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雷泽一带为中华文明原始发祥地*

2013-04-12韩达夫张德书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始祖炎帝伏羲

韩达夫,张德书

(菏泽学院老干部处,山东菏泽274015)

关于中华文明史的述起年代,社会上存有四种主要观点,即盘古说、黄帝说、唐尧说、三皇说。由此导致中华文明原始发祥地的认证亦就众说纷纭。拜读诸家所论,参阅有关文献,结合考察辩证,我们认为将雷泽一带认定为中华文明原始发祥地是符合实际的。

一、中华文明当从三皇述起

1.盘古说不能成立

所谓文明史,是指社会进步状态而言的。而在我国很久以来,就有“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的说法。盘古开天地能属文明史的范围吗?从典籍上看,“盘古氏,又称混沌氏。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物。”他是怎么开的天?辟的地?文曰:“远古时天地混沌如鸡子,他生在其中。一万八千年后天地开辟,阳晴为天,阴浊为地,天每天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他也每天长一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就极高,地就极厚。他死后,头变成五岳,目变成日月,脂变成江海,毛发变成草木,为天地万物的始祖。”[1](P925)据此可知,盘古是人臆想虚构的神话人物,实无其人。五岳绝不是人头变的,日月也不是人眼变的,人肉变不成江海,头发变不成草木。再者,盘古变这变那,唯独未变出人来。没有人类,就没人类社会;没有人类社会,就无社会进步可言;没有社会进步,文明从何说起?故认为中华文明史从盘古述起的观点不能成立。

2.黄帝说、唐尧说均为不妥

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并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而自豪。据实而论,此言不妥。因为黄帝是上代炎帝的后世子孙,并非由世界他处迁民而来,若是不以祖为祖,而以后世子孙为祖,这在情理上和事实上都是说不通的。中华文明史绝非始自炎黄。必须指出,在我国史书上,确实存有简而不明之弊。比如黄帝“与炎帝大战三次,击败炎帝。旋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击杀蚩尤。后被各族部落首领推举为部落联盟领袖。”还说:“黄帝始制宫室,用玉(坚石)作兵器,造舟车弓矢,染五色衣裳。其正妻嫘祖养蚕,仓颉造文字,大挠作干支,伶伦制乐器。有子25 人,古代唐、虞、夏、商、周各代,都说是他的后裔。”[1](P907)这么一来,国内外华人都以黄帝为始祖了,都去膜拜黄帝陵,炎帝靠边了,伏羲不提了。请注意,只说黄帝“击败炎帝”,而未说明击败的哪位炎帝,这就出了问题。炎帝有九代,第一代炎帝是神农,下传八代,即“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厘,厘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1](P11)八代皆袭“炎帝神农”之号。而黄帝所战之“炎帝”实为末代炎帝榆罔,而绝非早于黄帝530年以前的第一代炎帝神农。再说,黄帝与末代炎帝榆罔,同为上代炎帝之后代,黄帝是继帝榆罔之位而称帝的。后世人不以炎帝为祖,而以黄帝为祖,不合道理。若说黄帝在推动社会进步上有诸多贡献,据实而论,其贡献之大,越不过三皇,他只不过是在三皇所创文明基础上有较大发展而已,黄帝不是中华文明的首创者,因而以黄帝为始祖及文明五千年之说均为不妥。至于中华文明始自唐尧,歌曰:“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慢悠悠……”,唐尧是黄帝四世孙,至今尚不足五千年,与史实更为离谱了。此类人为断史之说,上对不住祖先、下遗误子孙,应当正本清源。

3.中华文明史当从三皇述起

很久以来就传唱着一首历代歌,歌曰:“前三皇、后五帝、年深久远,……”。那么,前三皇为何人?据典所载有七种说法:“(1)《史记·秦始皇本纪》作天皇、地皇、泰皇;(2)《史记·補三皇本纪》引《河图》、《三五历记》作天皇、地皇、人皇;(3)《风俗通义·皇霸篇》引《春秋纬运斗枢》作伏羲、女娲、神农;(4)《白虎通》作伏羲、神农、祝融;(5)《通鉴外记》作伏羲、神农、共工;(6)《帝王世纪》作伏羲、神农、黄帝;(7)《风俗通义·皇霸篇》引《礼纬含文嘉》作燧人、伏羲、神农”。[1](P36)此七说之中何说为是?我们认为:(1)(2)两说有虚拟之嫌;其余五说,皆认伏羲、神农为三皇人物。意见不一者,是燧人、共工、祝融、女娲、黄帝。为什么有此异义?我们认为,缘于时空之遥远及所言者所处时代不同,当属怪中之不怪。现对有异义者析辩如下:首先说黄帝不应进入三皇之列,因为他不是三皇时代之人,他是五帝时期第一位帝王,他不能进入他出生前的三皇。次说女娲,她是伏羲的妹妹(兼妻子),伏羲死后她代政一段时间,但没有杰出贡献,其夫伏羲已做为那一时代的代表性人物进入三皇之列,女娲既无资格也无必要再进入三皇。再说共工和祝融,此二人与女娲是同代人,但无突出贡献,又没做过帝王,女娲进三皇还不及格,他二人就更望尘莫及了。最后说燧人。燧人风姓,生于华胥氏族之域,是母权制晚期最杰出的男性人物,年岁高于女首领华胥。《拾遗记》云:“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3](P4)燧皇陵《燧人氏简介》碑载,燧人氏,风姓。他“是见于中国文献记载的第一位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首届中国火文化研讨会纪念碑载:“燧人氏位居三皇之首,是中华各民族的祖先”。“他发明人工取火,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恩格斯赞曰,“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可见燧人作为母权制晚期最伟大最杰出的代表性人物进入三皇之列,乃为实至名归、古今诚服之事。我们不赞同上述七说中之前六说,只赞同第七说,即燧人、伏羲、神农为上古三皇。

三皇对社会的伟大贡献在于:燧人的人工取火,不仅仅使人们改生食为熟食,减少疾病,增强人们体质,最为重要的是他使人类最后与动物界分开,使人由此真正成为社会的人,开启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纪元。伏羲氏“始画八卦,造书契,发明网罟,教民佃渔畜牧”。[1](P349)“他作瑟36 弦。”[2](P4)易学家杨力先生说:“易经是伏羲之易,六十四卦以乾为首卦,虽无文字,实为无字之有字。是我国文化之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皆可援易为说。”“造书契”是书画的开端;“发明网罟”是捕鱼虾捉鸟兽的起始;“教民佃渔畜牧,”导致人们由游移采食方式向定居养殖生活方式转变;“作瑟36 弦”,开启了器乐之门。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他“制嫁娶之礼”,[2](P5)改群婚为偶婚,更是人们由动物式野蛮生活,向文明的夫妻生活过渡的划时代伟大创举。神农氏(指第一代神农氏)主要贡献是:“他教民用木制耒耜,播种五谷。……他尝百草,发现药材,并定日中为市。”[1](P925)他教民制农具种五谷,推动人们由采取渔猎生产方式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民以食为天,开辟了种五谷以养民的广阔道路,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现在人们还坚信“无农不稳”。他尝百草发现药材,开启了医药事业的先河。5700年来,中国人一直以草药疗疾,被世界上称为“中药”,中药疗法现已传遍全世界。很多病西药无效,而用中药则药到病除。[4]神农“定日中为市,”使人们进行交易,这是商贸事业的开端,神农是商贸交易的始祖。

自三皇起始,在7000年来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传承和发展,才有了我们今天发达的农业、工业、畜牧业、渔业、交通运输、军事、文化、艺术、数学、天文地理、医疗卫生、商业贸易,才有了我们今天文明昌盛的现代化社会。

总之“三皇”是我国上古社会文明发展的开拓者,推动者;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先驱,是中华文明前进的旗手。中华文明史,只有从三皇述起,才是历史的真实。

二、中华文明上下七千年

“上下五千年”之说,缘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当时沿用《史记》以皇帝为古史开端之说,至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民国元年计为五千年。并以此通电各省,“上下五千年”之说由此传播开来,并未经过科学的论证。前已说到,中华文明史当从三皇说起。确切地说,当从三皇之首燧人说起。由今上溯计算:时下公元2013年,上溯至黄帝继炎帝榆罔之位时,合计约5115年;加上自炎帝榆罔上溯至炎帝魁,8 代在位530年及第一代炎帝神农在位120年,合计为650年;再加上自末代伏羲无怀氏上溯,经阴康氏、葛天氏、朱襄氏、有巢氏、混沌氏、皞英氏、尊卢氏、赫胥氏、骊连氏、栗陆氏、中央氏、柏皇氏、大庭氏、女娲氏共15 代,在位约计1050年及第一代伏羲在位110年,[2](P2)合计为1160年;最后加上伏羲上代燧人在世约90年;总计约7000年。据此而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之说不妥,中华文明上下7000年符合实际。

三、伏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始祖

在母权制晚期,人们只识母不知父。但我们仍要承认燧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因为他早于伏羲。如果说谁是我们共同的始祖,就应当是伏羲,因为自伏羲始,人们才弃群婚为偶婚,既知母又知父,由此,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人们也就始尊男性为祖了。人们既不知谁为燧人之父,亦不知谁为其后,立燧人为始祖无据。而伏羲之后,代代相传,直至今日,故尊其为始祖。据实而言,自伏羲推行偶婚之后,社会偶婚所生之人多了,并非皆为伏羲后世子孙,人们所以尊伏羲为始祖,因为伏羲以上为风性,就像今天同姓之人做“联谱”一样,依辈数相当而联为同宗,共祀一祖。

全世界华人为什么自称是龙的传人呢?书载:“包牺氏(伏羲别名)风姓也,母日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迹出于雷泽,华胥履之,而生包牺。长于成纪(疑为成阳之误),蛇身人首。”[2](P2)《山海经》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首,鼓其腹则雷”。晋郭璞注云:雷神即龙。既然所谓“大人”,“雷神”皆指龙,龙即为伏羲之父,故华人则为龙的后世子孙。雷泽之龙非人,其子伏羲为人,故华人就视伏羲为始祖了,华人是龙的传人之说即缘于此。

诚然,古往今来无龙。在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历史条件下,伏羲拟龙为父,以慰后人之心,实乃高雅之为也。既然龙为伏羲之父,则不必再去追根了,已经追寻到尽头了。

另外,典籍上称伏羲“为人类始祖”,[1](P349)我们认为不妥。因为无确凿资料证明全世界各地之人均为伏羲之后,故认为还是称伏羲为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始祖为妥。

四、古雷泽一带为中华民族原始发祥地

我们共同的始祖伏羲,生于华胥氏族之域的中心地古雷泽之畔,那么雷泽便是我们华人的共同祖籍。伏羲“子孙五十九姓”[2](P9),后来姓下又分姓,逐渐遍布于天下。

关于华胥氏族之域,根据中国火文化之乡河南睢阳人的考察,我们参照三皇足迹所到,大体说来,东至海岸(伏羲、神农均曾都于曲阜,今属山东省);西至今甘肃东部(天水有伏羲庙之说);南至长江以北(燧人葬于睢阳,伏羲曾都于陈,均属今河南省域);北至长城以南(炎黄战于涿鹿,地属河北省)。在这一广大地域之内,分布着许多受华胥氏族领导的诸侯国,如今属河南省域的遂明国,今属山东之域的少典国等。到了伏羲执政时期,他不仅领导诸侯国,还将首都自雷泽之畔的古成阳(今属山东省菏泽市域)迁于古遂明国(今属河南省域)。

古雷泽之畔,是我们始祖伏羲的诞生之地,也是我们先祖燧人诞生之地,据此而言,雷泽一带则为中华文明的原始发祥地。

古雷泽,处于今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域的牡丹区与鄄城之间。晋代郦道元写《水经注》时,尚有东西20 里、南北15 里之大。此一带古遗址颇多,文化底蕴丰厚,历来为史学家所关注。

据我国著名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百岁老教授何兹全介绍,“近百年来,众多历史学者如王国维、蒙文通、吕思勉、史念海、杨尚奎、田昌五、张永山、罗琨、沈长云等,研究并撰写了近百篇关于中华文明发祥地在今菏泽市域的论文,这既反映了菏泽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也反映了上古、近代及现代学者对菏泽古代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考证。”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殷玮璋先生说:“现在看来,对上古时期的研究,离开菏泽这个地方就无法解决。”

北京大学原考古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李伯谦先生说:“菏泽有这么多传说和文献记载,应该被放在重要位置,文明探源工程应该放在菏泽。”

中国社科院先秦史专家、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宋镇豪先生指出:“菏泽境内有文献记载的古地名达数百个之多,这些地名大多与中华文明探源息息相关。”

我们是受到史学家们启发和激励而考察、而思考、而写出如上文字的。中华文明发祥地在今菏泽的观点由来已久,我们只是表示认同并做些挖掘而已。中华祖源地若能准确认定、厘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龙的传人的光荣。

以上所言当否,望专家行人审正。

[1]编辑委员会.简明社会科学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3:925.

[2]徐宗元.帝王世纪辑存[Z].上海:中华书局,1964.

[3]尚起兴.中华圣火[M].北京:新华出版社出版,2005:778-779.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增补本附录篇.

猜你喜欢

始祖炎帝伏羲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创八卦
『万工始祖』鲁班
华夏始祖
伏羲画卦
炎帝样本
炎帝奋斗者联盟的攻与守
炎帝 星耀美加
炎帝 大爱健康之旅
后稷教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