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聋人海丝·怀特斯通的成长历程对我国聋儿教育的启示

2013-04-11毛赛群兰继军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达芙妮聋儿聋人

毛赛群 兰继军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2)

一、美国聋人海丝·怀特斯通的成长历程

1973年2月24日,海丝·怀特斯通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多森市。当她1岁零7个月时突发高烧,大面积感染嗜血性流感杆菌,高烧一周不退,在注射氨基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后,挣脱了死神之手,但失去了听力,经检测被诊断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听力障碍。

海丝的家人克服了重重困难,根据海丝的障碍情况及学习、康复的进展,多次帮助她调整学习环境。从学前聋儿班到普通班,从普通小学到聋儿小学,从普通高中到艺术高中,从杰克逊维尔大学到蒙得维罗大学,海丝先后辗转了九所不同的学校。在学习的过程中,海丝也接受了声觉语言学习、英文手语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及芭蕾舞训练等多种挑战。在家人不懈的努力和支持下,海丝跨越了听觉障碍的限制,于1995年获得了第75届“美国小姐”的称号,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获此荣誉的聋人。她母亲以其成长经历写下了《无声世界的骄傲——’95“美国小姐”海丝·怀特斯通》一书,为世界其他聋儿的成长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海丝·怀特斯通的成功教育经验

在海丝被确诊为重度耳聋之后,专家曾对海丝的语言发展做了预估:“作为一名重度耳聋的人,其语言能力可能不会有大的发展,绝大多数听力重度损失的孩子,都通过手语而不是口语进行交流,海丝或许应该上特殊学校。”[1]这些听上去似乎合理的建议,让母亲达芙妮痛苦万分,但她绝不认命,通过二十年的坚持,在海丝身上所出现的“奇迹”,彻底推翻了专家的预测。在家人的辅助和自身的努力下,海丝向大家证明了重度聋儿同样能在普通学校学习并顺利毕业,同样能适应主流社会并做出成绩。

纵观海丝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如下的成功教育经验:

(一)回归主流社会,进入普通学校学习

在海丝被诊断为重度耳聋的1975年,美国颁布了《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简称94-142公法)。该法令规定,所有3-21岁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都有权利接受免费且适合其需求的公立教育或相应的服务,学校应为每个残疾学生提供最少受限制的环境和设计书面的个别化教育计划。[2]母亲达芙妮在公法的保护下一次次地为海丝争取到了合适的教育。最初达芙妮希望女儿能在当地公立学校得到特殊教育服务。但依据当时联邦和州法律的规定,需有七名聋儿申请才能在当地公立学校开展聋儿特殊教育项目,为此达芙妮亲自奔波,动员了其他六名聋儿家长去公立学校为孩子登记接受聋儿特殊教育项目。

海丝进入当地高原小学接受特殊教育服务后,达芙妮又一次面临选择:以口语还是手语对海丝进行语言训练,最终她认识到口语是海丝与有声世界相通的最好选择。当海丝经过语言矫治具备了一定听力言语水平后,达芙妮不满意特殊教育项目的效果,便将海丝转到了当地吉亚德小学学前班与普通孩子一起学习。海丝在普通班学习了四年,班上其他孩子都十分关心和照顾她。班主任詹妮特说:“班上其他孩子是海丝和老师之间天生的翻译。”[1]海丝的母亲也很高兴地发现,海丝的小伙伴比起成人来,更容易与海丝沟通。

海丝早期进入普通小学学习的经历充分说明,将残障儿童融入普通班级,有助于促进其回归主流社会。

(二)挖掘残余听力,坚持早期语言矫治训练

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聋儿教育手段存在口语和手语两大派别,其中主张手语教学法的又分为排它性手语、混合交流手语、提示语手语三派;赞成口语教学的又分为综合感觉方式、声觉语言方式两派。[1]达芙妮在参观了美国塔拉哈西地区三个不同的聋儿教育项目之后,决定采用“声觉语言方式”对海丝进行训练,并在佛罗里达大学哈斯博士的支持下,毅然让海丝退出了高原小学的聋儿教育班。原因正如哈斯博士所说:“海丝需要的是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训练,在目前这个阶段,让她待在公立学校的特殊教育项目中接触手语,会给语言矫治带来混乱,影响她的口语发展。”[1]

在海丝完成学前班的学习后,佛罗里达大学对6岁的海丝进行了语言、讲话、听力、心理等多方面的测试,测试小组同样强调了小学阶段学习语言的重要性:“如果海丝在这段时期没有学会说话和语言表达,今后她很可能就不会再掌握这些技能了。”[1]正因为海丝母亲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口语训练,并且百折不挠地坚持“声觉语言方式”,海丝的口语交流能力得以逐步提升,最终不需要手势或特别说明就能与听人进行较好的沟通。海丝高中毕业后,也认识到“聋人会说话有很多好处,那样可以在两个世界里与人交流,做有声世界与无声世界的桥梁”。[1]

海丝通过早期语言康复,残余听力得以充分利用,并且使其口语能力有所发展,说明早期干预对于聋儿的康复是十分关键的。

(三)重视家庭成员的参与和配合,促进口语能力提升

海丝在口语表达上取得的成功大部分要归于其长期坚持的口语训练,从海丝2岁到高中毕业,达芙妮曾聘了两位专业语言矫治师对其进行口语矫正。除了专门训练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海丝身边的每个人都是她的语言指导老师。大家利用海丝左耳仅有的5%的残余听力,不断训练海丝用耳听、用口说。即使在海丝升入普通大学之后,利用日常生活情景来与海丝开展对话并矫正其发音和句法,仍然是海丝整个大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达芙妮为了配合海丝的口语训练,不仅自学了来自洛杉矶约翰·特蕾西诊所为其提供的教材,还很好地将该诊所提出的“将矫治融合于家庭和日常生活”的理念应用在对海丝的口语训练上。比如以家庭为小组来共同完成海丝的口语训练作业,利用海丝对舞蹈的痴迷来与其进行有关舞蹈的对话等。当海丝开始崇拜英国戴安娜王妃时,达芙妮又专门粘贴了一本关于戴安娜王妃的剪贴薄,用来激发海丝用口语表达思想的欲望,并鼓励海丝进行相关方面的写作。

正是有了这些坚持,海丝的口语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持续进步,最终能用口语与听人进行对话,这有力地证明了融于家庭生活的口语训练取得了成效。

(四)重视行为规范教育,与普通孩子同等对待

海丝是个很有智力天赋的孩子,几次非语言智商测试结果都表明她的智力属于优秀范围,但她的性格中却带有强烈的固执成分,像达芙妮所说:“当海丝认定不想做某件事时,要想使她回头,就得进行一场意志的较量。”[1]但面对海丝倔强的脾气,达芙妮也并不会因其听力障碍而要求他人给予海丝特别照顾。在学前班期间,有一次海丝行为失控,校长无奈之下责罚了她。事后校长致电海丝母亲说明了情况并表示道歉,但达芙妮对此并不生气,反而请求校长说:“您不允许其他孩子做的事,也不要允许海丝做。当她应该受到责罚时,就不要姑息,我不会有意见。”[1]

对海丝的行为规范教育,达芙妮始终牢记着一条简单的成功规则:“不允许普通儿童具有的行为,也不要让它在聋儿身上发生,并让孩子理解她需要做什么或者她为什么会受到惩罚。”[1]所以,当有一次达芙妮带着海丝去超市购物,海丝由于想要一包糖果没有如愿而放声大哭并跺脚时,达芙妮坚持没有妥协,而是严格要求海丝听从指令放下糖果。

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教育与较量中,海丝渐渐学会了自我控制和忍耐,形成了独立坚强的美好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聋儿由于听力障碍,在沟通上存在困难,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负面的性格特点。海丝的母亲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注重加强对海丝的行为规范教育,这也是海丝成功的重要因素。

(五)长期坚持,正确开展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从达芙妮选择“声觉语言方式”来教育海丝的那刻起,一条漫长而艰辛的口语康复之路就摆在了全家人的面前。大家深知语言矫治事关海丝一生,所以在海丝冗长乏味的、单调重复的口语训练过程中,全家人并没有退缩也没有中途放弃,而是日以继夜地帮助海丝学习与训练,正是有了家人的坚持不懈,海丝最终取得了成功。就如哈斯博士所说:“无论哪种训练方式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位对这种方式110%坚信不疑、对孩子竭尽全力的家长。”[1]

在家人朋友的影响下,海丝也日渐形成了坚韧的性格。尤其对芭蕾舞的热爱,让海丝从5岁到大学一直坚持训练从未停止,甚至在高二那年,海丝通过努力争取进入了伯明翰市公立亚拉巴马艺术学校,专修芭蕾舞科目。在海丝刚学习芭蕾舞时,很多人对海丝这样重度耳聋的孩子学习芭蕾表示难以置信,但海丝对自己喜爱的事却表现出锲而不舍的韧劲。虽然在练习舞蹈时,她听不到音乐旋律,但她会在心中默数音乐节拍并记在心里,艰苦的训练与长期的坚持让海丝跳出的芭蕾舞优美而感人,也为她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海丝的成长历程对我国聋儿教育的启示

(一)尽快出台《特殊教育法》,保障教育公平

书中海丝成长在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1975)颁布后倡导融合式教育的大环境中,该法明确规定“当地的每一所学校必须为居住在本地区的所有儿童,包括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提供在最少受限制环境下的最适当的教育”[1]。正是依据这一法律规定,海丝的受教育权得到了保障,先后申请进入的各类学校都为其提供了尽可能便利的条件。此外,法律给予家长的参与权、决策权也起了重要作用。在达芙妮的坚持下,海丝得以进入最适合自身情况的教育机构学习,并能够在不同的教育机构中转学,使其发展具有了可持续性。

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尽管特殊教育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但在现实中形成了普通教育系统与特殊教育系统相分离的体系。尽管我国在普通班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占在校残疾儿童、少年总数的60%以上,[3]但在现实中,仍存在着普通学校排斥、拒绝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情况,也有很多随班就读流于形式,未能使入学的残疾学生享受到适合的教育。再者,由于《特殊教育法》的缺失,相当多的重度或多重残疾儿童、少年仍求学无门,只能在没有享有公共教育资源的情况下进入民办特殊教育机构接受康复训练。基于以上情况,我国需要尽快制定《特殊教育法》来保障所有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保障所有的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到适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确保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推行全纳教育,理性看待聋人文化

全纳教育是目前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潮流,随班就读是我国推行全纳教育的有效实践形式,是促进所有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聋儿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聋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让聋儿学会如何正视自己的残疾和怎样融入主流社会。正如海丝在普通班的学习经历,使她正确认识了自己的听力缺陷并更加刻苦地学习,最终顺利地融入了主流社会。

海丝成长在健听人家庭,使她不得不面对主流文化与聋人文化的冲突。海丝通过克服艰难的口语训练和自发的手语习得之间的矛盾及对普通学校和聋儿寄宿学校的选择困惑,得以在主流文化和聋人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然而,聋人对自身文化的理解与听人并不相同。在海丝被选为“美国小姐”后公开露面演讲时,很多聋人对海丝使用口语而不是手语提出批评,指责海丝将自己出卖给了听人的世界,并说“耳聋人的特征来自使用美国手语,上聋儿学校,并出生于聋人家庭,那是我们的文化。”[1]。这些观点表明了聋人对自身文化的不同认识,也表明了聋人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鸿沟的明显存在。

虽然聋人文化在各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但在全球全纳教育发展的潮流之下,我们应用理性的观点来看待聋人文化的存在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的“双语双文化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聋儿教育理念,为培养聋儿自由地运用双语进行交流和在两种文化中自如生活的能力提供了基础,为主流文化和聋人文化两者的相互交融做出了贡献。总之,全纳教育与聋人文化并不矛盾,在相互支持下两者可以共同推动,主流文化与聋人文化也可以相互包容、相互发展,共同融入和谐社会之中。

(三)加强聋儿早期口语训练

聋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利用残余听力来学会倾听和学习口语表达。很多发音器官正常的聋儿,由于没有条件接受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失去了模仿和学习语言的机会,从而产生了第二性缺陷即言语障碍。现代科学技术为聋儿掌握一定的口语交流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社会接纳的氛围也为聋儿今后融入主流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儿童的语言发展具有关键期,3岁前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的关键期。[4]正如书中海丝的母亲所说:“要基本掌握熟练的手语,还可以稍后再去进行,而要为口语发展打下基础,却必须立即开始,等到孩子四五岁时就为时过晚了。”[1]我国聋儿康复专家也强调“1岁半-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抓紧这一时期对聋儿进行语言实践训练十分必要”。[5]因此,尽早地为聋儿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尽可能多地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开展聋儿的早期口语矫治和康复训练工作,提高聋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等十分重要。

(四)重视聋儿家庭教育,将聋儿康复融于日常生活

家庭是聋儿最早接触的教育场所,家长对聋儿的态度、对聋儿教育的支持等都直接关系到聋儿日后的发展。海丝作为一名重度耳聋患者,能较好地应用口语进行交流并顺利进入大学学习,最终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这些成就与其家庭成员对她进行的日以继夜的口语训练和课前课后辅导是分不开的。

我国多数聋儿的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或对孩子抱有消极的情绪,或忙于工作等多种原因,没能及时认识到家庭教育对聋儿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早期口语矫治对聋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错过了聋儿语言和听觉康复的最佳时期,给聋儿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回归主流社会留下了遗憾。加之,我国聋校为了学生的安全,大多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这样聋儿一旦进入学校开始寄宿生活,便给聋儿家长一种错觉,认为孩子只要交到学校,学习与教育的事就与父母无关了。但事实上,聋儿家长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对聋儿进行课业辅导,利用生活交往机会开发聋儿潜能等行为,都将对聋儿的成长及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培养聋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独立坚强的品质

聋儿由于听力损伤,信息来源渠道受限,导致聋儿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易形成冲动、倔强的性格。加之聋儿口语发展缓慢,久之易引起聋儿焦虑、不自信等心理障碍,进而不能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书中海丝从小性格倔强、冲动,后来在严慈相济的家庭教育之下,逐渐形成了自尊自强的美好品质,正是这些难得的品质促使她最终走向了成功。

聋儿作为弱势群体,似乎理所当然应该受到社会的帮助与照顾。现实中也确实如此,与普通儿童相比,聋儿在家中一般会受到特殊的照顾,承担更少的家务;在学校,聋儿也会受到教师的优待,如布置更容易的作业,参加难度较小的考试等。事实上,这种特殊的爱与关照易让聋儿安于现状,缺少拼搏的勇气,日久易让聋儿形成依赖的性格,缺少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这对聋儿日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聋儿的家长与老师都应认识到培养聋儿良好行为习惯和独立坚强品质对其日后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在生活与教学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美]达芙妮·格雷,格雷斯·刘易斯.无声世界的骄傲——’95“美国小姐”海丝·怀特斯通[M].康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5,93,66-67,75,91,185,77,85,85,68,55,250,69.

[2]周静,张伟锋,肖永涛.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的精神及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09(6):180.

[3]彭霞光.中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和未来发展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2012(9):19.

[4]张婷.医教结合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1):21.

[5]万选蓉.简述聋儿早期干预理论及实施方法[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3):46.

猜你喜欢

达芙妮聋儿聋人
贝尼尼和《阿波罗与达芙妮》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无声之歌 生命之舞——浅谈聋儿芭蕾舞教学
携手聋儿 奉献爱
罗曼蒂克消亡史
达芙妮半年亏逾1亿元
关店827间,达芙妮去年营收下滑近两成
手语与聋人文化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