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专题研究:对关于毛泽东思想几个讨论的解析

2013-04-10李洪君

河南社会科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主义

李洪君,秦 龙

(1.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2.大连海事大学 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无论是作为一种崛起的政治组织——政党,还是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必须确立起一套适合自己国情的理论体系——意识形态,这是现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毛泽东思想的概念早在1943年就已经被提出,而且在中共七大上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但是在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却一直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这些争论主要集中在为什么不称毛泽东主义而称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究竟属于中国共产党人整体还是属于毛泽东个人、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基础还是主流等,笔者在本文中,综合各方见解并结合党的文献资料,尝试对上述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一、是毛泽东思想还是毛泽东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系统、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在向世界上传播的过程中,大体上都经历了结合各民族政治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俄国政治实践结合的产物是列宁主义。按照这样的逻辑,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也必然产生出一个被称为某种主义的具体理论形式,以构建该国或该党的意识形态或旗帜。中国共产党确立自己的指导思想或意识形态也经历了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献来看,最早使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的是张如心,他在1941年《共产党人》杂志上发表文章《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个概念。以此为开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的一些重要成员,如朱德、王稼祥、李维汉、叶剑英、陈云等在不同的会议、文章中都对此进行了概括和阐释,他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毛泽东思想是一种理论形式,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特殊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所不同之处在于提法的差异,大体上有“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的理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等几种不同的称谓。

最早提出并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家王稼祥。1943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22周年之际他在《解放日报》上撰写了一篇题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的纪念文章,文中第一次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一提法,他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实际经验相结合的结果。”[1]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王稼祥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概括为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在刘少奇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并做了科学的阐释。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刘少奇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不仅得到了科学、准确的界定,而且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式基本形成。

在中国共产党内,也有人主张将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主义来表达,比较典型的是首任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他在向中央政治局的申请中准备提“学习毛泽东主义”。毛泽东在给吴玉章的回电中明确表示不能将“毛泽东思想”改为“毛泽东主义”,要学习的主要是马恩列斯等经典作家的理论,同时也要学习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经验的理论》小册子,而不能只学毛泽东的思想和理论。

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为什么没有采取传统的“主义”表达方式,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而是采取了“思想”的表达方式?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是因为毛泽东的谦虚态度。1943年开始,毛泽东思想等提法逐步推广之后,毛泽东认为自己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全成熟,理论体系还有待完整,比较成型的只有相关部分内容[2]。其次,毛泽东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下,“主义”不能太多,否则便给人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他举例说,苏联已经有了一个列宁主义就没有必要再搞一个斯大林主义了,那样的话就成两个主义了,在他看来,世界上已经有了几个“主义”了,如果中国共产党再将中国革命的思想、路线和政策搞出一个什么“主义”来,对中国革命实际上是不利的,为了避免“另立门户”的嫌疑,如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个“总店”的话,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还是作为这个“总店”的“分店好”[3]。再次,毛泽东认为如果将毛泽东思想改为毛泽东主义,就可能造成把马恩列斯毛并列起来,因为我们党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还比较低,我们的理论主要是关于我们一个国家的革命实践的,一旦并列起来,给人的感觉似乎我们自己可以主宰一切了。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经验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理论之间的关系不是主人和陪客的关系,而是一种师生关系,我们的身份是学生。这也就是说,如果使用“毛泽东主义”,就意味着和经典作家平起平坐了,或者至少变成一个序列的理论了,因此也就不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了。

二、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理论结晶还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自从王稼祥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后,逐渐被共产党领导层所接受,但是在对这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上却存在着差异——焦点是这个理论究竟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还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成果。王稼祥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含糊不清的,在他的文章中有的地方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有的地方用“毛泽东思想”。

周恩来、刘少奇、罗荣桓等人在论述该问题时都曾把毛泽东思想等同于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本人在延安时期一直到1956年中共八大前后,也认为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特别是50年代党的文件和报刊文章中,很少看到“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虽然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工作的根本指针,但在中国共产党八大通过的新党章中,却没有出现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即指导思想这一规定。分析其原因,根据学者所做的相关分析,主要有缺乏准备说、谦虚谨慎说、防止个人崇拜说和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说等主要解释[4]。

从中国共产党人对毛泽东思想的表述和使用来看,基本上还是把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来对待的,这是对其进行权威解释的基本逻辑。1942年7月1日,朱德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多年的斗争中,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就是能够正确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因为在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一种适合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理论”。显然,他所强调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理论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经过21年的探索和努力才总结出来的,这个结果应该归功于中国共产党整体。当然能产生这个理论结果是与党的领袖毛泽东分不开的,文中特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了自己“最英明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他不但精通“马列主义的理论”,而且善于把“这种理论用来指导中国革命步步走向胜利”[5]。这里的意思很明确,毛泽东是全党的领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理论之形成他功不可没,毛泽东是精通理论并善于利用马列主义理论的典范,但他毕竟是属于全党的。

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王稼祥阐释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形成有两个背景,一是同国外国内敌人的斗争,一是同共产党内的错误思想斗争。正是这两个背景下才“生长、发展与成熟起来的”。他重点分析了毛泽东思想得以产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即外部条件——同国外和国内的敌人斗争的经验总结,内部条件——共产党内部各种错误思想。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整体所面临的政治环境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组织讨论毛泽东思想。当然文章也说明,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本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所作出的努力在许多方面是创造性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个创造性的理论才冠以毛泽东的名头,而不能称为其他的什么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种新创造,是他们的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实际经验相结合的结果”[1]。对毛泽东思想的这个表述基本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对它的经典表述。

1945年4月20日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到1945年这25年间的工作指针一直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中结合的代表。”该决议特别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不仅产生了党的领袖毛泽东,而且“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这个决议明确指出了毛泽东在党内的代表性,也明确了党在奋斗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及其思想体系。

三、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主流还是基础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创造性地发展出一套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这样就涉及作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的改革开放时期的意识形态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问题成为近年学术界争议较多的热点问题之一,理论界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应的解释。目前,学术界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至少有四种主要说法,即“非包含”说、“包含”说、“继承发展”说和“多重关系”说[6]。“非包含”说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解释,一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从而产生了两个理论体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二是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来区分;三是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进行区分,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起点应该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包含”说则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该始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早期实践和理论探讨,并且作为特色理论的基础。“继承发展”说则强调两个理论体系之间的传承关系。而“多重关系”说则认为不能将两个理论之间的关系简单地归结为包含与非包含的关系,而是要根据理论内容进行相应的关联。

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理论刊物《求是》上发表了题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的文章,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文中表达了这样一种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重大战略思想,既继承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又在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发展了这些重要思想成果。文章指出,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所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的论断,已“从根本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的内在联系说清楚、讲明白了”。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澄清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态度和立场。此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对毛泽东的功绩作出了公正客观的评价,认为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挽救革命,并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中国人民指明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可能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心中的领袖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毛泽东思想也是公认的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7]。

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文件,不论是有关党的历史问题的决议,还是党的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都没有否定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并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将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来对待的,并明确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十七大政治报告也明确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是宝贵的政治财富,尤其是将它们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显然已经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间是理论创新与思想基础的关系。

显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笔者看来,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文件已经说得很清楚,并没有必要做更多的解释,那样反倒给人一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感觉,这两个理论体系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联系和共同的基本价值取向。毛泽东平生最讨厌的就是教条主义,而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发展、不断变化。

对作为意识形态的毛泽东思想究竟是采取“思想”还是“主义”的称谓,它究竟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还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究竟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主流还是基础这三个问题的甄别,有利于解释当前中国理论界存在着的一些认识误区,也有利于促进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完善和发展。

[1]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N].解放日报,1943-07-08(1).

[2]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李亮.毛泽东思想提出与宣传过程中的毛泽东认识因素[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2):80—85.

[5]朱德.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N].解放日报,1942-07-01(D).

[6]吴怀友,沈传亮.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9,(9):81—86.

[7]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主义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新写意主义
近光灯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