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队伍“四化”新思考
2013-04-11刘峰
刘峰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领导干部队伍“四化”新思考
刘峰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领导干部“四化”建设提出于改革开放初期,主要包括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四个标准。改革开放以来,领导干部队伍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四化标准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领导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早在1982年12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完整提出了领导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四化标准,并被写入党章。随着我们党对于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认识越来越深刻,尤其是在江泽民于2001年7月建党80周年大会上提出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1]这一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后,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越发重要了。当前,领导干部四化标准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领导干部革命化
领导干部革命化,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领导干部四化标准的核心。邓小平指出:“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三个条件,当然首先是要革命化,所以说要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2]当前,领导干部革命化集中体现在理想信念的坚定问题上。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即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是否有强烈的信心,是关系到领导干部队伍性质的重大问题。
第一,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导和规范行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理想信念对现实进行判断,进而产生并规范行为。领导干部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不断提高抵御风险考验的能力,更好地履行从政职责。
第二,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提升行为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领导干部能够通过从政行为检验理想信念的正确性。当行为产生的结果与理想一致时,必然会产生良性影响,激励领导干部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形成合力。共同的理想能够整合不同的观念,形成思想的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奋斗。共同理想,作为当代中国的精神纽带,是全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
二、领导干部年轻化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大量领导干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导致出现了年龄老化、素质不高、精力不足等诸多问题。由此,邓小平提出了领导干部年轻化的标准,希望通过让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来解决干部老龄化的问题。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党的领导干部队伍素质大大提升,年龄结构也有了很大改善。针对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有人认为,领导干部年轻化的标准已经与现实不符合,应该延长离退休年龄,让部分领导干部继续发挥“余热”。这是对当前党的建设形势的误读,忽视了领导干部年轻化的现实意义。
第一,领导干部年轻化,有利于改进党的基层工作。经过多年的干部年轻化建设,大量年轻干部走上基层领导岗位,使党的基层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一方面,基层工作直面群众,情况复杂多变,年轻领导干部能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另一方面,年轻干部思维活跃,更能给基层带来活力,能够避免出现工作僵化甚至保守倒退的情况。
第二,领导干部年轻化,有利于领导干部队伍的体制健康。一方面,领导干部年轻化有利于改善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能够使领导干部的组织流转形成良性循环,保障党的每层组织不会陷入老龄化的困境。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年轻化,有利于使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人尽其用。同时,也能加强党组织对社会各个领域人才的吸引力,能够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来。
三、领导干部知识化
领导干部知识化,即领导干部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各类信息充斥人们的生活,对于领导干部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于领导干部知识化的要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知识化的内在体现,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第一,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尤其提出了“能力不足”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能力不足的重要表现就是知识储备不足。当前,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社会主义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所未有的事业,是充满开创性和艰巨性的。在日新月异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领导干部如何驾驭好市场经济,如何在信息时代抓住时代脉搏,如何在危机和机遇并存的条件下选好道路,都对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文化水平高,领导干部就能站在时代高度去审视国际国内的变化,就能从大局考虑,抵制错误的政绩观和官僚主义的影响,继续在新的阵地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具备较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领导干部要有优秀的道德品行。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主要是指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2月28日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将“德”放在了“才”的前面,这并不是否定“才”,而是肯定了道德和知识的内在关系。一方面,知识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内容,是人们对于生活环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道德是人们对世界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后的规律性总结,属于知识的提升成果。另一方面,道德是改造世界的思想先导,是运用知识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指导,对于知识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不仅是知识素质良好的重要体现,对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巩固执政基础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领导干部专业化
领导干部专业化,即领导干部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提升越来越集中在领导干部从政效率的提升上,这就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领导干部队伍。领导干部专业化的要求是对领导干部知识化要求的提升,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弄“懂”,而且还要会“干”。这是在当前条件下,切实解决好“能力低下的危险”,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保证。
第一,领导干部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首先,随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对于相应职业的专业化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力量,必须对职责有充分清晰的认识,对相应的权责范围、涉及领域、前沿问题和不足之处都有清醒的分析判断,并且具备履行职责和开展工作的技能。其次,立足中国国情,许多工作本身是开创性的。领导干部必须在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结合单位和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第二,领导干部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近年来,部分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道德失范问题越发引起重视。一方面,这是个别领导干部的敬业观出了问题。由于较长时间以来,过度强调经济发展数字,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只要有数字结果就算履行了职责,对于工作性质和履职过程不加重视,出现了一系列不作为和胡作为的权力运作失范现象,不仅浪费了大量行政资源,还形成了职业行为不规范的不良风气。另一方面,这是由于领导干部职业道德建设相对滞后造成的。领导干部对工作本身的性质往往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领导职务的职业性和特殊性,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不高,在履职过程中违背职业道德甚至是党纪国法,给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极大损失。
[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6.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1.
(责任编辑:曹木易)
D262.3
A
1008—6153(2013)02—0073—02
2013-03-18
刘峰(1983-),男,山东济宁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