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统一战线工作探析
2013-04-11顾思伟
顾思伟
(安徽财经大学学工部,安徽 蚌埠 233030)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领导是通过党中央、党的地方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自上而下行使各自职责来实现的。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的组织基础,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重要基石。江泽民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政权的重要基础。”[1]而统一战线作为法宝,在党的基层组织工作中自然占有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也指出,要“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高校基层党组织统一战线工作必将在建设高校和谐校园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统一战线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要把党的基层政权锻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离不开统一战线这一法宝。高校基层党组织统一战线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团结功能,它使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具体可以通过沟通、协调、帮助等办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二是民主监督功能,它能使党的基层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毛泽东曾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形容为“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尤其在新形势下,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凸显,一定意义上我们处于风险社会中。高校发展也面临新的向质量、效益等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直接间接地反映到高校工作中,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出挑战。
其次是历史尤其是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俗语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989—1991年苏东剧变,彻底暴露了党组织的各种弊病。当苏共处于危在旦夕之时,没有一个党的基层组织、一个普通党员起来捍卫自己的政治信仰;也没有一个党外组织、一个普通老百姓挺身而出,保卫社会主义制度,整个社会麻木不仁,眼睁睁地看着近80年奋斗的成果被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所破坏。有人认为,苏联之所以解体,与缺乏像中国这样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统一战线法宝有着重要关系。反观我国1989年发生的政治风波,高校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做学生、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我们经受了一场严峻的政治考验。对此,江泽民指出:“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细胞。如果细胞都发生了病变,党的整个肌体就不可能健康,最后甚至可能垮掉。我们早就提出,要防止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现象。”[2]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呈多元化趋势,加强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概括:“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促进五种关系的和谐,即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细胞,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五种关系都存在,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校各项改革的深入,各个群体和个人的既得利益都有可能受到具体影响,存在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与一定的风险性。而这时统一战线就能发挥团结人、教育人、说服人的独特作用,可以及时协调利益、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体谅包容,以维护学校的安定团结,保证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另外,高校历来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汇聚了党外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因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成为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高校统一战线的对象、任务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加强对广大知识分子的统一战线工作,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爱国统一战线是实现广泛团结,凝聚人心,完成新时期总任务的基本保证;是多党合作,参政议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是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力量;是联络友谊,沟通感情,促进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桥梁纽带。所以,它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
二、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
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具有广泛性、包容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工作千头万绪、任重道远,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一向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一方面,高校党的基层组织要利用立足理论研究的优势与长处,带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其中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也要帮助统战对象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各自的理论水平,重点帮助和引导党外人士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
其次,要帮助各民主党派做好自身建设工作。目前较为紧迫的任务就是高校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与民主党派认真协商,尊重他们意见,探索合适的方式和发展路径。另外,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机会培养党外干部,选拔德才兼备的党外人士担任院系行政、学术等机构的负责人,放手大胆使用党外人士。要树立“大人才观”,做到惟才是举、惟才是用,建立适应党外干部成长规律的培养体系、选拔体系、任用体系和管理体系。中共中央两个“五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党外人士直接参政的力度,以往各地方有相应的政策规定,高校则没有具体要求。当前是否可考虑以高校为试点,进一步加大其力度,以促进民主办学、科学办学的工作。
再次,要关心统战对象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基层党组织更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树立人才强国(校)的人才观、和而不同的人本观、礼贤诤友的交友观,对知识分子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同时要坚持统战的政策策略,端正工作态度,探寻工作方法,努力营造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使统战对象的作用得以尽情发挥。
三、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统一战线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基层落实不得力。有的院系党组织认为,现在是以发展为中心,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大部分教职工满意就行了,统一战线可有可无,所以缺乏应有的政治热情;有的甚至把统战对象看成障碍、包袱、累赘,听不进任何意见,久而久之,基层统一战线名存实亡。江泽民在《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指出:“要鼓励各民主党派当我们的诤友,能够说心里话,敢于讲不同意见。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特别要听得进逆耳之言,容得下尖锐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广纳群言,以收众益,这应成为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座右铭。”[3]可见,统一战线工作并非可有可无之事,而首先是一个政治认识和态度问题。
第二,工作开展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待于充实。高校基层党组织统一战线工作面对的对象多、事务琐碎繁杂,千头万绪,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基层党组织一般都比较缺乏这些要素,有时连一些必要的联谊会、座谈会等都很难开展。尤其当统战对象遇到各种实际困难时,院系党组织更是捉襟见肘,一筹莫展,不能雪中送炭,导致统战工作缺乏有效性。
第三,部分基层党组织成员缺乏必要的统战知识。统一战线工作是理论性、政策性、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实际工作缺乏必备的统战知识,会造成工作中的漏洞,使整体工作处于被动,严重的还会影响整个统战工作,造成不好影响,甚至是恶劣影响。
四、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统一战线工作的对策
第一,党委重视,加强领导。高校党委要提高对统战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带头学习宣传统战理论、方针政策,带头贯彻落实统战政策、带头参加统一战线活动、带头广交党外朋友。一个部门统一战线工作好不好,应成为党建工作搞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志。所以,要把是否重视并做好统战工作作为衡量与考核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
第二,加大制度创新。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由于新时期统战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大,近几年来,在相应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上有所加强。如按照1995年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高校除设立统战工作机构外,各系党总支配备了统战委员,各党支部有负责统战工作的委员。正如邓小平指示的,“加强统一战线是我党长期的工作,并涉及各个方面,不仅仅是统战部门的事。”“统战工作是全党各部门的工作,如果不使每个干部、每个党员都懂得这一点,这项工作是做不好的。”[4]高校党委一般应定期召开双月座谈会,院系一级也应不定期召开有针对性的座谈会(每学期至少一次),以便通报信息,协商院系发展大计等。
第三,加强统一战线干部人才培养。毛泽东曾指出:“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科学,我们党内有很多人还没有学会,很多人不善于同党外人士合作,我们要学会这一门科学。”[5]我们党历来重视对统一战线干部的要求和培养。1939年8月4日,周恩来在《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方法和守则(提纲)》中,为统战干部规定了六条守则,即“坚定的立场,谦诚的态度,学习的精神,勤勉的工作,刻苦的生活,高度的警觉性。”[6]1941年4月15日,邓小平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中,要求统战干部做到“具有充分的民主精神,高度的革命热情,和蔼的态度,积极的工作,刻苦的作风和政治家的风度”[7]。2000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又明确了新世纪合格统战干部的四条标准:坚定的立场、民主的作风、广博的知识、创新的精神。高素质的统战干部应该是学习型、思考型、民主型、创新型、实干型干部。所以,高校要努力建设一支勤奋学习、作风民主、求真务实、廉洁自律、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统战工作干部队伍。培养干部队伍,特别要注意加强高校院系统战工作干部的培训,提高其统战理论、业务水平。学校党委要关心和理解统战工作干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及问题,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统一战线工作。
第四,借助高科技手段,丰富和拓展基层党组织统一战线工作的手段和空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快捷便利的工具,开辟统战网页,使它成为既是宣传党的统战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窗口,也是传递信息、联络感情的平台。
总之,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只有不断提高统一战线的地位、强化统一战线的功能、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把高校变成民主之家、团结之家、交友之家、建言之家、和谐之家、文明之家,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和谐校园,进而实现科教兴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40.
[2]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76.
[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497.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8.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15.
[6]周恩来.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45.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938—1956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