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馆无障碍服务与盲人心理健康培养
2013-04-11袁嘉芮
袁嘉芮
(重庆图书馆,重庆 400037)
由于视觉的丧失,盲人缺乏甚至没有空间的概念,没有视觉形象,没有对周围事物的完整形象认识,他们的形象思维很不发达,他们缺少90%信息来源的视觉通道。虽然他们触觉、听觉和嗅觉相当灵敏,但仍然难以弥补视觉这一缺陷。他们与没有视觉障碍的人同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却无法平等地享受社会资源,由此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注,他们需要培养健康的心理。
1 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意义
在我国,目前残疾人利用图书馆会遇到种种障碍,例如:没有铺设引导盲人的盲道,没有铺设适合轮椅行走的坡道,没有适合轮椅使用者的阅读桌及降低高度的洗手台等等。加上特有的自尊或自卑心理,致使他们不愿在图书馆此类公众场合暴露自己的残疾,这使得残疾人士对公共图书馆利用率极低。为保障盲人学习的权利和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鼓励他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应大力推广无障碍服务。这是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开端,是开展他们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举措。
2 重庆图书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服务
我国于1999年10月1日起执行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修订版中规定:“建筑设计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 的有关规定。”[1]建筑设施首先实现“无障碍化”,才能让盲人读者顺利到馆,实现他们享受图书馆服务的第一步。
2.1 针对盲人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重庆图书馆(新馆)作为直辖市现代图书馆,建有部分无障碍设施以方便盲人读者。①铺设坡道并有盲道指引,与馆外人行道上铺设的盲道对接,盲人可以沿着盲道顺利来到馆内。②除自动扶梯外,设有垂直电梯,盲人可以无障碍上下楼层。③建有无障碍厕所、厕位,有醒目无障碍标志。④大厅以及各阅览室均设有咨询台,可以及时方便地为盲人读者提供帮助。⑤开设盲人阅览室,所有的桌椅均是针对盲人使用习惯专门定制的,阅览盲文点字文献时,可调节桌面高度。⑥藏有各类盲文书籍、盲文视听光盘、无障碍电影和磁带。此外,还配置了盲人专用电脑,电脑上安装有阳光系统和盲文文档编辑软件,每台电脑都配备有助视器、盲文键盘和耳机。
2.2 重庆图书馆的无障碍服务
重庆图书馆充分考虑盲人读者的不便因素和精神需求,推崇免费、平等、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为他们增设特殊服务。①办理读者证免工本费,盲人读者凭残疾人证,增加盲人资料及设备外借功能。②不定期组织观看无障碍电影,所有影片配有手语及专业旁白解说,使盲人能够享受视听乐趣。所有无障碍电影光盘均提供外借服务。③邮寄外借服务。充分考虑残疾读者出行不便的难题,为他们增设免费邮寄外借或门对门服务。可将他们需要借阅的图书、期刊、磁带、光盘、阳光听书郎等文献及设备送到读者手中,只需通过电话预约就可轻松办理。④配有先进的便携式电子听书机,工作人员可根据读者爱好和需求提前录制语音文件,让他们随时随地以听代看获取信息。⑤计算机及网络服务。盲人阅览室的电脑安装了阳光读屏软件,配备了盲文点字显示器。盲人读者可以通过有声化设备自主上网浏览各类信息。⑥举办盲人免费电脑培训班,让他们学会利用语音读屏软件使用电脑,通过网络主动获取信息,改变生理局限造成的被动获取知识的情况,树立健全人格。
2.3 无障碍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
2.3.1 心理问题。王女士在二十几年前罹患眼底黄斑病变,视力逐渐减退,到现在为止,她仅左眼还有微弱光感。在逐渐丧失视力后,酷爱阅读的她只好从头学习盲文,阅读习惯也从用眼看改为用手摸。她还是一位电影迷,自从失明以来,再也不能享受看电影的乐趣。刚到图书馆时,她性格不太好,经常对工作人员发脾气,使得工作人员无所适从。虽然工作人员努力为她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在与她沟通的时候总有一种隔阂感。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工作人员必须找到王女士心理问题的所在。
2.3.2 不能接纳视力残疾。李女士原来在渝中区某医院工作,工作之余爱好阅读,特别是外国文学,还特别喜欢看电影,自从眼睛病变以来,她曾赴美国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不理想,最后导致失明。毫无疑问,眼睛失明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给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由此产生悲观、失望、痛苦、迷惘、愤怒等应激反应[2]。这些应激反应对她的人际交往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消极的影响。
2.3.3 家庭因素。张女士一直未婚,一心扑在事业上,闲暇之余读小说看电影,生活过得自由而惬意。眼睛失明后,极大地限制了她与人交往、与社会融合的能力,连生活自理都需要从头学起。由于身体缺陷的限制,她的心理逐渐变得孤独、敏感、多疑和自卑起来,越发不愿参加社会活动,长期生活在自己狭小的圈子里面,渐渐地出现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
2.3.4 现实中的艰辛。赵女士热爱阅读,当她知道重庆图书馆有个视障阅览室的时候,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当即从居住的医院宿舍出发,步行数百米到车站,乘了一个多小时公交车,辗转来到图书馆。赵女士个性要强,拒绝使用盲杖,在来的路上由于下雨路滑还摔了两跤。第一次独自从渝中区前往沙坪坝区,又不熟悉路线和环境,其中的艰辛不被旁人所知。因此,当她来到图书馆的时候,自然将心中的委屈在工作人员面前以抱怨的形式释放出来,无形中与工作人员形成了疏离感。此外,首次到馆,双方互不了解,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赵女士的个性和喜好等,向她推荐的馆藏资源往往不符合她的兴趣爱好,她一着急就忍不住发起脾气来。
3 创新服务与心理健康培养
作为具有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无疑在残疾人心理健康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真正让图书馆服务作为盲人社会教育的延伸,还有漫长的路等待探索。在此,笔者就如何以无障碍服务促进盲人心理健康培养浅谈一些想法。
3.1 培训专业图书馆工作人员
如何提高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提高无障碍服务的关键一环。目前,我国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为残疾人提供专门服务的意识,忽视这类用户的特殊需求,不注重专门技能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关注残疾读者,更新观念,给予残疾人特殊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利用各种方法与残疾人沟通。比如:视障阅览室工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盲文双拼输入法、读屏软件和语音数据库等盲人常用电脑软件,这些能够提高与盲人读者沟通的有效性。
3.2 消除心理障碍
消除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盲人读者双方的心理障碍。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心理素质修养,关心、体贴盲人读者,消除社会偏见对他们造成的不公平待遇,了解和掌握盲人的心理特点和变化。以平等、关爱的方式与他们接触,和他们进行日常交谈,对第一次到馆的盲人读者给予温馨亲切的特别关注,帮助他们克服陌生感。同时,掌握他们孤独自卑、依赖依恋等心理特点,用谦虚、热情、关怀、体贴、认真负责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用爱滋润他们的心田,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建立健全的人格和正常的情感。
3.3 丰富文献资源
充分重视盲人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文献引进力度,增加可替换格式文献种类。传统文献由于载体落后,存在一些发展上的缺陷。例如:由于盲人专用文献的市场需求较小,使得盲人文献生产者少,产品的数量和种类相对较少。因此,应将思路由传统文献向可替换格式文献上转移。增加磁带、光盘等有声读物的同时,借助数字图书馆的兴起,增加电子视听资源的发展利用,建立数据库,保存由普通文献转录而成的多种可替换格式文献。借助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志愿者的力量,可以完成大部分文献的有声化转换。例如:将热门电影配上描述性旁白和手语,让盲人和听障读者也能体验视听享受;提供对面朗读服务,让志愿者在预约时间为盲人读者提供面对面的真人朗读。同时,将录音以电子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供更多的盲人使用。
3.4 建立互动交流平台
盲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对陌生人具有抵触心理,或由于认知通道狭窄,社会经验缺乏和日常生活中屡受挫折等原因,很难与其他人通过互动交流建立友谊。公共图书馆可以以书为媒,组织这个特定群体开展以书会友的联谊。创造属于他们的空间,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审美情趣,让他们能够找到一个充满和谐与爱心的学习环境。
随着日益兴起的网上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员还可以借助图书馆网络平台,为他们开辟一个论坛,让他们抒写、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这很容易引起有共同经历的其他盲人朋友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消除孤独感,鼓励他们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体会收获友谊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总之,作为盲人社会教育的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无障碍服务能够打破盲人被社会边缘化、知识边缘化的尴尬处境,以一种人性化的创新方式帮他们获取知识,走出困境。文中提到的四点建议,只是浅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盲人读者之间的互动系统,还需要在社会的宽容和支持下不断磨合探究。笔者希望以此引起更多心理学专家及图书馆学者对盲人心理健康培养的进一步细化研究,为他们的心田点亮一盏灯,为他们的未来扬起一张帆。
[1]周进良. 关于《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的修订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04(3):30-32.
[2]刘正兴. 同享蓝天,关爱心灵——谈盲人心理健康培养[C]. 第五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0:779-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