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文化研究

2013-04-11李卫东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大学生

李卫东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了到202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由此推断,当代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将会进入到一个崭新发展的历史阶段。

1 大学体育与大学文化

大学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既是传承文化最重要的场所,同时又是创新文化最重要的源泉。大学不是单纯适应社会的产物,而是开启智慧、追求真理、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重要场所,担当起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神圣使命[1]。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优秀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而作为高等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体育,是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形成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它具有公认的人文价值,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手段;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在培养既有强健体魄,又具有现代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并有实践能力的开拓性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在西安交大建校115周年发表演讲时就曾说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是其他知识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体育精神和文化对年轻人的心智成长和行为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从此角度上讲,大学体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功能,是大学文化传承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

2 大学体育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2.1 大学体育文化的内涵

大学体育文化的内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去理解。从广义上讲,大学体育文化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人造环境中,为校园社会团体公认、共有、共享的所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方式文化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学校运动场馆、器材设施、体育报刊和体育科研、体育教学、训练等物质文化和由学习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规范、体育价值观、体育舆论等精神文化以及以规章制度、运动团体组织和张贴体育海报等的方式文化[3]。从狭义上讲,大学体育文化主要是指大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等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思想、精神和品格。其核心价值在于参与者所感受到的体育运动或体育活动中所蕴含的人文理念、道德修养、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上等方面的熏陶和教育[4]。大学体育文化是大学文化中最活跃、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对大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活动。

2.2 大学体育文化的功能

大学体育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物质文化的功能。体育物质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大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多年提炼、沉淀而孕育出的大学体育哲学、格言和运动口号,以及体育人文景观、体育标志性人物等对大学生们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肌体所产生的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一系列的适应性良好反应,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的功能。2)体育核心价值的功能。体育核心价值的功能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尤其是在运动竞赛活动中所受到的“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公平公正的道德理念、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价值取向”等精神文化方面的熏陶和教育[5]。重视挖掘、弘扬、发展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发挥体育文化核心价值的功能,对于丰富大学文化、内化大学理念、弘扬大学精神、凝炼大学思想内涵等有着重要意义。

3 大学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路径

3.1 体育教育工作者与组织者的言传身教

体育教学和运动竞赛除了有效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外,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进行体育精神文化的传承。反过来一经形成的体育精神文化,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运动竞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精神能使人的精神得以升华,使人的价值得以确证,尤其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竞赛活动,能够使大学生们在争取集体荣誉的过程中,体验到作为集体成员的一种尊严,融洽人际关系,锻炼集体协作精神,激发他们的热情,沟通他们的心灵[6]。

体育教育工作者与组织者在体育教学或运动竞赛的组织中直接面对广大学生,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地影响。因而,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与组织者在体育教学或运动竞赛中首先应转变观念,要树立通过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品格和精神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其次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进大学体育教育和体育竞赛的观念与方法,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并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掌握终身体育知识和技能。

3.2 体育榜样人物和运动哲学的潜移默化

体育榜样人物是一所大学体育文化的重要体现,因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两所高校就非常重视对该校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群体的正面宣传,在这些大学的官方网站上可以很容易地查到体育人物的个人档案。哈佛大学在其官网上还设有专门的体育英雄榜,榜上所列全是该校出类拔萃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他们一部分是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和名次,为哈佛大学或者美国争得了荣誉的一些人;另一部分是取得了体育比赛成绩和学术成果双丰收的英雄们[7]。这些体育榜样人物激励着哈佛大学的广大师生投身于体育运动。

运动哲学是一所大学体育文化的重要标志,国外的一些高校都有自己的运动哲学,并凝炼成富有代表性的体育口号。哈佛大学的运动哲学和体育口号可以概括为:“人人参与,赢得荣誉,创造历史,体学兼优”[8]。耶鲁大学的运动哲学和体育口号可以将其概括为:“人人参与,培养人才,凝聚共识[8]。”概括而言,哈佛和耶鲁的运动哲学均认为,“富有挑战性的、愉悦的课外活动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运动属于所有人(Aihletics for All)。”这些鲜明的运动哲学和体育口号对体育文化的传承起着潜移默化地作用。因而,各所高校在大学体育文化传承中,除了要注重对学校体育榜样人物及其英雄事迹的宣传报道外,还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凝炼出富有代表性和易于传播的运动哲学和体育口号,为大学体育文化传承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

3.3 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的熏陶教育

体育场馆、设施器材以及体育建筑等作为大学体育教学和大学生们参加课外锻炼的物质载体,其好坏不仅直接渲染出大学校园的体育物质文化环境氛围,而且能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感受到体育物质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教育,从而对学生心灵产生冲击和引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向往。具体来说,这种体育物质文化环境对大学体育文化传承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其外观性,这种外观性能较大激发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豪感;其次体现在其实用性,这种实用性能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运动需求,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运动中增强身体机能,提高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再次呈现在其丰富的想象性,这种想象性能使学生受到一种体育美的熏陶和健康向上的教育。因此,各所高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充分利用校园的空间,开辟好学生的活动场所,并对场馆设施进行合理布局,提高场馆的利用效率,增加和改善学校体育的基础设施,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传承体育文化创造有利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条件。

3.4 体育制度文化的建立健全

体育制度文化是指在体育教学、娱乐、竞赛等活动中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规程和行动准则。大学体育制度文化是在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通过条文固定下来,要求大学生共同遵守的制度文化体系。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概括性和规范性等基本特征。形成制度文化以及遵守制度文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文化沉淀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体育制度文化对大学生的体育思想和行为具有调节、约束、规范和导向作用,它能引导大学生在约定俗成的规则下进行竞赛和竞争等一系列竞技较量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因而,各所高校要加强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为大学体育文化传承营造出规范有序的制度文化环境。

4 结语

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思想、人文理念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官本位思想正在侵染纯洁的象牙塔。大学体育文化对于凝炼大学文化特色、丰富大学文化内容、发挥大学文化功能、弘扬大学精神、深厚大学底蕴,重塑大学形象都将发挥重要作用[9]。因而作为大学体育文化传承的引领者——大学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师在大学文化价值观构建、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和传承等方面的神圣职责和庄严使命;同时应该加强学习和主动参加培训,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的文化人,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才能在大学体育文化传承中起主导作用;再者在从事体育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思想和情感,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教育对人格完善和素质培养具有的重要促进作用。只有这样,大学体育才可能真正成为大学文化传承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大学体育文化内涵和功能也才可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1]孙华清.奥林匹克精神对我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44-45.

[2]郑南宁.大学要培养体育精神[N].人民日报,2011-4-15.

[3]周爱光,宋亨国.对体育文化内涵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0,25(4):10-12.

[4]蒋国勤,翟 春.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6):37-40.

[5]潘绍伟.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体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4(4):7-10.

[6]胡启良,兰自力,王云玲.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2):70-73.

[7]姜志明,刘甄悦.中外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9):105-108.

[8]夏晓勤,蓝劲松.中美两国大学体育文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10):47-51.

[9]王月芝,李照和.大学体育文化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54-56.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