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德国的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2013-04-12张晓锋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联邦德国大国实力

张晓锋



20世纪德国的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张晓锋

(河南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0世纪德国的发展轨迹极为典型。自从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德国借着国家统一和两次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当时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一。随后德国相继经历了战争、战败、再复兴、再挑起战争、再战败。在二战后,德国终于跳出战争怪圈,与其欧洲邻国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成就了今天德国的大国地位。德国的发展特别是二战后再度迅速崛起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尤其在崛起方式、统一问题、外交选择和文化实力等方面。

德国;欧洲一体化;和平崛起;统一;双边或多边关系;文化软实力;外交

何谓大国?如果拥有“犹如大洲一样的辽阔国土,经济回旋余地之大足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自给自足,一个至少在某些方面高度发达的工业体系和拥有全球性的核摧毁能力”的国家才算是一个大国的话,那么20世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唯有美国和苏联。若以这样的标准来评估复杂的国际关系,难免简单化,缺乏灵活性。其实大国是相对的事物,它只能在对各种不同的国家进行比较才能衡量出来。保罗·肯尼迪曾借用300年前德国的重商主义作家冯·豪尼克的标准:“一个国家今天是否强大和富有,并不取决于它拥有的实力和财富是否多或是否安全,而主要取决于它的邻国比它拥有的是多还是少。”这样的标准更易被接受,也更具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依此为标准就产生了众多类型的大国:地区性大国、经济大国、政治大国、核大国等等。这样,20世纪的德国才是一个大国,“是一个把西方民主国家的现代工业化的实力与东方君主国专断的决策结合起来的大国”,更是一个有军国主义传统曾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而且让世界瞩目的是它能够在二战后迅速崛起而成为经济大国。德国对20世纪的世界格局影响巨大,以至于一提及德国就会使人想起希特勒,想起奥斯维辛集中营,想起600万被屠杀的犹太人,真是“千年易过,德国的罪孽难消”。另一方面,它在20世纪的重新崛起、重新统一令世人瞩目。德国在20世纪的兴衰给我们也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借鉴的地方,特别对于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来说,回顾一下它的发展轨迹是十分必要的。

德国的崛起始于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意志之后,此后德国作为一个后起之秀登上世界政治舞台。德国抓住机遇,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经济迅速发展,实力不断上升,相继超过法、英等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强国。经济上富裕起来的德国野心逐渐膨胀,一心要争取“阳光下的地盘”,与老牌殖民帝国英、法、比等国展开殖民地的争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英法等协约国打败,德国受到了战胜国的严厉惩罚。新建立的魏玛共和国一开始就危机四伏,又遭遇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德国人民的不满达到顶点,在这种形势下希特勒上台,建立了法西斯集权统治。他于1939年9月发动侵略,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对外扩张。1945年被反法西斯盟国打败后,被苏、美、英、法4个战胜国分区占领直到1949年,德国后被正式分裂为两个国家——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德国分别加入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唯美苏马首是瞻。两个德国由相互敌对,到互相承认,最后双双加入联合国。至1990年10月,冷战形势发生巨变,美苏等国同意两德统一,最终民主德国以五个州的形式并入联邦德国。统一后的德国安全上有北约庇护,立足欧盟,展开其全方位多边外交,正由经济强国向政治强国迈进。德国政府正积极活动,要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行列。

德国在20世纪的发展对中国有很多借鉴。比如在选择崛起的方式上是以战争方式还是以和平方式?在选择国家统一方式上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更好的?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经济?怎样以欧盟为榜样走区域一体化道路?怎样利用文化软实力迅速崛起?

首先在崛起方式上,德国的经历一再证明了和平崛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企图以战争方式崛起直接挑战当时的国际体系,结果都受到重创,从反面印证了选择和平崛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在1949年建立的联邦德国由于是战败国,吸取历史教训,选择和平崛起,从复兴经济出发复兴德国,最终这样的战略取得了成功,最终民主德国以五个州的名义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政治上的成功,首先要归之于异乎寻常的经济繁荣的结果”。二战后联邦德国在统一问题上能够重新赢得苏、美、英、法四大战胜国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选择了经济复兴,然后谋求统一的和平崛起道路。这样的历史经验再次印证了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所提出来的中国要选择和平崛起道路的正确性。处于冷战后的中国今天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如果要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那么受害最大的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德国在两次大战中的经历就是先例和明证。

其次,在统一问题上,德国先后两次由分裂到统一的经验也可以为中国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借鉴。

1) 要始终高举民族统一大旗,注重两地交流,以维系民族感情。两个德国并存时期,联邦德国一直高举民族统一大旗;民主德国则于20世纪60年代放弃了民族统一,转而谋求两个德国的政治承认。最后使得统一的主动权始终在联邦德国手里。因为民族利益始终是高于分裂政权的利益的。民主德国于1961年8月建立了柏林墙,想人为阻隔两德的交流。联邦德国调整战略,实行新东方政策,签订了两德《基础条约》,承认了两德为两个主权独立但互不为外国的国家,并以此打破两德的互不往来局面,并发放“欢迎金”以鼓励两德的人员往来。这样从1971-1979年,联邦德国到民主德国旅行、探亲的公民达4 000万人次。从西柏林到民主德国近2 500万人次,民主德国前往联邦德国旅行、探亲的公民也有130万人次。双方贸易额也不断增加,政治领导人频繁互访,随着柏林墙的倒塌,联邦德国乘着苏东剧变之风完成了统一。中国要早日实现统一,必须高举民族统一大旗,加强两岸交流,增强民族感情,同时要注意统一策略的灵活性,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国际国内形势,适时调整其统一政策,使台湾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时因势改变。

2) 要与周边国家及大国处理好双边或多边关系。德国就是很好地处理与法国、波兰、英国、苏联、美国等国的关系,以实际行动取得这些邻国、超级大国的信任,并不断保证统一后的德国不会再次挑起战争。由于德国的地缘政治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过去300百年来德国的兴衰成了欧洲是否稳定的关键。德国位于中欧,与10个国家接壤,这些国家大都受过德国的入侵,所以对德国的外交举动异常重视,特别怕统一后的德国重新走向扩张的老路。联邦德国对此极力保证,并加快融入欧洲,尽力安抚邻国,外交上承认了奥德-尼斯河边界,以确保邻国能接受一个统一的德国。联邦德国申时度势,着重处理好与对德国重新统一有决定权的美国、苏联的关系,争取四大国对统一的支持,最终联邦德国赢得统一的事实也证实了它努力方向选择的正确性。对中国来说,地缘政治环境极为复杂,邻国众多,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再对中国大陆设置障碍,想阻碍中国的统一进程。“海峡两岸的关系现状之所以得以维持,是因为有一个阻吓三角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大陆以台湾独立就对台用武力为威胁;另一方面,美国则以台湾如果独立而遭到攻击,那么美国以其可能的军事干预为威胁;而台湾则以顽强抵抗为威胁,阻吓大陆动武。这两条阻吓之线的任何一条断了,都会从根本上动摇两岸现状的基石”。因此,虽然台湾问题不同于德国问题的形成与可能的解决方式,但是,它对中国解决台湾问题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要始终高举统一大旗,尽可能地采取和平统一方式,重视两岸民间交流以维系民族感情。虽然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有必要协调与美、日等相关国家的利益,才能在争取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取得国家统一,才不至于引起战争从而阻碍大陆经济发展与政治进步,进而阻碍两岸的统一进程。

再次,德国在20世纪的外交选择对中国也有借鉴意义。二战后联邦德国自感罪孽深重,主动与法国和解,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一体化由此启端。西欧共同体先是六国,后逐渐扩大,实施了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创立了欧盟——地区一体化的榜样。联邦德国靠睦邻友好、融入欧共体带动整个区域共同发展,以降低先前的受害国对它的猜疑,同时积极借助共同体提高其经济、政治地位,改善德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提高其国际影响力。联邦德国借重欧盟不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联邦德国的政治地位,实现了国家统一;同时统一后的德国通过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通过欧盟影响力的扩展,提升德国的世界地位。二战后的德国主动改善与邻国的关系,通过欧洲一体化重新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中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是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面临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协调发展问题,也面临着与邻国在领土、领海问题上的争端,要想解决好这样的难题,除了坚持可持续发展之外,也要以德国为榜样,积极融入地区,大力发展区域性合作,积极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中中国的作用,以地区经济的融合渗透带动中国的经济起飞、政治影响力的扩展。

第四,在文化软实力方面,德国的崛起对于处在转型中的中国以很好的借鉴。二战后的国际体系中,各国在综合国力上展开竞争,而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之一。德国之所以在二战后能够迅速复兴,就在于她拥有强大的文化实力。虽然“就德国而言,其近代以来的两次崛起历程,从表面上看有赖于德国先进的科技和强大的经济,但从本质而言,则有赖于德国近代以来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形成的强大的文化实力”。国家的兴衰看教育,德国的崛起,归根结底是德国始终重视发展教育。1763年,世界上第一部《普通义务教育法》已经在普鲁士推行,到1895年全德的文盲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0.33 %;德国政府重视对科研资金的投入,仅1901-1914年德国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有13人;这些措施使德国国民素质大幅度提升,使20世纪初的德国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二战后联邦德国继续加强对教育投资:1950年教育经费为19.75亿马克,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 %;1978年增加为612.42亿马克,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7 %。这样才有1954-1988年的联邦德国有6人获物理学诺贝尔奖的惊人成绩。德国极为重视职业教育,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使其便于接受新技术,有利于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了商品的竞争力。二战后德国经济实力的增长、科技进步、政治影响力的扩展都得益于其教育所带来的文化软实力的支持。在这方面,中国虽拥有5 000多年的悠久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也不断增加,文化影响力也在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美、德相比,在劳动力素质、科技方面、文化实力等都存在不小的差距。中国现在的综合国力名列前茅,但主要在于经济力、政治力、外交力、军事力等方面提升较快,而科技实力和文化实力相对来说是其中的短板。因此,中国要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得在文化软实力方面做出努力。

另外,在给世界人民的印象方面,德国也做了极好的表率。“德国模式”预示着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模式;“德国品质”是质量系数保证,最值得信赖等等这些好口碑是一项无形的资产,给德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良好的国家形象。中国要走向世界,更要重视文化软实力所起的作用。如宣传中国良好、优越、安全的投资环境;“中国正在成为亚洲一个非常理性的强国”;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连续的高增长率;货币稳定等等,这些好的印象会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利益,中国在世界各地开办的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有助于世界认识中国,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

[1] 彼得·本德尔.盘根错节的欧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103.

[2]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

[3] 库特·宗特海默尔.联邦德国政府与政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36.

[4] 吴友法.当代德国[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5] 张蕴岭.21世纪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60.

[6] 刘金源,孙晓翔.文化实力与大国崛起[J].探索与争鸣,2009(4):7-13.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

Enlightenment of Germanic Rise and Fall in the 20Century to China

ZHANG Xiao-feng

(School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

The developing track of German is a typical one in the 20century. After Bismarck unified German in 1871, it became one of the strongest capitalist countries by means of its unification and the two industrial revolutions. Then German experienced the World War I, being defeated and its renaissance. And then it provoked the World War II and was defeated again. After World War II, German finally jumped out of the vicious circle of war and with its neighbor countrie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and achieved its status of great power today. German’s development, especially which after World War II, its developing track has great reference value to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way of rising, unification, diplomacy and cultural power.

German; European Integration; peaceful rise; unification; bilateral or multilateral relations; cultural soft power; diplomacy

10.3969/j.issn.1673-2065.2013.06.028

K516.4

A

1673-2065(2013)06-0105-03

2013-05-31

张晓锋(1981-),女,河南汝州人,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

猜你喜欢

联邦德国大国实力
软实力致胜
吐槽大国
实力抢镜
多想记住你的脸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
联邦德国向军事科学院军史部赠书
联邦德国军事历史研究局的任务及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