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音乐图书馆建设探析
2013-04-11李丹
李 丹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1 公共音乐图书馆建设的意义与现状
公共音乐图书馆是在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上对音乐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收藏的图书馆,除了提供传统的借阅服务外还提供音乐作品的鉴赏、租赁等特色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对音乐的欣赏和掌握能力也大幅提升,把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发挥音乐在教育、娱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公共音乐图书馆的建立也有助于对音乐文化的传播,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因此,建设公共音乐图书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音乐图书馆。虽然,一些地方图书馆或个人开始了公共音乐图书馆的建设,如张铭创立的小小莫扎特音乐馆,天津图书馆开设音乐欣赏区,这些都是小规模的音乐图书馆或依托公共图书馆平台建立的音乐欣赏区,离真正公共音乐图书馆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而“公共音乐图书馆”在国外已呈星罗棋布之势[1],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平均每一两万人就拥有一家公共音乐图书馆。可见,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音乐图书馆建设方面差距还很大,因此,我国要加快公共音乐图书馆的建设,使音乐作品能更好地保存、发展与传播。
2 公共音乐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特色馆藏和特色服务是公共音乐图书馆作为具有音乐特色的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内容。
2.1 特色馆藏资源
音乐图书馆作为特色图书馆在馆藏上要求具备系统完善的音乐文献资源,同时文献载体的类型完备,不仅要收集传统的纸质文献,还要注意对CD/VCD以及mp3/wma/rmvb等数字格式作品的收集与保存。语言上也要完整收集不同语种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包括中文、英文、日文等。如今网络环境下,数字资源飞速发展,音乐图书馆应加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并对珍贵的纸质音乐资源数字化。
特色馆藏还包含特色场馆,像民俗资源馆,名人、手稿、珍本馆等,尤其是要整合地区民俗资源,建立有地区特色的民俗文化服务场馆,满足读者需求。如星海音乐学院将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岭南音乐资料库、岭南音乐教师成果展等馆藏资源,整合在图书馆同一服务区域并借助其服务功能促进馆藏资源与专业服务互动,形成生态传承、学术传承和服务传承 “三位一体”的专业服务环境,并为读者提供民俗资源“一站式”专业服务[2]。公共音乐图书馆可以借鉴星海音乐学院的这种方式,将自己地区的民俗资源整合,提供特色化服务。
2.2 特色服务
公共音乐图书馆除了完备的馆藏外,最重要是提供特色服务。这就要求公共音乐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除了传统的借阅、参考咨询外还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如开展租赁服务,定期举办音乐沙龙,邀请著名的音乐家与音乐爱好者交流,为音乐爱好者举办个人演唱会和收藏的音乐作品展,开设一些不同级别的音乐课程,给读者带来丰富的馆藏音乐资源和高级视听享受以及相互交流的立体感受。另外,公共音乐图书馆的服务也要实现“走出去”和“迎进来”,聘请音乐院校的教授举办音乐讲座普及音乐知识,主动与音乐院校、科研机构、音乐协会等合作,共同创作一些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音乐作品。实现“开门办馆”,鼓励音乐爱好者将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与人们分享,欢迎音乐院校的学生和怀揣音乐梦想的人到图书馆分享经验、交流作品,为个人举办小型音乐会等。
3 公共音乐图书馆建设的策略
3.1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音乐图书馆的建设要符合音乐这种声音艺术的特点,在场馆建设上除公共图书馆必需的设施外,还需建设有多功能的音乐厅和音乐欣赏室,并配备耳机、唱片播放机、投影仪、话筒、音响等设备。有了完整的配套设施,不仅要注意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最重要的还是要进行充分利用,不能闲置浪费。音乐厅可以定期举办音乐沙龙、音乐作品展、音乐会和音乐讲座;音乐欣赏室是读者欣赏音乐作品的地方,可供个人欣赏音乐也可以举办小型音乐会。
3.2 加强对音乐文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公共音乐图书馆要加强对音乐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与整理。由于音乐文献与其他学科文献相比有其特殊性和多样性。从馆藏资源的形态上看既有传统的物质文献载体,如音乐类书籍、期刊、报纸、乐谱等纸质文献资源;又有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检索、读取和利用的电子资源,如CD光盘等音像电子出版物,KUKE音乐数字图书馆、音乐数据库等网络电子文献信息资源。音乐文献资源的分类和编目与其他学科文献相比也有区别,可以按照作品的流派、年代进行分类编目,如古典乐派、民族乐派、现代乐派等;也可以按照艺术作品的体裁进行分类编目,如歌曲、歌剧、钢琴作品、小提琴作品等;还可以根据音乐家对作品进行分类编目,如贝多芬作品、莫扎特作品等。每种分类的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图书馆可采用多种分类编目的方法供读者选择,使读者可以快速、方便、准确地找到需要查找的信息资源。
3.3 注重特色服务
公共音乐图书馆要树立“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广泛开展读者调研,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采取措施充分调动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传统服务与特色服务的关系,公共音乐图书馆具有公共图书馆的性质,有义务为读者提供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传统服务。特色服务是读者服务的一部分,没有良好的传统服务特色服务就无法开展。图书馆要不断提高自身馆藏质量和服务水平,在搞好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特色服务。
特色服务的开展要不断创新。可以借鉴“晒书会”的形式开展“晒乐会”,鼓励读者和音乐爱好者将自己收藏的音乐作品包括乐谱、唱片、乐器等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评选出最受欢迎音乐唱片、最美乐器等并予以奖励,充分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图书馆要及时调查读者的反馈意见,向参加活动的群众进行参与度和满意度调查,及时调整活动方案,把受欢迎的活动坚持做下去形成规模和品牌,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这样不仅能增加读者数量还能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
3.4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公共音乐图书馆是神圣的音乐艺术殿堂,工作人员应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音乐素养。音乐图书馆的专业性较强,图书馆工作人员除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因此,图书馆一方面要与高校合作从大学生阶段开始培养图书馆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本馆现有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如:自身修养、职业道德、基础业务、音乐素养、服务理念等,以不断提高馆员素质,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3.5 数字音乐资源建设
如今提倡图书文献数字化建设,音乐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更应当数字化。建立并完善音乐文献信息检索系统和多媒体资源导航系统[3],使读者不仅可以查阅纸质音乐文献信息和数字化的文献资料,还可以对音频文献和视频文献进行点播与欣赏。将音乐期刊报纸等数字化,建立音乐期刊全文数据库和音乐报纸全文数据库,还要利用特色音乐文献资源建立乐谱库、歌曲库等特色数据库。另外,公共音乐图书馆还要在馆际之间开展合作,采取通借通还、联合编目、联机检索等,并通过文献传递来实现馆藏资源共享。不仅能避免重复编目,节约编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扩大虚拟馆藏规模,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不同读者对音乐文献信息的要求。
[1]夏丽萍.公共音乐图书馆建设刍议[J].黄河之声,2004,(6):24-25,32.
[2]温带宝.特色资源建设与专业服务整合研究——以音乐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2,(6):70-73.
[3]杨慧.探析公共音乐图书馆的建设构想[J].农业网络信息,2010,(1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