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分期的新思考
2013-04-11王玉婷王新山2
王玉婷,王新山2
(1.武汉科技大学 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2.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是一部内容丰富、曲折而光辉的历史,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形式和特征。为了对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研究,有必要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进行适当划分,以便更好地探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孕育、形成、成熟、发展和创新的历史轨迹及脉络。
一、关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历史分期的几种不同观点
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分期,目前还没有形成定论,在国内学术界有不同见解,大致归纳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为界划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阶段。大致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思想政治教育(1921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1949年—1976年);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1976年至今)。第二种观点是按中国革命史线索划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中党的思想政治教育(1921年—1949年),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中党的思想政治教育(1949年—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中党的思想政治教育(1956年—1976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1976年至今)。第三种观点,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划分为五个历史阶段,即思想政治教育初创和形成时期(1921年7月—1935年1月);思想政治教育成熟时期(1935年1月—1945年8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时期(1945年8月—1957年2月);思想政治教育曲折前进和严重挫折时期(1957年3月—1978年12月);思想政治教育拨乱反正和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12月至今)。上述三种观点分别从新中国成立、中国革命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角度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阶段进行划分,三种观点都有不同的理由和意义,但对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和内容及其时间段的划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
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有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分期应具有相应的历史轨迹点,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一方面要考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样的大背景,考虑到中国革命的历史,另一方面更应该遵循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规律,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分期应从孕育、产生、形成、成熟、发展、曲折、挫折、恢复、创新这条轨迹线索来探讨,才能真正把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发展规律,这样的历史分期与上述的三种历史分期观点的不同点就在于历史分期的轨迹点有所不同;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孕育阶段;首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阶段,强调了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在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上的创新;突出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创新。这样的划分,历史感更凝重,时代感更鲜明,标志性更明显,规律性更突出。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发展阶段分析
遵循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形成发展规律来探讨,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孕育开始,经历产生、形成、成熟、发展、曲折、挫折、恢复、创新过程,我们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形成发展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
1.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孕育与形成阶段(1917年11月—1937年7月)。这20年历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孕育、产生与形成过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毛泽东等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就通过写作、出版译著,广泛开展了宣传马列主义的工作,播下革命的火种,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孕育准备。1919年“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思想基础,也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纲领和决议初步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规定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正式产生。随后,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黄埔军校中,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开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和“大庚整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支部建在连队上,建立党代表制度、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的制度,实行军队的民主制度和新型的官兵关系,为创立红军时期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打下了基础。1929年12月,红四军召开了第九次党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这个决议系统总结了我党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方针、原则和方法等,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
1934年2月,党中央在瑞金召开了红军全国政治工作会议,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在第一次在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使“生命线”的论断系统化、理论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有了新的发展。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路线,迅速恢复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路线,克服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艰难困苦,完成了革命大转移的战略任务。1936年12月,中国共产党运用精湛的工作艺术和策略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停止了国共两党的十年内战,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和团结抗日,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37年1月—1957年2月)。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这20年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熟与发展时期。1937年7月7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党中央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制定了新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及时提出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1937年8月,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新阶段部队政治工作的决定》,提出了抗日新阶段部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开展了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共产党的一批领导人也纷纷撰写著作、文章,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成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1937年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地位和作用、方针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上,并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特别是毛泽东所阐发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武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精辟地论述了战争和政治的关系,人与武器的关系,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人不是物,因而强调政治工作、动员工作对于民族革命战争的极端重要性。这个时期,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陈云、罗瑞卿等领导人,也相继发表了许多重要著作和报告,对在坚持统一战线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解决党内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方针;论述了共产党的党性、党风、党纪和共产主义道德修养。1942年全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集中而系统地对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解决党内思想矛盾,取得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干部和教育全党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学说也取得了创造性的发展。1944年,由谭政作,并由毛泽东、周恩来主持讨论和修改定稿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总结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部队政治工作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阐明了政治工作的性质、任务、内容、目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工作制度、工作作用和工作方法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上得到升华,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报告》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是继古田会议决议后,我军政治工作的又一历史文献”,[1]它标志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成熟。
从抗日战争的胜利到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发展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开展了以诉苦、三查为中心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它与立功运动和团结互助运动一起,被称为连队政治工作的三把钥匙,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自觉性,是群众性的自我教育运动。用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阶级教育和路线教育,极大地提高了部队和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战斗力,丰富和发展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造了群众自我教育的新经验,保证了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新中国建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特点是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结合各项政治运动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结合抗美援朝运动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结合土改、镇反运动,广泛进行阶级教育;通过三反五反运动,进行反对思想腐蚀的教育;在三大改造中提高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等。这些教育活动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执政党全面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新经验。这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指导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八大报告和决议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针、原则和方法,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于1957年2月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将成为我国人民政治生活的主流,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毛泽东不仅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而且也深刻阐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从理论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正确、全面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也为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曲折与挫折阶段(1957年3月—1976年10月)。从1957年的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到1976后粉碎“四人帮”集团,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长达20年的曲折和挫折时期。1957年3月到1966年5月,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10年,一方面全国人民出于对毛泽东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倍增;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未能转过来,政治上重提阶级斗争,党内出现日益严重的“左倾”错误,造成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1959年反对所谓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1961年中国共产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总结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某些“左”的错误。同时对前几年受过错误批判和处理的干部群众进行甄别平反;开始对部分右派分子进行“摘帽”;充分发扬民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制定一系列条例和制度,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较好的作用。1962年1月召开的“七千人大会”系统地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的问题,开展了自我批评。在这个时期,各级党组织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积极改善人民的生活,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和困难。196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进行反“修”防“修”教育,接着开展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把社会主义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上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轨道。1963年全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号召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影响深远。党注意抓典型,树标兵,充分运用雷锋、大庆油田和人民解放军的一些典型对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国民经济尽快恢复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这10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是深刻的,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是曲折前进的。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误导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遭受严重挫折,教训十分惨重。林彪、江青集团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歪曲和篡改马列主义,鼓吹“精神万能”,“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等谬论,违背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大搞阶级斗争扩大化,极力鼓吹“斗争哲学”,严重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原则遭到破坏;把政治与业务、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严重对立起来,大搞空头政治,使思想政治教育严重脱离实际;扩大人民内部矛盾,对一大批革命干部残酷迫害,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遭受到严重挫折。
4.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恢复与创新阶段 (1976年10月至今)。1976年10月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里,一方面要肃清林彪、“四人帮”以及“左”的流毒和影响,恢复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方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大胆创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途径。
1976年10月至1978年11月期间,由于当时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在指导思想上犯“左”倾的错误,坚持“两个凡是”,给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带来了障碍,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度处于徘徊状态,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口号。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指导我们工作的观点;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解放思想、端正党的思想路线的深远历史意义。决定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作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方针。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得到了恢复,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开始得到恢复。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表现在指导思想的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论——邓小平理论逐步酝酿与成熟。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系统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十二个理论观点,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1989年江泽民直接提出“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正式表述为邓小平理论,并载入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发生重大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日新月异,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渐酝酿成熟,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p102)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思想载入了党章。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成为中国共产党 “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3](p6)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又一次实现创新。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还表现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早在1929年,毛泽东曾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问题。“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4](p92)“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问题又提到党的议事日程。1978年,叶剑英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毛主席关于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学说,是无产阶级革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重大发展,它是前无古人,举世无双的。”4月14日,《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说:“革命的政治工作同样是一种专业知识,一门科学。”随后,一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的讨论,在全国范围热烈开展起来。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指出,为了提高广大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必须有计划地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训练。“中央和地方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5](p380-381)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有关部门积极筹备和科学论证,教育部于1984年发出文件,部署在一部分高等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办本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大专起点本科班的工作。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要求“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学位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人才开辟一条新路。”[6](p420)1988年全国有10多所高等院校获准首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已基本形成,并且正在朝着更高水平及学科群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一个从孕育到产生、形成、成熟、发展、曲折、挫折、恢复与创析的历史发展过程,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在21世纪的今天,面临着世界的新形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一定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和功能,谱写出更加光辉灿烂的篇章。
[1]叶剑英.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78-06-05.
[2]江泽民.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3]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