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喀什经济特区的思考

2013-04-10周春花

实事求是 2013年2期
关键词:经济特区喀什新疆

周春花

(中共喀什地委党校 新疆喀什844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具体到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就是要解决南北疆协调发展的问题。

一、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到新疆经济发展战略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

我国经济格局发展战略经历了一个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再到统筹区域发展的变化过程。

1.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1978年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它开启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的转变。随后的“六五”计划(1981-1985年)和“七五”(1986-1990年)计划实践了非均衡发展经济战略,具体体现就是经济特区的设立。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在促进特定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也导致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2.由非均衡发展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转变。进入90年代,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弊端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决策层的普遍关注。针对东西部差距日益扩大的现象,社会各界逐渐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取向,更加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为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但由于西部地区自然状况较为恶劣、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等客观情况的约束和市场意识比较落后、科技发展水平较低、资金吸收能力较差等原因,导致西部开发的长期项目和远线产品在短期内很难见效,影响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带动作用。

3.由协调发展向区域统筹发展的又一次转变。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方向,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发展到十七大“八个统筹”,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由协调发展向区域统筹发展的又一次转变。到十八大我国基本形成“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二)新疆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疆根据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提出了阶段性的战略目标。“七五”时期,新疆提出集中力量、重点建设的是石油资源开发区域。“八五”时期,提出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主要是利用和开发石油资源,把石油作为首要优势的产业对新疆产业结构进行方向性的调整。“九五”期间,实施以“一黑一白”为重点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加快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的发展。实施了“依托陆桥,扶南促北,强化重点,有序发展”的经济布局战略,总体框架是以天山北坡综合经济带为依托,以铁路和公路主干线为骨干,以区域性和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市为支点,辐射带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十五”、“十一五”期间突出加快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并以兰新铁路和南疆铁路为主轴,沿边带及公路干线为辅轴,经济中心城市及边境口岸城镇为支点,发挥区域竞争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促进全区经济的共同繁荣。新疆“十二五”规划提出,面向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面推进“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开放战略,建设好喀什、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边境经济贸易区,大力推进与内地及周边国家的大通道建设,完善口岸功能,畅通与内地及周边国家的物流,扩大人员往来,推进新疆对内对外开放跨新台阶、上新水平,努力把新疆打造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充分发挥喀什和霍尔果斯的特殊区位、资源和人文优势,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着力推进与中亚、南亚、西亚的经贸合作,着力加强与内地的紧密联系,着力提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水平,促进产业聚集,促进产城协同,促进社会和谐,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推动两个特殊经济开发区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服务能力和竞争力,逐步将其建设成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示范区。

二、喀什经济特区设立的必要性

(一)经济特区设立的理论基础

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与增长极理论和优区位开发理论分不开,可以说它是我国经济特区设立的理论基础。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希望借助深圳经济特区的经验,在短时间内实现喀什特区的经济跨越式发展,造就南疆地区经济增长极,从而带动南疆整个地区的快速发展。

1.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最早是由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于195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增长极有两种基本效应:一是极化效应,即对周围地区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周围地区劳动力、农副产品、原材料等资源被吸引到极点上来,从而使极点的经济实力、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是扩散效应,即增长极通过其产品、资金、人才、信息的流动,将其经济动力和创新成果传递到广大腹地,促进腹地经济的增长。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它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具有扩散和辐射的作用,可以带动相关周边地区的发展。

2.优区位开发理论。优区位开发理论强调各地区存在经济发展条件与发展潜力的差异,不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并存,发达地区中有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中存在发达地区。为了能够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益,应该有选择地确定优区位,优区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城镇集中的地区、交通便利和位置优越的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众多的地区等。优先发展这样的地区,通过其对周边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任何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总是从一些特定地点开始,点与点之间特定的经济政治联系形成纵横交错的发展轴线,构成发展网络,然后通过扩散效应带动整个面的发展。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思路也是如此。

(二)地区之间的差距扩大

国家和新疆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新疆与东部发达省区的差距、南北疆的差距和城乡之间的差距。首先,与东部发达省区的差距扩大。从全国范围看,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位置从1999年的第13位退居到2009年的第20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9年的17位退居到2009年的第30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737元扩大到1 148元。在西部省区,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从第1位退到第5位。其次,南北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南疆三地州发展困难很大。“十二五”规划把天山北坡经济带作为优先开发区域必将迎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201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克拉玛依等地州的生产总值占到全疆的42%。2009年南疆三地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31%,而人口却占到了全疆的48%。其中低收入贫困人口占到新疆低收入贫困人口的84%以上。再次,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年鉴显示,新疆1978年、1980年 、1985 年 、1990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年、2002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8倍、2.5倍、1.86倍、2.2倍、2.52倍、2.66倍、2.8倍、3.1倍,2006年更是高达 3.28倍,这说明新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

(三)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首先,喀什地区边境线长888公里,周边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或毗邻,境内有红其拉甫、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卡拉苏、喀什国际航空港等五个国家一类口岸和新怡发二类口岸,可达中亚、南亚乃至欧洲,具有“六口通八国、一陆连欧亚”的独特地缘和口岸优势。从喀什到印、巴、塔、吉等周边国家首都的距离,都在1 000公里之内。从喀什到欧洲,比走海路至少要近3 000~4 000公里,航空到法国巴黎仅需6小时。在中亚、南亚、西亚的弧形经济圈中,喀什基本处于中心位置,是我国连接中亚、南亚以及欧洲的“黄金通道”。

其次,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喀什是向西开放的门户,与周边经济互补性强,中亚、南亚各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经济合作,对内地投资者来说喀什是进入中亚、南亚市场有利之地。周边国家轻工纺织、食品工业滞后,中亚国家每年进口大量蔬菜、肉制品,对机电产品需求也十分广阔。这些出口产品大部分都来自我国中东部地区,长途运输成本高。在喀什建立经济特区,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可以充分发挥地缘区位优势,促进内地开放型产业向西部转移,形成我国与中南亚更密切的合作格局。要依托沿海内地产业转移,集聚产业优势,把喀什建设成为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和商品中转集散基地,进口能源和稀缺矿产资源的国际大通道,“走出去”开发能源资源和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欧亚大陆桥”。

再次,喀什独特的区位优势、口岸优势和与周边各国趋同的人文优势,以及我国交通运输产业的突飞猛进,使喀什最有条件成为中国与中亚、南亚乃至欧洲经贸合作的承接地和聚合点。近年来,喀什先后举办了七届“中国喀什◦南亚中亚商品交易会”等大型区域性国际招商合作展会,主动承接东部、中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努力创造一个国内各地与中亚南亚国家进行商品展示和经贸洽谈的平台,推动东中西部经济的互动。

三、喀什经济特区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喀什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喀什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民族和宗教对社会的影响较大,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较大。加上喀什地处中亚南亚“小新月”弧顶,是反对“三股势力”的前沿阵地,故喀什设立经济特区首先就要面对如何处理跨越发展与长治久安的问题。一方面喀什特区肩负着快速发展起来,带动南疆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重任;另一方面喀什特区还要维护好社会大局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要处理好对口援助与增强喀什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关系。随着四省市对口援助喀什地区,深圳市对口援助喀什市,新一轮为期十年的对口援疆启动。在这十年里,如果仅仅依靠外来力量,短时间内经济可以实现快速增长,但当援助力量退去后,如何保持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处理好对口援助与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借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在对口援助中学习锻炼,打造一批本土企业、本土人才。

三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喀什地区属于我国典型的绿洲经济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修复,因此就需要在大规模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过去由于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概念理解上的偏差,有些区域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且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喀什经济特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贾友军.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国家政策支持问题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02).

[3]阿迪力◦买买提.从发展差距角度看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J].绿色经济,2011(01).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经济特区喀什新疆
喀什城是座大巴扎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卷首语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喀什,鲜艳的名片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施工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