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企业文化建设思考
2013-04-11芦婷婷
芦婷婷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更是任重道远。私有企业文化建设,在目前可以这样说,大多数企业是企业有文化,没落地,理念没有转化为行为。只有让企业文化理念落实到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运营管理中,企业文化理念根植到企业全体员工心中,形成员工的行为习惯,才能为企业带来和谐的氛围、高效的团队、规范的行为、理想的业绩和良好的口碑,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私有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属于管理范畴,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私有企业文化是为解决私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含义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即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事习惯,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愿景、使命、精神、宗旨、价值观和企业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中体现的总和[1]。任何一个私有企业在其创建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都是创始人的艰辛创业历史,所以,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反映着该企业创始人的个性魅力,其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领导者的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的有效性,对提升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任何一个私有企业都需要平衡持续变化和稳健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私有企业文化的内涵所在。
二、私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现在有部分企业虽然有精美的文化,但是却缺乏巧妙的企业文化落脚点,直接导致企业“言行不一”,甚至是相差甚远的情况。如三鹿乳品的核心价值观是“诚信、和谐、创新、责任”,其中特别强调“诚是立身之本,信是兴业之本。诚信是三鹿的基本准则,也是三鹿人的基本信念和处事态度”。说得冠冕堂皇,但所做的事情却伤天害理、令人发指。所以,仅仅有华丽的企业文化而不具备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的私有企业,其发展历史必将是短暂的。
实现企业文化的落脚点,需要从四方面完善:一是认识,思想上认识,即知道。企业成员都应该从整体上对本企业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贯彻本企业的理念,也就是“入脑”。二是认知,观念上接受,即相信。让工作人员了解本企业的文化,这样他们就会和企业文化达成共识,也就是“入心”。三是认同,意识上赞同,即行动。工作人员潜意识里已经形成本企业的文化理念,并产生心理共鸣,以本企业的文化为准则,也就是“入髓”。四是自觉,行为上自觉,即习惯。员工的价值观是以企业的价值观为导向,员工的信仰就是企业的理念,长此以往便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并以此为行为导向,在履行自己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执行上级下达的命令,也就是“见行”[2]7。这四个方面彼此联系,逐层递进。然而,真正实现私有企业文化的落脚点,就要使企业成员在行为上达到自觉程度,做到知行融合。
三、私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培养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意识指导行为,要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建设过程,必须让员工懂得什么是企业文化、为什么要开展企业文化。要做到动员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开展深入的企业文化学习和讨论,让广大员工理解企业文化的含义及作用,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认识到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增强员工自觉参与的主动性。“参与”的价值之一在于有利于形成企业文化理念。如果想要将本企业的文化理念贯彻到每个员工身上,并成为其行动的标杆,最重要的就是使本企业的理念和大部分员工的观念相符。即员工全部认同企业理念,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按照这一理念执行。要实现理念共识,企业光有“一句话”不行,更重要的是,要让员工大范围的参与,而非个别有特长、有兴趣的人参与,如案例征集、歌咏比赛等活动。所以,管理者在设计活动形式时,要有广泛的覆盖性、参与性,能让适合各种兴趣、各种特长的员工参与。
2.扩大企业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渠道。拓展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渠道,对企业文化建设起重要作用。假设员工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但是渠道不畅,结果就会不理想。私有企业文化属于一种价值理念,必须借助载体方能够展示出来。为了增强私有企业员工的参与度,可以举办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例如,野外生存拓展、羽毛球、篮球、排球等户外运动,有助于员工凝聚力及团队意识的增强;举办团队生活、晚会等,有助于员工归属感的养成;以私有企业发展为主题,讨论怎样抓住机遇,增强私有企业的竞争力等,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及使命感;私有企业的发展论坛及文化讨论阵地是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平台,有助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掌握。
3.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参与力。文化建设重在其过程价值——让员工一起参与,让企业文化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行动中,最终成为员工的行为习惯。行为的出现通常遵循“认识(知道)—认可(相信)—认同(行动)—自觉(习惯)”这样的过程[3]。在进行文化推进时,主题的倡导以及文化理念的宣传贯彻,可以达到让员工知道企业文化的目的,但如何让员工相信和行动则需要下更大的工夫。此外,在企业文化活动中,员工的参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员工对自己企业的文化进行评价和思考,并逐渐在自己的行为中实践,这样就达到了文化传播的目的和效果。
企业不仅仅是员工通过诚实劳动获取物质报酬的场所,更应是满足员工精神需求、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一个人如果对某项工作具有很高的热情,那么他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若没有这份热情,即便领导者历尽千辛万苦也是徒劳的。为了调动员工的热情,应该健全完善全面、科学和公平、公正、公开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有三种:物质激励、晋升激励、精神激励。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应覆盖工资、奖金、福利、内部竞聘上岗、升迁、年度综合奖励、合理化建议奖励、员工发明奖励及其他待遇等各个方面,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结合具体情况创新,从多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选贤任能以便促进企业的发展[2]74。为了让有才能的人得到更好的发展,发挥其在组织中的作用,企业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平台。要将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联系起来,实现同进退。这样,企业的员工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才能使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
4.健全工作流程和制度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首先,企业文化要融于工作流程。以企业文化导向,梳理企业各岗位工作流程,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销售各部门各岗位的每一项工作流程都明晰、简洁、规范与高效,并且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的要求。用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来推动各项工作有效有序地开展,让企业员工一看流程规范,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在日常的工作和具体的行动中来践行企业文化。
其次,企业文化要融于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重要部分之一,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包含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仓储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等方面。健全完善企业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工作职责、行为准则,让企业员工在制度的管理和引导之下,把他律变自律,把约束变习惯,让这些制度准则能够体现企业价值观和愿景,能够促进企业使命和发展战略等目标的实现。
5.完善员工培训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手段。培训就是讲、听、学、习的过程,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手段。企业培训的目标是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传播和履行,是打造学习型组织,树立学习理念,建立学习机制,提高员工素质、技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使员工把企业文化理念入心、心脑。企业要建立系统的员工培训机制。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培训的方式和方法以及考评等方面的设置上,都要坚持与本企业实际相结合,要有标准、有计划、有方法、有教师、有时限、有考试,力求培训机制做到有效、合理。国内著名的海尔集团、联想集团为了培养内部员工,吸纳并留住人才,已建立了培训员工的“企业大学”,这种方法很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和效仿。
[1]刘光明.企业文化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4.
[2]杨克明.企业文化落地高效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建立.硬文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