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规避“影子银行”带来的潜在风险

2013-04-10

山东纺织经济 2013年5期
关键词:影子银行银行业信贷

满 意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经法系 山东聊城 252000)

一、引言

近20年以来,金融创新与各国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放松为其银行业的表外业务发展提供了空间。据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数据显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2011年,全球“影子银行”规模达到了67万亿美元,超过了当年所调查国家的国民经济收入总和。同样,在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不容小觑,尽管过去几年内我国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各类非常规金融活动和机构进行监管,我国央行也对社会融资总额中大部分“影子银行”的活动进行了监测,但是如果不对这一新兴事物予以足够的认识并加以应对,必将累积更多的风险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二、“影子银行”问题产生的原因

根据不同的统计口径和定义来测算,“影子银行”的规模也是不一样的。所谓的“影子银行”,由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给出的较为宽广的概念来说,由(部分或完全)在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实体及业务活动所构成的信用中介。根据这个定义,银行的表外业务,如信托、委托贷款、承兑业务包括在“影子银行”的范畴之内,另外,大部分的信托资产、民间借贷、银信合作产品以及非银行所持有的企业债券都没有在央行所监测的社会融资总额的范围之内。据统计,“影子银行”的规模约为24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46%。产生如此的信贷规模,原因是由于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信贷经历了扩张后又开始紧缩,使得“影子银行”得以发展,银行业受制于存款准备金和利率管制,其信用扩张受到影响而采取了与非银行机构,如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广泛的合作,以寻求更高的收益回报。在实际利率长期为负的投资环境里,居民投资更偏向于游离于正规银行业的领域之外,寻求高收益的产品。货币政策主导部门,在宏观经济刺激和控制信用风险、实施银行监管两方面难以寻求“平衡点”,也给“影子银行”业务大规模存在提供了空间。

三、如何规避其带来的潜在风险

虽然我们也意识到,“影子银行”的业务充满了金融创新的意识,经营机制灵活,促进了金融业快速发展,银行业、保险业、证券机构之间的业务彼此融合,它的发展与经济同步,对经济有一定的贡献作用。但是,影子信贷业务与常规信贷活动之间的彼此融合,可能导致出现问题后的连锁反应,扰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甚至引发一场难以预料的金融危机。国家应切实采取措施规避可能由此产生的潜在风险。

(一)厘清各类影子信贷活动,正视社会融资规模,摸清其真实数据

国家货币监管当局应该首先正视影子信贷存在事实,将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各类影子信贷活动进行定义,摸清其真实规模水平。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仅仅关注的是狭义的表内人民币贷款,虽然监管部门不断规范各种银行表外业务,但社会融资规模的真实数据未进行统计,也就无法对各种创新型金融工具进行有效的监管。

(二)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当前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面,更多的是倾向于数量型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而非再贴现率这类价格型工具。一方面,国家管制的存贷款利率并未反映出市场真实利率水平,并且我国实际利率长期为负,国家调控利率的效果也并不清晰;另一方面,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于银行的影响很大,经济过热,存款准备金率高企带给银行严重的负担,突然“调头”的货币政策使得银行业更容易将贷款业务移至表外业务中。利率市场化,一边可以反映市场真实的利率水平,改变实际利率低水平与民间借贷利率高水平的利差倒挂局面,另一边也充分发挥价格型工具作用,增加企业、居民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三)信贷监管当局要适应形势,明确责任,各负其责

影子银行业务囊括了证券、信托、保险、财务公司和小贷公司等多个领域,面对着各种创新型的新业务、新挑战,在现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下,缺乏迅速的监管手段和方法,容易手足无措、应对乏力。同时,也缺乏一个最终的监管机构来对“影子银行”负责。这就需要货币监管当局迅速适应形势,将各类信贷机构纳入到监管体系当中,成立联合监管机构,召开跨机构监管联席会议以形成监管合力。◆

[1] 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 汪涛.关注“影子银行”风险[J].财经杂志,2012;(27).

猜你喜欢

影子银行银行业信贷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影子银行规模扩张的原因及相关建议研究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