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跨区域协同创新中的战略产业选择分析*
2013-12-10庄新霞庄惠明
庄新霞,庄惠明
(1.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福州350001)
一、战略产业的内涵界定
自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最早提出战略产业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对战略产业内涵界定进行大量研究,大多侧重于将战略产业类同于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顾名思义指的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支柱作用的产业,该类产业特点是产业比重大,产生效益高;主导产业则是指在过去和目前经济发展中起主要支配作用的产业;而先导产业则指目前产业所占比重不高,但发展潜力大,经过一段时间的扶持培育,在未来可能上升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主导或支柱产业。综合大部分学者的看法,均认为战略产业不与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先导产业等并列,而是三大产业中某些重要产业的集合值。这是目前对战略产业较广义的定义。“辞海”对战略的定义为“泛指重大的或决定全局的统筹”,故笔者认为战略产业应具有全局性、未来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全局性指的是战略性产业应该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可以通过产业溢出效应带动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区域内产业的总体水平,因而全局性揭示了战略产业在区域发展中对整体产业的重要性;未来性则指的是战略性产业,是面向未来的统筹产业,可能在目前没有足够优势,但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能够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战略产业应该包括目前对经济发展起支配作用的产业,也包括目前尚未成熟,但在未来具备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动态性则揭示了战略产业具有相对性,它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可能目前属于战略产业范畴的某些产业,可能随着未来产业结构的演化,退出战略产业范畴。
二、福建跨区域协同创新中推动战略产业的基本推动力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下,中国各个区域协同发展呈现较好态势。而以福建为主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却远远滞后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基本原因源于福建区域内部的不平衡性,阻碍了整个区域的发展。由于各个地市划分管理体制,各个地市均是相对独立的行政主体,因此其自身利益追求与国家或省级政府的利益追求未必一致,利益追求的不同必然导致了内部区域市场的分割。在GDP 指挥棒作用下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生产要素在各个地市间不能正常流动,跨越区域间的企业之间不能正常竞争,甚至在引进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恶性竞争。各个地市之间的人为行政屏障已经成为影响跨区域协同的最大障碍,因此现阶段福建省实施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具有较大的必要性。对于跨区域的行政主体而言,推动跨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产业必须尊重市场机制,以政府的政治意愿为基本推动力。而福建各个区域行政主体的政治意愿一般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生的地方政府意愿,主要来源于区域共同的科技需求而产生的各级地方行政主体共同发展的合作意愿;二是外生的落实国家战略或者全省战略,体现国家意志或者省级政府意愿;而在跨区域合作中应该以内生意愿为基本推动力,而以外生的政治意愿为辅助推动力,这样才能提高区域政府协同创新推进战略产业的积极性。因此,在政府合作意愿下,选择有潜力的、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是推进区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三、跨区域协同中的战略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1、区域战略产业的选择原则
根据以上分析,列入福建省战略产业范畴内的产业必须符合以下几点:一是产业地位的重要性。该战略产业应在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具备较重要的地位,能够提高福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二是影响的长远性,即该战略产业应具备较大潜在优势,在未来可能是拉动经济的新增长极;三是科技复杂性。指的是战略产业在技术上应该集成多学科技术,虽然有的产业目前还未能清楚判断他们的发展态势,但一旦实现了技术突破,可以形成庞大的产业关联,从而带动区域其他产业的发展。
根据以上的特点以及福建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基本推动力,确定福建战略性产业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1)应体现国家意志和省级规划。国家科技规划是对整个国家的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部署,体现了国家层面发展需要;省级科技规划是各个省级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对地方科技的部署,体现地方层面发展需要。福建省战略性产业的确定必须既体现国家意志也反映省级意志,只有把两者衔接进去,该战略产业政策才会有执行意义;(2)应该着眼于区域共同需求。跨区域的协同创新需要各个地方行政主体的内生合作意愿,而激发起内生合作意愿的最佳途径是寻求各个行政主体的共同需求。福建各区域地理位置接近,文化渊源长久,因此往往具备相同的区域需求和区域市场,而具备相同区域市场的战略产业合作更能激发区域主体的积极性;(3)应该突出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是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在目前区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和明显优势;(4)抓住引领未来的潜力产业。引领未来的潜力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只有掌握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潜力产业才能创造更多的生产力。因此在选择战略产业要关注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使该战略性产业面对未来。尽管有些产业目前还不具备优势,但基于前瞻性考虑,区域战略产业选择应该给予关注;(5)突出产业关联原则。所选择的战略产业,应该除了自身要有较强的增长潜力外,还应具有较大的纵横向联系和影响,通过这种关联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起到带动作用,从总体上改善经济运行的质量。
2、选择指标体系
根据选择战略性产业的指标标准,我们提出了战略产业的选择指标体系。(1)反映政府意愿的战略契合指标。指的是战略性产业的选择应该体现国家意愿和省级意愿的科技战略。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近几年来国家的科技或者产业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等中央规划,同时关注福建的科技发展规划,刷选出已经被国家确定为战略产业同时又被福建确立为重点产业或者主导产业,或者在福建区域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或呈现较大潜力的产业。(2)需求共同性指标。这个指标主要依靠调查以及研究相关文献,找出区域内各个行政主体间具有共同需求的产业,并将其中具有迫切需求的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备选产业。(3)反映产业重要性指标。产业重要度指标一般用产业区域比重和产业全国比重来衡量。产业区域比重指区域内该产业占区域内全部产业的比重,以此来衡量该产业在区域内的重要性;产业全国比重,指区域内该产业占全国该产业的比重,以此来衡量该产业在全国的重要程度。一般来说,该比重越大,则区域内该产业也越重要。(4)反映产业发展潜力指标。反映产业发展潜力的指标主要有需求收入弹性和产业增长速度。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某种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增长率之比,一般该值大于1,则说明该产业在未来市场能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实践中数据的难以获得性,我们通常用产业增长速度来衡量一个产业的发展潜力,通过产业的增长速度的趋势外推出今后若干年的发展变化;(5)反映产业关联度的指标。主要指的是某个产业通过供需关系与其他产业相互依赖的产业间关联程度。产业关联度越大,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作用就越大。(6)反映产业比较优势指标。一般用区位来衡量产业市场比较优势,指一个地区某产业的产值占该地区总产值的比重与全国该产业的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中的比重的比值。该比值大于1,说明与全国其他区域的该产业相比,区域内该产业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
四、福建跨区域协同创新中战略产业选择结果
1、福建区域战略产业的选择
(1)根据战略契合度进行选择
通过阅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与福建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相比较,衔接省级和国家政府意愿,确定福建省区域备选的战略产业:纺织服装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生物医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钢铁冶金业,电子信息业,环保节能业等9 大重点战略产业。
(2)根据产业需求共同性选择
目前福建各个区域共同面临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资源和能源缺乏,生态环境恶化等“瓶颈”,因此福建区域对环境与生态技术产业,新资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及产业等具有共同的需求;此外,福建省各个区域之间存在共同的区域支柱产业,共同发展这些产业也是区域内的共识,主要有汽车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信息业,石油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
(3)根据产业重要度选择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11 与福建统计年鉴2011分别测算福建区域战略产业的重要性。2011年福建省工业总值占全国的3%左右,因此本次统计将在全国重要度超过3%以上的大类产业定位为备选对象。因此本文列出的在全国重要度超过3%以上的大类产业显示如下:
表1 产业全国重要度超过3%的产业(2010年)
结合上表可见,纺织服装业,钢铁冶金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以及石油化工业生产业分别占全国的比重为13.6%,4.4%,11.22%,8.15%和6.1%,对于一个有30 多个省份的国家而言,这个数字表明福建省这些产业在全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很显然纺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钢铁冶金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业成为战略产业的备选。
(4)根据产业比较优势来选择
产业的比较优势反映了产业的竞争力。目前反映产业比较优势的指标是区位商。我们利用国家统计年鉴和福建统计年鉴,对各个产业的区位优势进行计算并且比较。再按照区位商进行战略产业的备选。在一个单独区域内,产业区位商大于1 则表明产业具有超过平均水平的竞争能力。产业区位商大于1 的显示如下:
表2 福建区域产业比较优势指数(2010年)
(5)根据产业发展潜力进行选择
产业的发展潜力反映了产业的未来成长性,因此本文使用产业年均增长率来衡量产业的发展潜力,对2008—2011年3年内产业的增长速度进行计算,得出年均的增速。下表可见各个产业的年均增长率,按照战略契合度对战略产业进行选择,所有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的数据均列为备选战略产业。显示如下:
表3 福建区域产业年增长率
(6)依据产业关联度选择
产业的关联度一般与产业的技术链,产业复杂性和规模等有关系。考虑到我们的研究是选择战略产业而非研究战略产业的关联度大小,因此参考已有的研究对此进行判断。一般认为产业关联度较大的产业有电子信息业,生物医药业,装备制造业,石化,纺织,冶金等。
2、福建区域战略产业的选择结果
通过上述的选择,将纺织服装业,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等三个复杂产业作为福建区域重点发展的强优势战略产业。这些产业在福建区域来说是具备较强优势和较大潜力。这三大强优势产业只是说明他们整体实力和发展潜力比较大而已,并不代表他们下面的所有小类产业也较优势。其中纺织业中,纺织业和服装制造等都体现了强优势产业的特征;而电子信息业,虽然整体实力很强,但是在计算机,集成电路方面还是偏弱的(鉴于这方面的数据的难以获得性,笔者只能凭着福建省在这方面的发展断言他们属于偏弱的);装备制造业中,整体实力也较强,其中汽车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体现出较强的产业优势,同时具备较强的关联度,应该重点发展。
[1]张玉臣.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61.
[2]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83.
[3]赵玉林,张倩男.湖北省战略性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2):30-35.
[4]贺正楚,张训,周震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评价及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2):62-67.
[5]钟清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J].商业经济评论,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