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行为的哲学思想
2013-04-10周成
周 成
(成都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一、翻译中哲学概念的涵义
讨论翻译行为中的哲学思想的体现,有必要先了解哲学概念的涵义。到底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是每个研究哲学的人都需要先明确的一个问题,在学术研究领域被广泛接受的一种表述是:哲学就是对存在的事物及现象进行的深入分析的综合。[1](p15-16)所谓存在的事物,是包括现在存在的和过去存在的事物,换句话说就是一切现象。包括具体事物和抽象精神、语言以及非语言等都是哲学研究的范畴。哲学不同于其他具体学科的研究,其他具体学科的研究通常是针对自然存在的某种或者是某一类事物的某一方面来进行研究验证,目的是研究清楚该方面的具体内容以及与其相似的知识内容。但是哲学的研究不会这样,哲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将某个方面内容的某个侧面研究得那样具体,换句话说就是哲学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某方面的知识,而是为了对某个方面做出比较精细的分析,利用哲学思想对待研究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既是工作方式也是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的结果也是对某个问题的详尽分析,从哲学角度讲就是对某一方面的问题产生了思辨分析,产生了思辨分析就是从哲学角度对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定义或者是分析。
分析这一行为,是不能做到完全的非唯物主义的,也就是说分析中肯定会参杂分析者的个人思想及主观思想。尤其是自从人类社会中出现了语言后,任何事物的分析都离不开语言,任何分析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描述。并且分析肯定是要有被分析对象的,不管对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分析的结果不可能是完全遵循唯物主义的,但是能够做到很大一部分是在唯物主义的范围内。哲学上讲究深入的分析,所谓的深入分析也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什么客观的、直接的标准来定义哲学上的深入的具体内容。其实定义为深入的分析,本身就夹杂了主观思想,深入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和认识我们研究的内容,而不是给人一种皮毛或者是片面的角度来分析的错误印象。
二、翻译的哲学基础与翻译哲学的概念
(一)翻译的哲学基础。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国家,有许多翻译学家或者是哲学家对翻译基于哲学角度进行了多次的思考和讨论。比如我国的贺麟、朱光潜等学者,都从哲学的思辨角度认真讨论了翻译问题。英国文艺批评家理查兹认为,翻译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为复杂的行为。[2](p44-46)从翻译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语言来对翻译这一行为做出自己的定义或者是语言描述。翻译是项综合性很强的行为活动,换句话说翻译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但又要求翻译者必须具备较强的艺术眼光和独特的主观思想。翻译是综合语言学、文学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活动。目前翻译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就是翻译的技巧,其二就是翻译的艺术性,其三是翻译者的文化水平。获得这三个方面认识的途径,也就体现出某种思想观念和哲学思想,它不是独立客观存在的,而是潜在于某个具体的学科之内的理论思想,这种哲学思想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加全面地看待翻译这个活动,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翻译行为的内在本质。
根据实际的翻译经验,基于哲学思想的高度,利用哲学思考的角度来看待翻译活动,对处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能够做出更加宏观合理的判断,更能抓住问题的根源,避免出现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出现极端或者是片面的论断。从哲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上更有助于翻译人员的翻译实践行为和翻译理论的完善。比如我国研究学者贺麟先生,在谈论翻译与哲学的关系时,提出所谓的翻译就是译者与原本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这种活动中包括了译者的理解、体会以及翻译等多方面内容,翻译的结果是译者与原本之间交流的结果,译文与原本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我们的语言与语意的关系,既有一定的联系又存在一定的想象空间。[3](p35-37)这种关系很像哲学中的体与用的关系,可以这么理解,译文与原本从理论上讲是应该统一的,翻译的哲学基础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和理相通,才是人类真正的创作灵感源泉。贺麟先生对于哲学与翻译的解释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翻译是具有可变性的,再者就是译文与原文的关系是用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来表述同一种语意。[4](p22-24)这就要求译者在处理翻译问题的同时要具有辩证的眼光,只有翻译者具备了哲学的思想态度,其翻译的作品才能达到哲学的高度。达到哲学高度的翻译作品通常是综合性比较强的作品,而且出发点都是基本的根本性的,客观成分占主要部分。总结起来可以说,翻译观反映的是翻译者对翻译活动的认识,是指导翻译者进行翻译活动主要思想,而翻译观是带有哲学意义的。[5](p32-33)这也就要求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翻译者要具备唯物辩证思想,在翻译活动中要注意保持各个方面的平衡,平衡也是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
(二)翻译哲学的概念。谈到翻译哲学的概念,就必须先要分别认识翻译与哲学两个基本概念的涵义。目前我所认识的翻译是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最基本的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我们称之为语言翻译,还有一种相对于不同语言之间的是同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同种语言有可能因为地域或者时代不同,同种语言内的涵义交流也可以成为翻译,再者就是同一种语言内的不同语言表示符号之间的转换和沟通。[6](p71-72)再往细区分还能分为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但是我们通常认为机器翻译都是人工操作的结果,所以我们只研究人工翻译。我们称第一种翻译类型为语言翻译,第二种类型为释义,第三种为注解。[7](p102-106)本文主要研究第一种翻译类型,也就是语言翻译。语言翻译相对于注解和释义来说,要求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注解与释义只是翻译的一个小的环节。在具体进行翻译工作时,在解决了翻译问题后,释义及注解都基本上解决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解释来定义语言翻译,以下我都简称为翻译。这是由翻译行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造成的。虽然前人出了很多关于翻译技巧的书籍,都定义了翻译的具体概念,但是这些定义中的主观因素太多,而且这些定义都是翻译学家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而成的,有着一定的片面性。几乎没有人从哲学的角度来对翻译进行定义,而哲学研究爱好者也很少有人对翻译进行严格的定义。我国也有研究者对翻译从哲学上进行定义,比如贺麟先生就曾说,从哲学角度上讲,翻译就是原本与译者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这种交流由理解、体会、翻译等多个环节组成,[8](p65-106)翻译的文本内容就是译者与原本之间交流的客观体现。还有研究学者认为,翻译就是译者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将原本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的行为。总起来说,贺麟先生的概括哲学成分比较多。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比如按照上述文字的叙述来说,翻译不仅仅包含着语言翻译,还有其他形式的翻译行为,而且就算是母语之间的翻译,译者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明白原本表达的意思。其实翻译不仅仅是从语言形式上来进行变化,所有的语言都是一种符号,翻译从本质上来说只不过是将一种符号变成另一种符号,考察的是译者对符号的理解,翻译的行为其实就是译者将两种符号进行转换。另外,翻译其实并不完全是主观的行为,因为在翻译中虽然会掺杂译者的主观意识,但它也是一门需要灵感的活动,而灵感与译者的主观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翻译行为又不能由译者随便胡思乱想,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翻译。因此翻译不完全是客观活动,但更不完全是主观活动,从哲学上讲可以定义为是一种带有主观性的客观活动,而且是精神活动。
基于以上对翻译哲学的分析,所谓翻译哲学实际上是从翻译角度来讲的,在人类翻译发展历史中,人们通过日常的翻译逐渐形成了对翻译行为的一般情况的认识,人们把这种认识称为翻译观,而翻译哲学就是更加系统化和完善的翻译观,这种定义或多或少有种模仿马列哲学在对哲学进行定义的痕迹。翻译哲学从本质上讲不可能是一个认识论哲学体系,最多算得上是一个方法论的哲学体系,而说到方法则又回到了哲学上的分析问题了,分析的过程其实就是翻译、技巧、方法、层次及价值等多个部分的综合,所有的翻译行为和翻译思想以及所谓的翻译观都是以对翻译的具体分析为基础的,对于翻译行为而言,系统化的翻译理论并不是直接服务于翻译行为,而那些特定情况下的翻译论点对某个翻译行为是有指导意义的。[8](p53-54)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并不主张将哲学概念的定义固定在世界观范畴内,将其设定在语言哲学范畴内来分析反而更适合,而且更适应翻译与哲学内容相结合,便于哲学思想更好地服务于翻译行为的具体实践。
根据实际经验来说,翻译哲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对翻译行为与翻译理论的深入分析和总的普遍的看法,从这个基本的定义上可以看出,翻译哲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点,其中一点就是翻译行为的本身,再者就是翻译理论。[9](p32-33)翻译哲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是翻译行为本身,对翻译行为的研究能够形成直观的对翻译行为的哲学认识,而翻译理论是翻译哲学研究的间接对象,主要作用是辅助翻译学形成系统性较强的理论性的哲学内容。[10](p44-45)再者翻译哲学是随着翻译行为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不像其他哲学内容一样是静态不变的,翻译哲学是一个动态概念。无论是从直接对象还是间接对象分析,都是动态的,因此翻译哲学的研究手段也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其中分析问题的手段主要是动态分析。翻译哲学不是单纯的翻译行为加上哲学思想,翻译行为是需要哲学思想的,从本质上讲,对于翻译中的哲学思考主要体现在翻译者将某种哲学理论运用到某个翻译过程中。
三、翻译中的二元对立与哲学平衡
(一)直译与意译的对立与平衡。我们从翻译发展历史中争论比较大的问题来举例进行分析,利用唯物辩证思想来进行研究。直译与意译是翻译活动中争论比较大的问题。部分研究者认为,直译应该尊重原作者的创造思想,要做到字字直译,不允许出现原语与译文在语言表达形式上有任何的偏差,这本身就进入了一种误区,行业中将这种翻译行为叫做死译。[11](p35-36)而相反的,意译有着较为灵活的思考空间,但是有许多翻译者过于强调自己的翻译创作空间和自由程度,与原作品相差甚远,这又形成另一种极端。
直译与意译从表面上看,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但是也是可以相互共存的。我们可以这样分析,直译就是从表面上看按照原作品进行翻译,尽可能保留原作品的情感及主要写作风格,但是直译并没有完全与意译相隔离,直译从深层次上来说是比较规矩的意译,许多翻译家都主张直译,但同时又鼓励寓意深刻的意译。直译与意译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以一种辩证关系存在的。
(二)艺术与科学的对立与平衡。艺术性是我国传统翻译学中比较推崇的一种翻译思路,许多翻译者都将翻译的主要目光转向对作品的写作风格、写作精神等艺术层面上。比如林语堂认为,在翻译活动中必须要注意结合美,他认为合格的翻译家要将翻译活动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林语堂认为翻译就是创作,并且提出翻译文学作品的翻译者,必须将其视为一种再度创作。[12](p91-95)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翻译活动中,翻译者为了让受众群体感受到原作品的内在含义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必须使用相似的能够调动受众群体的手段来进行翻译创作。从这个角度来说,翻译活动也就等同于再度创作,文学作品的翻译也就等同于文学作品的创作,有相当一部分研究人员认为翻译活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还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翻译活动具有极强的科学性,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翻译活动中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并不能完全依靠翻译者的自由发挥和灵感。
从上述论述内容可以了解到,翻译活动本身有着较强的复杂性,因此必须有一定的科学规律来规范翻译活动中常见的问题,人们现在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语言交际中常见的复杂问题,这些内容都体现了翻译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翻译活动又有许多超出常规的行为,比如文学作品翻译的艺术性就是其最好的体现,翻译的科学性要求翻译活动要从细处着眼,艺术性则要求翻译活动要具备一定的创作性,二者做到其中一点就很难,要将二者相结合统一在一起,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有难度不代表行不通,翻译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许多著名的翻译家根本不了解翻译理论,因此翻译活动中科学性是保证翻译活动基本正确的客观规律,而艺术性则是翻译者翻译出好作品的基础和前提,二者平衡存在于翻译活动中,并不对立矛盾。
这两个问题都是翻译活动中讨论的,我们可以从这两个问题的争论点看出,持各自观点的人都是将问题极端处理,没有认识到两种问题中其实有许多内在联系的成分,在一定情境下,两种不同的因素可以进行内在的转换。从哲学的角度出发,二元观念有着极强的对立性,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即使是对立的两种概念也有着细微的联系,只要条件满足就能发生互相转换。我们在处理翻译活动中的问题时,不能单纯地将其割裂开来,而是要考虑到其内在的联系点,从而实现对立因素的统一。
四、结论
本文在简要分析翻译与哲学问题中哲学的基本概念及翻译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哲学中辩证思想及平衡思想在翻译活动的具体实践情况及重要性。其实翻译活动中还有许多方面涉及到哲学思想,比如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与忠实性、异化与归化等问题,都是常见的二元对立问题,如何将这些看似对立的问题统一起来,就需要利用哲学思想来考虑。总而言之,利用哲学思想来处理翻译活动中的问题,以求实现翻译活动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平衡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哲学中的辩证思想能够很好地引导翻译者对待自身创作与尊重原作之间的关系,翻译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哲学行为,需要我们认清其内在的科学规律和本质,灵活地运用哲学思想来看待翻译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翻译出高水平的作品。
[1]金缇.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8.
[2]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研究论文集[D].2009.
[3]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
[5]曹明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6]杜玉生.西方当代伦理学的发展与译学研究——翻译研究中的伦理性问题[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1).
[7]方梦之.译学的一体三环——从编纂《译学辞典》谈译学体系[J].上海翻译,2006,(1).
[8]费小平.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9]傅勇林.译学研究范式:转向、开拓与创新[J].中国翻译,2001,(5).
[10]耿强.对国内翻译研究本体回归的思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6).
[11]黄颂杰.论西方哲学的转向[J].浙江学刊,2004,(1).
[12]李德超.从研究范式看文化研究对当代翻译研究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