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问题分析

2013-04-11单肖娟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服务

单肖娟

(大丰市图书馆,江苏 大丰 224100)

1 弱势群体概述

弱势群体,就是指那些由于部分障碍导致其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机遇等资源的分配方面表现出:经济贫困、生活质量较低以及承受能力脆弱等,属于社会的一个脆弱群体。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当前我国的弱势群体人数在1.4 ~1.5 亿之间,占到全国人口总数的11% ~14%,属于一个较大的社会群体。

而导致经济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部分人群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同时在心理承受能力、自信心等方面较为欠缺,导致其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偏少,不能正确地融入社会,不能从社会对自己的反映来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是导致他们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主要原因。

2 当前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服务弱势群体的意识较为薄弱

和谐社会应该承担的一个重要社会责任就是要正确地对待社会弱势群体,强化其对弱势群体的理解、尊重以及帮助。弱势群体是社会平等的一分子,他们应当受到平等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社会权利。而公共图书馆是一个社会性的公益、服务以及教育机构,其存在的根本作用与价值就是要为社会所有成员服务。而在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过程就是体现其存在价值的过程。但是,当前大部分的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却在弱势群体服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消极态度,尤其缺乏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专门服务的意识与态度,没有重视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甚至歧视弱势群体,这种情况急需解决。

2.2 缺乏为弱势群体提高专门服务的经费

经费的匮乏一直是制约我国公共图书馆给弱势群体提供专门服务的一个重要障碍。由于没有对应的原则与标准来为弱势群体服务提供保障,导致我国现阶段在公共图书馆方面的投入一直不足。同时,投资额度也一直受到政府官员主管意愿的影响。据相关资料统计,2009年,我国共有699个公共图书馆没有添购新书的经费,占到公共图书馆的21.3%;而在当年,我国县级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2 册,与国际图联的人均2 册的标准还相差甚远。而在2008年,我国共有597个县级图书馆在全年没有购进一册新书。部分图书馆为了弥补经费的不足而实施有偿服务,更加使得弱势群体被排除在其服务范围之外,加大了穷人与富人两者的对立。这也是当前政府注重“公平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信息公平是知识经济时代公平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通过公共图书馆给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2.3 缺乏针对弱势群体的服务专门人才

由于县级市公共图书馆的人员较为复杂,整体素质较低,而且大部分在知识结构、研究专长等方面没有能够很好地适应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知识救助的能力。更加缺乏帮助弱势群体使用辅助读书设备以及与残疾用户沟通的能力。因此,要想满足弱势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就需要图书馆提供更加专业、多元化的学科指导。要求工作人员掌握:专业图书管理知识、心理学、教育学、公共关系、手语和盲文等多方面的知识。而这些专业的服务型人才在县级基层公共图书馆中很少看到。这导致专门服务型人才的缺乏成为了县级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硬伤”,成为了公共图书馆持续发展的根本障碍。

3 改善县级市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水平的策略

3.1 提供个性化服务,拓展服务范围

由于弱势群体成员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县级图书馆针对他们的服务不应该仅仅限于“借还”,还应该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而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在进行文献借阅的同时,还应该将藏在书中的知识情报信息挖掘出来,供弱势群体阅读和使用。通过多样化的服务,诸如:针对老、病、残读者,可以提供电话借阅、送书上门等服务;对失业者可以采用提供定期跟踪服务;对盲人读者则可以提供有声图书光盘复制以及电子图书服务等。

3.2 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多方共建

以前在县级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将政府的申请资金作为唯一的来源,且不谈使得公共图书馆得到持续的发展,甚至连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运行都难以得到根本保障。因此,县级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申请政府的资金资助之外,还应该注意开拓融资渠道,吸纳多方资金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中来。从本质上来讲,县级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属于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也是慈善基金所资助的重点对象。所以,县级图书馆在管理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从一些图书馆基金会获得项目资金的来源,例如:中国青树乡村图书馆服务中心、健华图书馆联盟、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的图书项目、盖茨基金会“全球图书馆项目”等大型的图书馆基金会;同时,也可以利用媒体宣传的方式,从海外华侨、工商业慈善人士以及港澳台企业家处获得图书资金捐助、成为图书馆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另外,县级图书馆也可以积极与当地企事业团体、个人企业家等联合开办个人图书馆,开展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的公共图书馆活动,这也可以作为当前县级图书馆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尝试。

3.3 利用网络工程,扩大服务领域

在利用网络工程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传播活动,诸如“知识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等活动,扩大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领域。另外,还可以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与手段来对优秀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加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与现代数字技术的完美融合。尤其是在现代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一些残障人士在计算机的学习方面也有极大的热情,他们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所具有的能力并不比正常人差。这给基于信息网络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基础,图书馆可以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网络为残障人士提供一对一的特色服务,使得公共图书馆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3.4 提高图书馆流动服务车的服务功能

根据残疾严重程度的不同,很大一部分残疾人群不能够到基层公共图书馆进行阅读。针对这个问题,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以采用图书馆流动服务车进社区的方式,将图书送到残疾人群体当中。现代的图书流动服务车功能齐全,车上配备有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并安装有图书馆服务系统,并载有上千册图书。图书流动服务车深入社区、工厂、校园以及企业当中后,为广大残疾人读者以及市民提供对应的图书服务,诸如借阅证的办理、书刊的借阅、书刊预约以及信息咨询服务等工作。由于车上的电脑能够通过无线网络与图书馆系统相互连接,还能够实现现场图书借阅手续的办理。这不但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了图书阅读的机会,同时也给广大市民提供了方便。

基于此,县级图书馆可以适当地增加图书流动服务车数量,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延伸到社区,这样不但能有效地解决肢体残缺以及重度残疾人员看书难的问题,是那些不能进入图书馆阅读的残疾人享受到对应的文化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公平,同时还能充分地体现出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本质。

3.5 为弱势群体提供二次文献服务并创造对应的条件

所谓二次文献就是将大量的分散、零乱和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类,最终提炼出具有一定逻辑顺序的学科知识,便于检索与利用的文献。通过处理的二次文献通常在理解难度以及获取手段等方面都更为容易。这就使得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弱势群体在使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更加容易,而且从图书中获取对其有用的知识的概率也更大。最终对帮助他们改善自身素质,提高其自食其力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招聘和引进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过程中,应该对新招聘人员的学历有一定的要求,可以要求是本科及以上,使得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基础。同时,对在图书馆中工作多年的员工而言,其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新的知识、理论,诸如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现代图书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等。而且通过参加电大、自学等考试,提高了其自身的学历水平,对于这部分工作人员应该予以重点培养。同时,图书馆要积极地组织相关的专题讨论,提高全体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尤其是对二次文献加工与处理技术应该予以重点培养,使得更多无序分散的文字信息资料能够被加工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二次文献资料,为更多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

[1]梁静.县级公共图书馆利用二次文献为弱势群体服务模式探微[J]. 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4):150-151.

[2]徐鸿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8):217-222.

[3]陈颖.县级公共图书馆如何为农村弱势群体服务[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4):36-37.

[4]彭美荣.县级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之管见——以织金县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为例[J]. 宿州学院学报,2010(6):33-35.

[5]余韶军,洪爱英.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之我见[J]. 电子世界,2012(11):99-101.

猜你喜欢

图书图书馆服务
图书推荐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