,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化学

1. 正面传播化学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

初三教学实践中发现,纠正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而产生对化学的错误认识是帮助其正确认识化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例如,学生们普遍认为苏丹红、三聚氰胺、温室效应、赤潮等事件或现象都是化学出了问题。 我就及时告诉学生: 其实苏丹红、 三聚氰胺等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不法商贩将它们用于食品加工,因此不是化学出了问题,而是部分人的道德和监管等方面出现了问题。

通过教师的正面引导,学生知道了所有这些事件或现象的发生,不是“化学”本身出了问题;而是人们的认识和行为出了问题;化学对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着积极意义的,而不是相反。

2. 科学方法施教,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化学

若不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化学,对化学的认识就会出现片面,甚至走向极端,这一点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尤其重要。

例如,我在施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节中“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时,先让学生展开自学,随着自学的进行,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憎恶”之情已溢于言表,这个时候引导同学们展开对“二氧化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利和弊”的讨论;此后再让学生思考 “地球上若是没有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太多行不行? ”;再引导学生展开对“如何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讨论。 随着对这一连串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同学们逐步明确了化学在应用的时候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认清这种“正与反”的辩证关系,才能发挥化学正面的影响来造福人类的道理。

二、合理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认知绿色化学

初中化学教材中, 涉及绿色化学的内容有很多处,我们应该结合这些内容不失时机的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的观念。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一单元《绪言》中介绍了先进的科技成果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以后,以“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结束,给学生留下悬念,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在课后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 她为什么会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这种悬念的设计,增添了学生对绿色化学的神秘感,使绿色化学更具有魅力。 如第三单元中生产生活中如何节水、水污染及其防治;第六单元的温室效应及其危害与防治;第七单元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一单元中的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第十二单元中的“白色污染”及解决措施等都时时刻刻在倡导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对废弃资源的回收再生与循环利用等绿色化学的理念,初步扭转学生头脑中“化学就意味着污染”的错误认识,引导他们从源头去寻找消除污染的方法,体验落实绿色化学观的过程[2]。

通过对初中化学教材中与绿色化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验, 学生逐步明白了化学不是污染的代名词,化学在净化环境、防治污染、改善人类生活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从而树立了绿色化学思想。

三、有效借助化学实验,让学生体验绿色化学观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以绿色化学观念为指导,聚焦化学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可以让他们初步实践绿色化学观。

1. 倡导药品剂量最小化,从源头上感受绿色实验

初中化学教材中,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室的用量取用药品, 还要明确告诉学生在进行硫、磷燃烧实验,在验证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下,都必须尽量取少量;又如酸、碱、盐的性质实验,可利用点滴板完成。 尽可能小剂量试剂是微型化学实验的核心,“尽可能小剂量实验”是化学实验教育的方向,为追求“尽可能小剂量实验”,推动化学实验的改进和完善,这是化学实验改革和发展的动力之一,是绿色化学思想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体现[3]。

2. 引导改进实验装置,体验实验过程绿色化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装置、实验取材上不够合理,不能体现绿色理念。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优化改进实验装置,实现实验过程绿色化。

如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一节中用白磷和红磷燃烧的对比,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该实验在敞开的容器中进行,演示实验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弥漫教室,对师生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我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出来很多实验方案,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是: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一小粒红磷和白磷,用一端系有气球的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口,然后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进行对比实验。 像这样看似简单的实验改进,却保证实验过程无污染物排泄,保证了师生健康,实现实验过程的绿色化。

初中化学教材中类似的实验绿色改进还有很多,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燃烧实验”等等,只要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动脑子,寻找规律,不断创新,大胆探索,很多会产生污染物质的实验也能变成绿色化的实验,潜移默化中学生树立起绿色化学观,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四、积极倡导绿色生活,让学生践行绿色化学观

培养初中学生的绿色化学观,需要将课堂上初步形成的绿色化学观运用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还需要在多角度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探索中内化,这样绿色化学观才会有鲜活的生命。

为此,我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带领学生到学校一路之隔的生物质火力发电厂参观,去学校周围的村庄进行环保方面的社会调查;在学生对绿色化学有了一定认识后,开展为期一个月“绿色生活从我做起”的家庭实践活动,活动结束时同学们都交了“绿色生活从我做起”的实践报告。 我将学生列举的实践绿色生活的做法, 按照衣食住行等分类整理,并将同学们的做法制成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鼓励大家继续坚持“绿色生活”,还要以此来带动影响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去体验绿色生活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绿色化学实践的经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绿色化学观的烙印已经深深地留在了他们幼小的心灵,就如同一粒种子落入了温润的泥土里,一定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我想那一天不会太远。

在化学启蒙教育的道路上, 绿色化学的新观点、新思想需要我们去传播, 绿色化学需要我们去实践。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明天的天空会更蓝,明天的溪水会更清澈,明天人们的生活会更甜美。 明天,我们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1] 李仕祥. 如何在化学课堂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J].教育艺术,2013,(4):17-18

[2] 熊愈辉,潘红庆,马玉华.在初中科学教育中实施绿色化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科学教育,2009,(6):25-26

[3] 王红梅,曾小华,胡扬根.课堂教学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2):208-209

猜你喜欢

化学绿色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绿色低碳
做个怪怪长实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