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创建平安校园的探索与实践
2013-04-12黄德珍
黄德珍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海口571100)
高校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摇篮,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和重要力量,校园的安全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创建平安校园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切实维护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校园的和谐稳定。
所谓“平安校园”是指一种以学校为主导、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追求的是学校稳定发展和教师安心工作、学生安心学习的稳定化、秩序化、理性化、和谐化的校园环境和运行状态。
“平安校园”的建设目标是围绕确保不发生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涉校重大政治事件、非法聚集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暴力恐怖事件,不发生危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安全事故,确保高校持续稳定。
一 创建平安校园的形势和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总体形势很好。但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深刻变革之中,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1]诸如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停止对我国的渗透破坏活动,正在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局部冲突、领土争端时而发生,破坏和平、发展的主流。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相互勾结,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制造事端,企图破坏我国的社会稳定。一些地方社会治安形势相当严峻,群体性事件增多。特别是从各类高校普遍来看,宿舍盗窃、火灾、食物中毒、心理疾病、坑蒙拐骗、暴力伤害师生的恶性治安刑事案件、打架斗殴事件、自杀自残事件、情感纠纷以及由其引起的身体伤害、参与社会敏感事件的集会与游行等事件时有发生。
鉴于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和因素不断向高校渗透和冲击,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要求各地及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的重要性,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当成一项确保学校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建设工作来抓,创造更加优良的育人环境。[2]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也提出,“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海南创建活动。层层落实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切实加强维稳力量建设”。[3]
可见,“社会问题校园化、校园问题社会化”是当前全国各类高校遇到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对于高校而言,维护安全稳定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稳定压倒一切。切实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应有之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第一,建设平安校园是维护国家、地区和校园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特别要求我们要以高度负责、奋发有为的精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8月21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做好高校和谐稳定工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创建平安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4]要构建和谐社会,最首要的任务是创建“平安”的社会环境,而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不仅关乎高校本身、乃至教育系统的平安,而且关乎国家、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确保校园长治久安。”可以说,保持高校的稳定、创建“平安”的校园,对于确保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建设平安校园是实现高校科学发展和持续进步的前提。平安是发展的前提,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安居才能乐业。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主体,学生是高校发展的根本,维护师生的利益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高校发展的基础,也是高校应尽的责任。做好“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切实维护好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利,是维护师生利益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广大师生所愿,是学生家长所盼,也是社会所求。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各项工作越向前发展,对平安稳定的要求就越强烈。建设“平安校园”,营造一种和谐、有序的环境,这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5]
第三,建设平安校园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建设“平安校园”,是一个包括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教书育人、校园文化、综合治理、基础建设等各方面内容,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系统工程。[6]平安和谐的校园是大学生健康生活的摇篮,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力基础,更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坚强后盾。学生在校园成长成才并最终走向成功。因此,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文明、稳定、健康的育人环境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建设平安校园是促进人民家庭幸福、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特征。民为邦本,国泰民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组成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是一个家庭的成员,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家庭、父母的寄托和希望。建设平安校园,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完成学业并顺利就业,对解决家庭后顾之忧,提高幸福指数,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 创建平安校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2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央综治委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校园安全办[2012]13号),要求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9月28日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如何打造平安校园、维护安全稳定,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目前,平安校园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办学社会化带来的后遗症。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高校办学逐渐由封闭式办学转变为开放式办学,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下社会因素和力量不断融入高校办学之中,如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社会化、集团化,在整合社会资源的同时,无法保障社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削弱了对校园安全稳定的集中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平安校园建设的难度。同时办学社会化也使一些高校放松了对平安校园建设的责任感和重视程度,导致组织领导机制、制度落实工作低效,人员、经费投入等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二是境外价值观的不断渗透。高校一直是境外组织渗透的重点之一,尤其以宗教组织最为严重。其主要目的就是给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制造混乱,改变他们的理想和信仰,争夺社会的栋梁和祖国的未来,为社会发展稳定带来隐患和现实危害。这种歪曲、非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渗透是无形的,是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法规政策相背离、相对峙的,是平安校园建设必须严防和抵御的重要内容。
三是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不良影响不断加深。高校面临的社会大环境日益复杂,社会问题、宗教问题、毒品问题、网络问题充斥在校园周边。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高校相对稳定封闭的环境被打破,校园内及校园周边居住的是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成分日趋复杂,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另一方面,在利益的驱使下,高校巨大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关注的焦点,一些不良营业场所建在了校园周边,很容易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并提高了发生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等事件的几率。
四是网络安全对高校的影响日益加大。计算机的普及、高校校园网的不断完善、升级以及校外网吧的存在,使得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在提供便捷和满足生活学习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网络暴力、黄、赌、毒等对学生的危害。更为严重的是,网络日益成为非法分子传播不良思想、捏造事实、煽动串联的便利工具,这就很容易给辨别是非能力差、防范意识薄弱的学生造成误导,以致做出违反校规校纪和国家法律政策规定的不理性行为。
五是高校自身发展出现新变化。学校规模不断扩张,学生成分、特殊群体和学生素质发生变化,信息传播手段逐步多样化,事件扩散的速度和波及的范围加快和变大;学生思想动态出现许多新变化,时代感强、责任意识比较弱,认同感强、践行能力比较弱,参与竞争强、辨别能力比较弱,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比较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比较弱。另外,学生思想十分活跃,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价值取向存在多元性,对精神文化需求十分强烈。[7]
从“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角度解释,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上述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和合理解决,任其肆意发展,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引起不稳定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是高校存在管理之失,对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中的隐性、突发性问题缺乏预警机制,常常就事论事、疲于应付,不能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二是安全防范力量不足,人防、物防和技防结合不够紧密,留出破绽;三是辅导员、班主任、军事教官等专职辅导队伍力量和能力不足;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深入、不到位、不具体和不细致;五是学生的认识不到位,防范意识不强,法制教育不够。
可见,平安校园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如何利用好校内外各种资源,找到工作的抓手和突破口,创新设置创建载体,确保取得实效,需要每个高校认真思考。
三 创建平安校园的具体措施
(一)抓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把平安校园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从讲政治的高度,牢固树立抓维稳就是抓发展,抓平安就是抓质量的管理理念。将平安校园建设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领导班子集体抓、中层干部与管理部门具体抓,制定工作规划,完善应急处置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具体实施方案及安全预案。充分发挥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检查、监督的作用。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履行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及时处置社会安全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自然灾害类等事件和问题。
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实行分层级网状式管理,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和责任倒查、责任追究制,把责任落实到部门、系部和个人。各部门牢固树立平安校园建设人人有责的意识,把部门工作和重大工作项目、任务自觉融入到平安校园建设的大局中,找准平安校园建设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集中一切可利用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师生共创平安校园局面。形成学校总揽全局,各部门密切配合,党员、干部、校卫队员、学生督察队等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抓制度机制,建立工作规范和标准
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制定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实施排查、评估、监控、处置工作程序和日报“平安”、月报“安全”制度。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查排分析当前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隐患,及时加以处置。建立师生思想动态评估机制,建立系党总支安全教育总结分析会议和中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制度、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设立安全信息员,形成严格的安全监控网络;严肃内部治安、消防安全等检查制度。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下,以安全教育为抓手,以警务化管理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创新院所(局)合作平台,形成安全管理全员化、安全教育全方位、安全制度全覆盖、安全防范无盲区的“三全一无”平安校园建设机制。
建立联防共建的长效机制,突出校外联动特色。与部队、公安司法系统单位建立友好共建单位,形成联防工作机制、110报警机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安全教育机制和信息互通预警机制。联合有关部门积极整治违章搭建、车辆乱停乱放、商贩摊点占道、经营性娱乐场所等现象。更为重要的是,以参加“平安社会”建设带动“平安校园”建设。通过普法宣传、担当各类大型安保执勤任务等服务社会活动,在完全融入“平安社会”建设中赢得良好社会声誉,成为深受信任和依赖的法治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
(三)抓教育与管理,突出常态与长效
1.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做到校园安全警钟长鸣
坚持安全教育常态化。一是坚持预防为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时段、不同隐患的特点,设置安全教育内容。寒暑假和重大节假日着重加强出游和人身安全教育,酷暑和冬季着重加强防溺水和防火教育,重大节日、会议、敏感事件时期着重加强政治稳定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二是加强课堂教育的针对性。除开设法学专业课外,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进”教育,开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课程,举办法治教育专题讲座。三是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政法系统、省委群众工作部、部队领导以及知名院校教授为师生作法制安全主题报告。学校每学期为全院师生安排社会管理、安全教育相关讲座。建立心理档案、访谈、心理救助等多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形式。
坚持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一是与德育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以“忠诚”教育为主题,以警务化管理为载体,坚持“一日生活”制度,在学生公寓实行自我管理。组织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学生督察队,执行仪表风纪检查工作。实行党员楼岗义务轮流执勤1小时制度。抓好“党员挂牌”和“党员示范宿舍”建设。开展师生共建文明校园、文明中队、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就餐等“文明工程”。二是在工学结合中加强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在顶岗实习、项目实习、毕业实习中,强化法治意识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养成,形成听指挥、能吃苦、守纪律的工作作风和行为规范。三是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围绕政法核心价值观,以第二课堂为安全法制教育的拓展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社团、大学生艺术团等阵地,积极开展校内外安全法制教育系列实践活动。
2.安全管理严密细致,落实安全工作无小事
建立综合防控体系。以内部防控为主,内外结合,抓住重点环节、重点时刻、重点对象,形成学生管理部门、后勤保卫部门和全院力量共同参与的校园维稳工作体系。坚持学生和保安人员联合执勤。定期召开学生管理相关部门工作联席会议。以各党总支、支部、院工会、纪委和学生工作委员会为平台,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增强工作预见性,及时将师生诉求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严厉打击侵害师生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构建安防体系。坚持以人防为核心,物防、技防相结合,实行24小时校园治安巡逻制度和学生管理人员夜间值班制度。加强校门保卫、校内治安巡逻等工作,特别是加强对社会人员进入学校进行严格管控。严格执行门卫管理制度和住宿登记制度。加强学生宿舍尤其是女生宿舍的安全防范措施。在教学楼、宿舍区、校门等重点要害部位安装电子监控系统,重点要害部位的技防覆盖率要达到100%。严格按照消防法规和制度,每学年至少组织2次全院紧急逃生和消防演练。保障用于消防管网、电网、水网建设与改造的专项资金。在学校宿舍区、教学区、办公区、公共活动场所配备有防火器材、指示灯和应急灯。
构建安全整治体系。认真排查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加强超市、食堂卫生管理,发挥学生膳食委员会的检查监督作用。合理规划校园内交通,加强校内车辆管理,每周定期检测校车,不允许学生购买并驾驶电动车。在周末和重大活动中时刻抓好校内安全管理不放松。加大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整治力度,抓好除害防病工作。加强校内网络安全管理,及时监控百度贴吧学生舆情动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对暴力伤害师生的恶性治安刑事案件,要协调公安、司法部门迅速介入,快侦快破,严厉惩处。
总之,平安校园建设是营造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所需的社会环境、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校园及周边环境的重大工程,关系到国家的百年大计。高校必须把平安校园建设作为一种义务和责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昂扬向上的精神、真抓实干的作风,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强防线。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中发([2001]14号)[EB/OL].[2012-08-12]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1 -11/19/content_122710.htm.
[2] 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关于深化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教政[2000]12号)[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4(22):1 -3.
[3] 罗保铭.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报告[N].海南日报,2012-04-25(01).
[4] 冯永光,尹旭晶.谈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08(3):15-16.
[5] 刘建伟.东营职业学院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调研报告[J].东营职业学院学报,2011(6):22-23.
[6] 沈邱萍.打造平安校园 构建和谐教育[J].江都教育,2006(2):20-21.
[7] 王宏斌.浙江:认清形势 发挥优势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N].浙江日报,2007-05-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