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建设瓶颈及对策

2013-04-11代绍庆钱燕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职教职业院校校企

代绍庆,钱燕婷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分院, 浙江 嘉兴 314036)

一、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概述

职教集团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为了人才培养而自愿组成的一个联合体。它是新形势下教育资源集约化、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新举措,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和连锁化。

职教集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职教集团是指一个或若干个发展较好的职业院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双赢、共同发展,联合相关的行业、企业,以资产联结或契约合同为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而构建的多法人联合体。[1]狭义的职教集团着眼于学校牵头。而广义的职教集团,不仅指学校牵头的职教集团,也包括企业、行业、政府部门牵头的职教集团。下文要探讨的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则是属于狭义概念。

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是由龙头院校牵头,其他院校、相关行业、企业、培训机构等法人单位自愿参加,以契约形式组成的职业教育产学联合体。这种类型的职教集团各成员都是在各自利益驱使下加入并合作,除了必须遵守的章程外,没有其他的硬性约束条件,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因此,院校主导型的职教集团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加之缺少资产纽带,很难形成责、权、利统一下的多方共赢的局面。[2]要实现多方“共赢”,关键在于搭建一个适合彼此的、能满足各自需求的合作平台,寻找那些能促使不同利益主体间契合,实现职业教育资源集约化运行的合作项目。

二、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建设的瓶颈

(一)职业教育对行业企业的吸引力不够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渐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具有较好综合素质和较强操作技能的人才成为企业的急需。[3]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职业教育成了企业人才需求的摇篮。

然而,当前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学生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学生所学的内容与获得的技能水平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关度较低甚至相差甚远,而且学生的责任心、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也不能令企业满意。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不高,无法给企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这成为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因素之一。同时,尽管企业期望职业教育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员工培训、技术服务和援助,但由于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质量及观念原因,教师每日疲于上课没有时间进修,教师的结构性矛盾以及整体素质偏低,并不能在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这是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正因为如此,企业加入职业院校的愿望不强。企业之所以接受大量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派技师为职业院校提供教学服务等活动,都是基于利润核心。企业主动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很少主动为高职院校提供经费、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很少为职业院校提供真实产品进行生产性实训和提出课程改革意见。

职业院校与企业间是如此,职业院校之间也是如此,由于院校之间有限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及院校之间的人才培养因缺乏有机衔接而难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院校彼此之间相互接纳、吸引的动机并不强。吸引力问题是制约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建设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缺乏满足彼此需求的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已成为很多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一。通过职教集团,院校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可以使双方实现风险和成本共担,资源与利益共享,从而形成有利的竞争优势。

目前,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如企业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教师到企业顶岗进修,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学校为企业提供实习学生等。但是,我们也看到,校企合作是浅层次的,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依托企业培训教师,企业派技师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合作尚未深入展开。[4]学校还未能吸引更多的企业,专家指导委员对于教学计划的审定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还缺乏深层的探讨,学校为企业开展咨询或培训活动的能力还很弱。学校还不能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项目,学校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工艺技能产品或经营决策的能力还不够。企业也很少主动向学校投资,校企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尚未能建立。

企业希望高职院校能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希望院校在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方面给予支持。而高职院校则希望企业能提供真实产品进行生产性实训和提出具体的课程改革意见。目前,校企合作的形式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未能搭建好合作平台。

职教集团中的各个职业院校以契约的形式参加集团的组织活动,通过校际间的合作使得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并产生一定程度的集约效应。[5-6]但中、高等职业院校的衔接以及不同院校之间默契合作的运行机制还未能建立,不同院校之间在生源、学生就业和优质教师资源分配等方面则有不同层次的利益冲突,院校之间如何搭建合作平台,实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依然是校际合作的瓶颈。

三、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建设对策

(一)增强院校和企业自身的吸引力

职教集团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相互吸引的过程。吸引力是促使主动关系形成的力量。职教集团中院校和企业丰富的资源优势是职教集团组建的积极因素。职教集团中每个成员自身所具有的资源,集团活动所带来的新收获都是吸引成员的诱因所在。因此,做好职教集团建设,要在优化自身资源、有效开展集团活动等方面下工夫。

从学校方面来说,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优化资源最直接的一个环节。要积极创造各种课内外条件,特别是实践教学场所,让学生体验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掌握企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实践技能、经验以及职业素养。学生既有丰富的知识技能,又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增强学校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此外,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除了要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外,行业企业的工作经验要作为重点衡量目标,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学习的机会,以便不断更新行业知识和技能。拥有丰富的专业、行业信息,具有丰富的专业、职业经验的技能型教师是增强学校吸引力的又一重要保障。此外,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标准和企业人才需求而进行的专业设置也是增强学校吸引力的重要方面。

从企业方面说,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管理风格是提高企业内涵、知名度的重要因素。企业具有众多操作技能熟练的一线员工以及优秀的管理人才,不但可以对来企实习锻炼的学生进行指导,也可以对来企业实践的教师进行指导。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能力,也是增强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构建满足彼此需求的合作平台

1.打造相互合作的产品平台

产品平台是指学校和企业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由高校的教师及学生和企业的核心管理及技术人员等构成的校企合作团队,从事原料、配件和加工方面的合作,或是完善和提升产品功能、节约产品成本、提高产品价值、缩短产品研发和投放市场时间。[7]在合作的过程中,针对企业的规模大小、市场地位、技术水平的差异,搭建不同层次的产品平台。针对企业产品周期性特征的不同,可进行不同产品层次的合作,以增强合作的效率,进而提高平台的运行绩效。

2.搭建彼此需求的技术平台

技术平台是知识、技术、信息、人才、政策等一系列共享要素的集合。构建技术平台在于解决急需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科技产业化发展。在技术平台目标的设计上,通过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的科技力量,组建具有高度科技环境感知力和商业环境感知力的校企合作团队,加强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合理配置,完成技术研发任务,提高团队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技术平台的运行效率。

在合作形式上,可从基础层面上的重点实验室共建开始,逐步过渡到较高层次的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及服务、委托研发,再到共同承担国家课题、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共建联合开发公司等。

技术平台是构建产品平台的基础,而产品平台则是连接技术平台和具体产品的桥梁。没有技术平台的有利支持,产品平台便会失去其存在的基础,企业自然就不会生产出好的产品。

四、结语

在职教集团建设过程中,吸引力是诱因,合作是途径,寻求利益最大化是根本动力。任何一种社会组织,都必然会受到利益期望的驱使,职教集团也不例外。对于平台的主体来讲,他们所有的动力都可归结为对利益的追求和实现。作为营利性经济组织的企业,他们的动力源于通过合作获得高校品牌的无形资产,并通过借助高校的力量,降低技术研发成本和风险,弥补自身技术能力的不足,获得前瞻性技术。而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高校主体,他们的动力源于开阔创新视野,获得宝贵的知识经验和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进学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因此,在职教集团建设过程中,为达到平台整体利益最大化,除了要克服内外的种种阻力外,还必须加强对平台的管理,促使彼此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协调,通过平台运转创造新增收益,实现合作双方的协同效应。而在利益的分配上,要兼顾不同的利益主体。平台中的利益主体不仅有高校和企业,也包括合作实体,还包括合作创新团队及其成员等。只有彼此都兼顾,才能使得平台中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得到沟通和协调,从而实现平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保证合作关系的持久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刘珍.江西省行业型职教集团发展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10:2-4.

[2] 章建新,吴业东.不同主导类型职教集团的制度比较[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6):28-30.

[3] 王文杰,王锐.论校企合作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以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校企合作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79-81.

[4] 张旭翔,崔永华.基于 “四位一体” 模型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9(1):10-13.

[5] 黄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0.

[6] 孔凡成.校企合作教育资源的共享途径、方式探讨[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7,13(2):1-3,27.

[7] 马艳秋.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管理学院,2009:21-130.

[8] 刘尧.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21(4):36-38.

猜你喜欢

职教职业院校校企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