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阅读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2013-04-11李师龙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终端数字图书馆

李师龙

(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苏 徐州 221008)

1 引言

移动3G 技术的成熟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得移动阅读成为数字阅读发展的新趋势。由于基于手持终端的移动阅读的服务模式可以让人们相比以往更便捷地获取知识以及实时获取所需的信息,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越来越多的纸质内容被移植到手机终端,甚至很多原创内容首先采取数字化发布的方式,当代读者已经逐步接受以手持终端作为主要代表的移动阅读,并成为了一种新的学习知识的方式。移动阅读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给期刊出版商和平台提供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世纪末兴起于日本的移动阅读由于其相对传统阅读有较明显的差异,从发展初期就一直受到欧美等国图书馆界的关注,初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移动终端设备以及对用户移动阅读行为的实证研究。随着本世纪信息技术特别是个人移动终端的飞速普及,逐步丰富了图书馆面向读者的服务形式。Library Journal 的调查报告“Gone Mobile?(Mobile Libraries Survey 2010)”表明在美国已经有44%的高校图书馆提供了移动阅读服务,另有21%的图书馆已有计划开展这一新的服务;其公共图书馆也不示弱,共有56%的机构已经或有计划提供移动阅读服务。移动服务的类型也较丰富与全面,除了能在移动终端上便捷地实时完成传统阅读服务如图书信息查询、预约、催还、检索以及文献共享等功能之外,同时也成为图书馆宣传、讲座等公共活动宣传的平台。

我国的移动图书馆建设起步于本世纪初,与国外图书馆服务方式的革新基本同步,功能也大致相同,主要以短信服务、WAP 服务作为主要的实现形式,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包括清华大学图书馆和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走在公共图书馆的前列。与传统阅读服务形式受到图书馆地理位置以及上下班时间等因素的局限相比,智能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向高校师生提供图书馆的大部分传统服务并可以实时阅读任意需要的数字内容,因此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师生的阅读积极性。大学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机构,如何顺应上述移动阅读的发展潮流以及提供更多样的服务满足师生更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是国内外图书馆学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

2 移动阅读兴起的背景

2.1 硬件环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率将会超过个人桌面计算机成为主流的信息获取设备。其中kindle、汉王电子阅读器等专业电子书阅读器成为追求较高阅读体验的人群的首选,而iphone、ipad 等手持智能终端正引领着追求高效便捷的人群移动阅读时尚潮流。智能手机作为最普及的具备电子阅读功能的移动设备为移动阅读服务提供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据有关高校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教职工和学生都拥有手机,其中具备移动阅读功能的智能手机占大多数,考虑到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可想所有人都会拥有具备移动阅读功能的智能手机。教职工的电子书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率分别达到48%和22%;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的专业电子书阅读器如kindle 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率也非常高,70%的教职工拥有上述移动终端。从用户的移动阅读行为上来看,学生和教职工使用移动检索或查询功能的比例分别是61%、52%,使用移动设备阅读电子书的比例分别为34%和39%。

2.2 软件环境

随处可见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作为大众化的智能移动设备具备与个人桌面计算机类似的功能,因此成为大众化的移动阅读终端,基于IOS 系统、android 系统等操作系统,大量具备数字阅读、检索功能的应用软件被开发以及使用,如MSN、QQ 等实时通讯软件、Google Chrome、Uc 等浏览器,熊猫读书、itunes 等专业电子阅读客户端软件在极大丰富人们的数字生活的同时,也逐步改变了人们的阅读行为习惯,人们使用上述应用访问互联网上的移动图书馆,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各式各样的移动检索与阅读的服务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与信息。此外,以Kindle 作为代表的专业电子书阅读器提供与纸质书相似的阅读体验,同时具备可随时随地访问移动图书馆并购买、下载所需信息的阅读服务,因此受到了相当大比例的热心读者的拥护,深受用户喜爱。

2.3 内容环境

移动阅读的数字内容资源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的图书馆内容提供商如IEEE、JSTOR、MEDLINEPLUS、EBSCO 由于在移动阅读资源和内容制作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十分容易就能提供融合“资源+服务”的移动阅读产品,因此很容易被传统图书馆整合以及被读者所接受。国内的书生、超星等传统数据库以及google books、amazon kindle 网络电子书数据库也因为拥有自己独特的电子书阅读资源和用户群成为移动阅读内容提供的杰出代表。由于上述提供商与图书馆有着传统而且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为各高校图书馆拓展移动阅读服务提供一定的数字资源并提供技术援助。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一批传统数据库提供商和无线内容出版商纷纷盯上了个人移动阅读市场这块大蛋糕,如以elsevier 为代表的传统数据库商开发了基于IOS和android 的个人电子阅读APP 应用,类似的公司还有wiley、Ebscohost Mobile、LexisNexis、OCLC Worldcat.以google 作为代表的无线内容出版商则开发移动的图书搜索引擎,以满足手机用户查找图书信息的需求,甚至可以提供免费或付费的数字内容下载。此外,OCLC 推出的worldcat mobile 不仅能提供搜索网络上的数字图书馆,同时还提供检索查找附近的传统图书馆的图书,使用定位功能推荐去图书馆的路线等特色功能。

2.4 用户环境

中国是手机用户大国。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10月,我国共有9.52 亿手机用户,其中3G 手机用户超过1 亿。其中拥有3G 手机的学生用户使用无线互联网十分频繁,大约3/4 的学生用户一天多次使用无线互连服务,仅有大约4%的学生用户从不使用移动终端上网。考虑在高校手机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其中智能手机占很大比例,可以认为移动阅读在学生读者中基本已经普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表明,数字化阅读方式已经成为现阶段青少年阅读的主要方式,其中网络在线阅读以及移动智能终端阅读占据统治地位,从用户群体上来看,使用上述阅读使用的群体年龄相对年轻,学历相对较高。调查表明,中青年群体如18 ~29 岁这一阶段已经有近半数使用过数字化阅读的方式,而本科以上学历的中青年使用上述在线或移动阅读的比例更是高达60%以上。

3 高校图书馆移动环境下服务采取的策略

3.1 加大数字资源采购和建设

由于数字图书馆与移动阅读领域两者的电子资源能够共享,故而可以直接利用数字图书馆的现有资源。移动阅读可以利用现有资源,这有利于资源的节约与共享,服务成本也相对低廉。但在形式上,要注意移动阅读的特点,使其使用方便、简单、快捷。特别是对移动阅读开发的数据库,应加以推广,如读览天下期刊数据库,是专为移动阅读设计的。图书馆首先要增加适应移动阅读的数字内容与形式,既可以移植传统的阅读资源如多媒体视频拷贝、教师的课件讲义、学生的学习笔记的扫描版等满足用户对于传统阅读资源的随意性或碎片化阅读的需要。同时利用新技术还可以提高传统阅读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展新的阅读服务,从而与用户之间形成良性循环,通过随时随地地互动优化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再增值。借助互联网以及移动数据管理的最新成果,图书馆可以通过挖掘用户移动阅读行为偏好,考虑对数字资源的偏好度等种种因素对目标用户群体使用移动阅读服务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指导,甚至提供更有效的增值服务,即针对特定用户推荐其所需要的知识服务,如实时地向移动阅读用户提供最新的阅读资源动态以及个性化推荐,成为个人的阅读助手,优化用户的使用过程从而极大提高用户的服务体验。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传统资源优势,对教参资源进一步数字化,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还可以与用户进行良性地互动,进一步地增删教参资源,提高资源的质量以及可用性。

3.2 改进网络环境

近年来,我国的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以智能手机作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得到迅速普及,由于3G 网络的逐步成熟,网络环境也得到极大的改善,3G 上网、互联网手机的概念正在迅速普及。各种各样的智能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使用USB、3G/GPRS 以及WIFI 等各种接入方式从互联网上获取所需的电子资源。尤其是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持续重视,目前各高校图书馆都建设了无线高速WIFI 网络,极大地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服务的开展。相对公共场馆而言,当前高校的无线网络环境相对优越,不仅拥有质量相对较好的3G 数据网络,一般还覆盖WIFI 等无线网络,使用也十分便捷。但在带宽方面,速度还不是很快,应增加带宽,给读者更好的体验。

3.3 推广移动阅读

在日常的导读工作中,加大移动阅读的宣传工作,引导学生多参与移动阅读活动体验等。移动阅读服务的提供应该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首先应提供基于手机终端的便捷而又高效的文献检索服务,可以为读者迅速提供文献题名、作者、摘要等重要信息,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查找浏览自己所需的数字内容。在读者有进一步阅读所需数字内容的需求后,可以较为便捷地为用户提供移动在线阅读的服务或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将用户所需文献发到其邮箱或网盘,使用户可以在任意在线或离线终端上随时随地阅读。此外,移动阅读服务可以更多考虑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实时沟通,用户可以通过在线留言,实时咨询或给资源评分、投票等多种互动方式来优化移动阅读服务的效果,强化用户体验。

3.4 转变观念和方法

随着读者阅读方式的革新,高校图书馆需要革新相应的服务理念与业务重心。首先,图书馆员应该熟悉并掌握提供移动阅读服务所需的必要技能,了解最高效的提供读者所需的数字资源的各种检索方式和工具。重视对用户阅读兴趣的相关信息获取,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的业务重心需要进行必要地优化与调整,强调与用户的良性互动,从而利用数字技术最大化提升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优化不同类型终端、不同类型服务的用户体验,从而让传统图书馆在移动阅读的浪潮下发挥其资源优势,面对更大数量更多类型的用户发挥更大的作用。

4 结语

数字图书馆作为移动阅读的有效载体,其理想目标是随时随地提供读者所需要的任何图书等数字资源。随着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实现这一目标已经开始逐渐成为现实。

[1]Cummings J,Merrill A,BorrelliS.The use of handheld mobile devices:Their impact and implications for library services[J].LibraryHi Tech,2010(1):22-40.

[2]康健,周霜菊.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需求与应用研究[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2(3):24-27.

[3]孙金娟,江南.基于读者调研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16):57-62.

[4]郑成铭,詹庆东.基于新媒体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5):47-50.

[5]江南.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分层浅析[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2(1):10-14.

[6]WorldCat. Find in a library on your mobile device[EB/OL].[2011-11-1]. http://www.worldcat.org/wcpa/content/mobile/.

[7]CNNIC.第2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1-09-09]. http://www. cnnic. cn/research/bgxz/tjbg/201107/t20110719_22120.html.

[8]姜海峰.移动图书馆的兴起和解决方案[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12-15.

猜你喜欢

终端数字图书馆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图书馆
答数字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ABB Elastimold 10kV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