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3-04-11王淑霞
王淑霞
(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22)
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实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三年多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学术探讨和研究的实践过程,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整个的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笔者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切实感到存在一些问题,如选题过程中的选也匆匆、改也匆匆,等等。而在历史学的教学研究方面,鲜有人对此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关于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这一问题,已经发表的文章分别侧重如何建立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监控体系或如何选题、搜集资料、写作等,而本文试图对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不当
论文选题是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环节之一,好的选题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与此同时,选题也应该是学生对三年多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是自己对某个感兴趣问题的进一步研究。选题应该首选自己熟悉且能发现已有成果薄弱之处的题目,也就是对所选题目的研究“行情”较为熟悉,但现实中却并非如此。现实中常见的情况是,当要求学生上报他们要写的毕业论文题目时,很多学生是随便想了个题目就报上来,而非因为自己大量阅读了这方面的资料,有所感而提炼出的题目。这样没经过深思熟虑报上来的题目肯定需要彻底修改,如有的学生报了这样的题目“山西移民史”、“鸦片战争的影响”,等等。诸如此类的题目要么太大,要么太俗,很少能发现有大小适中,难易适度,角度新颖的选题。很多同学选题时现去网上搜集论文,觉得哪个论题写得文章多,资料较易搜集,就选什么题目。有的在选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变换题目,使得真正用于写文章的时间很少。有相当多的学生交上的题目根本算不上论文题目。在论文选题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得真是选也匆匆改也匆匆。正如俗语所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教。平时不注意积累,临时亦难出好题目。
2.论点提炼艰难
当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搜集大量资料后,就需要认真阅读、分析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整理、思考,提炼出观点,这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概括、总结、推理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论点的科学性、客观性、创新性。所以,解读材料的过程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正如毛主席所说:“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1](P291)但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学生要么概括不出论文的观点,要么表述观点不准确或叙述啰嗦。总之,缺乏论点所应具有的简洁和凝练。
3.写作格式的不规范
学校为了监控毕业论文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规范的内容非常详细,包括论文标题、摘要、正文等各部分的字形、字号,注释、参考文献的制作等,对很多细节都做了具体的规定,指导教师也把“规范”发到每个同学的邮箱里。但很多学生偏不按照要求去做,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表面看来,这些都是琐细问题,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只需按规定做即可,不需什么创造性劳动,但学生却做不到不折不扣的执行。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这些所谓小事都做不好,还能期望他做成什么大事?许多同学可能认为这些都无关紧要,但恰恰是这些小节反映出学生心态的浮躁,对毕业论文的轻视,精益求精精神及责任心的缺失。所以,海尔集团总裁说的一句话非常好,即“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二、问题形成的原因
毕业论文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1.学生心态浮躁,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这种风气自然也对学生产生影响。部分大学生逃课或上课不认真听讲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学生一迈入大学的门槛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学习劲头锐减,没有了追求和理想,生活得自由散漫。认真读书,勤奋用功的学生较少。对平时不重视学习的学生而言,他也不可能对毕业论文高度重视。再加上,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一般都安排在四年级最后一学期,该学期面临着最重要的问题——就业,还有考研复试、各类就业考试等,这使得学生用在论文上的时间很少,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有的甚至在单位边实习,边做论文,写论文好似已经成为副业,这种状况下完成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出现上述问题实为必然。
2.处罚措施落不到实处
学校为保证论文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监控措施,如“毕业论文工作管理规定”、“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论文质量评价方案”等。在这些规定中也有处罚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很难落到实处,譬如:当指导教师对个别写作太差的学生试图严格按规定办理时,学生就会找老师、领导痛哭流涕,哭得让人心生可怜之情。同情之心一旦油然而生,规则就可以跨越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使得学生有恃无恐,自认为不管怎样,都能过关。管理上缺乏杀一儆百的效应。假如给那些个别论文质量太差者以处罚,会大大提高一般学生对论文的重视程度,会使许多人不再心存侥幸,得过且过。目前学生的功利意识很强,必须将一些严格要求落到实处,他们才能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论文的写作,假如写得不好仍能通过答辩,这对学生论文质量的提高有害无益,只能使得届届学生口口相传,浮躁的学风一旦形成习惯,那是很难改变的。若是每年都有学生因论文质量太差而不能毕业,对矫正或遏止学生浮躁的心态应有一种震慑的作用。所以,从各级领导到指导教师假如严把论文写作、答辩关,不迁就学生的某些不合理要求,严格按各种规章制度办事,毕业论文的水平肯定会有提高。反之,若不能对学生严格要求,甚至写好写坏都能通过,会严重挫伤那些认真写作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整体写作水平的提高。
在措施落实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体现了教师、领导对待个别学生的态度。一些人站在学生的角度认为学生也的确不容易,既需写论文又需找工作,且找工作也有最佳时间,错过招聘的时期就业更难,这些考虑使得那些处罚措施仅停留纸上,难以落到实处。学生看不到被处罚的先例,自然不会把心思用在论文上。
3.客观因素
造成学生毕业论文出现许多问题自然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
第一,虽然历史系学生不多,但教师更少,全部教师都上阵,平均每个教师也需指导7、8个学生,有的多达十多个。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在不耽误正常教学科研的情况下)指导7、8篇毕业论文,应该说工作量不小;再加上,有的学生选题的内容和指导教师研究的方向不一致,使得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是那么得心应手。
第二,图书资料的限制。作为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地方性大学,文科尤其是历史不受重视是情理之中的事。这使得关于历史学方面的图书资料较少,尤其是世界史更少。即便有学生选择世界史方面的论题,在校内也找不到基本的研究资料,更别提原始文献了。这对论文的写作是个很大的制约。图书资料的缺乏不仅仅影响到论文的写作,更影响到学生平时的学习,如果图书馆世界史方面的书少,学生平时也就较少涉猎这方面的书了,选题时也自然不会选世界史方向的问题。世界史资料的缺乏导致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中国史,虽然中国史的书也不是太丰富,但毕竟好于世界史。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毕业论文的写作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实践过程,它是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大学四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平时的教学与最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割裂开来,所以,可以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放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解决,使前期的教学环节与后期的论文写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既使前面的教学有针对性,也有利于后面论文写作的开展,也就是说,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途径就在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具体而言,切实可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帮助学生“孕育”选题。这可以通过两个步骤实施:一是在低年级如大二下学期就可让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学生讲些论文写作方面的具体问题如:学术史的梳理、论文的选题、写作的体例与规范、论文的写作与表述等。这些讲授不必占用很多时间,以讲座的形式把论文写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传授给学生。这种讲座也可以是互动式的,由教师解答学生在日常学习、写作中碰到的问题。与此同时,超星名家讲坛也有些关于论文写作的视频,如北京大学李剑鸣教授讲的“‘大’与‘小’的关系及其他——漫谈史学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帮助学生及早了解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领会运用;二是任课的专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注意发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某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这种引导实质上就是帮助学生培育毕业论文的选题,这可使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到时不会那么匆忙。
第二,增加课堂讨论的时间。课堂讨论对教师、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论水平都是一个检验,若要成功举行讨论课,需要教师提出的确能激发学生思维、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围绕着该问题搜集资料,提炼观点,然后再到课堂上表达观点。譬如,关于一战爆发的原因,除了说明教材上特别强调的垄断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一根源外,可让学生课下探究导致一战爆发的其他因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以提出“民族主义的恶性膨胀”等各种其他原因。这可以推动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阅读资料、总结观点,既提高了写作能力,也提高表达能力。
第三,每门专业课的教师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需要精读的书目,要求学生一学期写一篇读书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所读书籍有什么特色、哪些观点有新意、得到了什么启示、发现了什么问题,等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促使学生认真阅读几本书,另一方面也可为未来的论文写作积累问题、素材等。
第四,点评平时的小论文。一般而言,每门专业课教师都会布置学生撰写关于本课程的小论文作为作业,但很少有老师在看了学生的论文后,对论文进行点评。也就是说,对学生平时的论文作业存在哪些问题,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反馈信息,这样的作业学生收获不会很大。教师在课堂上将小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给学生,以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为例讲解论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更能增加学生的兴趣且能切中问题的要害。通过点评,使学生了解熟悉论文写作规范、写作中的注意事项等。
第五,将毕业论文开题的时间适当提前。史学论文写作最基本的工作是搜集资料,阅读文献,这些工作课余时间都可以进行,所以,对于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把选题提到四年级上学期进行,可使学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搜集阅读资料、构思框架、修改润色等,教师也有充足的时间指导。这既解决了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与找工作相冲突的矛盾,也为写作毕业论文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有助于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在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盛行、阅读能力下降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历史学专业的教师,我们还是要对本专业的学生强调:平时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看书思考,做好知识积累的苦功,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人们常说厚积薄发,有的学者还将厚积与薄发之间的关系定为“一桶水和一滴水,三年功和三分钟的关系”。[2]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倡导学生做好“厚积”的工作,多读勤思,只有这样,才会有毕业论文的“薄发”。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卷一,四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李世洞.也谈厚积薄发[J].美国史研究通讯,199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