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13-04-11蒋毓新

社科纵横 2013年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校园文化

蒋毓新 李 晔 王 颢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旨在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并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高校学生社团文化作为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校园文化现象,对繁荣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建设和发展整个社会文化的进程中,高校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社团文化的内涵,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功能,促进整个文化事业的繁荣。本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总结高校在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实践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并通过对《决定》的学习,领悟《决定》的重要精神,对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和科学化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发展,为繁荣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出贡献。

一、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构成类别

根据不同的角度大学生社团类型有多种划分形式。如果从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出发,按照活动内容的差异,大致归纳为四类社团。

(一)兴趣爱好类。这类社团是以成员的兴趣爱好相同为基础,为满足成员的精神需要、发展一技之长、丰富课余生活而建立的,包括文学、外语、体育、艺术、时尚文化等,成员主要以相同的爱好与兴趣以及情感组织在一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学生通过参与社团彰显个性、锻炼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追求。如大学生合唱团、红学社、轮滑协会、摄影协会、街舞社、COSPLAY 社团等组织。

(二)理论学习类。这类社团是由一些具有相同理想信念、志向抱负和信仰的大学生组建的,方向鲜明、思想性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重要阵地。这类社团在高校社团总数中所占比例不高,但社团成员有着共同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理论水平基本处在同一位置,如马列理论读书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协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党章学习小组、和谐社会研究会等。

(三)社会实践类。主要是以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勤工助学或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为内容而创建的社团,社团成员能够自觉践行社会美德,履行社会责任,在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弘扬“雷锋”精神、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开展活动。如爱心志愿者联盟、爱之翼社团、法律援助社团、环保DIY 等。

(四)学术创新类。这类社团紧紧围绕专业课学习和科技创新,开展学术探讨、学术交流、学术创新和学术咨询等活动,活动内容切合大学生的学习、研究实际和专业背景,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受到越来越多广大学生的喜爱。如大学生“挑战”科技协会、电子协会、计算机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等。

二、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文化功能

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表现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提高文化素认知能力,受到美的教育,并使育人环境得以优化,有助于形成稳定、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1]。

(一)健全学生身心人格

高校大学生社团文化的育人功能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及其形成的环境和氛围来实现的。从大学生社团的存在形式和特点来看,不同与学校的各级党团组织和学生院系和班级,一个自发、愉悦、宽松的氛围环境,能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高等学校传承、传播、创造化的过程就是教化人的过程,因此,大学生社团活动是一个文化活动,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培养心理品质、道德素养、文明行为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竞争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是学生走上社会后备可持续能力的基础。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线,社团成员在社团文化氛围中,通过感染和互动在无形中自我接受教育,在追求共同的目标、发展和锻炼自己的同时,无形中建立了一种互信、互爱、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个人才华得到充分展现,并充分获得质疑、沟通、竞争调解及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思想和集体意识。

(三)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者、实践者和体现者的重要主体,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结构形式、文化品位等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以学生参与为主体,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形成,作为校园文化的创造者、优化者、实践者和体现者,个人价值得到充分肯定,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得到激发。

(四)促进特色文化建设

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的特色建设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高校学生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特点和传统特色,活动内容蕴含着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的价值理念和风格风貌,并不断体现大学文化的继承性和前瞻性,品牌社团作为打造高校精品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传播育人正能量

大学生作为社团活动的主体,有利于树立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形成良好有序的育人环境。良好的育人正能量在潜移默化的社团活动中不断传播,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具有积极的正面导向作用。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中对学生的有效组织和动员,对社团成员实施富于特色的管理和有效的教育手段,弥补了学校在课外期间对学生管理的不足,同时也为学生与学校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学校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吸纳来自群众中的良好建设意见,创建和谐稳定的局面。

三、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社团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社团组织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壮大、迅速发展,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逐步形成,但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也不可避免地使社团文化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现象。

(一)社团管理制度松散,文化活动缺乏持久性

高校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的同时,社团的管理制度没有跟上社团发展的速度,存在社团管理混乱、运行效率较低的问题,缺乏对社团发展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探索和思考,对社团文化的特色挖掘、社团文化的接续传承、社团类型的统筹控制、社团活动监督及社团换届等问题的管理疏忽,这些因素都导致社团活动缺乏持久性。

(二)社团活动层级较低,文化内涵有待提升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内容种类繁多、形式丰富多彩,但缺少对社团文化内涵的挖掘,活动文化层次偏低,活动内容缺少创意,活动影响力的科学论证不够,高水平、有特色的社团活动相对较少,社团活动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吸引力、影响力和生命力不足,这最终会影响到社团的长久发展和良性循环。社团文化活动质量的参差不齐,影响到社团文化活动的效果,更是直接影响着每位社团成员和活动参与者的思想、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否得到真正的提高[2]。

(三)社团类型发展失衡,文化导向须把关控制

高校现有学生社团中,兴趣爱好类、文娱体育类社团数量居多,学术性、思想性社团偏少,社团文化建设中存在重通俗轻高雅、重娱乐轻教育、重形式轻内容的文化导向。一些社团将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变成了迎合大学生的文化需求,甚至出现了非个性化、非审美和非文化的倾向,使娱乐型、消遣型和商业型社团成为当前社团文化的突出特点。

(四)社团经费场地受限,文化倒灌日趋严重

社团文化建设经费场地受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一些学生社团为助推活动顺利进行四处寻找冠名单位,根本不去考证对方是否有合法的身份及资助社团活动的真实图谋,从而给不法商家、问题企业在校园里的粉墨登场提供了可乘之机[3]。有些企业打着用人招聘、就业咨询的旗号,在校园里设立讲坛,宣扬商界的惟利是图,大谈官场规则;有些人借助学术报告会的讲台,在校园里传播劣质文化,校园文化的传统特性已经受到严峻的挑战。这些现象都导致了社会低级腐朽文化向高校校园文化的倒灌。

四、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科学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加大社团文化建设扶持力度,充分挖掘学生社团的主体育人价值

学生社团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高校要加大对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视,通过营造自由、民主、平等的社团发展环境,引导学生社团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社团活动,激发社团成员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发挥学生社团的主体育人价值,促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

(二)加强社团文化发展方向引导,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主流育人氛围

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社团文化发展方向的引导,重视社团发展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创新,为社团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营造学生社团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导向,保证社团文化发展方向的正确性。通过党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导师指导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社团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确保社团活动的正确方向。

(三)提升社团文化建设内涵,不断增强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从组织目标与个人目的高度契合的角度来看,学习型组织应是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方向对提升社团活动的层次,增强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着积极的作用[4]。高校应该以建设学习型社团组织为龙头,全面提升社团文化建设内涵作为加强学生社团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及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增强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引领学生社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积极借鉴社团文化优秀成果,努力打造学生社团品牌活动

美国高校普遍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在课外或非学术活动中的个体发展,他们的社团不仅繁多,而且承担了许多社会义务,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教育青少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我国高校社团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社团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促进我国高校的社团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对学生社团活动模式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强化活动品牌意识,努力打造社团活动的精品,促使校园社团文化活动逐步朝着“精品化”、“品牌化”的趋势发展,带动社团活动文化品位的提升。

五、结束语

高等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从健全制度、经费保证、活动场地、教师指导和精神支持等多个方面创造条件,努力营造社团健康向上发展的和谐氛围,充分发挥社团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繁荣校园文化和培养学生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动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1]刘海军等.对新时期学生社团的再认识与管理[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3(10):38.

[2]张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社团文化建设[D].上海师范大学,2010:18.

[3]王志峰.大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6:25.

[4]廖颖.德育视角下的高校社团文化建设途径探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28.

[5]张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社团文化建设[D].上海师范大学,2010:41.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校园文化
缤纷社团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