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少数民族民俗旅游开发思考
2013-04-11黄丽华
黄丽华
(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海南是一个少数民族大省,有少数民族30多个,其中主要是黎族,其次是苗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6。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海南岛的自然资源开发比较重视,民族文化上却难以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海南岛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之乡、人居胜地、养生天堂、美食乐园。开发民俗旅游可以充分挖掘海南本土特色文化,展现海南特色民俗的魅力,打响绿色生态海南文化之旅的品牌,扩大和提升海南的知名度,促进海南旅游产业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推动民俗旅游开发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抢占先机。海南的民俗旅游正以诱人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旅游者,成为海南旅游业生力军。因此,打造海南少数民族民俗旅游开发的亮点工程是提升海南旅游业质量与品质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
1 民族民俗旅游开发在海南旅游业中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旅游界努力向国际市场学习,了解市场行情,开始学会用国际惯例推销旅游产品。从1992年开始,中国国家旅游局有计划地组织策划了多届主题旅游年活动,各地旅行社也纷纷推出独具魅力的专题旅游。1995年国家旅游局隆重推出“民俗风情游”,把民俗旅游作为一个主题提出,正式打出民俗的旗号,这意味着旅游界对民俗旅游的开发也进入一个新的层次。2003年的旅游主题是“中国烹饪王国游”,2004年的旅游主题是“中国百姓生活游”,虽然这些旅游主题没有明确指出是民俗旅游,但民间艺术、烹饪、百姓生活明显属于民俗旅游的范畴,这说明中国民俗旅游的开发正走向深入与成熟。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以其新颖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大旅游者的青睐。但随着民俗旅游的开发,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过度开发使民俗旅游资源破坏严重,过分商业化扭曲了民俗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外来文化加速了旅游地传统文化的变异,盲目仿造使民俗旅游资源失去神秘性等问题。因此,对民俗旅游合理有效的开发和保护迫在眉睫。在这个过程中,旅游地民俗文化同时受到旅游者带来的外来文化和现代观念的冲击,服装配饰、饮食、建筑、节日风俗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这是对旅游地传统民俗文化的侵蚀,长此以往,旅游地的民俗将被同化,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就随之下降。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旅游业就不会产生负作用。研究发现,民俗旅游对旅游环境的污染严重,主要体现在:民俗旅游规划滞后,缺乏人才;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方式陈旧;缺乏政府有效地指导和支持;外来文化的冲击破坏了民俗地民俗文化的和谐等。这造成了旅游地社会的不和谐。树立发展海南旅游关于民俗民族的新观念、树立少数民族旅游、黎苗族旅游产业、旅游市场的发展观,挖掘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内涵,优化民俗旅游环境,整合海南民族旅游产品,提升民俗旅游形象,少数民族旅游的开发既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资金寻求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发展少数民族旅游将会成为海南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
2 民族地区发展民俗旅游的意义
2.1民族民俗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经济的全面发展发展民俗旅游有利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市场扩张能力强,能够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朝阳产业,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工业产品普遍过剩,民族地区工业产品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利用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先发展“无烟工业”旅游业,不失为明智之举。当今旅游业中,民俗旅游项目被中外人土看好。海南保亭的黎苗风情村槟榔谷,呀诺达,等这些项目和景点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2.2民族民俗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产业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业所依托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要相互协调配套才能发挥其作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海南已经成为众多商家关注的焦点。海南有丰富的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可以充分挖掘海南本土特色文化,由于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旅游业所依托的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也较薄弱,而市场又支配着某些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开发不可。于是,这些地区的旅游开发就变成主导产业,促进了与旅游业相关的其他产业的配套发展
2.3民族民俗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资源保护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就从客观上要求保护自然环境、恢复和修葺原有人文旅游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史诗等,都是具有历史价值和积极意义的文化遗产,应予以重点保护,以防止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逐渐失传[1]。比如黎族的织锦已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不仅要大力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自然风光、野生动物资源,建立和开放相应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发掘、整理和提炼那些最具民族特色的比如:黎族的绣面纹身,神话传说、黎苗歌舞、民间节庆、服饰饮食等民族旅游资源,使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得以永世留芳。
3 关于海南少数民族民俗旅游的开发的几点设想和建议
3.1汇合聚力,共同开发研究认为,要在“汇”字上做文章。因为,多民族、多文化和多资源的汇聚是海南的最大特色,也是海南区别于其他一些省份的重要特点之一。汇,能赋予风情海南更丰富的内涵;汇,能凝聚海南市、各县区及企事业单位、投资者等各方的合力。海南民族民俗旅游开发需要全省一盘棋,但海南的现状是,一谈民族风情,就仅指少数民族贫困县。要意识到,没有整个海南、各县区及企事业单位、投资者形成的合力,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会让人望而却步,从而造成?靓女也会愁嫁的局面。汇,能激活海南人的参与热情。增大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投入。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和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广开集资渠道,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外商共同参与的方法,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全社会争办民俗民族旅游的新格局。
3.2重视节庆提升海南省民族民俗文化品牌汇聚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以节庆活动为依托,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采摘旅游;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间传统的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俗节庆旅游等[2]。比如在琼南少数民族地区打造大型民族民俗风情乐园,能为琼南少数民族地区创建旅游名城带来广阔的前景。只要能不断挖掘民族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内涵,设计出独特的、不可复制的主题系列产品,不断创新,其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一定能吸引游客,从而成为琼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名片,为琼南少数民族地区创建旅游名城带来广阔的前景。能促进海南民俗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3.3重视参与性活动设置在休闲娱乐方面,要打造和引进投身其中乐满地似的,集趣味性、民族民俗性、参与性为一体的项目,以吸引游客。充分挖掘民族民俗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加强民族民俗文化品牌意识,扩展海南的旅游知名度。旅游者出门去旅游,决不是为了简单地走走看看。旅游能满足他们多种心理需要,又能增长知识。他们花钱去旅行,不是为了吃好、住舒服的,而是想尽可能地去领略旅游的乐趣。要领略这种乐趣,作为一名旁观者是不够的,他必须有机会参与各咱民俗的娱乐活动。在活动中,他才能真正领略到旅游带给他的美与乐,这也是民族民俗旅游长盛不衰的原因。总之,海南的民族民俗旅游,不能仅停留在现阶段的可观赏性阶段,需要向可感受性和可参与性方向发展,这既是民族民俗旅游本身的要求,又是旅游者愿望,还是旅游扶贫的需要。
3.4重视收集整理宣传工作建议大力加强对海南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比如可以把以上的海南民族文化制作成邮票、贺卡、明信片,节假日时它们就会飞向外省市,飞向世界各地,这些漂亮的邮票、贺卡、明信片作为出访、探亲访友的礼物,既有海南地方特色,又漂亮时尚,既宣传了海南,又方便携带。建议海南每年都参加国内外举行的旅游说明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旅游博览会和交易会,从不同的侧面对海南的民族民俗旅游进行有效的宣传。建议聘请专家拍摄一部反映海南民族民俗品牌的电影或电视剧,把海南的民族风情,以点带面,用一根红线将优秀的民俗文化尤如珍珠般串在一起,再配以海南丰富的旅游文化、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加强海南民俗民族旅游的宣传和促销,重视营销市场开发是将民俗民族旅游建成规模产业的突破口,必须靠市场开发去带动民俗民族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3.5将农耕文化打造为民族旅游文化的重要部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农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都市居民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建议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对具有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内涵的农耕文明进行集中展示,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保护中来,打造最有价值的民俗品牌[3]。充分利用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参与性,激发民众热情的同时,提高文化的层次,建议政府在群众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设立一个类似中央台开展的“民俗风、乡土韵”的奖项,为海南文化增添了欢乐时尚元素的同时,提高民俗文化的等次。给海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发展定好位,集中人、财、物力,科学合理的对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和发扬,把民俗文化环境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协调起来着力打造一批具备较大规模和恢宏气势的民族民俗文化精品,彰显海南民俗旅游区个性与文化品位,不断促进海南旅游的综合功能品质升级。
4 结论及建议
此外,旅游业相对于其它行业而言,所需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资金投入不大,成效较快,适于文化技术相对落后、资金缺乏而又急于摆脱困境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需要。通过旅游业的开发,与外界进行人员、信息、技术及资金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带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山区其他经济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对于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琼南地区,能够直接起到帮贫解困、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旅游业是关联全社会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与衰弱,已经不是旅游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影响国民经济全行业发展的问题。
[1]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民俗风情旅游[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36-37
[2]柯新年.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开发[J].中州学刊,2004(1):21-23
[3]肖静芳.海南民族风情游有待深层次开发[N].中国民族报,2010-01-29
[4]刘薇.陶云逵在云南民族调查研究中的民俗理念[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12):21-28
[5]陈小香.狂欢的魅力与价值——广西富川古明城闹元宵民俗的旅游开发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3(0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