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权视角下的进城老人社会适应问题探析

2013-04-11付敏红

社会工作 2013年2期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环境

付敏红

增权视角下的进城老人社会适应问题探析

付敏红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的老人也在逐渐增加。陌生的生活环境增加了进城老人的适应压力,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无权状态。而通过个人层面、人际关系层面、社会层面的增权,可以改变进城老人的无权状态,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进城老人 增权 社会适应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他们的父母,或为帮子女照看小孩,或因无人照顾,也跟随子女来到城市生活。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中国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约占流动人口总量的80%,青少年和老年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国家人口计生委认为,未来20年我国还将有3亿农村转移人口进入城镇①未来20年将有3亿农村人进城[N],华商报http://hsb.hsw.cn,2012年05月04日。。这意味着进城老人会逐渐增多。面对生活环境的巨大变迁,进城老人往往面临着很大的社会适应压力。如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促使他们顺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值得社会各界关注。

社会适应是“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的过程”②中国大百科全书,1991,心理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可见,社会适应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这种适应不仅表现为使自己的行为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而且还体现为具有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社会适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通过个人与环境的不断调适,最终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国外对社会适应的研究,主要是在跨文化适应方面,Searle和Ward等学者认为,跨文化适应可以分为两个纬度: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成功的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满足感与幸福感;二是能与新文化环境中的成员建立友好亲密的关系(吴文丽,2010)。Lysgarrd用U型曲线来说明人来到一个新环境中的适应过程,会经历最初的“蜜月期”,然后会面临位于U型底部的文化休克的影响,只有克服文化休克才能回到U型的顶端,达到适应的状态(陈国明,2012)。陈勃(2010)认为,社会适应的具体内容包括四大方面,即基本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精神文化适应和个人发展适应。欧阳雪莲等(2009)认为,人际交往适应性和角色转换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各纬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李珊(2011)在对农村移居城市老人的分析中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朋友数和经常往来的邻居数越多的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则越强。

以上的研究表明,人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会面临各种不适应状态。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社会经济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的进城老年人而言,他们要达到新的社会适应状态面临的障碍更多、难度更大,从而心理的压力感、焦虑感及无能感更强。进城老人的社会适应程度,既与个人因素相关,也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从增权的角度,分析进城老人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面临的无权状态,探讨从个人和社会各层面增权的途径,提升进城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善进城老人的生活环境,促进进城老人的社会适应。

二、增权理论与进城老人社会工作的开展

(一)无权与增权

增权也称为赋权、增能,核心概念就是“权力”,从个人层面来看,指的是人们拥有能影响和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陈树强(2003)指出:“在社会工作文献中,权力通常等同于个人的适应能力或才能。”“一个人的权力感是和作为人类的积极的自我概念、自尊、尊严感、福祉感是密切相关的。”这种能力不仅客观存在,而且会影响到人们的主观感受,是人们自尊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无权”则是缺乏相应的资源和能力,往往会内化到人们的心中,使人们越来越看低自己,产生消极悲观情绪,更加缺乏适应和改造环境的动机和愿望,从而进一步陷入无权的状态。

增权就是要增加服务对象的权力,但权力并不是由外界赋予服务对象的,而是存在于服务对象身上,强调的是要挖掘和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在增权的社会工作中,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判断会更多地强调服务对象的无权感,主张把服务对象看作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介入的核心是通过提供资源和培养服务对象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范斌(2004)认为:“增权概念的价值取向在于:引导个人、家庭、社区采取乐观的态度,积极参与决策和采取行动来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

(二)进城老人社会工作的增权视角

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认为,人们是在其社会环境中通过与其他人的交往来认识自我的(邬沧萍,1999)。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随着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机能下降、疾病增加、社会角色丧失等,以及社会上一些人对老年人的负面看法,都会使老年人产生年老无用感,越来越贬低自己,造成无权感的恶性循环。从增权理论来看,老年人随衰老而产生的情绪低落并不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向老年人提供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可以减少由衰老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对于农村进城老年人来说,他们进入一个陌生的生活环境,失去在农村时所拥有的资源及社会支持网络,他们的无权感更为突出,更容易产生严重的适应不良。而把增权理论引入进城老人的社会工作,则是强调要切断进城老人无权感的恶性循环,通过提供资源和培养能力,改变进城老人的消极的自我概念,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进城老人的生活质量。

三、无权:进城老人社会适应状态的透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老人进城后的适应状态,笔者在2011年11~12月间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部分农村进城老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问题。选取的调查对象是南宁市青秀区2个社区和西乡塘区2个社区中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1年以上的60岁以上的老人,在每个社区中各选取7位进城老人作为调查对象,对象的选取主要是通过社区居民的介绍。通过对进城老人进行访谈,了解进城老人的城市生活适应情况。

在笔者所访问的28位进城老人中,男性9人,女性19人。年龄分布情况:60~64岁,7人;65~69岁,7人;70~74岁,10人;75~79岁,2人;80岁以上,2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人;初中,6人;高中,2人。来自广西区内的22人,来自外省的6人。移居南宁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帮子女带小孩(15人,占54%),明确表示以后还是会选择回老家养老;二是养老(13人,占46%),认为自己可能会选择在南宁长期居住。在所调查的进城老人中,他们的无权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陌生的生活环境带来的适应压力

进入新的生活环境,由于生活习惯、语言、风俗等的不同,会给人们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Oberg称之为“文化休克”,认为由于离开自己所熟悉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对新环境的不熟悉,会导致人们产生焦虑、困惑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他将文化休克分为六个纬度:压力感、迷失感、被拒(拒绝)感、困惑感、焦虑感以及无能感(陈国明,2012)。对老年人来说,从总体上看,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的衰退使他们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呈现下降的趋势,求新求变的动力减弱,更怕去面对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老人从农村进入城市,面临的是与农村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以往的生活经验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也在消失,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进城老人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生活,更令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思念家乡和亲友,孤独感油然而生。“我不敢自己一个人坐电梯,也不怎么听得懂这里人说的话。城市里又不像农村可以随意去串门,我经常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女,68岁)。”“我在这里也待了五年多,还是觉得太闷了,没人跟你聊天,经常见面的人也好像不认识一样(男,72岁)。”那些来自外省的老人,由于语言和生活习惯跟家乡的差异程度更大,文化冲击感更强烈,所面临的适应压力更大。

(二)角色转变带来的强烈的失落感

角色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角色形成自我概念,获取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回报,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社会期望(邬沧萍,1999)。老人从农村进入城市,角色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自我概念的形成。首先,进城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变化。老人们会觉得城市里的家不是自己的“家”,而是子女的家,由“一家之主”变成了“依赖者、被照顾者”。在传统的农村社会里,老人掌握着丰富的农事和生活经验,在家庭中掌控着经济大权,有较高的威望,但跟随子女来到城市,在知识和技术更新频繁的现代社会中,他们的经验不再是权威,也没有收入来源,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很大挑战。他们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处理家庭事务中的地位下降,这种变化必然会引起进城老年人的心理失衡,产生负面情绪。“现在孩子的吃喝都是按我媳妇说的那一套来做,轮不到我说话了(女,65岁)。”其次,是由繁忙的角色转变成闲暇为主的角色,未能很好地安排角色转变后的生活,更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寂寞感。“在农村,我总有忙不完的事情,来到城里后,我也没事情做,每天闲得慌(男,73岁)。”此外,随着老人生理机能的下降,角色不断丧失或中断,由原有角色带来的成就感也在消失,老人会产生年老无用的感觉。儿女们对他们所做事情的不满意会使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更消极。“我们老了,女婿都不放心把事情交给我做。(女,68岁)”“媳妇总是对我做的事情不满意,孩子也很少给我抱(女,63岁)。”

(三)经济和文化上的弱势而产生的自卑感

进城老人经济地位低,面对较高的城市生活成本,容易产生自卑感。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推进,农村老人也开始享受一定的医疗和养老保障,但这一点保障还远未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所调查的对象中,每月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子女给付的生活费。从农村进入城市的老人,自己没有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子女的供养,在子女经济情况也不太好的情况下,极易产生自卑感。“城市老人好啊,有退休金,我们要靠子女养。如果我每月也有养老金,在家里说话也理直气壮一些(女,64岁)。”

进城老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生活比较单调。在所调查的老人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了7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16.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8.3%。文化程度的高低与进城老人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密切相关,文化程度越高的老人适应程度越高,休闲活动方式也较为多样。一些进城老人觉得自己文化程度低,不敢主动与城市老人交往,很难融入社区老年人群体,对社区活动也不感兴趣。“我不会说普通话,我说的话本地的老人又听不懂,所以我在这里也没什么朋友(女,74岁)。”“小区也有一帮老人跳舞,但我们农村人不会跳,也不好意思跟他们学,怕别人笑话(女,66岁)。”可见,进城老人在文化上的弱势会使他们形成一个消极的自我概念,影响着他们与移入地居民的交往。而与当地人建立良好社会关系是衡量跨文化适应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由于人际关系的障碍而产生的无助感和孤独感

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老年人心情愉悦,社会适应能力更强。如果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则会使他们感觉孤独无助、心情抑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进城老人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家庭中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亲朋好友关系。

进城老人在家庭的人际关系中主要有夫妻关系、与子辈的关系、与孙辈的关系。在所调查的老人中,都把家庭人际关系的好坏作为评价晚年生活是否幸福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所调查老人的情况来看,进城老人的夫妻关系、与孙辈的关系都是比较和谐的,特别是孙辈往往是他们幸福感的主要源泉。而婆媳关系交往障碍则是进城老人人际交往的主要障碍。在农村和城市的家庭中都存在婆媳关系的矛盾,但是婆媳关系不良对进城老人的冲击更大。进城老人抛弃了家乡的土地、房屋来到城市生活,在生理、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弱势,在家庭关系冲突中,他们会更多地感觉到自己“寄人篱下”,无助感更严重。“我每天辛辛苦苦地做家务带小孩,媳妇还经常嫌弃我这做不好那做不好的。我在这里也是很受气的(女,65岁)。”

与农村相比,城市里的邻里关系疏远而冷漠。进城老人与城市老人经济文化上的差距以及现代城市住房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邻里的密切交往,使进城老人在邻里中难以寻找到情感的支持。此外,进城老人的亲朋好友也主要生活在农村,这些都使进城老人的人际交往主要依赖于家庭,子辈孙辈就是他们生活的中心,是他们情感的主要寄托,与城市老人相比,进城老人更依赖子女来维持他们的幸福感。角色是个体与社会连接的纽带,老年期非强制性的角色数量越多,老年人幸福感的来源也越多。“老年人所扮演的非强制性角色的来源越多,就越不会因为失去强制性的角色而情绪低落”(亨德里克斯,1992)。进城老人的角色主要局限于家庭,随着孙辈的长大,子女忙于工作,缺乏邻里和朋友交际圈的进城老人就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四、增权:进城老人社会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

增权理论认为,人的无权状态是可以改变的。无权感的产生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人本身的心态、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更大的环境结构的影响。农村老人进入城市后的社会适应程度与多个方面的因素相关,如老人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代际关系、社区环境等都会影响到进城老人能否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因此,促进进城老人的社会适应,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一)通过个人层面的增权,提高进城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个人层面的增权,是指个人权力感的提高,既包括实际生活能力,也包括个体主观上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控制感的提高。因此,进城老人要转变自己的价值观念,用新的价值观念去调节自身的需求和情绪,顺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1.通过个案和小组工作的开展,引导进城老人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新的生活环境。社会适应不仅是一种行为的适应,更主要的还是一种心理的适应。从农村来到城市,老人面对一种全新生活环境的冲击,既紧张又敏感,面临较大的适应压力。通过个案和小组工作的开展,引导进城老人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面临的各种困难,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

2.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提高进城老人对生活的掌控和适应能力。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差异,会使初入城市居住的老人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对文化程度低的农村老人来说,面临的困难更大。在调查中发现,文化程度高的农村老人,进城后的社会适应程度也相对较高,语言和生活技能方面面临的障碍较小,休闲活动方式也更多样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可以提高进城老人的生活技能,发掘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增强他们对生活的掌控力,降低其无助感。

3.通过激发进城老人的自我效能感,增强他们适应新生活的信心。进城老人随着年龄增大,身体机能也在逐渐衰退,加上进城后面临的陌生环境,年老无用感会进一步强化。通过各种形式激发进城老人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增强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提高生活满意度。调查中发现,进城老人忙于家务、照顾小孩或其他事务得到家人肯定的,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更高。为子孙辈忙碌的过程,也是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他们在其中获得了自我满足感。因此,家人要多给进城老人鼓励,协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支持他们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让他们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去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消极情绪就会减少,自我评价就会提高。

(二)通过人际关系层面的增权,扩大进城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是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张文宏、阮丹清,1999)社会支持既包括人们实际得到的各种客观的帮助,更强调的是人们所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人们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他就会更有信心去应对面临的困难,其社会适应能力就会越强。

1.构建和睦的代际关系,为进城老人提供强有力的情感支持。家人是进城老人最主要的社会支持,调查表明,代际关系良好的进城老人更容易适应城市的生活,代际关系矛盾则是进城老人烦恼的最主要根源。农村老人进城后,一般都是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父母和子女两代人经历的是不同的社会化过程,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子女要尊重进城老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关心和支持老人,帮助他们顺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2.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扩展进城老人的交往网络。面对陌生的城市环境,进城老人的活动空间主要局限于居住区及周围。老人与同龄人之间往往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社区的老人是他们交往的主要对象,因此,需要帮助他们建立与社区其他老人的联系,拓展老人的交往网络。社区可以通过开展老年小组活动的方式,丰富进城老人的生活,增强进城老人的团体归属感,提高进城老人的社会适应力。

(三)通过社会层面的增权,为进城老人的社会适应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适应是个人与环境的互动,除了个人以及人际关系层面的努力外,还需要通过社会政策的制定和社区活动的开展,为进城老人的社会适应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通过社会政策的制定,可以促进进城老人享受公正与平等的社会福利,降低他们的弱势感。可见,通过外部的增权,可以改善进城老人的生活环境,增强他们对生活的控制感,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此外,社区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进城老人的社会融入。在调查中发现,社区的文体娱乐环境与进城老人的社会适应度密切相关,社区的文体娱乐活动是促进老人交往的一个重要中介。社区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组织进城老人和社区其他老人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增进进城老人与社区其他老人的交往。社区老年工作者要了解社区老人动态,主动关心刚进城的老人,动员社区老年志愿者帮助进城老人解决面临的问题。

五、小结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随子女进入城市生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服务关注的往往只是具有当地户籍的老年人,对进城老人的关注度不高。从农村进入城市,老人往往会在新环境的适应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表现为各种资源和能力的缺乏,还会内化为一种消极悲观的心理状态:焦虑、失落、孤独、无助,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又会进一步影响进城老人对新环境的成功适应,使他们长时间停留在U型曲线的底端。为使进城老人顺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减轻他们进城后的无权感,需要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社会工作从各个层面的介入,改变进城老人的无权状态,增强他们应对新环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1]陈勃,2010,《对“老龄化是问题”说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国明,2012,《跨文化适应理论构建》,余彤译,《学术研究》第1期。

[3]陈树强,2003,《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社会学研究》第5期。

[4]范斌,2004,《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学术研究》第12期。

[5]李珊,2011,《影响移居老年人社会适应因素的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第5期。

[6][美]亨德里克斯,1992,《金色晚年》,程越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7]欧阳雪莲,陈勃,罗照盛,2009,《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心理学探索》第5期。

[8]邬沧萍,1999,《社会老年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吴文丽,2010,《论文化休克理论和U曲线假说在跨文化旅居者适应过程中的相关性》,《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

[10]张文宏,阮丹青,1999,《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社会学研究》第3期。

编辑/邹鹰

C916

A

1672-4828(2013)02-0077-06

10.3969/j.issn.1672-4828.2013.02.012

付敏红,硕士,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广西南宁530001)。

猜你喜欢

老年人社区环境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社区大作战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3D打印社区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