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的环境新闻宣传工作
2013-04-11张慧君
张慧君,曹 睿
(1.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2;2.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水污染程度在加剧,土壤污染也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形势日显严峻。据统计,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1]。特别是近期广西龙江镉污染、四川什邡钼铜项目、宁波PX项目、山西苯胺泄漏事故等环境事件的频发,同时PM2.5、毒地等环境问题热度不减,以关注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环境事件集中暴发,尤其是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大幅提高,给环境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环境新闻宣传作为政府主导的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仍停留在固有的模式,政府的主导地位使得环境新闻宣传产生了过度依赖体制内信息源、单向传播欠缺反馈互动、宣传色彩浓重、工具性特点突出、公共利益边缘化等问题,通常环境新闻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关注过多,缺乏对长期议题的关注和策划[2]。新闻舆论是现代社会影响力的“放大器”,环境新闻宣传作为环保工作对外的窗口,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环境新闻宣传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1 环境新闻宣传面临的挑战
1.1 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重化工业发展持续推进期,城镇化的加速期,累积型、长期型、复合型的环境污染问题正集中显现,新老环境问题交织,环境问题更加复杂,环境压力更加巨大。同时,社会对环境质量改善和人体健康的需求意愿更加强烈,对环境质量改善速度的期待迅速提高。各种环境事故、环境纠纷以及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日渐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环境保护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处于环境风险高发期与并发期。
1.2 舆论传播方式日新月异
信息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剧,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新兴媒体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反映诉求的方式、渠道日趋多样化,社会舆论生成与传播方式发生了显著变革[3]。新兴传播渠道尤其是互联网、手机具有及时快速、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互动性强等特点,特别是微博等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互通与共享,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受到了很大冲击,社会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
1.3 网络虚拟社会迅速形成
以互联网为主阵地的公民对新闻事件进行讨论、辩论、评论的公共场所已经形成,由此产生由网络发起的公民集体行动在不断增加,网络舆论压力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互联网本身的虚拟性、复杂性,很容易使矛盾和社会问题被放大,尤其是失真、夸大的网络信息容易扰乱社会秩序,给社会舆论引导带来压力[4]。
2 对策建议
2.1 完善环境新闻宣传工作制度
落实新闻采访管理规定和新闻发布的有关要求,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和义务,制定环境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完善新闻采访制度,明确工作程序;完善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发布信息;加强与媒体沟通和协调,建立良好的与媒体合作机制,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营造和谐氛围;拓展环境信息发布渠道,切实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2.2 注重新闻舆论引导
环境新闻不应等同于单纯的批评报道,将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有机结合;加强对环保工作“新闻点”研究,调动媒体“兴奋点”,扩大环境新闻报道深度,从单纯的污染治理报道转向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层面来审视环境与发展问题;主动选择有影响力和针对性的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增强与社会舆论的互动;把政府、专家学者和群众的声音结合起来,权威解读引导,增强舆论信息传递的信任度;加强对环保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以民生为视角,主动设置议题,组织有关部门、专家撰写文章,接受访谈,回应公众关切,畅通沟通渠道。
2.3 新闻宣传平台建设
搭建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环境新闻宣传平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主流媒体优势,提升传统媒体公信力,设置环境新闻宣传热线、节目、专栏;增强互联网管理、运用和舆论引导能力,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建立环境新闻门户网站、QQ群、微博等平台,适时开通政务微博,及时发布环境信息,回应社会热点疑点,编发环境新闻短信、手机报。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形成互补,增强环保宣传教育的影响力、辐射力和渗透力。
2.4 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建立日常排查机制,及时关注各大论坛、网站、博客、微博等网民工作区,跟踪、判断、分析、研究国内外的舆论情况和社情民意,制定环境舆情报送工作制度,建立各级环保部门舆情监测信息共享机制;把握舆情动态,预测发展趋势,根据舆情监测结果和研判及时制定好网络舆情应急预案,适时开展网络舆情联动应急预演;加强调研和专题性舆情收集和整理,研究网络舆情发展规律,增强对热点问题的预判能力[5]。
2.5 妥善应对环境突发事件
坚持“第一时间”原则,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启动新闻舆论应急机制,利用官方网络平台,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敢于面对媒体,主动与网络媒体建立联系,特别是在权威网站上及时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开,确保正面的、权威的信息始终占有主导权,及时公布政府的立场态度、处置意见和工作进展,将权威、正面信息有力有效地传递出去;加强公众与政府、专家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以公平公正的信息通报方式向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将谣言止于事实。
2.6 组建网络舆情工作队伍
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在舆情发生时的引导、应对等,运用微博、论坛、评论等平台,在主流新闻媒体撰写评论员文章,在权威网站上发帖和跟帖等;建立顾问队伍,邀请一些公共危机处理专家担任顾问,在舆情发生时为政府及环保部门以及网民提供指导和咨询;积极培养环境相关的网络意见领袖[6],发挥草根英雄、微博达人正面引导网络舆论的作用,用正确的声音和观点、理性的思考与立场引导网民理性发言,避免网民盲目跟风和网络暴民的出现。
3 结语
环境新闻宣传的受众是广大社会群体,其受众面广的特点使得环境新闻对环保工作的宣传起到重要的作用,新闻宣传作为保护环境、传递环境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引导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环保部门应牢牢把握环境新闻宣传的主导权,健全新闻宣传制度,丰富新闻宣传内容,创新新闻宣传手段,完善新闻宣传平台,准确把握网络舆情,有力引导舆论,妥善应对环境突发事件,构建绿色公共舆论空间,为推进环保事业科学发展提供舆论支持、营造良好氛围、凝聚最大力量。
[1]董文福,傅德黔.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7):75-77.
[2]何斌.环境新闻报道的现状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2(4):10-11.
[3]孔维凤.互联网给新闻舆论监督带来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州学刊,2010(5):309-310.
[4]巨乃岐,宋海龙,张备.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析论[J].东方论坛,2011(1):116-124.
[5]董媛媛,刘海贵.网络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机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154-158.
[6]姜胜洪.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0(1):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