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镇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013-04-11雷国平

黑龙江科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农业

韦 兰,雷国平

(1.东北农业大学招待所,哈尔滨150036;2.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6)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不仅可以形成巨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刺激商品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发展 ,还能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建设好新农村,推进中国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1 中国城镇化概述及发展现状

1.1 中国城镇化决策的由来

推进和加速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过量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且“两会”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已经证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区域内的小城镇的迅速发展。

1.2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

中国现在搞城镇化建设,就是让更多农民变成市民。2012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比为53%。实际上,这个比例应该是低估了。中国的农村里,基本上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如果以即时人口比例来计算,估计中国城镇比例达到70%左右。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在2012年多次中央级别的会议预热之后,有消息传出,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纲要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可见,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是极其重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及农业发展的,聚焦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全国城镇化规划草案已基本定稿,未来城镇化将从户籍、土地、住房、财税、地方投融资等改革着手,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1.3 中国城镇化发展遇到的困难

我们应认真反思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制度性障碍,并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题,推动我国社会制度的创新。这些障碍包括:传统户籍制度制约了城镇经济规模增长;土地流转制度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产业布局不合理导致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滞后;管理体制的不足造成城镇差异化不足;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等等。很多农村人在城市居住,但是他们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权利。

2 中国城镇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探究

2.1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城镇化不仅有利于转移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还有利于农业结构优化和调整。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产生聚集效应方面,小城镇优于城市。

2.2 城镇化是释放农业农村需求的重要战略基点

“十二五”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以城镇化为抓手,大手笔规划,大力度推进。中心城市建设上,坚持扩容提质并举,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大县城建设上,突出解决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的问题,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中心镇建设上,注重培育特色产业,一批专业镇、专业村快速涌现。

2.3 城镇化有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与提高

城镇化的发展使农民务农的机会成本提高,促使农民转向寻求劳动替代型农业技术。中国农业连续增产,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主要得益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到2010年末,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2%,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也达到52%,由此看来,城镇化过程产生的非农就业机会对农民增收作用很大,不仅为城市创造了财富,还将城市的收入转移回农村,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业农村的发展。

3 城镇化与农业相互协调的发展趋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综上所述,农村城镇化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城镇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且农村城镇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现阶段中国既要快速推进城镇化,又要确保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才能推动中国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在相互协调,相互进步与提高的关系下,共同为建设我国城镇化新农村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家乡的城镇化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