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常用字教学中的四结合

2013-04-11郑兴凤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常用字字形识字

郑兴凤

(鸡西大学文法系 黑龙江鸡西 158100)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从最早的成体系的殷墟文字,到秦始皇“书同文”的小篆,发展到今文的隶书、楷书,形体逐渐定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汉语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古今汉语有差异,而且同一时期内,不同地域也有较大的差异。一个生活在当下的黑龙江人,基本听不懂孔子说的话,也听不懂现在广州人说的话,但是如果我们用汉字写下来的话,就可以跨越这个障碍。汉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保护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短信代替了便签,电子邮件代替了写信,搜狗输入法替代了纸和笔。汉字的书写和记忆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学校是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阵地,学校能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直接关系到全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可当今的大学生,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离不开电脑与网络,他们在享用计算机、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深受影响。据《沈阳市大学生汉字书写与记忆情况调查研究》一文的调查结果显示,提笔忘字现象是大学生汉字使用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出现的频率最高;读错字音、写错别字、笔顺错误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

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担负着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正确使用和书写规范汉字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的第六条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小学和初中所要累计认识的3500个常用汉字都包含在1988年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掌握3500常用字的音形义不仅对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我们的汉语、汉字,为他们认识、继承、传播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打下文字的基础。

针对大学生的实际用字情况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我校语文教育专业专门给学生开设了《常用字训练》课程。在教学和训练中,我们注重从结构分析汉字,从书法中欣赏汉字,在新媒体中运用汉字,从字意中解读汉字文化,不但让枯燥的训练增添了生气,而且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溯源研究与部件分析相结合

汉字的结构可从溯源和现状两个角度研究,溯源的研究主要承继了传统的“六书”理论,从古文字字形分析汉字的造字类型,进而从字形分析字义;而现状的研究主要是从部件分析入手,利用部件原理,使字与字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体现汉字的系统性,为汉字结构分析、形旁声旁分析提供基础。“六书”理论与部件分析各有优缺点,“六书”的分析,主要从古文字字形入手分析字的意义。如“凹、凸、鼎、日、月、山、川”等都是象形字。“凸”,像中间高、周围低的形状,意义指“高于周围”;与“凸”相对的“凹”像中间低、周围高之形,意义“低于周围”。这两个字意义相对,常常连用,如“凹凸不平”等。很多象形字,到了今天已经不象形了,如“日、月、舟、刀、山、水”等,这些字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古文字的字形,让学生从形象的古文字形体中猜测这些字的字义,然后再进一步和学生共同分析意义的演变。在如“本、末、刃、上、下”等都是指事字。“本”,金文,从木,根部加粗,指明是根部。篆文整齐化,根部加一横指明,隶变后楷书写作本。本义指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无本之木”用的是本义,后来引申指事物的根本,“根本”、“基本”用的是其引申义。与之相对的“末”也是指事字,金文和篆文从木,一横指出树梢之所在。隶变后楷书写作末,上横长。本义指“树梢”,末梢,引申泛指“末尾,尽头”,“穷途末路”、“末”等。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字形和字音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汉字简化之后,字形与字的本义之间的联系就更难推测了,如“冷、凉、困、顾”等字。对于这些字,可以把“六书”和部件结合起来,比如含部件“冫”的“凉、凛、冽、冷、寒”等字,借助古文字字形我可以知道“冫”原来是已经凝结的水,即是“冰”的本字,而含有“冫”字大都和“寒冷”意是有关系的,这样就可以学一而知三。部件“囗”,“围”的本字,从“囗”的字,大都和“环绕”意有关,如“国”是边界线围绕之地,“困”是被贫穷、被睡意包围的状态,“圆、圈”等的环绕意显而易见。

二、识字教学与书法赏析相结合

汉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文化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古代的启蒙教育,识字与写字时是并进的,当时的识字课本同时有两种功能:一是传播文字知识、生活和历史常识;二是提供汉字书写的范本,要求字形规范,书法美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第三条提出3—4年级“用毛笔临摹正楷书字帖”,第四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第三条提出7—9年级能“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我们不能把学生都培养成书法的能手,而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书法知识和书写的技能还是必备的。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在书法课上练习之外,在常用字教学中也适时地将书法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学以致用,不但能陶冶情操,还为日后从事义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字义分析与文化解读相结合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虽然汉字经过隶变和简化之后,象形意味逐渐减弱,但很多字还可以从字形上分析出意义的发展过程。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汉字是一种艺术,也承载着中国文化。我们可以从汉字中了解到古老的先民生活的点滴。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牛、羊、牧、牢、家”等字,可以知道殷商以前“牛、羊、猪”就被驯化为家畜了,那时候的驯养方式应该还是还是以放牧为主,但会给牲口建造了“家”、“圈”等,为了保护牲畜的安全。“家”现在主要有“房屋”、“家庭”、“家族”等意义,从字形是可以推测出在古代人和家养的牲畜曾有过共居的情形,在现在一些地区还保留着楼下豢养牲口,楼上住人的习惯。再如“车”,在象棋里是可以一路过关斩将的“车(jū)”,甲骨文写作。结合出土文物可以知道,古代的车是单辕,大轮,战国以前用来驾车的主要是牛和马。战车是用四匹马,战车数量的多寡,显示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的强弱,所以在古文中常出现“百乘之家”、“千乘之国”、“万乘之君”,古制一车四马为一乘,“百乘”、“千乘”、“万乘”都是用军事力量来形容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古代的车多是单辕的,而单辕的车是很难驾驭的,所以古代在六艺中专门开设了“御”这门课,就是教学生如何来驾驭车的。

四、笔墨书写与新传媒相结合

电话替代了写信,祝福短信、电子贺卡替代了纸质贺卡,课堂不写笔记了,改成了拷贝课件,大学生动笔的频率随着年级的增长越来越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第三条提出3—4年级“能使用硬币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可很多学生对自己提笔忘字现象不以为然,大多数学生对笔顺错误的现象不重视,认为只要写对了就可以,明知道错误,处于习惯多倾向于不去改正的。在激发学生提高动笔频率之外,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机发短信使用笔画输入法。手机上的笔画输入法,采用的都是“札”字五法。使用笔画输入不但可以起到记忆汉字的作用,而且可以纠正不正确的笔顺。如发“火”,正确是依次按4(点)3(撇)3(撇)4(点),如果错误的话,是不会显示的。再如“臣”,正确的输入是依次按1(横)2(竖)5(折)1(横)2(竖)5(折)。用笔画发短信,一些常见的字不需要把所有的笔画都打出来,很多都是打三画就出来了,用笔画发短信,速度要超过用拼音的速度。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发短信比赛。

常用字的讲解虽然不可能每个字都融结构分析、字义阐释、文化解读、书法欣赏于一体,但在讲解和训练的过程中,要把这样的一种思想、理念贯彻其中,让学生逐步树立识字不仅仅是认字,更要在识字的同时掌握汉字的文化内涵。

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对汉字的正确书写、记忆、解读,第一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汉字使用情况;第二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也会影响到其它群体对汉字正确书写和记忆的态度;第三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授课对象——小学生汉字的书写和记忆能力。

[1]山石.《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J].语文建设,2001(1):49.

[2]李青梅.常用字字形结构(一)[J].语文建设,1995(1).

[3]章琼.常用字字形结构(二)[J].语文建设,1995(2).

[4]杨守敬.楷书大字典[Z].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3.

[5]牟艳艳.沈阳市大学生汉字书写与记忆情况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常用字字形识字
关于常用字覆盖率统计算法的研究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添一笔变个字
谈常用字词的选取及其等级划分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