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下的网络流行语的翻译
2013-04-11邢俊肖
邢俊肖
(绍兴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除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逐渐成为最受欢迎的新的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平台,也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体”。新的交际环境和交际方式造就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即网络语言,一种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网络语言中使用最多,运用最广,也最为活跃的那部分就是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是反映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程度的一面镜子。它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迅速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如何把这些流行语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翻译是对译者的一个重大挑战。因此,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翻译进行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一、生态翻译学理论
生态翻译学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或者说,翻译适应选择论是生态翻译学发展初期的一项基础性理论研究。翻译适应选择论强调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进行系列选择,凸显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译语、源语、原文生成了一个整体的翻译生态环境,作者、读者、委托者、语言、文化、社会、交际在其中互相作用,互相关联。此外,该理论还把达尔文进化论中“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运用到了翻译中。这一理论最早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1],使得言必称“信、达、雅”的翻译界跳出了传统的框架,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研究翻译过程。该理论强调“一个中心,两个机制”。一个中心是指翻译过程中译者是中心,占主导地位;两个机制分别是自我适应机制和事后追惩的制约机制。生态翻译学理论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基础,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思考与探索,在这一理论这一框架下,关于翻译本体有了如下的阐述:1.翻译方法是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的转换。2.翻译过程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3.翻译原则是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4.译评标准主要取决于多维度转换程度、读者反馈、译者素质,整体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为最佳翻译。
二、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翻译
生态翻译学提出的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意味着译者要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做出适应性选择(adaptive selection)。2009年是中国的牛年,2011年是中国的兔年,网络流行翻译“Happy 牛 Year”和“Happy New Year 兔 You”无论是在语言维,还是文化维,抑或是交际维,都体现出很高的整体适应选择度。从语言维看,“new”和“牛”,“to”和“兔”是谐音,发音基本一致,朗朗上口,也容易熟记。从文化维角度分析,首先,2009年是中国的牛年,2011年是中国的兔年,所以用“牛”和“兔”分别替代“new”和“to”,在文化上相互应。其次,中国人喜欢说牛气冲天,祝福他人来年会旺、会发;在褒奖别人时常说“某人很牛” “牛人”等,用以赞扬此人的能干和厉害。而“兔”,中国人常称之为“玉兔”,将它和吉祥、美好的希望、人类的生命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因此“牛”和“兔”符合新年祝福的氛围,用“Happy 牛 Year”和“Happy New Year 兔 you”来翻译也很合情合景。从交际维角度来分析,“Happy 牛 Year”和“Happy New Year 兔 You”比中规中矩的“Happy New Year to You”更加新颖、生动,自然而然营造出新年人们互相祝福时的轻松和愉悦,语义上也更为具体,可译为“牛年大吉” “兔年大吉”,真实地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更理想地实现了交际目的。这两句新年祝福在网上的盛行也实证了生态翻译学理论。
结合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翻译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语言维
语言维的通俗定义就是语言形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适应生态环境,然后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作出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
网上广为流传的新词“山寨”,源于广东话,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点“地下工厂”的意思,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快速化、仿造性、平民化,通常被引申为“剽窃” “盗版” “仿制”的同义词。简而言之,其核心含义就是名牌产品的冒牌。现在最泛滥的山寨产品是手机,俗称“山寨机”。此外,还有山寨MP3、山寨移动硬盘、山寨数码相机,甚至是山寨电脑,凡能想到的数码产品似乎都能找到其山寨版。最初对“山寨”这一词的翻译有cloned,imitated,pirated,fake,rip off,knock off,copycat,counterfeit等,这些词都含有盗版、复制、克隆、造假的意思,用来限定或修饰山寨数码产品,其基本意思是相符的。但是随着“山寨”的流行,山寨产品已经远远超出了物质范畴,最近又出现了“山寨春晚” “山寨百家讲坛” “山寨电影”甚至是“山寨明星” “山寨男朋友”等。山寨版已经渗入到了意识文化领域。以“山寨春晚”为例,它其实是一台老百姓为自娱自乐而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这些山寨文化的兴起,赋予了“山寨”更宽广的含义。它不再仅仅是剽窃、盗版、仿制,更多体现出的是非主流对抗主流,民间叫板官方,草根文化挑战霸权文化。因此,山寨的翻译也要体现出这种文化内涵和词义的拓宽。但是,在英语里找不到能与之在词义和文化上完全匹配的词,首先是因为在西方国家,知识产权制度较之于我国更为完善,不可能有大规模的仿制产品。其次,国外很多文化节目本身就是非官方的,节目侧重与平民百姓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强调底层声音的传达、放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文化霸权。为了适应翻译的整体生态环境,在语言形式上对山寨的翻译进行调整,音译词“shanzhai”应运而生。正如之前出现的很多音译词,如taiji,kongfu,toufu,fuwa,jiaozi等,音译词“shanzhai”也开始广为应用,如shanzhai products, shanzhai movies,shanzhai stars,shanzhai Spring Festival Gala,shanzhai cellphones等。国外媒体也纷纷采用“shanzhai”这一音译词,如2009年纽约时报有篇文章就反复用到了“shanzhai:The shanzhai phone market is expanding crazily”,“we’re being severely hurt by shanzhai phones”,“in the spirit of what is called shanzhai”。山寨的音译,在语言上通俗易懂,容易被读者熟记,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适应了原语所呈现的翻译生态环境,不仅将原语的意义表达得很充分,同时也反映了该词的文化内涵。
(二)文化维
所谓文化维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有文化意识,认识到翻译是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交流过程,注意克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1],以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2]137。“杯具”是新兴的网络流行词,原指用来盛水、喝水的器具。网络上,“杯具”因与“悲剧”谐音而用来主观地表示不顺心、不如意或是沮丧失败,也常用杯具来表示对别人的某种不满。网络上最流行的关于“杯具”的一句话是“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该句是对张爱玲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3]的仿写。“人生”对“茶几”,“杯具”谐音“悲剧”,此句充分反映出说话者的苍凉和无可奈何,隐约中还透着自嘲的乐观。“杯具”相比于“悲剧”,更添了一份不同的文化内涵,它是人们面对充满压力的人生时的呐喊、发泄、讽刺,是一种无奈而又不满的心态。所以,用“tragedy”来翻译“杯具”,语言感染力不够,不能完整地体现“杯具”的文化内涵。如何在文化维层面上适应原语,是在翻译“杯具”一词时要特别考虑的。在音译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加注是适应性选择度较高的译法。即把杯具译为beiju,后加注“In Chinese,beiju is a homophone for tragedy which is often used to reflect people’s dissatisfaction and sarcasm under the great pressure of the modern society”。 通过音译加注的译法,“杯具”的词义和文化内涵都得以完整地传递。这一译法适应了翻译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文化维的转换。
(三)交际维
交际维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中的交际意图。
2010年世界杯期间,“给力”成了网络流行词,读音为“gěilì”,中国北方的话,表示给劲、带劲,现常被用来表示“够劲” “给面子” “加油”等。现在人们还用“不给力”来表达与其相反的意思。网友根据“给力”还新造了英文单词“gelivable”和“ungelivable”。很快这两个单词受到了网民的热捧,风靡网络。其中《中国日报》对“给力”这一词作出了详尽的解释:
“Geili”certified by mainstream,shall cyber language be used “regularly”?
Both newbies and net potatoes in China are intoxicated by adoption of the cyber word “geili”(pinyin of two Chinese characters in which gei means “to give” and li “support”, “power” or “force”,translated by China’s internet users into English as “gelivable”) in the news that makes headlines of People’s Daily. It is celebrated in the cyber world as a biggie that symbolizes the approval of cyber language by print press. Some netizens wonder if the “given force” from newspapers will bring more cyber words into “formal” use.
It is jested that “ungelivable” has become by far the fastest spread English word. “Geili”, which originally means “very good” or “wonderful”, is likely derived from Cantonese or Minnan Dialect in China. Now the word is used to say “cool”,“inspiring” or “forceful”.[4]
此外,在urbandictionary网站,也有实际应用的例子,例如:WTF? Chinese soccer team lost again? against Japan? 0:8? That’s too ungelivable!!!
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为了交际表达的需要,翻译时需对语言单位进行新的组合,从而使语言富有个性,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网络上的语言是一种媒介语言,其作用归根到底是传播和交流。“给力”的英文翻译“gelivable”主要是为了方便这个在中国大陆这么火的词在英、美世界的传播和交流。从交际维层面看,译语“gelivable”为中国传统语言带来了新的活力,使人们看到了网络传播强大的力量,达到了其交际目的。[5]同样流行的“hold”一词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三、结语
网络流行语,浓缩了现代人的嬉笑怒骂,传达的是普通大众的声音,其特点灵活多变,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大部分网络词除基本的语义特征外,往往含有更深的文化内涵和交际目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更需要灵活运用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的转换,适应网络流行语的生态环境,进行适应选择度较高的翻译,以便人们更好地接受网络新生事物。
[1]王欢欢.英汉翻译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探讨[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68-70.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张爱玲.流言[M].北京:北京十月出版社,2009:3.
[4]张明权.中国英语“给力”[N/OL].(2010-12-07)[2012-08-12].http://www.chinadaily.com.cn/language_tips/trans/2010-12/07/content_11663187.htm.
[5]宁敏,薛文.从“给力”的英译看汉语新词翻译原则[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54-58.
[6]胡庚申.从译文看译论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2006(4):51-57.
[7]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2):18-23.
[8]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21-28.
[9]柯飞.关于翻译的哲学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3):24-29.
[10]束慧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以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为例[J].上海翻译,2010(2):45-49.
[11]廖丽玲.功能对等理论下试译最新网络流行语[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4):15-17.
[12]贾立平,李小霞.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广告妙语翻译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0(2):24-28.
[13]李盈,张慧.动态对策理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英译[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