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码成像技术与传统佛教壁画结合之探索

2013-04-12

关键词:数码技术佛教文化飞天

林 涵

(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一、引言

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了两千多年,形成了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成为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部分。它的慈悲观念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供了一种心理基础,佛教的中道、圆融为缓解人类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基础,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佛教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安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缓解人类社会矛盾的文化资源是值得发扬的。因此如何更好地传承佛教文化有其较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的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敦煌的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色彩鲜艳,精致美妙,有庄严宏大的艺术表现力,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享誉全世界。但遗憾的是传统的绘制手段使得壁画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残缺不全,这将是历史的遗憾。随着数码技术日益发达,更多艺术家愿意通过数码技术表现和传达佛教文化,例如改变墙面壁画只以文字图形静态作为点缀的装饰格局,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数码壁画形式展现给人们,一可传播更加精彩广泛,二可长久留存于后人。

二、传统佛教壁画的传承与发展

(一)佛教艺术的渊源。

佛教在我国又被称为象教,因为它是以图像作为传播教义的重要手段,有佛教的地方往往就有与之相关的形象,这就是佛教艺术的渊源。几乎是在佛教传入的同时,我国佛教艺术创作也开始起步,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艺术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一个全新的领域,而佛教绘画,也成为绘画创作中的重要门类。在我国,由于民众对佛教的普遍信仰,得佛教绘画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历史上许多享有盛誉的画家和文人,都曾致力佛教绘画的创作与探索;而广大的民间画工,则创造了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不朽之作。

古印度多以壁画庄严佛堂,亦有招画工于门侧、讲堂、食堂、浴室等作诸彩画,内容多与佛教有关。

我国壁画,最早可考者为汉代,其时佛教传入,塑像及壁画随之茁壮蓬勃。大致南方以寺庙壁画发展为主,北方则多石窟造像。著名之佛教艺术胜地,除敦煌千佛洞因山壁无法凿刻而为泥塑及壁画外,北方之云冈、龙门、麦积山、天龙山、巩县石窟寺皆先后开凿。南方佛画之先导,如晋代戴逵、戴颙父子增损塑像,使其具有我国艺术之比例尺度,达到光颜圆满之境界。顾恺之画维摩诘像,光照一室,成为千古楷模。现我国内地所存之古壁画已不多,唯甘肃敦煌之南、鸣沙山莫高窟遗存不少六朝以后之壁画。

(二)壁画中飞天的演变。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是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敦煌飞天是中国艺术家极具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及至今日,仍然吸引着人们,正如段文杰先生在《飞天在人间》一文中所说:“她们并未随着时代的过去而灭亡,她们仍然活着,在新的歌舞中,壁画中,工艺文化(商标、广告)中,到处都有飞天的形象。应该说她们已从天国降落到人间,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这就是中国佛教壁画的魅力所在。

从古至今,飞天的形态以及表现方式也发生了众多的发展和演变,姿态万千,婀娜多姿。

(三)中国现代壁画的发展。

随着跨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受西方文化、经济等意识形态的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壁画艺术创作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格局。到了90年代,大型壁画出现。例如深圳“世界之窗”世界广场壁雕《世界文明》、大型石雕壁画《中华千秋颂》。它们从另一个角度集中反映了城市的主流文化。

推荐理由:本书是为了满足5-8岁儿童的阅读水平和阅读需求,在原畅销书《故宫里的大怪兽》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全书包括9个分册。以童话为载体、以故宫为背景、以怪兽为主线、以人类小学生李小雨的视角写作,通过故宫实际存在的、看得见的这些“怪兽”和看不见的“神仙”,巧妙而深入地挖掘众多中国神话和传统文化资源。跳出了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既有传统和流行写法,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童话创作题材,被称为“中国的《哈利波特》”(引自《中国日报》)。

同时,小型的室内装饰壁画和壁饰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发展,这标志着我国壁画进入空间多元化的时代。随着文化多元化发展延伸出自我拓展的新空间,壁画的形式多样已成为事实。这一发展是基于现代工业、科技发展之上的。它们为现代壁画的创造提供着层出不穷的新材料,使壁画有了诸多表现形式,如绘画、镶嵌、陶瓷、漆艺、浮雕、装置、光电、多媒体等。

三、数码成像技术与数码壁画

随着时代的进步,数码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艺术设计当中,给艺术设计带来了许多便捷。例如书法、绘画这些本应动手操作的作品如今都可以用数码技术来代替。不过,在中国的传统设计中,其最根本、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在设计中表达传统文化精神,这是传统设计的灵魂与核心。所以,即使蓬勃发展的数码技术依然要以有着深厚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在此基础上便能创作出既有内涵又形式新颖的艺术作品。

(一)数码壁画的分类。

数码壁画就是利用现代数码技术这种新型的手段来展现的区别于传统静态墙面形式的壁画。加入了数码技术手段,主要的目的就是在展现效果上能达到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目的。从观赏的形式上来分类,主要分为以下三种。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各式数码壁画的呈现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1、视频效果的壁画。

视频效果的壁画就是运用数码技术制作而成的动态壁画形式,利用视频播放器来展示,这是一种比较便捷的展示形式,也能够被普遍采用。主要运用3D、二维动画或拍摄等视频手法来表现。

例如世博会中的阿尔巴尼亚馆,展馆的外立面是一堵斑驳的石头墙,仿自阿尔巴尼亚最古老和最具特色的吉诺卡斯特古城,拱门位置镶嵌了许多本国风光的图片。馆内主要运用图片以及视频进行展示,大屏幕镶嵌在巨大的冰山造型中,凭栏观看,仿佛身临其境。

2、投影效果的壁画。

投影效果展示的数码壁画是在视频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投影设备来展示。从观赏性来说,投影幕的种类有许多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投影幕来匹配不同的展示场所,达到不同需要的观赏展示效果。

例如世博会中的冰岛馆,其展馆的设计理念为一个“冰立方”,整个建筑被印图面料包裹,在背投光的照射下展现出玲珑剔透的冰的景象,8台投影仪营造出全方位的环绕声像效果,仿佛透过冰川看过去一样,展现冰岛的美丽景色与城市生活。

3、装置效果壁画。

利用LED数码管、LED荧光板、霓虹灯等装置来展示的数码壁画,也是现在越来越常见的一种,利用一些装置来展现效果。还有一些运用数码技术将壁画影印在玻璃、琉璃等平面材料上加以展示,无论是动态或静态的形式,都可以达到别具一格身临其境的观赏效果。

例如世博会中的马耳他馆,展馆运用智能灯光和视听系统等高新技术,从一个展示空间连续地延伸到下一个展示空间。流动的展台、形式多样的雕刻、巧夺天工的古代巨石以及历史城市的发展都辅以现今的视听技术,表现马耳他现代城市的复杂性、独特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佛教壁画展示效果遐想。

我个人比较建议传统的寺庙中的数码壁画采用水幕投影的展示形式,可以运用软件展示虚拟效果。建议采用水幕投影效果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水幕成像与数码佛教壁画的意境与环境协调。

古老的寺庙一般都隐藏在茂密的树林中,或在神秘的山洞里,依山傍水,云雾缭绕,在如此有“仙气”的气氛中,假如将现代的投影屏幕,无论是白幕、玻珠幕还是金属幕悬挂在其中,不难想象,那将是一种什么景象,一定非常不和谐,那神秘的“仙气”似乎被驱散,清净的心态将被破坏。所以,采用水幕将是最好的选择。

佛教壁画影像光束在水幕中呈现,加上同时传播的佛教乐曲,使其更加神奇,给人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奇妙感觉。如用水幕展示就可以将这个现代的数码壁画作品搬进古老的寺庙佛门,并可以达到与佛门清净的意境协调。

由于水膜屏幕没有边框,以水独具的亲和力展现,影像背景又全是黑色,因此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在空中活动,营造出一种人间仙境、虚无飘渺之美妙意境,将给古老的寺庙增加几分神秘色彩。

四、结语

随着数码艺术的发展,数码壁画将成为壁画艺术的新宠,它利用了现代科技使静态的壁画充满生机活力。如果制作了优秀的数码壁画,投影效果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无法完美地呈现展示,那么数码壁画的设计制作将前功尽弃,令人遗憾。所以,为了更好地展示数码壁画,投影幕的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

[1] 付启元,赵德兴.“商禅偕行”与南京佛教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J].南京社会科学,2009(6):42-47.

[2] 邵之茜.和谐理念下的西安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J].社会科学家,2008(10):96-99.

[3] 王玉琼,刘力.论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2):12-14.

[4] 李雪晖.当代中国壁画创作与公众审美期待[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4,2(81):17-21.

猜你喜欢

数码技术佛教文化飞天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飞天之梦
数码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你画成啥样,我就长成啥样
飞天
飞天探月,永不止步
飞天之路
数码技术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探析
数码技术与现代插画艺术的融合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