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陕苏区人才建设的历史特点探析

2013-04-12毕瑛涛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训练班苏维埃政府苏维埃

毕瑛涛

(中共达州市委党校,四川 达州 635000)

有学者认为:“红军对川陕苏区而言,既是建立者,更是开发执政者。一部红军开创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也是一部红军全面开发的历史。”[1]当然,重视人才建设是川陕苏区能够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人才建设问题的解决,红军在川陕苏区也必然是一事无成。由此看来,对川陕苏区人才建设的特点进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透析川陕苏区的历史,亦是当代学者的历史责任。

一、重视建章立法,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吸引人才的氛围和社会环境

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提出:“广泛的发展苏区的文化教育,工作的重心应当是发展社会教育,各处都办工余学校、俱乐部、识字班、读报班,加强识字运动,使苏区工农大众能识字;有计划建立各地列宁小学,建立出版工作,大批的出版共产主义的书籍。同时为了适应苏维埃的需要,大会决定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马上成立苏维埃学校,培养文化和各种专门人才。”[2]256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优待专门人才暂行条例》,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明确、细致而规范的表述。该《条例》特别指出:“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之下,广大劳苦群众只供军阀豪绅地主资产阶级的奴役,没有受教育的可能;学习一切专门技术之机会,只为统治阶级子弟专有。因此,在革命战争与进行赤区各种建设的目前,需要招致一批专门人材,给予优待,供苏维埃政府之使用。一切为统治阶级所秘守的一切专门技术能得以转移于劳苦工农手中,使各种工作能更迅速的前进。”①1933年12月11日出版的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苏维埃》上,特别发布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招聘各种军事人才的启示》,公开说明:“本部为更加巩固与扩大川陕苏区,迅速完成彻底消灭刘湘争取西北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任务,欲召开集全赤区军事人才(如会步兵、骑兵、炮兵、耍刀、刺枪、打拳、绘画、修理钟表及各种机器以及步机枪的好射手……又如造钢枪、土枪、手挽子、各种炸弹工人),来专门研究,共谋应付革命发展之需要,希各部队、各机关、各群众团体尽量介绍或自动的前来参加,本部一律特别的欢迎。”②川陕苏区的《经济建设报》在1934年2月18日刊登了红军总医院《招聘医生的启示》:“为增进苏区的卫生事业,改善群众生活,我们现在需要大批医生,请各地招募中西医生。只要忠心革命,愿为工农服务,按技术高下特别优待。”③江口县、长赤县、南江县等地苏维埃政府也积极响应,迅速跟进,很快在整个川陕苏区营造并形成了吸引人才、延揽人才、重用人才的浓厚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开办各类各层次学校,培训人才,充分满足革命斗争的需求和各项工作的需要

1933年8月召开的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提出:“为了适应苏维埃的需要,大会决定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马上成立苏维埃学校,培养文化和各种专门人才。”④在这一大的背景下,苏区各地迅速出现了兴办各类学校的高潮。

列宁学校。学校有初、高、中级之分。初、高级班属初级小学。中级班相当于中学。列宁小学一般都是在当地获得解放、建党建政以后即行开办的。学校规模大小不一,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主要招收6—14岁的男女少年儿童,对贫雇农和中农的子女实行免费教育,并供给纸张、课本和笔墨。列宁学校主要设置政治、国语、算术、音乐、美术、体育、常识、劳动、文艺等9门课程。教员一般是聘请本地任过教员的私塾先生。

童子团学校。由宣汉县明月六村苏维埃主席陈宝山创办,重点培养红军的后备队伍。开设语文、歌唱两门课。根据儿童初识字的特点,贯彻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教一、二、三等数字和人名、地名、工人、农民、苏维埃政府等简单的字,便于看路条、抓坏人,教他们唱《当红军》、《共产党领导真正确》、《送郎当红军》,跳《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不到一个月,就有童子团成员和青年组成一个排参加了红三十三军。

妇女学校。由川陕省委创办,每一期招收百余名妇女入校学习,学制1年,先后培养了300余名妇女干部,除教务主任刘桂兰系专职外,名誉校长和教员均为兼职,许多红军和苏区的高级干部都轮流来学校讲课。课程开设有政治军事、妇女工作、青年工作、儿童工作、文化课、卫生常识等等。何莲芝、王定国、吴朝祥、肖成英等人都是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

红色卫生学校,又名护士学校。1933年夏,由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创办,校长苏井观。其办学宗旨为“培养红色医务干部,充当红军及赤区地方医院看护为宗旨”。⑤每一期招收40名学员,分为中医和西医班,学习国语、算术、天文、药物学、生理学、政治常识、军事常识等课程,每一期为3个月。

各类短训班。开设有医学班、农事学校、宣传训练班、保卫局训练班、童子团训练班、少先队训练班、共青团训练班、雇工会训练班等,分别培养各部门专门人才。1933年2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特派员办公处在通江县城举办了经济训练班,专门培养经济建设人才。红四方面军第一电台台长宋侃夫、第二电台台长蔡威等人,举办了通讯训练班,为部队培训了30余名电信、报务人员,确保了部队的需要。川陕省工农医院开办了红色中医训练班和看护训练队,还在各县招收贫困农民和知识分子,学习医疗和护理技术。1933年10月至1934年1月,中共江口县委在驻地红军11师政治部的协助下,先后在江口县城举办了两期政治保卫训练班,培训政治保卫干部和侦察员。1934年1月徐向前来到邱家堡视察,指示“要尽快开办工余学校,培训基层干部”。⑥之后,全县各区乡都陆续办起了各种类型的工余学校。

除上述学校、短训班外,在宣汉县一带,还分门别类地设有“识字岗、背包课堂、院坝课堂、山涧课堂”,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方式培养人才,如“沙滩识字”、“火坑教学”,等等。此外,在川陕省一级,还设有红军大学。

三、重视干训,开办干校,大力培养有利于苏区发展巩固的骨干和杰出人才

毛泽东在1938年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我们党已经培养了不少的领导人材,军事、政治、文化、党务、民运各方面,都有了我们的骨干,这是党的光荣,也是全民族的光荣。但是,现有的骨干还不足以支撑斗争的大厦,还须广大地培养人材。在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斗争中,已经涌出并正在继续涌出很多的积极分子,我们的责任,就在于组织他们,培养他们,爱护他们,并善于使用他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3]

同样,在川陕苏区时期,也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和人才培训。《中共川陕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组织问题决议案》指出:“省委要经常开办较完善的党校,培养县委和区委工作同志。县委要举办短期训练班,培养支部工作人才。工会、苏维埃亦应办各种训练班,培养干部专门人才。……党应多输送党团员和积极工农去彭杨学校学习,加强在红军的领导骨干。”[2]115为此,在开展干训培养人才方面,川陕苏区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省委党校。中共川陕省委党校于1933年7月于通江县城考棚创办,直属省委领导。校长何柱成、陈开,教员有何柳华(廖承志)、罗世文,教材分别使用《共产党》、《党员须知》、《党章》、《劳动法令》、《土地法令》、《干部必读》、《列宁主义初步提纲》等报刊和文章。主要任务是培养县委和区委干部,每期学员有300余人,男女各半。成份多是农民和乡村支部委员。设有培养县委和区委工作干部的高级训练班、训练支部工作的中级训练班、组织干事训练班等,还有培养一般党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初级短期训练班。学习内容分班而定,一般都开设有马列主义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方针政策、军事和有关业务知识技能等课程。学习期限一般为3个月,毕业后安排适当的工作。据统计,仅南江、长赤两个县参加省委党校学习和培训的党团员和基层干部大约为500余人,学习回来后,大部分担任了基层领导干部。

其二是彭杨学校。由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办,是一所培养训练团以下军事干部的学校,以杰出革命家彭湃、杨殷的名字命名。学习内容有军事、政治两个方面,教材是手抄本。教学内容涉及一是党的政策与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二是军事能力训练。1933年6月,彭杨学校分配给南江县200名学员,县委和各区委积极选拔、推荐,最后选出了100余名优秀青年。他们年龄在18-23岁之间,多数是党团员。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派专人前来接到通江县去学习。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南江、长赤两个县委不断输送了学员到校学习,总计在300名左右。[2]116

三是经常开办党团员和基层干部培训班。南江县委于1933年6月创办了党校和干部培训班,任务是培训党团员和支部工作人才。党校校长为倪志亮(红11师师长)。1933年6、8、10月,1934年10、11月分别办了几期,设有20天班和10天班,每个支部一次选派1-2名学员,每期近100人,共培训500人。干部培训班的任务是训练区和苏维埃的干部,1933年7、8月和1934年9、10月共举办了4期,每期20天、150人,共培训了700余人。1933年6月,中共赤长县委在红11师的协助下,举办了区、乡苏维埃干部培训班,参加的有200余人,时间10天。1933年7月,1934年9月长赤县委又分别举办了一期党团员和区乡干部训练班,每期300人左右,时间4-6天左右,通过培训,一大批农民出身的党、团员和基层干部,增长了才干,成为苏区各项事业的骨干分子。

四、大胆使用,待遇优厚,尽最大可能关心各类人才的顺利工作和作用发挥

川陕苏区各级党委、政府爱才、惜才心切,在政治上关心、经济上关怀,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技术专长和业务能力,十分注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政治上唯才是举,对苏区自己培养的人才与从各地招聘的人才一视同仁,量才录用。为此,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优待专门人才暂行条例》:“在苏维埃政府服务之专门家,忠实工作三年以上者,得以享有公民权或减免其本身犯罪之刑罚”,“赤区内地主至富农有专门权能愿意苏维埃政权下忠实服务者,同样享受本条例之优待;过去虽参加反革命行动,有贫苦工农担保其悔过者,得减轻其刑罚。”⑦民间老中医杨成元,悬壶济世,医术高超,妙手回春,业绩突出,参加红军后,工作积极认真,先后被提拔为中医院的医务主任、副院长。[4]何阳州系川军兵工厂的技师,经过改造后得到重用,被委任为红四方面军总兵工厂总技师兼子弹厂的厂长。[5]面对苏区的肃反扩大化和AB团清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西北军区政治部联合发出布告:“对于医生、军人、技师、熟练工人、科学家、文学家等专门人才,知识分子和学生,不但不杀害,如果这些人才愿意忠诚在苏维埃政权下服务,政府予以特别优待。”⑧

不仅如此,川陕苏区对于各类人才给予经济待遇上的优厚,也是显而易见的。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优待专门人才暂行条例》中规定,就个人待遇而言,“各种专门人材在苏区服务之薪金,不受苏维埃薪金条例之限制,每月薪额由60串至2000串,有特别技能其薪资超过2000串者临时规定之”;“凡有关学术上的著述,由国家出版审查委员会审查后交国家印刷所付印,并斟酌其价值予著述人以相当报酬”;“关于学术上之新发明,经苏维埃文化机关审查后,从优给以奖励”。对其家属子女,“专门人材之家属来苏区居住者,苏维埃政府当予以生活上的一切之优待”;“各种在苏区服务之专门人材,其子女得入苏维埃学校肄业,并享受免费优待。”对人才遭遇特殊情况,“在苏区服务之专门家,忠实工作五年以上,因年老或患病请求解职者,苏维埃政府每年予以退休金”;“各种专门人材在苏维埃政权下服务有相当劳绩者其残废或死亡,苏维埃政府予以抚恤金;其金额与年限,由苏维埃政府酌定”。①这些规定和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种人才奋发工作的积极性。

此外,还帮助、协助各种人才解决婚姻和住房问题。在川陕苏区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帮助下,60多名被改造过来的专门人才中,有40多人结婚成家,并解决了住房。部分从社会招聘和改造过来的专业人才中,有少数吸食鸦片,作为特殊待遇也给予满足,体现了一种人性化关心。

注释:

① 《川陕苏区平昌县历史文献汇编》(内部发行),1986年出版,第55-56页。

② 中共通江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党史资料通江丛书:第6辑》,1984年出版,第221页。

③ 四川档案史料,1983年,第43页。

④ 同①,第221页。

⑤ 同①,第222页。

⑥ 中共平昌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川陕苏区平昌县人民斗争史(内部发行)》,1986年,第205页。

⑦ 同①,第57页。

⑧ 同②,第226页。

⑨ 同①,第56-57页。

参考文献:

[1]毕瑛涛.红军对川陕苏区开发的历史启示[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42.

[2]中共南江县委党史研究室.川陕革命根据地南江斗争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4]宋 键.川陕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比较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1):14-19.

[5]祝 秦.川陕革命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初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1):25-30.

猜你喜欢

训练班苏维埃政府苏维埃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从抑制到相对宽松:苏维埃政府对富农政策的转变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比眼力
冠军的秘密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考
减肥训练班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