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无厘头电影与民间文化
2013-04-12金钱伟
金钱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545;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在世界华人电影界,以周星驰作为标志的无厘头电影是民间文化的视听盛宴,赋予了民间文化新时代的魅力,展示了民间文化蕴藏的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反过来讲,民间文化也成就了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当然也成就了他在世界电影史中无厘头电影的影帝地位。所以,无厘头电影和民间文化是一对共生共进的文化发展担当者。从民间视域审视无厘头的由来、电影类型、审美价值也就有了探讨民间文化的学术意义和创新内涵。
一 无厘头由来和民间岭南文化
无厘头是怎么回事?这个概念对于中国内地其西方读者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这个称谓来自民间,具体说是岭南文化孕育的产物。那么,什么是岭南文化呢?通常“由于建制复杂多变,历来人们(包括有关文献)习惯于将广东这块地方简称为岭南文化。”[1]这种说法值得推敲,从历史形成来看何为岭南?
湘赣粤桂四地西南走向的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五岭及九连山等山总称为南岭。当然,南岭以南就是岭南,唐时称为“岭表”,又称为“岭外”,由唐代刘峋的《岭表录异》、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著述来看,岭南就是包括广东、广西及越南部分地区。随着社会变迁,对于岭南、岭表、岭外之间的关系,究其目前实际状况,“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以南地区。位于中原地带看,称之为岭外;位于珠江三角洲看岭南,称之为岭表。……岭南大致包括了今天的两广地区和海南岛。”[2]岭南文化,也许是由于历史上两广之所大都设在广州,而近代以来,广州又是经济发展、外来文化传播较有影响的都市之一,岭南文化被想当然地认为广东是其范围,实际上“即其不仅包括今天的广东文化、也应包括广西和海南的文化在内,而不是绝对不是仅指广东文化”。[3]
岭南文化区域搞清楚了,那么,需要明白无厘头文化与之是什么关系?就有关学者研究来看,无厘头概念来自岭南文化中的广东地区,“无厘头”又写作“无哩头”,有这几种解说,从其概念和内涵来看,《咬文嚼字》作了两种解释:一说“哩头”即“来头”,因为粤语中的“哩”“和‘来’同音”,显然,“无哩头”就是没有缘由、没有来头、没有来由、没头没脑、莫名其妙之意;一说“哩头”就是“准则”,“无哩头”即“无准则、无分寸、乱来”,“由此引申出戏说、搞笑等义”。[4]就事情关联来说,“哩头”理解为“逻辑”,香港学者认为,“无哩头”也就是“无逻辑,出其不意,上文不对下理的行为、思想和语言”。[5]这就涉及了相近的解说,“哩头”即“意义”,“意思就是没有意义,废话”。[6]所以,周星驰的电影上的英文字幕就常被译为“Nonsense”,没有意义之称。就地地道道的民间文化来看,“无哩头”乃是顺德的方言,是骂人的话中最狠的一句,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情什么都不行,很没用。[7]可以说,“哩”即“一点”,“头”即头脑,“无哩头”也即是没有一点头脑、没脑子。这就能够说明无厘头的来由了,“所谓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话,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语言和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非没有道理。‘无厘头’的语言或行为实质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透过其嬉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8]
由此可知,无厘头电影实际上是岭南文化,进一步说是对广东民俗用语的利用和发展,不难看出,无厘头电影是岭南文化民间性的体现和创造,这就显示了民间文化的崭新的内容和新意:“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的一批影视艺人有意寻求一种别样的叙事方式进行影视创作,这种叙事方式与‘无厘头’有不少接近之处,这类影视遂被冠以‘无厘头’。这种创体显然是契合了90年代后人们的某种精神期待,‘无厘头’不仅很快渗入到香港人的生活言说中,而且延传到内地,衍升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泛文化现象。”[9]
二 电影类型根在民间传统文化
周星驰电影被视为无厘头电影的代表,究其风格来说可以归为类型电影,类型片源于好莱坞,是商业大片经营策略和运作模式,大致可分为神怪片:《大话西游》、《济公》等;公案片:《算死草》、《审死官》、《九品芝麻官》等;爱情片:《望夫成龙》、《唐伯虎点秋香》等;功夫片《武状元苏乞儿》、《功夫》等;警匪片:《霹雳先锋》、《逃学威龙》等;科幻片:《百变星君》、《长江七号》等。电影作为大众艺术,尤其周星驰电影大都会有武打场面、爱情噱头等元素,所以归类不是太严格。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植根于民间文化,更将民间文化中的故事传说、功夫侠义、才子佳人、清官情结等优秀传统运用自如。
无厘头电影经典影片大都以“功夫”动作推动情节发展、吸引观众,更是体现中国民间文化特色的侠义文化。功夫片是中国电影代名词,西方人也是通过李小龙创造的拳脚“功夫”接受了其鲜明的李氏电影,李安凭借功夫片《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奖,周星驰不论是模仿李小龙动作、还是演绎黄飞鸿形象,包括警匪片激战场面,都可以称作为中国“功夫”动作片,他的一部动作片干脆直接就叫《功夫》,这都是深受中国民间欢迎的传统侠义文化的展示。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也是一部功夫片,苏乞儿,原名是苏灿,与黄飞鸿等一代武术宗师同样位列“广东十虎”之一,电影是在岭南民间传说基础上改编的苏乞儿,属于民间文化嫁接电影艺术而获得了新生。
《唐伯虎点秋香》可谓民间想象典型的才子佳人故事:“点秋香”初见明代笔记《焦窗杂录》,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缘》确定了主要故事情节,民间文艺又以弹词形式更进一步推出了“三笑姻缘”,使这一段情爱佳话发挥了极大的审美空间和想象张力。那么,唐伯虎和秋香扎根民间文艺赋予了“将爱情进行到底”,为追求幸福“不白活一回”。“点秋香”现今已成了“你方唱罢我登场”影视最佳载体,不能不说是受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影响,再一个就是舞台上这对民间家喻户晓的才子佳人更容易点燃信男绿女的情感狂欢。
《大话西游》系列取材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严格说,这并非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的长篇小说,内容更多的是加工民间传说而已。悟空是一个吸天地精华孕育无父无母的石猴儿,聪明伶俐好学上进,铜头铁臂火眼金睛,擅七十二变,敢于冒险大闹天宫成为“齐天大圣”,可以被视为由弱到强的典范,这通常是民间逻辑寄托的想象范畴之一,而好色懒惰贪婪的八戒、吃苦忠心忍让的沙僧都是民间生活人物形象的投射,这些人神妖怪都是民间想象的产物,对于后世文人创作、影视加工都提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母胎。
清官是中国老百姓一直期盼的,清官文化更是在民间深深扎根,以致中国人大多都有清官情结,包龙图“包青天”在民间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民间尊称包公是一个严肃智慧、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为国为民的好官,文曲星下凡投身贫家,受鬼神帮助断案如神,而七侠五义又增添了侠义文化的因素,因而在民间极为传播,成为清官代名词,这是封建王朝皇权家天下,普通百姓没有足够的物力人力,也没有透明的官场信息能够维护个人利益期望清官主持公道,公案戏这种实实在在的民间文化,时至今天,官场小说、影视反腐还为大众文化所青睐。无疑,《九品芝麻官》包龙星是对传统“包青天”形象的反动,和《审死官》、《算死草》等一样都体现了民间深层心理的期盼,清官为国为民除害。
以上电影类型直接取材民间文化,故事传说、功夫侠义、才子佳人、清官情结等中国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为无厘头电影改编、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三 无厘头电影与审美的民间性
电影属于大众文化的一种,来自民间传统文化母胎,就表现出相应的特色,大众百姓忙于生计,除了体力艰辛,还有财力艰难,这些都增加了他们的痛苦,这就需要一种可能,由于所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熏陶,他们也会念念不忘升官发财、抱美人归、衣锦还乡……可是,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幸运者少之又少,这种可能也许可以预设他们还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在妻儿老小吃喝发愁的状态中,也要放松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一句话“穷开心”说的大概就是这种状况。周星驰无厘头电影表现出人物真实的七情六欲、语言对白的幽默风趣、事情处理的理想圆满,相对地更在情感上有着审美的民间性:人性的立体建构,草根文化的张扬,主旨的积极圆满。
1.人性:民间的立体建构。也叫人性的多重构造,人在现实世界中有诸多无奈,人性善、人性恶之说仍有争论。但人们常用一句话:人是由天使和魔鬼两部分构成,可以成为人性复杂的一种解说。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就将人性正面和背面,甚至侧面尽可能显现出来,进行了立体的多重建构。在他的电影中,很难见到一本正经、严肃认真、光明高大的人物形象,可以说都是有缺点的人物,事实上,民间立场对于人物认识也可能类似神学上正统论,对于宗庙文化(皇帝)、家庙文化(祖上)歌功颂德,但是,其他更多的是来自生活层面吃喝拉撒睡的世俗上认识,原因是这些人物来自传统文化民间流传的心里塑造,底层大众才是芸芸众生的主体,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受限于生活、忙于加紧解决生计苦于三餐的小人物,“仆人眼里无英雄”,因为英雄在日常生活上与常人无异,英雄也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喜怒哀乐。
《大话西游》孙悟空以化身至尊宝出现,是靠打家劫舍、虚张声势、奉行个人享乐主义的斧头帮帮主,遇到危险先让别人上,能打就打,能跑就跑,能求饶就磕头。同时,还是个见色倾心爱情至上的郎君,一次一次用月光宝盒穿过时光试图救活误解自杀的白晶晶,没有想到回到了500年前,见到紫霞仙子找到了真正的爱情。这和传统上不近女色、神通广大、肩负使命的孙悟空相去万里。
2.语言:草根文化的张扬。李欧梵说:“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我闻到了草根的味道,他用开玩笑的方法,对香港社会进行反抗、反讽。”[10]即草根文化借助语言的力量传达出来,底层草根人物好多从事赶车拉客、小商小贩、修路建房……他们很少有时间娱乐,为改善工作、生活的环境,在手脚忙个不停时只能动动嘴、说话话消遣一下,甚至靠发牢骚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为了自己和同伴开心,底层草根大众的语言就有了民间特有的幽默风趣。
底层草根大众接受教育有限,但不是说他们不聪明,对于所学知识也会随心运用,极有可能炫耀一下,有时又会被揭了老底。
至尊宝:喂,瞎子,你不是死了吗?
瞎子:我们刚刚是装死的!
至尊宝:我Kao!I服了You!(《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
这是典型的民间话语,对外来文化灵活利用:既有粗话,又是化用英语的洋泾浜。
反映社会环境。身份往往是社会地位高低最好的道具,唐伯虎身为“江南第一才子”,为了接近秋香化身下人,其中甘甜辛酸值得品尝:
唐伯虎:可是我身为一个低等下人,是不方便进来的。
夏香:谁当你是低等下人了?我只当你是狗而已。(《唐伯虎点秋香》)
为了成功,底层人物只有忍,忍,忍!可以作为生存哲学吧,不仅别人当是狗,最好自己也要把自己当是狗,会心一笑就明白了美好的东西得来真是不易。
3.主旨:结局的积极圆满。周星驰电影属于典型的中国式主题和结局,也可说体现出民众“大团圆”心理。正如王国维所言:“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非是而欲厌阅者之心,难矣!”[11]再现了民众先苦后甜、邪不压正、有缘相聚的集体无意识:历经苦难终会成功。影片苏乞儿成为乞丐,饱尝了世间疾苦,纨绔子弟得到生活磨练也能获得成功,这种不排斥富家子弟通过奋斗获得新生的叙事方式,是民间文化包容性的体现;正义终会战胜邪恶。《国产凌凌漆》不论金枪客多么狡诈凶狠,以猪肉贩出现的阿漆用杀猪刀杀了这个隐藏的内奸,拯救了国家荣誉成为民族英雄。周星驰电影的确都给底层民众希望和梦想,各种邪恶势力都会被打倒,正义永远都是胜利者;有情人终成眷属。久经考验、患难与共似乎是周星驰诠释爱情的镜头修辞。《唐伯虎点秋香》讲述的爱情是可以追求的,才子佳人成功复制了“只羡鸳鸯不羡仙”;《大话西游》踏上西天取经途上时,至尊宝和紫霞的化身备受爱情好事多磨终于相拥一起。
无厘头电影植根于传统优秀文化,从接受美学来看,无厘头电影嬉笑怒骂、举手投足之间同构了观众深层的审美期待,“周星驰将最能抓住观众、最感人肺腑的部分仍着力在传统道义观念宣扬上其所流露的对弱者的同情、对强权的挪偷嘲讽、善恶终报等观念亦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下来的崇尚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美德,传统道德价值观被不断地肯定和放大。”[12]“大团圆”式的结局和圆满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诉求真善美的集体无意识。无厘头电影和民间文化相辅相成、相扶相依辉煌了有中国式东方意味的科技艺术。
[1] 陈乃刚.岭南文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21.
[2] 李勤德.岭峤春秋[M]//岭南文化论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20.
[3] 徐杰舜.岭南文化解剖散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96(2):62-63.
[4] 毛伟敏,魏雨.“无厘头”有来头[J].咬文嘴字,2006(7):24.
[5] 赵思奇.从后现代大众文化语境看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对周星驰喜剧电影的解析[J].电影文学,2006(11):20.
[6] 赵洪涛.从解构到重塑:周星驰电形的哲学分析[J].语文学刊,2006(6):107.
[7] 昆朋.无哩头的周星驰们[J].艺术导刊,2001(5):8.
[8] 谭亚明.周星驰现象研究[M]//蔡洪声,宋家玲,刘桂济.香港电影80年.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226.
[9] 尹康庄,王文捷.“无厘头”叙事论[J].广东社会科学,2009(5):140.
[10] 李欧梵.文化讲座对话录[M]//陈婉莹.我是一个演员.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157.
[11] 王国维.王国维文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213.
[12] 赵卫防.香港电形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