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青团服务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路径初探*

2013-04-12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共青团毕业生院校

亓 嘉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贸易分院,浙江 湖州 313000)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日渐增加,大学生就业开始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公布的信息,2011届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08.2万人,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2%,平均月收入为2 766元,而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达到1.6%[1](P105),从数据来看,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很低,一方面或许可以归结到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他们总认为大学毕业生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进入国企外企工作才叫成功,对那些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总会贴上“富二代”或者“败家”的标签,另一方面则可归结到社会创业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大学生创业起步艰难,以及学校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缺失。

在《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还有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虽然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与平均月收入都要略低于本科院校毕业生,但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2%,是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1.0%[1](P105)的两倍多。应该说,高职高专毕业生因为在学校接受的教育符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有效的口头沟通和谈判技能这些创业基本技能也要比本科毕业生得到更多锻炼[2](A9),创业比例相对较高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本文将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如何完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为高职大学生的自我实现提供参考。

一、国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自1947年哈佛大学开设《新创企业管理》这门创业课程后,创业教育开始在美国兴盛发展起来,经过八九十年代创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到现如今,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最迅猛的领域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创业教育称为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后教育界的“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绝非单纯指创办企业的教育,对大学生而言,创业教育能培育他们自信、坚毅、诚信、果敢等优秀品质[3](P2),创业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培养大学生的开拓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将创业作为职业的一种选择,以适应新时期的挑战[3](P11)。

在中国,尽管创业教育已在高校开展了近20年,但仍处在初始阶段,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尚未建全,大部分高校都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深层次认同,创业教育也还未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案之中[4](P87)。即便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表面化的现状也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特别是与走在前列的欧美国家创业教育相比,国内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一)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自身不完善

各高职院校的创业能力培养体系过于理论化,而且根本没有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事实上,“创业学”到底能否被认定为一门学科一直存在争议。目前高校的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属于经济学范畴,还包含了统计学与创新管理等学科知识,但却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创业课程群,以此来看,“创业”在短期内还很难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从高校自身建设而言,上海交大和上海理工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创业教育体系试点工作,上海理工将第一个“创业学”本科专业建在该校管理学院中,而上海交大则从2010年起选拔出5%的学生组成虚拟的“创业学院”[5](A4),但实际上,“创业学院”无非是创业课程的变称。时至今日,“创业学”专业也未能在其他高校推广开来,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现状依旧是重理论轻实效。

(二)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与专业教育不相容

中国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完全和专业教育是“两张皮”,从教学课程安排来看,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的课程和国防教育以及心理教育课程一样,游离在专业课程以外,而且与就业指导交杂在一起,完全体现不出重要性;从教学内容来看,创业能力教育课程的授课内容缺乏针对性,一般都只能进行纯理论教学;从师资配备来看,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的教学工作通常都由辅导员承担,课程效果不尽人意。高职院校这种轻视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的做法直接导致原本就不够完善的培养体系更加地流于表面,使得原本满腔创业激情的学子无深厚的内功支撑而难以为继。

(三)高职大学生创业大赛受众面过于狭窄

中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的起始应该是极具精英化痕迹的创业大赛,比如“挑战杯”,比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类比赛”,不可否认创业大赛的举办推动了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建设,但大赛注定了是极少部分高职大学生个人表现的舞台,其他的都仅仅是站在一旁的“看客”,终究难以惠及大部分的高职大学生。此外,作为创业大赛的参赛者,即使作品最终获了奖,一方面,得奖往往是综合表现的结果,舞台效果、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甚至一些不确定因素,都会左右最终的奖项,至于项目本身的可操作性或者现实性已不是重点;另一方面,参赛作品中夹杂了太多指导老师的专利或者构思,未必会是参赛学生心向往之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那些获奖选手真正将参赛作品慢慢完善后变为现实创业项目的案例极少,几乎都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这也违背了大赛的初衷。

二、共青团服务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的优势

当高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被社会广泛关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在眉睫必须面对的课题的时刻,作为党的助手与后备军,高职院校共青团理应承担起研究并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培养的重任。共青团具备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搭建实践平台的先天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一)高职院校共青团具备引领大学生思想的优势

高职院校共青团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澄清大学生的认知、引领大学生的观点,并适时对大学生的思想作出研判,因此,高职院校共青团为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引导优势。高职院校共青团能够通过学校、分院、班级三级管理的模式形成良好的群众基础来凝聚并影响青年大学生,还能将创业意识培育融入共青团的学生干部培训、团校、先锋人物访谈等现有项目中,通过讲座、研讨的形式不断营造氛围,这有助于为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育打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二)高职院校共青团具备构建活动载体的优势

作为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具体实施者,共青团能够开展各类大学生创业活动来起到较好的育人效果。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大学生创业基地实训、与创业者面对面等活动不仅能进一步树立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创业观,更能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通过参加创业类竞赛与模拟训练,他们将主动学习创业理论与技巧,真切感受将来创业可能面对的各种难题以及了解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各项能力与素质,这都能使他们的个人综合能力尤其是创业能力得到提升。

(三)高职院校共青团具备组织网络的优势

高职院校共青团是先进青年学生的群众组织,从学校团委到分院团委再到班级团支部,覆盖全面、层级清晰、组织有序、人员齐备,组织网络十分健全,这为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教育提供了结构优势。在开展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教育过程中,共青团能够对活动开展中的硬件问题,比如资金、场地、人员等,起到极好的支撑作用,以满足高职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三、共青团建设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重点模块的探索

高职院校共青团需要在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尝试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各种方式,为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重点模块,使之更为科学系统,从而将高职院校创业能力教育的实效性发挥到最大,甚至可以将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打造成共青团的一项文化品牌活动。

至于高职大学生毕业后是否直接创业的人数比例绝对不会是考量体系是否有效的标杆,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宗旨其实是要帮助高职大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并懂得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创业理论研究上,已经形成共识的是:成功的创业者起码具备三项基本素质:一是近乎偏执的创业激情,二是高超的创业能力,即高度的市场、产品和顾客的聚焦意识,以及强大的执行力,三是坚实的创业品质,即不怕失败、不畏风险、坚忍不拔。

做好以下四项重点模块的建设可进一步完善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一)创业意识培育模块建设

作为在校的高职大学生,真正有过创业经历的少之又少,大部分应该都只停留在有创业的想法但还没付诸行动的阶段,也有单纯好奇甚至漠不关心的情况。因此,创业意识培育模块首先要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让高职大学生对创业心里有底:要不要成为一名创业者?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创业者?如何将“创意”孵化为“机会”,再将“机会”孵化为“事业”[6](A7)?其次就是要实现整个体系的宗旨。创业意识培育模块可以通过高职院校共青团开展的活动平台培育以下三种创业意识来点燃创业激情:

①社会实践意识:利用“三下乡”骨干挂职锻炼的契机进入那些具备一定实力的中小型企业,了解创业历程,熟悉企业事务,开展市场调研;②开拓创新意识:了解社会关注热点,结合自身专业,通过创意项目设计大赛、低碳环保服装秀等活动培养乐于创新的习惯;③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各类团队参与的创业大赛和创业活动兴趣小组等,让高职大学生在合作中磨合,深刻认识合作的重要性。

(二)创业能力锤炼模块建设

在创业意识得到培育以后,创业能力的锤炼十分关键,有好的创意却难以为继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创业能力锤炼模块需要锤炼以下三种创业能力:①专业学习能力:能够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创业项目是最理想的,因此通过专业学习、专业实训、专业技能大赛等夯实高职大学生专业基础非常重要;②实际管理能力:学生干部的经历、学生社团的管理、创业园公司的经营都能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③有效沟通能力:通过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和社会调查,都能提升高职大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

(三)创业品质养成模块建设

创业品质是一名创业者的根本,高职院校共青团必须通过活动平台彰显育人功效,“先做人,后做事”,只有好的道德品质才有可能养成一名优秀的创业者。再通过企业名人进校园、创业先锋面对面等活动,积攒大量的案例,传授经验、获得认同,最终树立起值得学习的标杆,养成高职大学生优良的创业品质。

依靠三项核心模块的建设,高职院校共青团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教育与学生活动相互交融,整合现有活动项目,按年级有序开展,再通过创业课程、培训、讲座与活动的协同作用,激发高职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可进一步完善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四)创业教育保障模块建设

①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实效性评估:高职院校共青团可与教务处、创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共同合作,每年面向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高职大学生开展一次调查问卷,了解在校生的困惑和毕业生的困扰,根据问卷结果系统分析后相应调整方案和创业课程,并有意识地收集成功或者不成功的创业案例,以丰富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②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师资培训:鉴于创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都是辅导员,可利用团干部骨干培训班的契机,邀请各高校创就业知名讲师、企业老总面向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解读、创业经验分享等讲座和培训,使辅导员对创业课程有更系统的学习与认知。也可以鼓励创业课程教师利用暑期进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挂职锻炼,提升创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职院校共青团要从战略角度出发,整合社会与高校两方面的资源,进一步服务功效,为高职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训平台并给予一定的资金与人力支持,以创业促就业,最终建设成一个完备的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实现高职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1]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关键词解读[J].人才资源开发,2012(11).

[2]陶 涛,王 孟.大学生创业分析:自主创业比例高职高专生>本科生[N].中国青年报,2011-05-16.

[3]樊一阳,徐玉良.创业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赖德胜,李长安.中国创业教育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9(9-10).

[5]张贤贞.沪高校将开设首个“创业学”本科专业[N].劳动报,2009-09-29.

[6]柳 森.高校有必要开设“创业学”吗[N].解放日报,2009-11-12.

猜你喜欢

共青团毕业生院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最“叛逆”的毕业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