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镇在绘画美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2013-04-11王素美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吴镇墨竹画作

王素美 杨 洲

(1.河北大学 人文学院,河北 保定071002;2.石家庄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35)

吴镇(公元1280—1354年),浙江嘉兴海宁魏塘镇人,一生不曾出仕。镇字仲圭,一作珪。自号梅花道人、橡林书生、梅花庵主、梅花和尚、梅道人、梅沙弥、沙弥老人等。吴镇是元代中后期文人画的代表性画家,与黄公望、王蒙、倪瓒被称为“元四家”。这种提法,很多学者认为最早文献出处是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指的是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屠隆《画笺》也持此“赵、吴、黄、王”为元四家的观点。项元汴《蕉窗九录》亦沿用这种说法。此后,明代华亭派画家董其昌在《容台别集·画旨》中提出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为“元四家”,将赵孟頫列为四家之外,并将黄公望列为元四家之首,元四家的称谓虽然经历了一些变化,但是吴镇始终位列其中,说明了他在绘画美学史上广为认可的地位。元四家在艺术上的努力,创作出了具有整体风貌的元代新画风,开启了以萧散简远、苍茫超逸、平淡天真为特点的绘画美学的新格局,创造了不同于宋代的全新的审美风尚,影响深远,为中国绘画美学史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而作为个人,吴镇在绘画美学史上的贡献与影响有自己的特色。

一、吴镇绘画美学的独特之处

元四家有着同样高的历史地位,他们的画风与画学思想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他们的成就是从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各个方面与角度,共同成就了元代文人画的最高特色。因为作为一个时代的画学特点,仅仅有一两个画家是不够的,需要有一个创作群体,方能形成一种整体性的气象。在寄托情志、墨戏、不求形似、尚简等方面他们是一致的,师承王维、董源、巨然、范李成等方面也较为一致。但四人由于各自性格与兴趣的差异、经历的不同,而在绘画上各有自己的意境和艺术语言。黄公望画作灵和清淑;王蒙画作苍茫雄秀,以独特皴法著称后世;倪瓒简约平淡,清疏闲远;吴镇画作苍茫古厚,浑然天成,尤其用墨元气淋漓,诗书画三绝,不仅著称当时,后世以为榜样者亦众多。

王伯敏在《“仲圭水墨引”引述》中指出:“元四家画风,叔明(王蒙)沉雄,子久(黄公望)凝练,云林(倪瓒)秀逸,仲圭(吴镇)幽深。各具特点,多呈其长。”明末,晏如居士姜绍书在《韵石斋笔谈》中对吴镇评价极高:“梅花道人画秀劲拓落,运斤成风,款侧墨渖淋漓,龙蛇飞动,即缀以篇计,亦摩空独立,旁无赘词,正如狮子跳踯,威震林壑,百兽敛迹,尤足称尊。”[1]113

姜绍书称吴镇在元画四大家中“尤独称尊”乃其个人一家之言,称不称尊弗如,然与其他三家并称的大家地位却丝毫不能撼动。这是因为吴镇的山水、墨竹、松石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研究表明,吴镇是在画面上把诗书画有机结合的第一人。在吴镇之前,赵孟頫等人也在画上题诗,只不过是沿传统习惯在画面一块的位置题诗,没有多大突破。吴镇则不然,随着画意,草书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与画面配置长短不一,层次错落,随着画面构图的起伏而生变,显得生机勃勃。吴镇的草书师法史上著名书法家的草书,形成自己潇洒遒劲、奔放不羁的风格,显示了道家不羁的性灵。画作上吴镇多用草书题跋,与其他三家用楷书来比,更增添一种飘逸潇洒。尤其吴镇的墨竹,墨气淋漓,挥洒自如,刚健婀娜,颇得行草神韵。在诗书画三境完美合一的艺术创造上,吴镇的实践有原创性。

吴镇善于用墨,向来为后人称道,他的画法画技多用披麻长皴,兼用厚重的点苔法,取得浓淡湿润的水墨效果,以表现山川水渚平远、幽深的不同景色,构图意境皆善于变化。其不同前人之处,是变董源、巨然的淡墨轻岚为沉雄郁茂,元气葱郁,气势丰沛。其作品很少用简单轻率的干笔皴点,而是充分发挥水墨丰润、浑然一体、淋漓尽致的特点,这些风格在他的墨竹图中表现很突出。另外,吴镇还有一种画境也值得注意,那就是表现生命力的“奇的气势”。例如吴镇的《秋江渔隐图》画面中一峰突兀,《松泉图》、《松石图》的奇崛意境,《溪山高隐图》山石危耸。以上种种都是吴镇作为艺术家的个人风格。

二、吴镇绘画美学的影响

经过时间的洗涤,吴镇的画越来越为明清文人所接受,从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于明初影响倍增。被誉为墨竹“明朝第一”、影响吴门画派的大画家王绂,师法吴镇、王蒙、倪瓒等大家,他的墨竹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深得后世乾隆皇帝的喜爱并加以模仿。明代著名画家沈周、文徵明皆以吴镇为师,钱杜在论梅道人画中记载:“吴仲圭在元人中别树一帜。明之沈启南、文征仲皆宗之。”[2]533沈周被称为“明四家”之首,晚年专学吴镇,称“梅花庵主是吾师”,一生对吴镇的“诗、书、画”三绝心慕手追,并在题吴镇《草亭诗意图》中写道:“我爱梅花翁,巨老传心印。修此水墨缘,种种得苍润。树石堕笔锋,造化不能吝。而今橡林下,我愿执扫讯。”自谓愿以弟子身份为吴镇扫墓,可见其尊崇的程度。沈周临摹了吴镇很多画作,至今流传于世。但同时沈周也认识到学吴镇不是那么容易,他不由得慨叹:“盖心得之妙,非易可学,予虽爱而恨不能追其万一。”在沈周的影响下,董其昌、陈继儒等人都大力推崇,沈周弟子文徵明也对吴镇推崇备至,其画风技法祖述吴镇,文徵明有粗细两种画法,粗法源自吴镇。而正是沈周、文徵明师徒二人,开创了明代著名的“吴门画派”。

吴镇的墨竹在绘画史上与文同齐名,写意的美学影响了后世画竹的艺术家。明代的周祚新因为喜欢吴镇的墨竹而自号墨奴,自称深得文同与吴镇心印,一生专注于画竹。徐渭将文人画推向了新的巅峰,他的墨竹寥寥数笔,十分随意,不在乎“画竹十诫”,完全是吴镇不求形似的风格。他的作品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充满了狂放的激情;泼墨写意花鸟画,自称为“戏抹”,是文人画游戏笔墨的另一种说法。明代的姚绶,长期临摹吴镇的竹谱,作品与吴镇墨竹的风骨十分相像。

清代,著名的“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以及吴历都学习过吴镇的画技,临摹过吴镇的画作,可以说“清四王”是吸收元四家的营养成长发展起来的。当然,吴镇亦被包括其中。吴镇用墨最为独特,但王原祁认为吴镇的墨法相当难学,一般的后学者难以掌握吴镇墨法的气骨与精髓,很容易造成东施效颦的效果:“梅道人泼墨,学者甚多,皆粗服乱头,挥洒以自鸣其得意,于节节肯綮处,全未梦见。无怪乎有墨猪之诮也。”[3]390

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石溪、弘仁、朱耷、郑板桥、蒲华亦受到过“元四家”的影响,尤其是石涛与吴镇有共同的理论思想,有共同的绘画理论主张。吴镇主张神似,但绝不放弃以形似为基本功。石涛的绘画理论主张与吴镇大体相似,他既主张“无法”,也不放弃“有法”,其实是“有法”与“无法”的辩证统一,或者说是有机结合。

相对于清初“四王”的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石涛更充分体现了他深入体察自然、强调真实感受的一面。他的作品无论从构图上还是从笔墨上来看,都体现了他的“深入物理”、“山川与予神遇而造化”、“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思想。这些思想都来自吴镇绘画思想的影响。

石涛与朱耷合作的《竹石图》与吴镇墨竹构图极为相似,但用墨层次更加丰富。郑板桥十分喜爱墨竹,他的墨竹传承了吴镇的清新画境,有写意之风,强调淡泊,并将吴镇与历史上文同、苏轼并称。

吴镇的影响一直由明清两代延续到近代与现当代。近代画坛宗师黄宾虹先生学画是从石溪、石涛入手,他对“元四家”非常推崇,曾云:“论古今画者,多在江南,元季四家登峰造极。”[4]7黄宾虹先生艺术生涯上从“白宾虹”到“黑宾虹”的重要转变,就是从专学吴镇的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作为标志。现代绘画大师张大千对吴镇顶礼膜拜,曾在吴镇故里魏塘居住近3年,专门访古探幽,学习吴镇的画风技法。吴镇故居梅花庵、洗砚池、八竹碑廊,是他常去的地方。

三、吴镇绘画美学影响深远原因

吴镇的绘画之所以影响深远,首先是因为他用墨的特色以及娴熟的技法表现了内在的理气。吴镇的画往往在形似的基础上输入了主体的思想、主体的情感、主体的认识、主体的意志。他认为如此方能得物之“真趣”,进入较高境界。他重视画之是否有“意”,因为 “真趣”与“意”超逸于笔墨之外,更值得画家追求。吴镇的作品努力追求的是一种“无人间烟火”的境界,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也融合于云烟风物之中,“醉后挥豪写山色,岚霏云气淡无痕”就是画作内在“理”气的表露,所以,观赏吴镇的画,除潇洒遒劲或清空阔水的画面外,人们还往往能细细体味到画面外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他的绘画是典型的文人画。

另外,吴镇的画作及其美学所以被后人广泛学习,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与后人的艺术鉴赏心理有关。艺术鉴赏、学习模仿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艺术鉴赏与学习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明清文人广泛学习吴镇,主要是符合了古代文人对于人品、诗品、画品一致性的完美想象与期待,也是对自身关于人品、诗品、画品一致性的自我肯定与期许。人品、诗品、画品的统一,是士大夫品格文化中优美的一部分,代表了人生美善统一的艺术追求与品位,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历来,工诗者未必善画,善画者未必工诗,人品佳者未必诗画佳,诗画佳者未必人品高,如果三者皆佳,则必为艺术家的榜样。古人推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吴镇一生未仕,虽然谈不上“显达”,但他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流连山水,远离声色,潇洒旷达如魏晋名士,不慕名利与富贵。孙作《沧螺集》卷三称他“从其取画虽势力不能夺,惟以佳纸笔投立案格,需其自至,欣然就几随所欲为可得也”。可以看出他精神境界之高。吴镇的清高、超脱世俗,体现了儒家、释家、道家关于心性修养的合力,这就为明清大量的和他有着相同的儒释道文化背景的士人所看重。其诗画又颇多境界一致、珠联璧合之作,形成了人品、诗品、画品相统一的美学境界,因此后学者甚众。

[1]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3]王原祁.麓台画跋[M]//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上海:世界书局,1984.

[4]汪己文.黄宾虹书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吴镇墨竹画作
闫正国墨竹欣赏
上“班”
图说书法
学生画作欣赏
王光先国画作品
江村《吴镇 秋岭归云》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胸有成竹”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