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评价
2013-04-12张安录
张 雄, 张安录
(1.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4;2.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评价
张 雄1,2, 张安录2
(1.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4;2.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研究目的:将农地城市流转过程假设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在界定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研究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效率值由2008年Ep= 0.90下降为2009年的Ep= 0.71,再上升到2010年的Ep= 0.82,但仍然显著低于2008年的效率值,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上升。研究结论:2008—2010年由于农用地资源无效投入大幅增加致使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逐年降低,效率优化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需调整的投入、产出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土地评价;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武汉城市圈
1 前言
辞典里效率的解释为“以最少投入、最低消耗或者最小化不必要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表现或产出,即最大化投入产出比[1]”。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在确定企业最优生产状态(生产的可能性边界)的基础上提出:“当企业的生产活动在不减少一种资源物品投入的情况下就不能增加另一种产品的产出时,这时的企业就处于生产的可能性边界上,该企业的生产活动就是有效率的”,而其他同类型企业的生产状态与该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差距就是这些企业的效率,差距越小效率越高,反之亦然[2]。农地城市流转作为土地用途转换主要方式之一,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在土地资源配置方面的必然表现。张安录将农地城市流转的涵义界定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土地需求量增加,城市土地需求者通过经济手段或行政手段将城市附近农村的农用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以满足城市发展土地需求的过程[3]。在此基础上,本文假设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将农地城市流转的效率界定为在外界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量的各类农用地资源投入“企业”运行,得到相应的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需求的城市建设用地的效率。该“企业”生产过程中资源投入为各类农用地,产出为相应的城市建设用地,进而测度农地城市流转效率。
过去几十年,农地城市流转为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土地要素投入支撑,同时也造成农地资源大量流失与浪费。随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逐步建设,如何实现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中高效率的农地城市流转已迫在眉睫。目前国内有关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研究的文献还比较少,诸培新认为农地非农化的效率以帕累托补偿原则为主,即农地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必须是农地非农化后的社会经济收益增加量大于包含失地农民在内的福利受损者的经济损失,即资源配置后的净社会经济收益是正的[4]。谭荣从效率概念的前提假设和理论逻辑的角度进行判断,进而引申出经济学范畴农地非农化效率的本质并建立了一个包含“资源配置”、“治理结构”和“制度环境”三层次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分析框架,探讨了各层次在研究农地非农化效率上的逻辑关系[5]。赵可通过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研究间接考量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并对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6-7]。本文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从农地城市流转数量变化关系角度研究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进而提出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方案。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100 km为半径,包括黄石、咸宁、鄂州、黄冈、孝感、仙桃、天门、潜江等周边8市在内的一个区域共同体,俗称武汉“1+8”城市圈。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8]。武汉城市圈地5.8万km2,湖北省土地总面积的31.23%;2010年总人口3139.79万人,全省总人口51.73%;地区生产总值5556.74亿元,湖北省60.20%;进出口总额124亿美元,湖北省 83.88%[9]。武汉城市圈以约1/3的土地承载着超过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和财政收入,6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80%以上的对外贸易,反映出武汉城市圈在湖北省强大的经济职能和竞争力,是湖北经济实力最强的核心区域。2008年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投入”农用地资源总量3842.34 hm2(其中包括耕地资源2605.41 hm2),“产出”城镇建设用地2499.13 hm2;2010年“投入”农用地资源总量7011.72 hm2(其中包括耕地资源4970.54 hm2),“产出”城镇建设用地3694.14 hm2;三年间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投入”要素增加了82.49%,而“产出”只增加了47.82%①数据来源: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编制的《湖北省国土资源管理基础数据手册(2008—2010)》。。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简介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Charnes等提出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10]。它把单输入、单输出的工程效率概念推广到多输入、多输出同类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的有效性评价中,极大地丰富了微观经济中的生产函数理论及其应用技术,同时在避免主观因素、简化算法、减少误差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优越性。
2.2.2 农地城市流转效率评价DEA模型 本文将农地城市流转过程假设为类似“企业”的生产过程,此过程中发生用途转换的农用地面积视为资源要素投入,得到对应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视为相应的产出。在此假设基础上采用DEA中的C2R模型进行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的研究。
假设武汉城市圈所辖各市为决策单元,以DMUk(k=1,2,…,q)表示;第k个市每年发生用途转换的有i类农用地,用途转换后相应地可以得到j类城市建设用地。设DMUp的输入、输出为(xip,yjp),则评价DMUp的相对有效性C2R模型[11]为:
式1中,Xik是DMUk的第i项投入,Yjk是DMUk的第j项产出, vi是第i项投入权重,μj是第j项产出权重;Ep是第p个DMU的相对效率值;ε是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
利用Charnes-Cooper变换,将式1转换为对应的线性规划模型,并根据线性规划对偶理论,进一步获得对偶模型(式2)。
2.2.3 农地城市流转效率评价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评价指标的选取是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评价的基础。对于农地城市流转来说,该过程中的投入主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等农用地;产出主要包括城市工矿仓储用地、房地产开发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公共建筑用地等(表1)。
表1 评价指标选取及指标说明Tab.1 Evaluation index selection and index explanation
3 评价结果与分析
3.1 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计算
将搜集的武汉城市圈各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评价指标数据输入MaxDEA 5.2软件,选择C2R模型计算得到武汉城市圈整体及9个市的农地城市流转相对效率值(表2)。
表2 2008—2010年武汉城市圈及各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Tab.2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ef fi ciency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between 2008 and 2010
3.2 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计算结果分析
2008 —2010 年,从纵向上看,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即由2008年Ep=0.90下降为2009年的Ep=0.71,再上升到2010年的Ep=0.82,但仍然显著低于2008年的效率值,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上升幅度。其中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在2010年有大幅提升;其余除了黄冈市和天门市的农地城市流转效率逐年上升外,鄂州市、黄石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和潜江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横向上看,2008年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DEA有效的市有6个,分别是:鄂州市、黄石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和潜江市。由于武汉城市圈总体及其他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的下降,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DEA有效的城市个数逐年减少,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3个,其中:2009年农地城市流转效率DEA有效的市是黄冈市、咸宁市和天门市;2010年农地城市流转效率DEA有效的市是武汉市、黄冈市和天门市。2008年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最低的是武汉市,2009年最低的是孝感市,2010年最低的是仙桃市,三年间效率值变化幅度最大的城市是仙桃市,变化幅度达到0.48。
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圈内部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的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由于城市圈内部各城市基础条件、外部因素(包括财政支持、政策倾斜等)的差异以及用地计划不同等,造成城市圈内各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随时间显著的波动。武汉市虽然农地城市流转量在逐年增加,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张更快,加上土地储备率的逐步降低,城市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提高,进而表现为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的快速上升。鄂州市、黄石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和潜江市6市农地城市流转量逐年大幅增加,但由于城市化过程中未能有效配置各类城市建设用地,从而促使土地储备量不断加大及城市建设用地闲置浪费现象并存,进而导致农地城市流转效率逐年降低。
3.3 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
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通过决策单元观测数据构造生产可能集的生产前沿面,在此基础上判断所有决策单元的观测值是否落在该生产前沿面上,如果落在该生产前沿面上,则该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是DEA有效的,反之为DEA无效。如果决策单元为DEA无效,根据DEA投影定理,可以对该决策单元原有的投入产出进行调整,使决策单元投影到生产可能集的生产前沿面上,进而达到DEA有效[10]。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这种特性为非有效决策单元的效率优化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同时也指出了决策单元非有效的原因。
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决策单元的评价结果都是DEA无效的。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投影分析,可以得到武汉城市圈整体及各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方案(表3)。效率优化方案包括投入优化和产出优化,投入优化主要是减少DEA无效决策单元的耕地及非耕农用地面积投入,产出优化是增加DEA无效决策单元的工矿仓储用地、房地产开发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产出。单独研究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投入指标,从表3中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整体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耕地面积和非耕农用地面积需减少的投入量分别由2008年的421.76 hm2和149.68 hm2变为2010年的减少1361.68 hm2和631.72 hm2,效率优化需减少无效投入量逐年变大,进一步证实武汉城市圈整体农地城市流转效率逐年降低的原因是无效投入增加所致。从武汉城市圈内部看,2008年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耕地面积投入需减少197.02 hm2和非耕农用地面积投入需减少84.24 hm2;2009年武汉市无效投入大幅增加,效率优化耕地面积投入需减少552.09 hm2和非耕农用地面积投入需减少248.67 hm2。从产出来看,武汉城市圈整体及各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需调整的产出量也是逐年增加的,产出调整数量2010年明显大于2008年,但整体上产出调整数量小于投入调整数量。
4 结论与讨论
(1)2008—2010年,由于农用地资源无效投入大幅增加致使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逐年降低。从武汉城市圈内部各城市来看,2009年和2010年农地城市流转DEA有效城市的个数明显少于2008年,其中鄂州市、黄石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和潜江市6个城市的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下降趋势明显。
(2)武汉城市圈及各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需减少DEA无效决策单元耕地及非耕农用地面积投入数量,并增加相应的工矿仓储用地、房地产开发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产出数量。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需减少的耕地和非耕农用地面积投入量由2008年的421.76 hm2和149.68 hm2变为2010年的减少1361.68 hm2和631.72 hm2,效率优化需减少无效投入量逐年变大,进一步证实了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逐年降低的原因是无效投入增加所致。
表3 2008—2010年武汉城市圈及各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 单位:hm2Tab.3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ef fi ciency optimization of Wuhan urban unit: hm2agglomeration from 2008 to 2010
(3)由于农地城市流转过程的复杂性,至今学术界就农地城市流转效率评价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就目前来看,国内研究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大部分都是将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投入指标,产出指标为相应的GDP,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测算区域农地城市流转或农地非农化的效率,即用区域GDP的变化反映农地城市流转的效率。作者对该方法测算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存在一些疑问,探索能不能用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来测算农地城市流转的效率。本文尝试将农地城市流转过程假设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在界定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研究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选取都与农地城市流转直接相关。运用DEA方法的好处在于它运用生产前沿面理论,以所有观测样本数据构造包络面,并不涉及具体生产函数的假设,测算的效率值也是相对效率,可以有效的避免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存在的弊端。
(References):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503.
[2] 杨顺元.经济增长中效率测度的参数与非参数方法比较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8:38 - 39.
[3] 张安录.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与土地价值增值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4(4):4 - 6.
[4] 诸培新.农地非农化配置:公平、效率与公共福利——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实证分析[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5] 谭荣.农地非农化的效率:资源配置、治理结构和制度环境[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6] 赵可.农地城市流转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7] 赵可,李平,张安录.经济增长质量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分析——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8(2):53 - 57.
[8] 吴汉.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国家级试验区[N] .湖北日报,2007 - 12 - 08.
[9]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年鉴(2010)[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0] 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5 - 26.
[11] 游和远,吴次芳,林宁,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3):309 - 315.
(本文责编:陈美景)
Evaluating the Ef fi ciency of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Wuhan
ZHANG Xiong1,2, ZHANG An-lu2
(1.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China; 2.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Wuhan by the DEA method,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considering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as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present downtrend as the whole. Efficiency value decreased from 0.90 in 2008 to 0.71 in 2009, and then it increased to 0.82 in 2010, which was sti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efficiency value in 2008. The rate of decreas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increase during the period 2008 to 2010. 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the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is declining year by year because of the inefficient input of agricultural land resources.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put and output adjustment of rural-urban landconversion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
land assessment;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efficiency; DEA;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F301.2
A
1001-8158(2013)10-0069-07
2012-04-11
2013-08-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3047,71103072/G0312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ZZ026);国家博士后基金(20100471004);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0YJC790218)。
张雄(1985-),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经济。E-mail: zhangxiong924@163.com
张安录(1964-),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经济。E-mail: zhanganlu@mail.hz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