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思考

2013-04-11王卓尔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馆员学科

王卓尔

(四川文理学院 图书馆,四川 达州 635000)

0 引言

教育和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必然从传统的参考咨询逐步上升到知识服务的层面,从提供一般性的文献服务转变为提供学科化知识服务,并向着专业化、知识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学科化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1 学科化服务的内涵与特点

1.1 学科化服务内涵阐释

学科化服务是介于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之间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它立足于各个既定学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突出发挥学科馆员积极作用,通过信息存取和情报分析,与用户进行一对一连接服务,满足其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信息需求,并帮助其提升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1]学科化服务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服务对象:具备较高知识素养的高校师生.(2)服务目标:为高校师生提供全面准确的指导,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以提升其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为目的,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3)服务形式: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展开面向一线服务,从信息的存取以及情报分析两方面,针对不同的学科或者同一学科处于不同建设阶段采取不同形式的服务.具体形式包括学科资源建设、学科资源导航、学科信息咨询、学科资料查新、学科态势分析、学科发展前沿跟踪等.(4)服务主体:学科馆员或者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的服务团队是学科化服务的主体和学科化服务的执行者.

1.2 学科化服务的特点

高校教学科研的专业化决定了图书馆服务学科化的特点.学科化服务与通常意义下的图情普通服务的本质区别在于:(1)更加注重服务过程对于教学科研的定题跟踪及个性化需求服务.教学科研是图书馆的重点服务目标和对象,在服务价值体系中占据核心价值的地位.学科化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将图书馆信息服务从图书馆端过渡到用户端,根据学校教学需要和科研规划,收集、整理和提供各种文献信息;着重围绕学科设置情况,特别是重点特色学科的建设,开展学科知识深化服务.通过学科馆员主动地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来帮助用户实现学科知识的发现、获取和创新,促使信息服务对教学科研形成强大支撑.(2)更加贴近学科用户对文献信息的专业性需求.服务特点不是无差别的通用服务,服务深度超越了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更强调服务的知识性、专业性、针对性、研究性和即时性,是一种面向内容的专业化的服务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形态.(3)更加深刻了解相关学科发展动态和实时把握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这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交互活动,它不是基于固有资源或系统的服务,而是基于分布式多样化动态资源、贯穿于用户解决问题全过程的跟踪式、动态式的一种主动服务,体现了学科专业服务、信息增值服务.(4)更加彰显资源—技术—服务的科学性、整合性和统一性.它与传统服务方式的区别在于更强调信息获取方式的多元化和信息服务手段的多样化.服务地点不再局限于图书馆,而更多的是到用户中;服务内容不仅是联络、咨询、培训,而是优化用户信息环境,提升用户能力;服务方式更具一站式特点,主要依托先进的学科建设平台这一有效工具来组织多种类型的学科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力度.

2 学科化服务现状分析

2.1 认知上“突围”

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历经了“传统”到“转型”两个阶段.过去由于对自身核心价值以及竞争力的认知存在误区,高校图书馆长期处于被动服务状态,只注重普通服务,服务长期停留在表面,忽略了在服务目标中占据核心价值的教学科研.加之缺乏洞察力,导致主观服务愿望与对象客观服务需求严重脱节,甚至与教学科研一线的实际需求相背离,使信息资源配置缺乏重点和特色.这种现象及其缺陷使开展学科化服务障碍重重,高校图书馆服务者必须在认知上实现“突围”.“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2]这表明,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即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应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及运转模式由此发生重大改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新的信息服务载体,整合资源、挖掘服务内涵、调整服务流程、推行学科化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关注的重点.

2.2 “转型”中起步

学科化服务的诞生是图书馆顺应时代发展、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历史必然.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学科化服务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在服务地点、服务层次、服务方式、服务目标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改进.[3]但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建设嵌入到用户教学科研过程的专门化、个性化、集成化学科服务机制尚在摸索阶段,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及用户信息库的建设还有待完善.(1)图书馆的定位不准,缺乏长远设计与规划.部分高校图书馆过分注重硬件设施的投入,扩充建筑面积、馆藏资源量等,忽略了资源利用、人才招揽以及队伍建设,导致内涵发展不足.(2)缺少稳定的组织和管理,学科化服务只是一种短期的应急行为.由于对学科化服务的内涵理解有偏颇,认为组织一些学历高、具有专业背景的馆员就能开展学科化服务.很少介入学校知识服务系统的各个环节,缺乏对学科队伍的调研与分析,不熟悉学科分布和发展情况,追踪学科研究走向,服务的针对性较差.有任务时集中突击,既无常规,又无常态,来如风,去无踪,使图书馆专业人员的隐性知识没有得到充分外化.(3)服务深度不能与教学科研相伴、形不成对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有的虽开展了面向教学院系、重点学科的服务,建立了专业学科资料库、学科服务平台等,但大都浅尝辄止;服务对象零散,学科化服务未形成规模,专业性、针对性、研究性和即时性的服务相对滞后,工作规律性不强,工作现状与高校读者的需求之间不匹配,读者对馆内提供的学科化服务缺乏共识,严重影响该项服务的开展.[4]

3 加强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建设的思路

3.1 加强学科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要改变目前的不适应状况,必须加强学科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学科化服务高效、有序地进行.包括:(1)建立以学科馆员为骨干的服务队伍,为学科化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在组织机构上,建立适合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学科馆员制度.变咨询馆员为学科馆员、变现有参考咨询部门为学科服务部门、变现有部门坐班制为团队服务制,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服务建制体系.让图书馆专业人员的隐性知识得到充分展现,定点定向为用户提供最大程度的个性化服务,做到资源、馆员、用户、服务四位一体,调节好这四位中的隐形杠杆,实现无缝联接.[5]建立健全学科馆员服务制度,让其从目前单纯依托公共信息源提供通用服务,转向深入学科专业领域,参与学科知识服务系统的各方面.这支队伍要加强用户培训、介入信息资源建设、维护知识服务平台,定期进行参考咨询,使其成为教学科研创新的核心力量.(2)构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为教学及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资源保障.一是在分析、研究图书馆所拥有的馆藏资源、网络数字资源的同时,定期进行相关学科的信息需求调研,紧跟其在国内外的研究步伐,了解各学科专业在高端领域的科研需求.[6]同时对复杂的学科信息内容及内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予以知识化展现,努力将切实有用的信息资源融合到教学科研实践中.二是建立科研个性化信息资源库.按照科学研究的学科、专业、项目、课题等获取、组织、检索、存储、传递与提供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强基于重点学科的特色数据库建设.通过对该学科的发展目标、方向、最新成果以及未来动态的分析,进行相关重点学科的专业知识整合,形成一定的专业特色收藏,为知识用户提供更高层次的学术服务.(3)构建“资源—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学科知识利用与服务体系,为信息挖掘和知识发现提供平台与技术保障.充分利用信息挖掘技术和一站式服务,将面向学科的资源建设、面向用户的技术平台与面向需求的主动服务有机地加以整合.[7]这对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从学科角度进行信息挖掘和知识发现,从而提升学科化服务质量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3.2 实现学科化服务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服务创新是学科化服务创新的核心,笔者对此有以下思考:(1)服务方式多元化.一是打破一对一服务模式,实行一对多、多对多,定点定向的服务,用户可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借阅、预约、咨询、全文信息传输服务等.馆内工作人员也可利用互联网为读者办理借阅手续或同时回复多位用户,使其服务更加机动化,高效化.二是变主动服务为互动服务——学科馆员可通过各种信息服务平台如BBS、飞信、QQ群、博客(微博)、微信、在线客服、电子邮件、滚动公告或新闻组等方式回复用户提问,与他们进行在线交流讨论,为解决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8]甚至在平台上提出学科议论主题,组织在线讨论,通过交流互动,调动用户的积极性,挖掘其深层次需求.(2)学科化服务内容的全面化.拓宽图书馆信息服务范围,丰富其内容,达到多样化和深层化.除指导和帮助读者利用图书馆获得馆藏文献信息外,更要深度开发文献数字资源.学科馆员可凭借熟练的信息搜索技能,对信息进行分类、将情报排列重组,达到序化与优化.力求建立学术信息导航网站,时时丰富与跟进学科前沿相关理念,全方位、高精准地对资源进行集成与展示.通过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收集分析和研究形成二、三次文献,争取更加全面、系统地回答其提出的事实性咨询问题和专题性咨询问题,从而促进人们对开放存取资源的有效利用.(3)学科化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开展学科化服务工作必须借助于各种技术互动平台,需要学科馆员及时充电,改进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检索方式,以求更准确、快速、全面、便捷地获取信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服务手段的最大优势.如重视装备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购买电子出版物、开设电子阅览室、加快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创造开展信息服务的现代化条件等,将服务渗透至用户的网络环境中,建立开放整合、动态定制、协同交互、有机融合各种服务和手段、嵌入科学研究环境中,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发生从零散到集中、从隐性到显性、从游离到稳定、从粗放到集约的实质转变,为用户提供更多信息服务的选择.[9]

4 结语

学科化服务是未来高校图书馆最具潜力的一种知识服务方式,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提升自身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一条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为此,可以预见和期待,学科化服务必将成为未来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的主流.

[1]贺秀英.对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思考[J].新西部,2011(3):138.

[2]祝丽君.西部地级城市新建高校图书馆服务路径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14-117.

[3]胡馨匀,刘晓林.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中的效率与公平[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2):140-141.

[4]甘亚非.“大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面对[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11-113.

[5]吕天然.论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2):113-116.

[6]杨尚通.推行“四个合一”模式,创新特色服务理念[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2):124-126.

[7]张 勇,洪 跃.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创新模式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6):77.

[8]周复生.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6-128.

[9]王卓尔.论外文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困境及解决方案[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2):121-123.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馆员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