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补光措施对阿克苏红富士苹果色泽及品质的影响
2013-04-10努尔妮萨托合体如则李建贵陈辉煌牛真真王海儒
努尔妮萨·托合体如则,李建贵,陈辉煌 ,侍 瑞,杜 研,牛真真,王海儒,赵 蕾
(1.新疆农业大学a.林学与园艺学院;b.科研管理处,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林业科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果实的色泽是水果果实外观特点的重要体现,所以,果实的着色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采用补光措施是解决果实着色过淡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果实套袋起源于20世纪初的日本,最初用于防治梨和葡萄的桃小食心虫,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果树栽培的一项常规技术,用于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和实现无公害生产。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山东率先引进该技术。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果实套袋可促进果面着色,提高果面光洁度,预防病虫害及降低农药残留,是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品、扩大果品外销、提高果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保持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1-3]。生产实践和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套袋在提高果实外观品质的同时,对其内在品质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套袋果实中的糖、酸和V c等含量下降,风味变淡[4-6],并且阿克苏苹果还存在套袋后果色过淡等问题。文中试验采取套袋结合摘叶转果及铺反光膜措施,系统研究了这3种措施对红富士苹果的色泽及内在品质的影响情况,以期能提高阿克苏苹果的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解决套袋后其着色过淡的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处理
试验于2012年5~10月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三分场进行。试验地的土壤为砂纸壤土,管理水平中等。试验品种为红富士Malus domesticaBorkh.cv.Red Fuji,授粉树为嘎啦Malus domesticaBorkh.cv.Ga La。2003年种植,株行距为4 m×5 m。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1即果实套袋;处理2即果实套袋+摘叶转果;处理3即果实套袋+铺反光膜;处理4即果实套袋+铺反光膜+摘叶;处理5即无任何处理,用作对照。每个处理各选2 棵树进行。
果实套袋:于花期后第50天,选择晴天上午11点至下午8点以前,选定幼果,进行套袋。先用手将纸袋底部打一下,使纸袋膨胀起来,然后撑开袋口,托起底部袋口,使两底角的通气放水口张开,而后用左手两指夹着果柄,右手拿着纸袋口下 2~3 mm 处,把果实套入袋中部开口基部,再按顺序向中部如折扇方式叠袋口,最后于线口上方连接点处撕开,将捆扎丝反转90°,延袋品旋转一周扎紧袋口,并适当使袋口尽量靠上,按近果台部位,将袋牢牢固定在果柄上,果实悬空在袋中,以防袋体摩擦果面[4,7-11]。
采前摘叶转果:在果树摘袋后、铺反光膜前,摘除果实表面和果实周围遮阴的叶片,摘叶量以20%为宜,使树冠下透光量达到30%。摘袋后5~7 d用手托住果实,轻轻地朝一个方向转动90°~180°,即将原来的阴面转向阳面,用窄透明胶带将其固定在邻接枝条上,以防果实回转。摘叶、转果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避开晴天的上午,以防日灼[9-12]。
铺反光膜:试验使用红旗坡农场场部指定的反光膜,在摘袋后、处理树种树盘内,各铺一条长幅反光膜,并把四周用石块固定好[9-13]。
果树成熟期,于树冠的1/3处,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外层和内膛平均选取6个苹果,带回实验室,测定其色泽及品质指标。
1.2 果实色泽及品质指标的测定
1.2.1 果实着色指数的测定
果实着色的5级分级标准为:0级,果实不着色;1级,果面着色1%~30%;2级,果面着色30.1%~60.0%;3级,果面着色60.1%~90.0%;4级,果面着色90.1%以上。果实的着色指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着色指数=Σ(每级果数×代表极值)/(总果数×最高级数)×100%。
1.2.2 果实色差的分析
用美国产的D25A-900色差仪,在每个果实的四面分别进行测定,以自动测量的平均值为此果实的色差值。其中,L表示光泽度,a表示红绿程度,b表示黄蓝程度,a/b表示红绿、蓝黄的比例[14-16],如图1所示。
图1 L、a、b色差表示系统的平面图Fig.1 L, a and b color difference system plan graph
1.2.3 品质指标的测定
果形指数: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的纵、横径,以果实纵径和横径的比值表示,取平均值。用电子天平测定单果质量;用WYT手持折光仪测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按照GB/T 12456-2008测定总酸含量;按照GB/T 5009.7-2008测定还原糖含量;按照GB/T 5009.8-2008测定总糖含量;按照GB/T 5009.86-2003测定维生素C含量。
1.2.4 数据处理
利用 SPSS17.0统计软件和 Excel 200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绘制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补光措施对果实着色的影响
不同补光措施对果实着色指数的影响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处理1的着色指数最低,为66%,与处理5的着色指数相差了10%,与处理4相差了33%,与处理3相差了27%,与处理2相差了18%,这说明,套袋能使果实着色程度降低;处理2的着色指数为84%,与处理4相差了15%,与处理3相差了9%,这说明,铺反光膜对果实着色指数的影响比摘叶转果对果实着色指数的影响要明显些;处理3的着色指数为93%,与处理4相差6%,这说明,套袋结合摘叶转果和铺反光膜,对果实着色的影响最为明显,能使着色指数提高至99%(全红果)。
2.2 不同补光措施对果实色差的影响
不同补光措施对果实色差的影响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处理5的光泽度(L值)最小,和处理1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与处理2、3、4之间无显著差异;据果实套袋后的光泽度(L值)的平均数来看,与各处理的果实着色指数成反比,越红的果实越不亮。处理3、4的红色程度(a值)显著高于处理1、2、5;据其平均数来看,处理4的红色程度(a值)最高,进一步说明了套袋结合摘叶转果和铺反光膜对提高果色泽的影响非常明显。处理5的黄蓝(b值)程度最大,与处理4有显著性差异,处理2与处理3无显著性差异,与处理1有显著性差异。处理4的红黄比(a/b值)最大,与处理2、5有显著性差异,处理1与处理3无显著性差异。
表1 不同补光措施对果实着色指数的影响Table 1 Effect of different supplementary light measures on fruit color index
2.3 不同补光措施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不同补光措施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各处理的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VC、总糖的含量,处理5的最高,与处理1相比,其下降的幅度比较大,与处理4相比,也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明显;处理2与处理3之间比较,处理3的可溶性固形物、VC、总酸、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比处理2的高;处理4的可溶性固形物、VC、总酸、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比处理2和处理3的高。
表2 不同补光措施对果实色差的影响†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supplementary light measures on fruit color difference
表3 不同补光措施对果实品质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different supplementary light measures on fruit quality
3 讨 论
果实色泽的漂亮程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水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套袋在提高果实外观品质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却降低了果实的内在品质[3,6,8]。套袋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袋内特有的“微域环境”影响着果实发育进程及品质形成。套袋改变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某些不良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幼果的刺激和损害,提高了果面的光洁度[5]。对阿克苏红富士苹果进行套袋处理后,果实的亮度明显提高,但出现着色过淡现象,而不套袋又会使果实的外观品质下降,影响市场价格。文中采用3种不同的补光措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只套袋使果实着色程度降低,套袋结合摘叶转果及铺反光膜不仅能够解决果实套袋后着色程度下降的问题,同时也能明显提高果实的内在品质,其主要原因是果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主要吸收了蓝紫光和红橙光,叶片反射和透射的光主要是绿色光段。所以在树冠下层和内膛,不仅光照强度弱,而且光质也差,多为不能被利用的绿色光段,而来自反光膜的光是太阳直射、散射到反光膜的全波光,这就改善了树冠中下层和内膛的光质。果实着色时需要得到蓝紫光和紫外光的照射,才能促进花青素(红色)的形成,所以铺反光膜能促进下层果和内膛果着色,也能够提高其品质,而对果实大小及果形指数无明显影响。
在试验过程中还发现,提高果实色泽及品质的方法除了采用补光措施以外,树形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今后可以把补光措施结合树形开展研究,得到高品质及高产量的富士苹果。除此之外,袋内微域环境也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4 结 论
1)套袋能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也会使果实的内在品质有所下降,而采用套袋结合摘叶转果和铺反光膜的补光措施既能较好地解决单纯套袋影响果实内在品质的问题,又可提高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还原糖、总糖和Vc的含量。
2)阿克苏红富士苹果套袋后颜色过淡,而将3种补光措施结合起来应用就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全红果。
参考文献:
[1]王占君,田广辉.不同品牌纸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J].北方果树,2009,(3):13.
[2]王丽萍,李广荣,卫振和,等.不同套袋类型对富士苹果果实生长效应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1): 52-54.
[3]周长梅,韩永霞,杨秋凤.套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影响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7,(1):7-9.
[4]王少敏,高华君,张晓兵.套袋对红富士苹果色素及糖、酸含量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2,29(3):263-265.
[5]王少敏,高华君,刘嘉芬,等.套袋短枝红富士果实内含物及果皮色素的变化[J].果树科学,2000,17(1):76-77.
[6]范崇辉,魏建梅,赵政阳,等.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J].园艺学进展,2004,(6):121-125.
[7]王文江,孙建设,高 仪,等.红富士苹果套袋技术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19(4):28-32.
[8]刘建海,李丙智,张林森,等.套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和农药残留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1(增刊):16-21.
[9]孙建设,马宝焜,章文才.富士苹果果皮色泽形成的需光特性研究[J].园艺学报,2000,27(3):213-215.
[10]李振艳.影响苹果色泽发育的因素及提高果实着色的措施[J].烟台果树,2005,91(3):41.
[11]冯国聪,黄宝坤,付海玉,等.影响苹果色泽的因素及提高果实着色的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09(17):23-24.
[12]孟凡杰,仇志伟.苹果着色几种方法[J].造林与经营,2011,(1): 15-17.
[13]夏国海,杨洪强,黑铁岭,等.苹果树盘覆盖灰色反光膜的微气候与生理效应[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3(增刊):102-106.
[14]严 俊,林 刚.测色技术在茶叶色泽及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一)表色系的选择[J]. 茶业通报,1995,17(1):7-9.
[15]郭天文.色彩学与齿科色彩学[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0, 6(3):168-169.
[16]赖凌凌.福建名优绿茶品质与工艺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