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宗教氛围浓厚对新疆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2013-04-10段晓华

实事求是 2013年1期
关键词:信教新疆民族

段晓华

(新疆喀什泽普石油基地塔西南公司党委 新疆喀什844804)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发展日新月异。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自治区着眼于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提出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发展战略。在信教群众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新疆,浓厚的宗教氛围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要落实文化引领,实现两大历史任务,就必须从新疆意识形态实际出发,构建与新疆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宗教和文化氛围。

一、新疆宗教氛围浓厚的表现及影响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信仰民族的思想观念、历史传统、语言文字、生活习惯、文学艺术、建筑雕塑、天文历算、医学等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宗教也是一柄双刃剑,对社会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新疆宗教的传播和发展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浓厚的宗教氛围不仅制约了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还给地区局势稳定带来了压力。

1.宗教氛围浓厚的表现。在全疆2181.33万人口中,信教群众约占总人口的58%,全区有宗教活动场所2.44万余座。伊斯兰教是新疆的主要宗教,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10个民族共同信仰。全疆共有伊斯兰教清真寺2.42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万人、宗教团体88个、穆斯林达 1100多万,平均每400多个穆斯林拥有一座清真寺,平均每个村拥有4座清真寺。据此,新疆清真寺的数量、密度和人均拥有量远远超过了沙特、土耳其、伊朗等传统伊斯兰国家。随着社会宗教氛围的不断强化,宗教礼仪对新疆信教群众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加深,有的地方还出现了男子留大胡子、妇女蒙面纱、着吉里巴甫服饰等现象。

2.宗教氛围浓厚对新疆发展的影响。(1)不利于地区稳定。宗教领域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宗教都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派别性,一旦信仰遭到挑战,宗教信徒、神学家和宗教组织就会群起捍卫,导致社会群体冲突的爆发。历史上,新疆地区不同宗教之间、同一宗教不同教派之间都曾发生过很多冲突。在社会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为了捍卫传统的宗教价值观,宗教也必然会顽强抵制世俗。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曾说:“从宗教信仰到政治行动只有一小步距离”,事实也证明,宗教虔信必然会弱化人们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甚至导致少数教徒把教法凌驾于国法之上。境外宗教和敌对势力正是瞅准了新疆信教群众多、宗教氛围浓、宗教意识强的特点对我进行渗透。他们披着宗教外衣,利用信仰群众朴素的宗教感情,故意混淆合法与非法宗教的界限,大肆宣扬宗教极端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唆使一些法制意识淡薄、宗教情绪强烈的人成立非法组织,从事暴力恐怖活动,造成了新疆涉及民族、宗教的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2)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宗教自身不创造任何经济财富,而兴建寺庙却要占用大量社会资源,政府部门进行宗教事务管理、信教群众参加宗教活动也要耗费相当大的精力,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如伊斯兰教斋月期间,城市中穆斯林经营的部分餐馆、商店停业,郊区、农村的经营者几乎全部停业,穆斯林正常的工作学习安排被打乱了,经营者的经济收入和地区经贸发展也受到影响。再如“朝觐”制度,在信仰驱使下,一些没有经济基础的信仰者不惜变卖家产、举债朝觐,导致家庭经济状况更加恶化,甚至原本已经脱贫的因“朝觐”又返贫。又如,一些笃信真主的穆斯林认为世界上除了真主之外,再无其他主宰,自己所享用的一切恩惠,无不是安拉所赐。这种因虔信而产生的错误认知使人们形成相信天命、顺乎自然、安于现状的消极思想,成为地区经济发展难以革除的心理障碍。

(3)不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宗教产生的历史条件注定了其意识体系无可厚非地存在大量愚昧保守思想。在全民信教的民族中,宗教信仰始终固守着落后的意识形态,使人们的个体行为也不得不顾及到来自宗教情感的压力。数量庞大的清真寺、宗教组织和信仰群体,使得宗教传播无孔不入。相比之下,新疆各级各类学校仅有8785所,学校在总数量及分布密集程度上远不及清真寺。浓厚的宗教氛围对现代文化教育推进的干扰,严重制约了各族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受地区宗教环境影响,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就产生了宗教感情和信念,学生信教、做乃玛孜、封斋等现象屡见不鲜。为了争夺新疆的下一代,境内外“三股势力”不断通过非法宗教手段,向学生及未成年人散布传播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对国家和个人都具有极大的潜在危害。

(4)不利于民族团结与融合。一些宗教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狭隘的民族、宗族和家族意识,这种排异性的强化造成了不同信仰群体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交融困难。现实生活中,宗教问题往往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在宗教氛围浓厚的土壤中,避免不了“三股势力”披着合法外衣,以宗教名义行非法勾当之实,从而贻害社会。近几年先后发生的乌鲁木齐“7◦5” 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和田“7◦18” 暴徒袭击派出所事件、喀什“7◦30”“7◦31”暴力恐怖事件、和田“6◦29”劫机事件等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但它却毫无疑问地将民众的关注焦点引入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造成了地区稳定形势紧张和我国各民族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

二、淡化宗教氛围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在一个地区,宗教氛围越浓厚,宗教对该地区思想解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束缚就越大。在新疆,淡化宗教氛围、发展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既是新疆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1.淡化宗教氛围符合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神灵崇拜时代的产物,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歪曲、虚幻的反映,当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宗教就会消失。从这个角度讲,现代科学技术始终都是宗教的对立物。宗教用虚假、主观的形式来反映客观、真实的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用唯心的外壳来包装唯物的内核,塑造了人们心中的偶像神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偶像神圣在人们心中就会逐步消除,价值神圣也会逐步建立,就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信徒放弃宗教虔信,甚至成为无神论者。

2.淡化宗教氛围是新疆区情的需要。宗教问题历来是新疆稳定的晴雨表。浓厚的宗教氛围为非法宗教活动创造了天然的保护屏障,而非法宗教则是各种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活动赖以滋生、藏匿的土壤。正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所言:“非法宗教活动必然导致宗教狂热,宗教狂热必然导致极端宗教思想,宗教极端思想必然导致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尊重信仰自由是我党的一项长期政策,而没有安定、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信仰自由、社会发展等等都是空谈。合理地淡化宗教氛围不仅会压缩非法宗教活动藏匿的空间、瓦解“三股势力”妄图利用的社会基础,而且还能够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为新疆稳定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宗教氛围浓厚就会使其弊端放大,对社会现代化进程形成一种向后的拉动力量。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只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我国改革和建设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描绘的未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理想状态,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实现。使不同的信仰者能够团结一致、集中精力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让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信教群众新的思想共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均衡发展。

三、开展淡化宗教氛围工作需要走出的认识误区

信教群众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宗教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工作,要正确认识宗教的群众性特点,防止因认识上的偏颇而导致行动上的失误。

1.要把淡化宗教氛围与民族和宗教问题区分开来。淡化宗教氛围既不是消灭宗教,也不是干预信仰自由,而是从新疆建设大局出发,通过降低浓厚的宗教氛围对地区发展的消极影响,实现宗教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在新疆某些地区浓厚的宗教氛围压力下,民众实际上只有信教的自由而没有不信教的自由。因而,淡化宗教氛围也是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保护。目前,我国民族间的发展不平衡和因民族差异而产生的民族问题依然存在,但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为不引发新的矛盾,我们在涉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处理上需顺乎民意,符合国情,需将淡化宗教氛围与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区分开来,既要保护不信教群众的信仰自由,也要避免伤害信教群众的信仰感情,更要防止被民族分裂分子借题发挥,损害国家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淡化宗教氛围要厘清三种关系。(1)要厘清正常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的界定。国家法律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禁止非法的宗教活动。宗教组织和宗教信徒依据宪法、法律和法规的有关规定,在宗教活动场所或按照各自宗教的习惯,在信徒自己家里进行的宗教活动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而违反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政策的宗教活动则是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活动包括性质不同的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出于宗教感情,加之法制观念淡薄或不熟悉、不了解法律、法规、政策而进行的不带有任何政治企图的非法宗教活动,这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另一种是敌对分子打着宗教旗帜,利用信徒的朴素信仰精神控制信徒,大搞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这是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矛盾性质不同,解决方法也要不同。

(2)要厘清民族风俗与宗教的区别。风俗习惯是不同民族或族群相沿积久而形成的喜好、风气、习俗和禁忌等,它在特定的民族或族群中普遍存在、长期传承,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在饮食、服装、婚姻、丧葬、商业等方面有许多禁忌,然而,这些宗教戒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演变成民族风俗,不再具有宗教意义。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实体,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及教义,不属民族风俗范畴,如伊斯兰教《古兰经》规定穆斯林必须履行 “念、礼、斋 、课、朝”五功。

(3)要厘清共产党员与宗教信仰者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了党员不得信教。在几乎全民信教的地区,有的党员屈从于宗教压力,怕因不信教、不参加宗教活动会脱离群众,被人歧视、讽刺,担心死后无人念经、送葬等等,因而在信仰上发生变化,甚至有的人形成了双重信仰。党员信教违背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助长了宗教狂热,更会造成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威信下降和战斗力削弱。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与宗教界是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关系。少数民族放弃宗教信仰或信仰无神论,不是叛教叛族,而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个体身上的落实。党员不信教不仅能够继续保持同本民族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还可以通过锻炼成长,更好地为本民族的发展服务。

四、淡化宗教氛围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措施

宗教的理想世界存在于虚幻世界,而宗教的现实基础却扎根于尘世间。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消除宗教的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上,才能最终淡化宗教氛围,实现宗教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1.要靠经济发展破除落后意识形态存在的物质基础。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正是由于客观的经济发展滞后带来了文化的相对贫困,为宗教的滋生和膨胀提供了温床。大力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可带动全社会的充分就业,使闲散、富余劳动力得到吸纳和转化,让人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宗教虔信转移到物质财富的创造上,通过经济观念的转变,促进价值观念的升华。同时,经济活动的频繁还可以加速不同区域、族群之间的开放交流,促进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消弭差异,使中华民族的共同因素得到强化和提升。任何一种信仰,只有解决好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才会有人愿意追随。在经济文化发展都比较落后地区,只有让人民群众透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繁荣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们才能产生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2.要靠发展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形成新的价值共识。文化是人类生产与精神活动的产物,接受文化的对象是普通人民群众。先进的文化理论只有被群众所接受和掌握,才会转变成指导实践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是引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强大思想保证。在相对封闭落后的社会环境中,新的先进文化理念要得到推广,就必须革除旧的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意识基础。革除旧的意识基础,应将学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因为,在价值观念已经成熟的成年人中开展淡化宗教氛围工作,取得的实效一定有限;从学生及未成年人教育源头培养他们对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认同,则影响必定久远。除学校教育之外,疆外优秀人才、大企业集团也是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优秀传播者,应大力引进;劳务向疆外输出、学生及各级干部人才出疆学习锻炼也同样是接受现代文化的途径,需大力推动。当前,自治区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阵地建设、骨干人才培养和外部先进文化资源利用,带动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改变,有利于使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发展成为全体民众普遍接受和自觉奉行的价值理念。

3.要靠规范化建设推进宗教团体健康发展。宗教只有通过积极地自我调适,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才能充满生机。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前提是宗教信徒和神学家要树立牢固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有了这个前提,才能有宗教与社会和谐、宗教之间和顺、信教与不信教群众和睦的良好局面。宗教团体自身规范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宗教在法律框架内健康发展。让每一个教徒都明白,自己首先是中国公民然后才是宗教信仰者,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义务。非法宗教活动曲解远离了宗教本意,干扰了正常的宗教活动,也对国家政治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危害。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划清宗教自由的空间与依法管理的权力边界,通过“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肃清宗教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二是加快推进爱国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培养,帮助树立他们在信教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力,使爱国进步思想始终占领意识高地。

4.要靠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引领先进文化传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者。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组织群众、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越好,则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越强。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既要从经费保障、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制度完善、理念培养方面给予支持,又要在加快党员队伍优化上给予帮助,着力解决部分党员综合素质低、群众满意率低、队伍战斗力不强等问题,还要对少数民族党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重视,研究解决他们与信教群众关系问题,化解顾虑,让他们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是少数民族中的优秀分子,也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纽带。他们通晓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对推进本民族各项事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使命感,更能发挥他们在民族和宗教事务管理中作用。因此,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在各行业、各领域培养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威望较高、工作实绩突出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为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提供坚实保障。

结 语

总之,在民族和宗教问题敏感的新疆,构建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宗教和文化氛围,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还需更多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惟有使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成为引领社会意识的主流,新疆的发展才会有强大的精神和文化动力。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网[EB/OL].http://www.xinjiang.gov.cn/xjgk/xjgk/2012/207070.htm.

[2]中国宗教学术网[EB/OL].http://iwr.cass.cn/.

[3]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伊斯兰教百科全书[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信教新疆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 90后”大学生宗教信仰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新疆多怪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