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语林》艺术特征分析

2013-04-11齐慧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齐慧源

(徐州工程学院 人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8)

北宋王谠的《唐语林》是仿照《世说新语》体例而创作的一部“世说体”小说,内容上采录众多前人笔记小说材料,记载了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学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其内容的广泛性,使它在唐史研究和古籍整理方面有着突出的价值。由于《唐语林》原本早已散佚,所以本文是以周勋初《唐语林校证》[1](以下简称为“《唐语林》”)为依据进行分析论述。

一、《唐语林》的编撰体例

《唐语林》在体例上完全效仿《世说新语》,按内容分门系事。书中绝大多数内容采录自唐人五十家笔记小说,少数采自宋人著述,王谠在这些材料基础上进行了分类编选。今本《世说新语》共有“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方正” “雅量”等36门,除“捷悟”1门外,《唐语林》全部采用。此外又增加了“嗜好” “俚俗” “忠义”等17门,共计52门。《唐语林》原书在明初即散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由后世增补校订而成。全书共八卷,其中前四卷是分门类排列,有18门;后三卷是按年代编排;最后一卷则标为“无时代”。

卷一为“德行” “言语” “政事”3门。其中“德行”门约40条,记载人物的优秀品德。“言语”门也有约40条,多记录人物正直的品行或奇妙的言论。“政事”门约80条,反映了作者对清明政治的期望,如姚元崇力排众议,以除官革职立誓,自请抗蝗灾。卷二有“文学”门近70条,记述了大量的文学掌故,如王勃作文腹稿、刘禹锡论为诗用僻字以及元和文风等。

该书卷三为“方正” “雅量” “识鉴” “赏誉” “品藻” “规箴” “夙慧”等7门。其中“方正”门近60条,写的是历史人物的正直之事,如狄仁杰不信鬼神之说,奏焚淫祠。余下6门中,“雅量”记载裴度失印不慌张的故事;“识鉴”写唐中宗幼时曾被玄宗认定为有福天子的故事;“赏誉”记载李贺以诗拜谒韩愈,韩愈本欲解带休息,却因见其诗作优秀而缓带相迎的故事;“品藻”写唐玄宗逃难到西蜀时仍想念奸相李林甫,从而受到裴士淹批评的故事;“规箴”写李唐借肃宗喜爱小女儿之机劝他善待已退位的玄宗的故事;“夙慧”记虞监默写《列女传》一字不差,显示其非凡记忆力的故事。卷四包括“豪爽” “容止”“自新” “企羡” “伤逝” “栖逸” “贤媛”7门。除了“自新”门仅6条之外,最多的是“企羡”门,计40余条,其余几门都在几条至十几条不等。《唐语林》前四卷中的18门基本保持了王谠创作的原貌,后四卷体例变为按时间顺序排列,如卷五120门记载了自唐高宗到唐代宗时约160年间的事;卷六120门记载自唐德宗到唐文宗60年间的事;卷七100门记载自唐武宗到唐末60年间的事;卷八90门记载的均为难以考订时代次序、内容较为复杂的事件。

二、《唐语林》的语言风格

(一)简约含蓄 隽永传神

《唐语林》记叙了许多唐宋时期的文人轶事,是研究唐朝文士风流的极好材料。其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机智而不失幽默。它没有铺叙或是细致的描写,但寥寥数语,却能形象生动地展现人物独特风貌,抓住人物最具代表性的语言或动作,生动传神,引人入胜。例如《唐语林·政事》137条: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上曰:“汝辈所惜者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卒不赦程。[1]89

技艺天下第一的乐师罗程,仗着皇上的恩宠,骄横放肆,因为瞪眼这件小事将人杀死,皇上要处置他。其他乐工们想引触皇上怜悯之心,便对皇上哭诉,婉转求情。而皇上却不为所动,没有赦免罗程。其中对乐工们“设虚席” “拜且泣” “表遗憾”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乐工们唇亡齿寒、物伤其类的心情。而一句“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之语,更使宣宗英明神武的形象跃然纸上。再如《唐语林·文学》179条:

王勃凡欲作文,先令磨墨数升,饮酒数杯,以被覆被而寝。既寤,援笔而成,文不加点,时人谓为腹稿也。[1]116

这个故事说的是王勃写文章作腹稿的事,通过“饮酒数杯” “覆被而寝” “援笔而成”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王勃风流潇洒、文思敏捷的特征。又如《唐语林·豪爽》493条:

宣宗幸苑中,回顾仗外舍屋际,有倚竹一竿,可见者止尺余,去御马百步外。遂命弓横综,上挟矢曰:“朕以法制威天下,而党羌穷寇,敢来干我,连年兵不解。我今射此竹,卜其济否。”左右耸观。上攘袖挽弓,一发洞其竹,分而为二,矢贯于外。左右呼万岁,贺于马前。未逾月,羌果灭。[1]343

唐玄宗御马引弓,破竹为二,表现出了一代帝王英明神武的风采。

(二)优美流畅 气韵生动

《唐语林》常用优美鲜明、潇洒流动的语言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呈现出生意盎然的动态美感。如《唐语林·栖逸》580条:

白居易少傅分司东都,以诗酒自娱,著《醉吟先生传》以自叙。卢尚书简辞有别墅,近伊水,亭榭清峻。方冬,与群从子侄同登眺嵩洛。既而霰雪微下,说镇金陵时,江南山水,每见居人以叶舟浮泛,就食菰米鲈鱼,思之不忘。逡巡,忽有二人,衣蓑笠,循岸而来,牵引篷艇。船头覆青幕,中有白衣人与衲僧偶坐;船后有小灶,安铜甑而炊,卯角仆烹鱼煮茗,溯流过于槛前。[1]397

该条文辞优美,将卢尚书与其子侄冬日同游的场景刻画得惟妙惟肖,颇为生动。这一幅鲜活灵动的画面,充满生活气息,浪漫而富有诗意。再如《唐语林·夙慧》468条:

杭州端午竞渡,于钱塘弄潮。先数日,于湖滨列舟舸,结彩为亭槛,东西袤高数丈。其夕北风,飘泊南岸。[1]315

钱塘江上竞渡的场景,用一句“其夕北风,飘泊南岸”,即展现出其动态之美,渲染了竞渡弄潮的热闹气氛。另如《唐语林》571条:

骊山华清宫,天宝中植松柏遍满岩谷,望之郁然。朝元阁在北岭之上,最为崭绝。次南即长生殿。殿东南,汤泉凡一十八所。第一即御汤,周环数丈,悉砌白石,莹彻如玉,石面皆隐起鱼龙花鸟之状。四面石座,阶级而下,中有双白石瓮,连腹异口,瓮口中复植双白石莲,泉眼自莲中涌出,注白石之面。[1]487

此条描绘的是骊山华清宫的自然风光,从青翠欲滴的植被到雕栏玉砌的宫宇,整个华清宫美轮美奂,气韵生动。

(三)诙谐幽默 妙趣横生

《唐语林》的语言妙趣横生、诙谐幽默,从中也愈显人物的灵敏睿智。如《唐语林·夙慧》473条:

贾嘉隐年七岁,以神童召见。时长孙太尉无忌、李司空勣(绩)于朝堂立语。李戏之曰:“吾所倚何树?嘉隐云:“松树。”李曰:“此槐也,何言松?”嘉隐曰:“以公配木,何得非松。”长孙复问:“吾所倚何树?”曰:“槐树。”公曰:“汝不复能矫对耶?”嘉隐曰:“何须矫对,但取其鬼木耳。”李叹曰:“此小儿獠面,何得如此聪明!”嘉隐应声曰:“胡头尚作宰相,獠面何废聪明?”李状胡也。[1]318

这则故事写的是七岁神童贾嘉隐与长孙无忌、李绩的对话,贾嘉隐用“葫芦脑袋还能做宰相”之语来驳斥李绩 “面貌粗丑的孩子不会聪明”的观点。言简意赅,机敏利落,讽刺意味十足,足见其灵敏睿智。再如《唐语林·雅量》350条:

唐公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仆误持余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又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失。[1]235

唐临待人宽容,仆从拿错衣服、煮错汤药,他都没有责怪,而是自我解嘲,幽默风趣,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也感叹唐临的大度仁厚。又如《唐语林》933条:

白相敏中欲取进士侯温为婿。其妻曰:“公既姓白,又以侯氏子为婿,人必呼为‘白侯’。”敏中遂止。敏中始婚也,已朱衣矣;尝戏其妻为接脚夫人。[1]645

白敏中想招侯温为女婿,他的妻子却说别人一定会笑称他“白侯”,谐音就是“白猴”。白敏中听后立即断绝了这个想法。这里,夫妻相互调侃,和谐中彰显幽默。

三、《唐语林》的叙事特征

(一)篇幅短小 精炼简约

《唐语林》在叙事方面有自己的特点,虽然有人把它归为笔记体杂史,但其与史书在叙事上有所不同。史书的体制、记录人物事件以及语言等都有定例,而《唐语林》较之一般史书要短,可谓是短小精悍、精华浓缩。如“德行”是记载姚崇与儿孙聚会的事,仅用24个字;“言语”记载年迈的秦叔宝与别人讲述自己年轻时征战四方的事,仅40个字;“政事”记载唐太宗放数百死囚,约定次年自觉来领死的事,仅26个字;“文学”记载褚遂良为唐太宗哀册而驱马走错家门的事,仅20 个字;“品藻”记载唐太宗对虞监品德的称赞,仅27个字;“豪爽”记载颜太师刻字置于山巅或谷底的事,仅35个字;“容止”记载魏仆射朝堂风采的故事,亦仅20个字,等等。

全书记事取只言片语,不是通篇都有始有终,往往只是一个镜头,一句精彩的话,甚至是一个典型动作。例如《唐语林·方正》325条:

太宗得鹞子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邦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话自古帝王逸豫,微以为讽。上惜鹞恐死,而又素严惮征,欲尽其言。征语愈久,鹞竟死怀中。[1]217

唐太宗私下里把鹞鹰架在胳膊上玩,看到魏征来了,就把鹞鹰藏在怀里。魏征发觉了这件事,故意走向前去汇报事情,并就势讲古代帝王由于安于享乐而亡国的故事,暗暗地劝谏太宗。太宗爱惜那只鹞鹰,却又一直非常敬畏魏征,只得等他把话说完。魏征却越讲越久,鹞鹰最终闷死在太宗的怀里。这则故事精炼简约,虽没有华丽辞藻点缀,却因其简练生动而格外引人注目。再如《唐语林·规箴》451条:

宪宗固英睿。初即位,得杜邠公赞导;及其成功,邠公力也。[1]304

唐宪宗登基初期得到杜构的辅佐,他的政绩很多是杜构的功劳。短短两句话,人物、时间、事件却表述得清楚明白。在《唐语林》中类似这样篇幅短小、叙事简练的条文还有很多,同时这些条文,也并不会因为其篇幅短小而出现叙述不详的毛病,而正是这些简洁凝练的语句赋予了《唐语林》别样的语言气韵。

(二)客观叙述 真实生动

《唐语林》的叙事除了篇幅短小的特征外,还有很独特的一点,就是叙述的客观性。书中的叙事者,即讲故事的人,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而非虚构。同时叙事者基本不介入故事情节,与整个事件的发展无关,这就更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故事原貌。例如《唐语林·雅量》350条: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力也。”[1]235

狄仁杰与娄师德同朝为相,狄仁杰认为能得到皇帝的重用应归因于自己善于直谏、文风正直,可武则天却说是因为娄师德举荐的缘故,狄仁杰惭愧不已。这里的叙述者没有说狄仁杰和娄师德到底谁好谁坏,而是单纯地讲述客观事实,且不对事件做任何评价。同时《唐语林》多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极大地表现出了叙事的客观真实性。如其865条:

新昌李相绅性暴不礼士。镇宣武,有士人遇于中道,不避,乃为前驺所拘。绅命鞫之,乃宗室也。答款曰:“勤政楼前,尚容缓步;开封桥上,不许缓行。汴州岂大于帝都?尚书未尊于天子。”公览之失色,使逸去。[1]598

先写李绅是一个性格残暴、不礼遇士人的人。然后写他误将不避让车子的贵族士人逮捕,该士人便写信斥责他。很显然,这里的书信除了当事人外,其他人是见不到的。所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显而易见,这样的视角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三)大笔勾勒 遗形取神

《唐语林》以写人为主,善于抓住人物独特的言谈举止,将“形似”与“神似”相结合,通过描写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彰显人物个性。如《唐语林·豪爽》476条:

玄宗为潞州别驾,入觐京师,尤自卑损。暮春,豪家子数辈游昆明池。方饮次,上戎服臂鹰,疾驱至前,诸人不悦。忽一少年持酒船唱曰:“今日宜以门族官品自言。”酒至,上大声曰:“曾祖天子,祖天子,父相王,临淄王李某。”诸少年惊走,不敢复视。上乃连饮三银船,尽一巨馅,乘马而去。[1]323

文中写玄宗还是郡王时,入京见驾,自卑不已。暮春,很多富家子弟在昆明湖游玩,不过看见郡王李隆基都不高兴,有少年举起酒杯说:“今天只有官家子弟才可以随意畅谈。”为此,李隆基便大声说:“我曾祖父是天子,祖父是天子,父亲是王侯,我是临淄王。”少年们听后都被吓走了。李隆基豪饮后便乘马离去。这里没有半点的外貌描写,而是通过极具个性的言行,表现出少年李隆基的率真任性。

作者还运用白描手法,在叙述人物形象时大笔勾勒,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去表现人物独特的精神风貌,创造出生动的叙事意境。如《唐语林·赏誉》413条:

李贺以歌诗谒韩愈,愈时为国子博士分司,送客归,极困。门人呈卷,解带,旋读之。首篇《雁门太守行》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却缓带,命迎之。[1]278

该条文写韩愈困极,解带欲睡,不拟接见李贺,却在读了李贺的诗词后,缓带相迎,表现了韩愈对人才的爱惜。

作为《世说新语》的仿效之作,《唐语林》在艺术上虽然不能与其相比,但也有其独特之处,是众多“世说体”小说中的典范之一。《唐语林》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学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保存了大量史料,是我们研究唐朝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史料集,具有很高的补史价值。同时它承袭了史传文学传统,叙事清楚明晰,真实可靠,且语言生动有趣,这是对史传文学的发展和延伸。

[1] 周勋初.唐语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 永瑢,纪昀,戴震,等.四库全书总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 刘义庆.世说新语[M].桂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

[4] 范子烨.《世说新语》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 林宪亮.“世说体”小说文体特征论[J].文艺评论,2011(8):100-103.

[6] 邝明月.《唐语林》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03.

[7] 刘强,吴寅.《世说新语》文体考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3-120.

[8] 刘伟生.世说体研究的文体学意义[J].学术界,2009(3):19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