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微博问政”研究述评*

2013-04-11刘正妙

湖湘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问政党政公务员

刘正妙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411201)

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2011 上半年度中国微博报告》。据其统计,截至2011年7月6日,仅新浪微博上,政府机构微博数达4920 个,政府官员微博达3949个。[1]另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在人民网微博、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上,活跃的党政机构微博有400 多个,官员微博有200 多个。[2]大量党政机构和行政官员进驻微博,积极使用微博,促使“微博问政”不断升温。与此同时,“微博问政”引起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微博问政”的论文逐渐见诸于报刊杂志。但总的来说,研究者对“微博问政”的研究正如“微博问政”的实践一样,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还颇少。我们以“微博问政”为题名和关键词,检索CNKI期刊数据库和学位论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只得到相关论文109 篇。其中,2010年8 篇,2011年88 篇,2012年13 篇。在超星数字图书馆,我们没有检索到研究“微博问政”的相关专著。因此,我们在这里对“微博问政”研究作一阶段性总结,以期有利于“微博问政”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拓展。

一、“微博问政”的内涵和特征

1.“微博问政”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于“微博问政”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代表性观点有三种:(1)“微博问政”是党政机构和公务员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手段。如黎福羽认为,“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表现形式,即指不按传统的亲临现场方式,而是通过网络工具微博,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政、处理政务等活动。[3](2)“微博问政”即公民问政于党政机构和公务员,其实质是公民政治参与。李少文认为,公众通过微博向政府表达意见,政府机构及官员及时回应、答复和处理。这使得公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以及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方式更加直接和有效。微博成为公众参与的平台,这种现象可以被称为“微博问政”。[4](3)“微博问政”是指党政机构和公务员与公民之间,就公共事务进行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杨守涛指出,“微博问政”这一以微博为关键载体、以非面对面的双向信息交流为基本途径的问政形式,在本质上仍然如电子政务或网络问政一般,仅是一种技术之于公共目的的应用。[5]赵玥和许亮则认为,“微博问政”是一种新兴的网络问政形式,是指通过微博这种新型的网络工具和虚拟手段来进行参政、议政、处理政务的活动。[6]

通过分析学者对“微博问政”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解析“微博问政”的内涵:(1)“微博问政”的主体是党政机构、公务员和群众。同时它们也是“微博问政”的客体。也即是说,主动提出公共议题的一方为主体,回应者为客体。(2)“微博问政”的内容是公共事务。如果党政机关、公务员和群众,在微博上讨论的问题不涉及公共事务,那么这种行为就非“微博问政”行为。(3)“微博问政”的渠道是微博平台。它是一种新兴的网络问政形式。(4)“微博问政”的过程,既是群众参政、议政的过程,也是党政机构和公务员处理政务的过程。因为,无论是群众问政于党政机构和公务员的过程,还是群众回应党政机构和公务员的问计过程,都是参政议政的过程。同样,无论是党政机构和公务员问计于民的过程,还是它们回应群众提问的过程,都属于党政机构和公务员处理政务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微博问政”是指党政机构、公务员和群众,借助微博这种新型的网络工具和虚拟手段,就公共事务开展的参政、议政和处理政务的活动。

2.“微博问政”的特征

蒋东旭将“微博问政”的特征概括为:文本的碎片化、恰当的传播距离、草根性和平民化、公众议程影响力增强。[7]陈潭认为,“微博问政”具有多样性和多重性、开放性和互动性、无过滤性和非制度性等特征。[1]王庆指出,除了基于网络信息的即时、互动、海量等特征外,“微博问政”的独特优势还有如下三点:表情达意无压力、传播效果无限量、思想传递零距离。[8]万笑影认为,“微博问政”因具有强节奏、强交流,新技术、新制度,低门槛、低成本的特征,使得其在网络问政中似有独领风骚之势。[9]李少文和秦前红则认为,“微博问政”具有如下特点:无中心化、信息海量化、大众化、匿名化、互动性强、多媒体色彩,等等。[4]总体而言,上述论点都描述了“微博问政”的一些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微博问政”的本质特征。但是,不足之处在于,这些概括似乎没有将“微博”的特征和“微博问政”的特征区别开来。有些论者将两者等同视之。另外,这些阐述,似乎也并没有辨别“微博问政”的特征和网络问政特征之异同。有些论者对“微博问政”特征的描述,也可以用之于描述博客问政和QQ 问政等其它网络问政形式的特征。

二、“微博问政”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影响

“微博问政”的发展与民主政治的建设有着紧密联系。“微博问政”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微博问政”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微博问政”为政府和公务员开辟了征集民意、问计于民的新通道,有助于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6]充分地了解民情,是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前提。“微博问政”能够有力推进党政机构和公务员全面了解民情。例如,在2010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就纷纷开通微博收集建议和意见。微博让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民意、倾听民声。全国政协委员何水法在新浪网发出第一条两会微博,三天收到群众建议近万条。[10]这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源头活水。另外,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如房价、医疗改革和官员财产公示,等等,也是通过微博,才形成重大议题,引起党政部门重视。正因如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指出,我们在行政决策过程中,要积极采纳“微博问政”过程中群众提出的一些好建议。[11]总之,微博开通了全天候的民意通道,它对决策领导力、过程、方式、沟通机制、效果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政府和公务员增强决策和执行合法性的重要方式,[12]有利于党委、政府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和公开化。[13]

“微博问政”有助于党政机关及时向社会发布公共事务信息,提高处重大公共事件、紧急理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绩效。2011年的2月24日晚,一股恶臭席卷嘉兴市上空,论坛、微博上关于恶臭的帖子大热。嘉兴市环保局局长章剑连夜出动排查,与此同时连续发布数条微博,直播嘉兴市环保部门调查恶臭过程,及时化解公众的恐慌情绪。[13]这无疑也有助于缓解舆论压力。2009年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发生群体性事件,云南省政府立即开设“微博云南”,在微博上与“粉丝”进行交流,对事件做及时的解说,变被动为主动,网络上没有即刻形成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潮,政府通过微博迅速应对了突发事件。[13]同样,党政机关还可以通过微博宣传介绍各项政策和法规。如,为了让计生政策宣传更加到位,广东江门环市街道办事处石冲社区就开通了以“石冲社区计生协会”为名的微博;[14]河南省鹤壁市国税局为了宣传税收政策,解决纳税人难题,2011年也开通了网易微博“鹤壁国税”。

“微博问政”有助于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热情,对我国公共领域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微博问政”能够有效拉近公务员与群众的距离,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微博问政”能够减少信息流通的中间环节,避免信息失真,消除群众与党政机构和公务员之间的误解,进而增强官民互相信任,增强群众的政治参与责任感。[15]同时,“微博问政”需要领导干部摒弃陈旧的话语体系,学会用生活化、口语化、个性化的语言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这无疑会让民众感到亲近。[16]另外,群众通过微博进行问政,对党政机关和公务员进行监督、批评和检举,是公民依法行使《宪法》规定的监督权的具体表现。总而言之,“微博问政”有利于群众积极参与公共领域的构建,改善政府治理结构,建立长远有效的公共政策体系。[6]

三、我国“微博问政”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微博问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微博问政”存在参与主体缺位问题。从国家机关与公务员角度来看,一些党政机构和公务员对“微博问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仅仅把微博当做一种聚敛人气和制造政绩的工具,将“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时髦”,[17]开通不久便被废弃。另外,有些党政机关和公务员的问政能力不足,面临失语的风险。他们迫于无奈被动“接纳”微博问政,虽然开通了微博账户,但是不会使用、不太了解等问题比较突出。[18]从民众角度来看,不少人对“微博问政”持怀疑观望态度。他们总觉得“微博问政”是官员作秀的平台,其中充满炒作、吹捧和包装出来的虚热成分,也充斥着微博推广商的夸大其词和媒体对新生事物的过度追捧。[19]同时,由于互联网在全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民和生活在不发达地区的民众还无法通过微博来表达意见和诉求。[6]其次,“微博问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种情绪化和偏激化的表达倾向。微博因其表达平台的自由性、信息发布的简短性,使得公务员和普通民众表达更为直接,反映的情绪更为外露。这种情绪可能带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20]特别是,在对待一些较为敏感的公共事务问题上,激烈的言辞会使个人的偏激行为扩散为非理性的社会情绪。[21]再次,“微博问政”中存在信息失真问题。一是信息流失。一方面,在“微博问政”过程中,许多比较复杂的问题,内容较为丰富,而微博能够发表的字数有限,很难一次把信息发布完整,这可能会引起信息缺失。[22]另一方面,“微博问政”的运作后台掌握在政府机构手中,一些有关公共事务的负面信息难以通过审核,进入问政视野。[23]二是信息混乱。有的政务微博账户由多人轮流维护,造成信息混乱、观点矛盾。[31]另外,有些普通民众随意发表未经核实和认证的公共事务信息,也容易引起信息混乱。最后,“微博问政”制度化建设不足。尽管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有关公民参与的法律规定,但是,还缺乏规范“微博问政”等网络问政方式的专门法律、法规。各级政府部门也没有专门制定规范“微博问政”等网络问政方式的政策、规章和制度。[6]我国网络传播立法建设远远落后于网络传播本身的发展速度。[24]

通过分析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学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微博问政”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解决。不足之处在于,鲜有学者深入分析“微博问政”的程序问题和我国信息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然而,这些才是根本性的问题。

2.“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

与上述“微博问政”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视角基本一致,当前国内学者提出了如下推进“微博问政”良性发展策略:首先,提升“微博问政”主体能力和素养。从公务员角度来看,一是要转变观念,做好自我角色定位。[25]要释疑解惑,当好宣传员;要上传下达,当好监督员;要总结梳理,当好信息员。[26]二是要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夯实“微博问政”的知识基础。三是要勇于实践,提高网络语言艺术,提升网络素养。[26]从民众角度来看,第一,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对公民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其网络道德责任感,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第二,提高民众的道德自律意识,强化其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6]第三,提升民众法律意识,减少非理性的无政府主义行为。其次,健全“微博问政”体制机制问题。有论者提出,需要健全舆情评判机制、言论审核机制、追踪问责机制和议程设置机制,等等。[8]也有论者认为,健全“微博问政”体制机制,主要涉及渐进发展、实名认证、跟踪考核、表达自由四个方面。[5]还有论者指出,健全“微博问政”机制,关键是要建立信息公开机制、群众权益保护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科学评估考核机制,等等。[27]再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制和约束“微博问政”。加强“微博问政”立法,不仅能够将公民的参与权及其实现细致化,也能有助于控制政府和公务员的公共权力。[28]第一,在遵循网络立法适时性、整体性、针对性和国际性原则的基础上,创制一部结合网络技术和政治民主的基本法律。内容上看,既要规范网络秩序,又不能妨碍公民政治参与的自由。[29]第二,梳理和理顺现有“微博问政”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第三,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制定规范微博问政的管理条例。[6]

上述推进“微博问政”良性发展对策,为“微博问政”实践提供了参考路径。但是,大多数研究者提出的这些策略,是依据“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应然的、宏观的推导,缺乏可操作性。如,公务员如何转变角色?民众如何提高道德修养?如何健全“微博问政”的某一机制?等等,具体实行起来就十分复杂,是很宏大的问题。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微博问政”研究,除了上述方面的内容,还有不少研究者就两会微博、公安微博等进行了研究。例如,刘劲青对公安“微博问政”进行了研究[30],朱费伽探讨了两会“微博问政”问题[31]。此处囿于篇幅,不再详述。

结语

“微博问政”已深刻地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特别是民主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多研究者也对“微博问政”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目前,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微博问政”的内涵、特征、存在的问题和策略、对民主政治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其中问题和对策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他们所进行的研究,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总体而言,当前研究者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框架。在研究特点上,许多研究者还热衷于现象的罗列,缺乏理论深度,更缺乏对于“微博问政”理论和实践的反思性或哲学式探讨;许多研究者只注意到了从政治学角度进行研究,缺乏管理学、法学的视角,更缺乏心理学和生物学视角;相当多的研究者缺乏国际视野,很少联系国外“微博问政”理论与实践来研究我国的“微博问政”理论与实践;对“微博问政”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应用研究不够,等等。因此,我国“微博问政”研究至少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在研究对象方面,要进一步厘清“微博问政”的概念,探讨“微博问政”的特征,以及“微博问政”的运行机制等问题,使“微博问政”研究向纵深方向迈进。二是在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要对“微博问政”进行心理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研究;要积极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方法和系统研究的方法;要有效地利用社会科学常用分析工具。三是要加强比较研究,特别是要努力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微博问政”理论与实践,从中吸取鲜活经验,为我所用。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微博问政”在具体应用领域的研究,如微博在工商部门、公安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等领域应用的研究。

[1]陈潭,王灿辉.微博问政与公众政治[J].人民论坛,2011,(12).

[2]王兴亚.微博、微博热及“微博问政”[J].群众,2011,(08).

[3]黎福羽.“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J].领导科学,2010,(23).

[4]李少文,秦前红.论微博问政的规范化[J].河南社会科学,2011,(07).

[5]杨守涛.“微博问政”出实效的理念前提与制度基础[J].领导科学,2011,(36).

[6]赵玥.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J].理论视野,2011,(12).

[7]蒋东旭.微博问政与公共领域建构[J].新闻研究导刊,2010,(04).

[8]王庆.略论微博问政[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4).

[9]万笑影.“微博问政”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融合的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1,(07).

[10]张培娇.2010年两会“微博问政”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11]周春林.张春贤昨晚更新微博决策将吸纳网友建议[N].北京青年报,2011-03-07.

[12]胡诗妍.微博时代的领导决策新思考[J].领导科学,2012,(04).

[13][17][18]李志飞.微博问政的利弊与对策[J].学术交流,2012,(01).

[14]巧用微博宣传计生政策[EB/OL].[2011-07-14].http://www.jmnews.com.cn/bw/bwhd/disp.aspx?data_id=45679603.

[15]陈力丹,曹文星.微博问政的优势及其有效开展的途径[J].人民论坛,2011,(36).

[16]陈文胜.“微博问政”与党的执政方式创新[J].兰州学刊,2011,(12).

[17]姜胜洪.我国“微博问政”的发展状况与完善路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08).

[18]张鸫.微博问政的力量与风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12).

[19]微博问政[EB/OL].[2012-04-06].http://baike.baidu.com/view/3312761.htm.

[20]郑桂岚.“微博问政”的理性思考[N].杭州日报,2011-10-10.

[21]孙忠良,衣永红.微博问政与党的民主建设之间的互动[J].南通大学学报,2011,(04).

[22]邓遂.“微博问政”热潮的冷思考——当前政务微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对外传播,2011,(8).

[23]王艳.“网络问政”研究——基于政治沟通理论的实证分析[D].北京:北京市委党校,2011,06.

[24]黎福羽.“微博问政”的表现及发展[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13).

[25]周斌,虞谷民.微博问政:政社互动的新模式探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2,(01).

[26][36]周建章.“微博问政”须提升领导干部“微素质”[J].领导科学,2011,(36).

[27]廖海敏.微博问政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影响与应对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1,(17).

[28]秦前红.微博问政的规范化保护需求[J].东方法学,2011,(04).

[29]陈家喜.网络问政:模式与方向[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04).

[30]刘劲青.公安微博问政探析[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1,(04).

[31]朱费伽.2010年两会“微博问政”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1,(05).

猜你喜欢

问政党政公务员
党政联动破难题 聚焦长远抓落实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篮球公务员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党政与工会
党政与工会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
1949~1956年党政关系的建构与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