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演奏技巧的三维探析

2013-04-12杜元媛

关键词:指尖古筝音色

杜元媛

(河南师范大学 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河南 新乡453007)

古筝是一种具有优美音色的古老乐器,它承载着悠久的中华文明与历史传统。相传古人喜爱这种发出“铮铮”音色的乐器,遂直接以其声音来为乐器命名。古筝不仅音色华美、极富韵味,而且层次分明、多姿多彩。触弦、肢体语言、气息是古筝演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奏者驾驭好古筝演奏中触弦的技巧,可以创造出优美的音色;恰如其分地使用肢体语言技巧,可以将音乐的内容表现得更加充分;游刃有余地掌握呼吸方法,能使音乐变得更有生气和活力。古筝演奏技法中的触弦、肢体语言和呼吸,构成古筝演奏的三重维度,它们相互独立、缺一不可。

一、古筝演奏中的触弦

古筝丰富的音色与演奏技巧中触弦方法的应用有着直接的关系。著名钢琴演奏家鲁宾斯坦曾经说过,“钢琴是一件乐器,但又是一百件乐器”[1]。同样,古筝演奏者利用触弦技巧,可以把古筝这一件乐器演奏出多件乐器的音色效果,体现出音色的多层次变化。对音色多层次的掌握,也就是对古筝演奏中触弦技巧的掌握。

(一)触弦技巧与手臂的关系

触弦,从字面意义理解即为接触琴弦,在音乐演奏中通常引申为对音色的控制能力。这种控制力,包括对指尖、手指、手掌、手腕以及手臂各部分的关节与肌肉运动的控制力。各个关节与肌肉之间有着密切、细微的关系。弹琴不仅仅是用指尖接触琴弦,而且是一个全身协调运动的结果。例如古筝演奏技巧中的点奏技法。“点奏”是凭借重力下落的力量,以双手食指快速、轮流向内拨弹琴弦的一种古筝演奏技巧。这种技巧虽然是以食指指尖来弹奏,但同时也需要手臂各部分相互的协作配合。手指指尖要保证力量的传递,下指的时候手指的关节不能太软。手腕要充分放松,让指尖随重力掉落在琴弦上,之后顺着琴弦的反作用力向上回抬。小臂在掉落的过程中尽量放松,在回抬的过程中借力抬起。在这一落一抬之间,指尖、手、小臂都各担任着不同的角色,虽然相互独立,但又彼此配合。

(二)敲击触弦法与抚摸触弦法

触弦是一个统一的肢体运动过程,是由手臂的各个关节、肌肉互相协作的历程。古筝触弦从指尖的感觉上来区别,可分为敲击触弦法与抚摸触弦法两大类。敲击触弦法是指将力量集中在指尖,瞬间以爆发力撞击琴弦。这种触弦方法的特点是触弦力量集中在指尖一点,瞬间爆发,触弦的感觉是快而强。这种方法可演奏出干净利落、清脆圆润、颗粒饱满的音色。抚摸触弦弹法是以手掌为支撑,以手指为框架,以手腕重心的转移为基础,用抚摸的触弦感觉来弹奏。这种触弦方法的特色是强调手腕、手掌、手指的连贯作用,且触弦力量散、接触琴弦速度慢,触弦感觉是慢而柔。用抚摸触弦法演奏出的音色温婉柔和、玄灵飘逸、线条流畅。

二、古筝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使用身体或者肢体动作来替代或辅助声音语言的一种交流方式。古筝演奏中的肢体语言,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肢体运动去传递、渲染、表达音乐中的情感与情绪。在表达音乐情感、情绪的时候,肢体语言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古筝演奏总是能够让人联想到古典、优雅、柔美等极具韵味的肢体形象,甚至让人想起兰姿蕙质、婀娜翩迁的佳人。可见肢体语言在演奏中具有激发情感、引起共鸣的作用。只有声音的古筝艺术,也是很难理解的。

(一)肢体语言的动作幅度

肢体语言要通过动作来表达。古筝演奏过程中的主要动作是由上肢与躯干部分构成的。通常的上肢动作为抬上、落下的上下运动,而躯干则以臀部为支点,身体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画圈运动。肢体运动的时候上肢结合躯干共同运动,运动可高可低、可左可右、可前可后,且动作的幅度可大可小。通常身体的动作幅度越大,所表现的心理活动越激动热烈,反之则表现出温和平静的心境。一般大型音乐作品中都会有某个音乐主题反复出现,但表达的情感、情绪却不同。主题刚出现时往往动作幅度较小,而演奏到高潮时肢体动作就会比较夸张。其次,肢体语言幅度的大小,还能让音乐产生“抑扬顿挫”的感觉。比如一个乐句中有多个音符,把其中一个音的肢体动作做夸张,其余的动作做平稳,就会让人注意到那个被特别“放大”的音,就仿佛在语气感上加重了、突出了。

(二)肢体语言的肌肉力量

肢体语言是一种运用身体与面部表情表达的语言。身体的运动离不开肌肉运动,只有肌肉的收缩才能引发动作。在古筝演奏中身体肌肉的力量指的是肌肉松弛与紧张的变化。在古筝演奏时肢体肌肉松弛,做弱柳扶风之姿,就会让人产生柔美飘逸的感受。在古筝演奏时身体肌肉紧张、充满力量,就会使人产生欲强愈强、酣畅淋漓的感觉。不论是肌肉放松的肢体语言,还是肌肉紧张的肢体语言,在古筝表演中都是缺一不可的。例如筝曲《林冲夜奔》的引子,不仅暗示了音乐内容的发展脉络,还刻画了人物的内心起伏。其中的情感变化可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回忆、初起波澜、挣扎、无奈。其音乐也是从回忆往事的平静心态入手,而后心绪稍起波澜增添了一丝哀怨,发展到高潮加入了痛恨的意味,最后以对现实的无奈而结束。表现回忆的时候肢体应该尽量以松弛为主,弹琴动作平和甚至无力,以突出主人公失意的情绪;表现幽怨的时候,肢体表演动作适当放大,身体肌肉以放松居多,偶尔使出一发即收的力量;当乐句进入到高潮表现出恨意的时候,就要让身体肌肉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最后回归到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时,肢体肌肉做的是松弛中略带紧张的感觉,营造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之感。其实不论音乐中的人物的情感情绪怎么变,只要抓住了肢体幅度与身体肌肉的变化,就掌握了古筝演奏的肢体语言。

三、古筝演奏中的气息运用

古筝演奏的意境要靠气息流动来展现。古筝演奏中的气息,不仅仅是单纯的吸气、吐气,还是一种全身参与的呼吸表现。气息总是从丹田出发,途经肢体、手臂向指尖流动,而后再反向回流到丹田。这样的气息流动从音乐一开始便伴随着音乐而存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地贯穿整首作品。在演奏开始前,气息流动就已经开始,在演奏结束后,气息运行才结束。

(一)气息是演奏的源动力

国际指挥大师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曾经说过:“乐器是有生命的,当它们在演奏的时候也好像在呼吸一样。音乐也应该是有生命的,否则音乐就成了乏味的没有生气的声音。通过‘呼吸’,才使音乐变得有生气、有活力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在演奏一个乐句甚至是一个音符之前都应该要呼吸。”[2]缺乏气息的演奏是没有生命力的,这种演奏就像是形态逼真的塑料花,虽然身披美丽的外衣却没有生命的精彩。有了气息的流动,古筝演奏才是活态的,演奏出的音乐才有生命力。所以说气息是演奏的源动力,没有气息就没有音乐。

(二)气息运行的方向性

古筝演奏时的气息运行总是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简单地说是抬手时吸气,落手时吐气。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气息总是从丹田出发,沿脊柱上升,再由手臂传导入指尖,当气息注入到指尖的时候,才拨动琴弦。之后气息再从指尖收回,沿着手臂脊柱回到丹田。这是一个气息运行的过程,这一过程以丹田为始点而展开,逐步延伸、发展,到达终点后,再慢慢收敛气息回到原点。优秀的古筝演奏家在演奏时可以感到一股上升的气。这股上升的气,是随着抬手的动作一并运行的。气息一定是先到达肢体,后到达手臂。肢体与手臂的关系就像是一条河,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而丹田就是河流的源头。理清了气息运行的始末才能更好地运用气息,才能演奏出有生命的古筝艺术,才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综上所述,触弦技巧、肢体语言的运用技巧、气息流动的技巧,作为古筝演奏技巧的三个维度缺一不可。没有好的手指触感就不可能得到想要的音色,没有良好的肢体语言就没有音画结合后视觉上的享受,欠缺气息的流动就失掉了音乐生命力。要想真正游刃有余地演奏,将古筝艺术的美发挥到极致,就要从触弦、肢体语言、气息这三维入手,最终达到三维合一的境界,使声音弱而不飘、强而不燥、快而不急、缓而不泄,演奏出音韵华美、娉婷袅娜、遏云绕梁的美妙乐章。

[1]亨利·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C].汪启璋,吴佩华,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64.

[2]亦非.对话大师——艾森巴赫[J].音乐爱好者,2008(1).

猜你喜欢

指尖古筝音色
治理“指尖乱像”不宜一散了之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虔诚之花在指尖绽放
指尖上的生活,指尖上的美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指尖童话
第一次弹古筝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