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2013-04-11刘凤健夏辉

湖湘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军队和平国家

刘凤健,夏辉

(国防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410073)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和平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进一步阐释了中国的国防政策,指出:“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1]这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种种关切的有力回应,是向世界作出的郑重宣示。大力宣传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宣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的坚定决心,有助于增信释疑,营造互信合作的安全环境,消除“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在国际上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增强我国软实力;有助于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中国必然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热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慎战”、“仁爱”、“和为贵”、“和而不同”等思想中。这种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慎重对待战争的情感态度,以和平求发展的价值理念,求同存异的包容心态,以及主张用非军事手段解决争端的行为取向,也决定了中国必然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军事扩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慎战”思想,决定了中国人民慎重对待战争的情感态度。中国著名的军事家从战争具有极大的消耗性、破坏性和危险性出发,早就清醒地认识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因而对待各类战争持有特别谨慎的态度。《孙子兵法》虽为一本指导战争的兵书,但通篇都闪烁着“兵凶战危”的警示,其中的“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是孙子对是否发动战争的基本考量。出于“亡国不可以复存”的教训,他警告当时统治者和军事家“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出于“死者不可以复生”的人道主义关怀,他提出“安国全军”的战争之策。此外,在中国古代众多先哲的论述中,都表达了“兵凶战危”的慎战态度。墨子毕生主张“兼爱”、“非攻”,反对诸侯国间的不义战争;孙膑谆谆告诫“乐兵者亡”、“利胜者辱”,提出正义的一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发动战争。可见,“兵凶战危”、“好战必亡”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待战争的基本心态,这种文化心态决定了中国人民不会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决定了中国人民用非军事手段解决争端的行为取向。“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如何才能达到“仁”,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儒家的“仁爱之心”不但源自于对亲人的爱,而且将其泛化为对所有人的爱,甚至对自然的爱,诚如《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讲到的那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的对天下众生的泛爱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其它流派中也有体现。例如,佛教的“慈悲”思想,道家的“慈爱”思想,甚至兵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其中,孙膑在《孙膑兵法?月战》中提出“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六韬?文韬?文师》认为要:“存养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慈悲”、“慈爱”思想产生的超越个人和种族的朴素的人道主义关怀,决定了中国人民在解决争端时优先使用非军事手段,主张“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把“全胜”和“伐谋”、“伐交”等非军事手段置于优先使用的位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决定了中国人民以和平求发展的价值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思想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在《孟子?公孙丑章句下》中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淮南子?泛论训》云:“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可见,中国传统文化都认为,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和”是其兴旺发达的基本条件。不仅如此,专门从事战争研究的兵家同样强调“和”的重要性。不但《孙子兵法》讲述“同舟共济”的故事,唐代兵家李筌的《太白阴经·贵和篇》也讲:“先王之道,以和为贵;贵和重人,不尚战也。”由此可见,“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等理念却牢牢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深刻影响了中国历代对外交往的思维与方式。源远流长的“和为贵”思想,决定了中国人民必然抛弃以牺牲别人利益,来换取自身发展的“弱肉强食”发展理念,而认同以和平求发展的价值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决定了中国人民求同存异的包容心态。“和而不同”思想最早出自西周后期《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了多样性与同一性相统一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此后,诸子百家都对这一思想加以吸收、发展,其中以《论语·子路》所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最有代表性。“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它体现了我们先人解决事物多样性和同一性这对矛盾所表现出来的伟大智慧。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中华文化很好地解决了多元文化冲突的问题,不仅融合了国内各个民族的文化,而且吸收、消化了外来文化,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而不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既是“厚德载物”的道德要求,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要求,更是中庸之道处世哲学的必然结果。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中国人民对待文化冲突,必然不会采取西方某些学者提出的“文明冲突论”的观点——以对抗的方式应对文明的交锋,而是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实现自身与其它文明的融合。

上述以“慎战”、“仁爱”、“和为贵”、“和而不同”等为代表的中国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和平之路,铭刻下中国古人追求同各国人民友好交流、互利合作的历史足迹。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展现的是中华灿烂文明和先进科技,留下的是和平与友谊。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建设和谐世界理念的形成,既是国家利益的驱动,也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延伸。

二、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家根本利益,决定了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随着私有财产和阶级对立的出现而产生的。在阶级社会中爆发战争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敌对双方在经济、政治利益上的对抗。为此,列宁曾经分析:“最富有的国家已把全世界的领土瓜分完毕……在这种情况下,帝国主义战争,即争夺世界霸权、争夺银行资本的市场和扼杀各弱小民族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2]P435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证明了列宁这一预见的正确性。当然,战争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马克思主义认为,正义战争是指一切符合人民群众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的战争(如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反侵略战争等);非正义战争是指一切违背人民群众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的战争(如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战争、掠夺和奴役别国人民的侵略战争等)。马克思主义者积极赞成一切正义战争,坚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中国近代饱受西方列强欺凌和侵略,战乱连绵不断,人民困苦不堪。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下,经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克服了各种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战胜了异常强大和残暴的敌人,最终取得了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秉持和平发展的坚定理念,不希望发生任何战争,但必须防止别人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或者以武力相威胁攫取和损害中国国家利益。当中国人民最积极地维护和平、最坚决地反对战争的真诚愿望受到了一次次粗暴挑战后,为了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尊严,我军胜利地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多次边境自卫防御作战,体现了中国国防政策的防御性与保卫国家利益的坚决性是高度统一的。即便是20世纪50、60年代国际环境和周边安全面临十分严峻的情形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仍然提出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应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顺应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大势,在1980年10月明确指出:“我们未来的反侵略战争,究意采取什么方针?我赞成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3]P177军事战略体现着国家的性质和外交政策。“积极防御”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内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自卫的、防御的立场,不称霸、不搞侵略扩张。社会主义性质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了我们国家的军事战略在本质上是防御的。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4]P328“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4]P105“中国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同样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4]P328-329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严重失衡。在深刻认识国际战略格局、中国安全环境变化,以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基础上,1993年初,中央军委制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在战略上实行重大调整,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由应对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上来,将战略重心从“三北”方向转到东南沿海方向,强调加速军队质量建设、提高应急作战能力,重点是防止发生重大“台独”事变。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不断加深,国际战略力量变化消长加快,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中国虽然安全威胁日趋综合化、多样化和复杂化,但是不存在大规模外敌入侵的现实危险。这就要求我国的国防政策把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作为基本内容,对内求和谐发展,对外求和平合作,既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三、中国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军队是维护和平的坚定力量

1989年,邓小平指出:“我确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这个性质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4]P334邓小平从军队同党、人民和国家的联系上,全面而精辟地论述的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人民军队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既要忠实履行宪法所规定的“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5]的神圣职责,又要积极担当党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1]的历史任务。从江泽民提出的“军队的强大,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的尊严、荣誉、安全和利益”,[6]到胡锦涛指出的“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1]都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无论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还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都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后盾。今天的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同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利益已经扩展和渗透到全球各个角落,中国人的脚步也已经遍布五洲四海。因此,军事力量不仅要保障我们自身内部的发展环境,并且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和责任,同时,更有必要为维护我们国家的全球利益和世界各地中国人的安全利益作出应有贡献。

军队的宗旨是军队的性质决定的,同时又是军队性质的集中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毛泽东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中就明确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7]P1039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军队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此,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除充分发挥人才、装备、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有利条件,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坚决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外,还要针对面临的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加强应急专业力量建设,提高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安全警戒任务的能力;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决打击敌对势力颠覆破坏活动,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历来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紧密相关。“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是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8]按照这一使命任务要求,中国军队不仅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无论是保障国家和平发展,还是促进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都要求中国军队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进程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加深、共同挑战增多,沟通、协调、合作成为大国关系的主流。同时,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谋和平、求发展、促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抗拒的当今时代潮流。中国军队担负着“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海上护航、国际反恐合作和救灾行动,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四、中国军队将继续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加密不可分。面对共同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联系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的安全与世界的和平联系起来,努力以自身的和平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军队将一如既往地在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上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军队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近年来,中国全方位发展对外军事关系,深化同各国军队的务实交流与合作,努力营造互信互利的军事安全环境。中国广泛开展同俄罗斯、美国、周边国家及其他有关国家在安全与防务领域的战略磋商和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加强沟通与协调。中国军队配合国家政治、外交大局,与150 多个国家开展军事交往,先后与20 多个国家的军队举行联合演习和联合训练50 多次,执行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任务28次,[9]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军事对外交流合作格局。中国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重视与相邻国家建立边境地区信任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队友好交往,积极预防危险军事活动,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稳定。建立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公共外交力度,多次组织国内外媒体赴作战部队参观采访。依托国防部网站等平台,及时提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有关情况。

中国军队将一如既往地在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国坚持开放、务实、合作的理念,深化国际安全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国际安保合作、国际维和行动、国际救援行动、海上护航等地区与国家安全事务。2009年以来,中国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举行“和平使命”系列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和“诺拉克反恐-2009”、“萨拉托夫反恐—2010”执法安全部门反恐演习,有力震慑了地区“三股势力”。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完善大型国际活动安保合作机制,确保2010年莫斯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 周年纪念活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要活动顺利举行。中国一贯支持并积极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截至2012年7月30日,累计向联合国23 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 万余人次,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目前仍有近2000 名中国官兵在联合国11 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此外,还积极参与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行动,迄今已派出12 批31 艘次舰艇,为447 批4734 艘中外船舶提供了安全保护。[10]

中国军队将一如既往地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军方高级别安全对话增进国家间军事互信,积极参与军控、裁军和防扩散保持国际战略平衡稳定,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效途径。中国积极参加亚太地区安全对话和安全机制建设,加强与亚太各国的政治互信和安全合作,推动建立军事互信,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自2007年以来,中国每年派出高级别防务官员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阐述中国国防政策和地区安全合作主张。2009年以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先后签订《反恐怖主义公约》、《保障国际信息安全政府间合作协定》和《政府间合作打击犯罪协定》等文件,为安全合作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2010年10月,参加首届东盟防长扩大会,提出了加强地区安全对话与合作的倡议和主张。近年来,多次主办中国与东盟防务与安全对话、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非传统安全合作论坛、东盟地区论坛、武装部队参与国际救灾法律规程建设研讨会等。中国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努力,主张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他相关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作用,巩固和加强现有多边军控、裁军和防扩散体系,尊重和照顾各国正当合理安全关切,维护全球战略平衡和稳定。[11]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列宁全集(第2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邓小平军事文集(第3 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4]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N].人民日报,2004-03-16.

[6]江泽民.庆祝建军六十三周年电视讲话[N].人民日报,1990-08-01.

[7]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胡锦涛.在庆祝建军80 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08-02.

[9]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防和军队建设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N].解放军报,2012-08-01.

[10]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N].解放军报,2012-08-0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中国的国防[EB/OL].http://www.mod.gov.cn/affair/2011-03/31/content_4249942.htm.

猜你喜欢

军队和平国家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军队的4月1日
把国家“租”出去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博弈·和平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